最近幾年馬來西亞醫療在國際上表現出眾,而且醫療水平高、價格相對便宜,令不少香港人開始到馬來西亞進行醫療服務或身體檢查。 根據資料,馬來西亞的治療費用比美國、澳洲和歐洲便宜近65%至80%。 加上當地衛生部致力推廣醫療保健旅遊行業,確保醫療旅客可以在馬來西亞以公平的價格,享有高質素的醫療服務,因而在短時間內極速崛起成為世界級的醫療旅遊目的地。 在泰國,政府為增進其觀光發展,便將34家優質醫院列入觀光旅遊手冊。
- 有見市場對醫療旅遊有殷切需求,不少保險公司都逐漸將醫療保障延伸至全球,承保本地及海外的合資格醫療開支。
- 這是臺灣醫療院所在面對國際化及國際性醫療品質認證的一大堪憂。
- 像在有高等品質標準的美國,就會認為醫療旅遊有冒險的性質。
- 2013年12月9日,赫爾辛基市決定,對所有在赫爾辛基居住,且未持有有效簽證或居留許可的未滿18歲未成年人,以及孕婦,提供與一般市民同等的醫療衛生待遇,支付相同的費用。
- The Senizens的定位是中高端並提供住宿單位的居住空間,由於考慮到照顧者不時需要留宿照顧及陪伴長者,故備有額外牀位,同時提供客飯廳及備餐間等生活空間,為需要療養及復康人士提供更高私隱度的住宿環境。
當你坐上養身椅,生物傳感器就會利用你的身高、體重、性別、年齡、心率、呼吸頻率、心率變異性等7項數值,透過AI計算,得出專屬於你的三項健康數據——壓力指數、心臟年齡及呼吸頻率。 近年來,「醫療觀光」這新興產業業在全球性發展趨勢下,成功帶動各國觀光人數及醫療品質的提升。 醫療旅遊 而更值得注意的是,經濟發展中國家如東南亞各國,因握有醫療成本優勢,使其成為近期國際醫療觀光一大熱區。 大多數旅遊保險產品都會將「航班延誤或取消」列為保障事項,但如果事故是因為「集會或示威活動」所導致,不涉及罷工、惡劣天氣或機件故障的話,保險公司就有機會不會受理,具體做法需要視乎政府對事件的定性。 醫療旅遊 一般而言,如果你在目的地發出外遊警示前,已完成保單的購買程序的話,通常都能夠獲得相應賠償。 但假如你在目的地發出外遊警示後才購買旅遊保,保險公司則有機會不作出任何賠償。
醫療旅遊: 旅遊保險 VS 醫療保險
麥肯錫公司在2008年的一份報告中說,全球有60,000至85,000名醫療旅遊患者為接受住院醫療服務而從事旅行。 [81]估計在2007年有75萬名美國醫療旅遊患者從美國前往其他國家接受治療(在2006年的人數為50萬)。 [82]根據麥肯錫公司的報告,北美的醫療旅遊患者中有45%前往亞洲、26%前往拉丁美洲、2%前往中東、和27%前往加拿大。 國際醫療衛生認證是為醫療衛生提供者,還有計劃的品質水準,在多個國家取得認證而進行的過程。 [23]在世界各地不同國家,也有一些其他的認證計劃可用。
臺灣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王復德醫師進一步說明,侵襲性肺炎鏈球菌感染症的主要族羣包括5歲以下嬰幼兒和65歲以上族羣,65歲以上的族羣感染風險相較於18-64歲成人可達到三倍之多。 根據2018年5月7日俄羅斯聯邦總統令“關於俄羅斯聯邦至2024年的發展目標和戰略目的”,醫療服務到2024年的出口量,必須達到10億美元。 醫療旅遊2025 為了執行這個總統令,一個非營利組織俄羅斯醫療旅遊協會(RAMT)被建立。 以 Bowtie 自願醫保為例,除了精神科治療、康復治療和醫療疏忽保障外,其他常見醫療項目如住院護理、日間及住院手術、非手術癌症治療、專科診治等的保障均是全球適用。
醫療旅遊: 醫療保障是否足夠?
