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林築涵、林良昇、施曉光、吳柏緯/綜合報導〕檢調偵辦浩鼎案,將中研院長翁啟惠列為貪污案被告,外界要求翁啟惠下臺聲浪升高。 對此,行政院長張善政