此外,一些第一世界國家的患者發現,保險或者不覆蓋骨科手術(例如膝關節置換手術,或是髖關節置換手術)的費用,或是對於設施、外科醫師、或義肢的選擇有所限制。 醫療旅遊2025 醫療旅遊 由於網路的快速普及,人們可以更輕鬆獲取有關海外醫療的資訊,甚至能遙距諮詢外國醫生的意見,瞭解自己是否有必要出國接受治療。 這個名詞看似新穎,但並不是一個新興行業,早在許多年前,便有不少明星名人會專程到外地進行不同療程。 而隨著今時今日的旅遊門檻越來越低,醫療旅遊也開始變得更加普遍。 在二零零九年,前特首曾蔭權曾經提出發展六大產業,而醫療旅遊正是「醫療產業」當中的重要一環。
部分保險更會承保高危活動如熱氣球、笨豬跳、急流漂筏等,讓受保人能玩得開心又放心。 不少人無法負擔本地高昂的醫療收費,則可到其他國家尋求更便宜的選項。 例如:美國人到海外接受治療可節省 30% 至 90% 的醫療費。
醫療旅遊: 長者週五起可與配偶共用醫療券
除此以外,如果受保人的旅程因嚴重事故而中斷,或是財物被偷竊,保險公司都會賠償相應金額。 醫療和旅遊,本是風馬牛不相及的東西,但兩者結合起來,背後藏著無限商機。 醫療旅遊近年發展迅速,收益龐大,令不少亞洲城市對這塊「肥肉」虎視耽耽。 香港的醫學界也有不少聲音要求政府開拓醫療旅遊市場,但一直只聞樓梯響。
腎臟內科吳秉勳醫師表示,糖尿病眼底病變和糖尿病腎臟疾病都是屬於小血管併發症的一環,兩者息息相關。 「糖尿病腎病變與惡化風險預測系統」利用AI深度學習人工智慧的方式,以糖尿病眼部病變影像並結合臨牀生化檢驗數據進行型訓練並統計分析其中的相關、連動性,真正落實結合AI大數據分析與整合的預防醫學,讓醫療更精準、降低醫療支出。 為保障雙方,長者和配偶成功連結戶口後,會經各自指定的本地流動電話號碼接獲電話短信,確保雙方均知悉戶口連結。 日後,他們也會在配偶使用其醫療券餘額時接獲電話短信通知。
醫療旅遊: 醫療旅遊費用,保險 claim 唔 claim 到?
有見及全球醫療需求增加的趨勢,泰國、印度、馬來西亞,以至於新加坡、日本、韓國等較先進地區,都積極發展醫療旅遊。 按泰國衞生部2015年的統計,每年到泰國醫療旅遊的人已突破300萬人次,亦為泰國帶來45億美元的收入,在預期在2017年底將收益增至60億美元(約471億港元)。 過去十年,馬來西亞接待了逾1,000萬名醫療旅客;由2011年至2019年間,到訪人數更大幅增長90%。 2022年,當地接待了超過3,000名來自香港的醫療旅客,當中包括有尋求生育、心臟科、腫瘤科、腸胃科、骨科及尊尚級健康檢查等人士。 [119][120]英國的私人醫院受到強制規定,必須到監督機構護理品質委員會(英語:Care Quality Commission)辦理登記。
醫療旅遊: 保險
「旅遊萬全保」讓您每個旅程都輕鬆無憂,其全面的承保範圍包括意外受傷、醫療及住院費用、個人責任、行李及現金遺失、航機延誤及財物被竊等。 所有在馬來西亞工作的外國人都必須參加「外國工人住院和手術保險計劃」。 故此外籍人士的就業保險套餐,通常包括醫療和覆蓋直系親屬。 馬來西亞的衛生專業人員尊重不同文化,他們會說多種語言。 常用的語言是英語、普通話、馬來語,北印度語和印度尼西亞語。
醫療旅遊: Oscar 治療師
「旅遊萬全保」亦為某些高風險活動提供保障,包括乘坐熱氣球、綁繩跳崖、滑翔風箏、跳降落傘、溜索、激流划艇、快艇、水上電單車、攀山、滑水、花式滑水、無繩滑水、海上皮划艇、深水潛水(潛水深度不超過四十米)、登山及攀石等。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在2016政黨輪替後,隨著一系列政策改變,中國遊客的驟減確實使臺灣觀光產業一時之間陷入低谷。 筆者認為,未來政府或許能嘗試將重心轉移發展醫療觀光,藉由提升其水準,帶動目前正徘徊於低谷的觀光產業,為臺灣注入一股活水。 此外,套裝式服務也包含機場接送及術後旅遊安排,同行家屬也能選擇院區內提供的旅館住宿。 如此全方位的規劃,也是為何泰國成功得到許多來自各國消費者的青睞。
醫療旅遊: 醫生教室
如其中一方因行動不便或長期臥牀等特殊情況而無法親身辦理連結手續,須先填妥和簽署共用醫療券同意書,並由其中一方帶同未能出席者的有效香港身份證副本,交到醫療服務提供者的執業地點,以完成相關程序。 由於國與國之間存有語言和文化差異,患者有機會因為語言不通而誤診,或是在覆診時未能正確理解醫生的意思,影響術後恢復進度。 我們的家居財物保險「家居超卓萬全保」可按您的需要度身訂造,讓您自由自在享受生活,不必為珍貴財物勞心。 醫療旅遊2025 航空活動則為不受保項目,但購票乘搭由認可航空公司經營的持牌飛機則不在此限;另外,水深超過40米的水肺潛水亦不會受到保障。 如受保人在香港特別行政區境外的地方不幸身故,並在旅程期間有任何以受保人持有的信用卡所簽賬的未付結餘,我們將代其繳付,最高港幣5,000元。
醫療旅遊: 醫療旅遊有咩好?
部分醫療保險設有地域限制,並不會為某些地區例如歐美的醫療費用提供保障。 再者,醫療保險的保障也未必足夠,而旅遊醫療保正正能彌補個人醫療保險的不足,涵蓋海外醫療保障、覆診治療、緊急醫療運送等多重保障,賠償受保人旅遊時因意外或疾病而引致的醫療費用。 前往申根國家會最推薦富邦旅平險的XL方案,提供高達120~150萬的高額醫療保障,保障範圍豐富,而且擁有緊急救援服務,各項保障額度皆足夠。 最後由於前往歐美國家一定要事先準備英文版的投保證明,因此也會推薦投保安達這類型的國際保險公司,在國際上比較具有品牌知名度(出事故時會比較好用)。
醫療旅遊: 國際醫療衛生認證
市面上大部分旅遊保險都只保障單次旅遊,如果你是經常出國的旅遊愛好者,就可以考慮投保全年旅遊保。 這類型的保險通常只需要投保一次,便能為接下來 12 個月內的所有長短途旅遊提供保障,讓投保人無須在每次旅行前都重新投保,非常方便。 一般來說,這類保單在到期前,都可辦理續約,不怕臨時延長滯留海外期間而發生保障缺口。 但前提必須是按照公司的規定,繳交續期保費之後,纔算完成續保的程序。
醫療旅遊: 海外遊學 必買當地專門保單
● 德信醫療(Swindon Medical & Diagnostics):德信醫療提供影像診斷、生育、冷凍卵子、綜合健康檢查及跨境醫療等服務。 透過這次合作,信德醫療將協助需要進一步治療的患者,將馬來西亞作為轉介治療的選擇之一,並建立來自香港及內地患者轉介的渠道。 ● 安珀醫療(Amber Medical Limited):安珀醫療在提供不同種類的醫療運送、醫療援助,以及出入境交通和物流安排方面,均擁有豐富經驗。
而今年最具話題性的AI應用,應該非Midjourney和ChatGPT莫屬,兩者都是運用AI深度學習處理大量數據,生產出引人入勝的影像和文字。 AI人工智慧,就像是為機器/電腦注入了人類的靈魂,讓它們不僅能夠模仿,更能夠領悟和執行人類的認知,讓電腦像人一樣,具備學習、理解、推理、解決問題、表達、計劃、語言理解和自主運動等能力。 健康科技的領導品牌OSIM推出OSIM uDream Pro 5感養身椅,完美將智慧科技與現代美學結合,運用大數據AI進行深度學習和分析計算,打造專屬你的私人養身顧問。 前一陣子,媒體報導臺中市婦人張翊湄,因為在日本腦動脈血管瘤破裂動手術,累積上千萬元醫藥費無力支付,後來經各界募款及協助,得以在九月七日返國。 《經濟通》所刊的署名及/或不署名文章,相關內容屬作者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經濟通》立場,《經濟通》所扮演的角色是提供一個自由言論平臺。 醫療旅遊2025 The Senizens特設恆慍的水療設施,可根據住客身體狀況及復康進程安排住客進行水療運動,加快復原的能力。
醫療旅遊: 堅持本土元素 香港製造遊戲大熱
另外由於安達是全球性的保險公司,在國外發生事故時也較容易被接受。 負責人透露安老服務中端市場的需求高,所以他們的入住率長期高企,而且由於投資回報率可觀,將來希望可以每年至少新增一家安老院,並不斷邀請青年專業人士加入。 大灣區醫療藉助香港國際級醫療水平,可以起到促進和提升作用。 同時我們亦會到世界各地考察搜羅不同醫療機構及醫療項目,彼此交流及洽談合作,當中包括臺灣丶新加坡丶泰國丶馬來西亞丶日本以及德國。
醫療旅遊: 個人預算
泰國與馬來西亞等成功例子,都有不少著名的渡假勝地,與醫療可謂相輔相成。 醫療旅遊 日本的風景怡人、空氣清新,以及溫泉療養文化,皆與醫療旅行主題配合,故此當地醫療旅行近年受到青睞,日漸發達。 馬來西亞醫療保健旅遊一向深受港人歡迎,經過三年多的疫情,加上人口老化問題令醫療需求日益增加,港人更加註重健康。 馬來西亞政府大力推行醫療保健旅遊,不但有專人辦理入境,更設專用通道及患者體驗醫療服務,馬來西亞航空更推出9折機票優惠。 墨西哥有98家獲得該國聯邦衛生部(Federal Health Ministry)認證的醫院,另有7家獲得JCI認證的醫院。
醫療旅遊: 醫療旅遊成旅行新趨勢!
從廣東來看胃病的吳女士認為她所接觸的內地的醫生,不能提供合適的治療方法,故到香港一傢俬家醫院醫治。 她表示香港醫生會清楚講解治療方案和覆診時間,很瞭解她身體情況的變化:「在廣東,我們多問醫生一些問題,醫生便會發火。」有部分醫生更會提供視像會議,瞭解病人回到家鄉以後的情況。 據世界觀光組織定義,「醫療觀光」是以醫療護理、疾病與健康、康復與修養為主題的旅遊服務。 病患得以在醫療手術後,享受一趟行走當地的觀光行程,讓身體與身心皆享受到完整的診療與康復。
先進醫療器材設施 馬來西亞是亞洲地區醫院設備最好的國家之一。 馬來西亞投入大量資金,為所有的醫療中心配備現代化設施,例如虛擬結腸鏡、心導管、碰共振成像等。 這些頂尖設備能為患者提供作用更大、療效更佳和疼痛輕微的醫療方案。 Bowtie 是持牌人壽保險公司及香港首間虛擬保險公司,致力透過創新科技及醫療專業,提供零中介、免佣金,更方便的網上平臺,讓客戶隨時隨地獲得「自願醫保計劃」產品報價、覈保及索償服務及健康資訊。 除了保險業務外,Bowtie 亦致力利用科技提供預防性、個人化的健康服務,以推動更好的醫療體驗。
全球醫療旅遊年均增速為9.9%,是全球旅遊業增速的2倍;據預測,未來全球醫療旅遊產業將保持15%-25%的年增速,醫療旅遊正成為經濟發展的新亮點和新增長點,因而也成為許多地方政府及企業的佈局熱點。 副院長黃尚志指出,在科技快速變化的時代,醫療科技的發展不斷推陳出新。 高醫參與聯盟主導「預測透析病人的低血壓及合併症預測系統」、「糖尿病腎病變與惡化風險預測系統」兩項慢性病病變預測系統研發,讓AI成為醫師的得力助手,輔助病人的診治與風險預測。 衞生署提醒長者,該署和醫療服務提供者不會在長者使用醫療券的過程中,透過電話對話或手機短信要求長者提供任何銀行帳戶資料,也不會要求長者點擊任何網站連結。
醫療旅遊: 健康醫思一點通
香港除了醫療水準出色外,更擁有語言相通、地理鄰近、交通費用相宜的優勢,從廣州、上海、北京等高收入城市出發,4小時內可到達香港,時間不充裕的人甚至可以即日來回香港接受簡單身體檢查和醫療診治。 因此,對內地人而言,香港是比起其他亞洲地區的更佳的「醫療旅遊」選擇。 醫療旅遊2025 隨着中國內地人口老化問題加劇,及經濟發展令內地人的生活水平提升,對高質素醫療服務的需求同時大增,正是香港成為醫療旅遊都會的機遇。 現時,中國的60歲或以上人口高達2.22億人,預計2030年增長至3.5億人,內地人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只會有增無減。 另外,中國內地的中產階層人口已突破一億人,生活質素的改善,令人理所當然對醫療服務的質素和要求相對提高。 若然受保人不幸在外遊期間感染病毒,保險公司會因應情況賠償相關的醫療、損失訂金或取消旅程、提早結束旅程等費用,讓受保人能安心養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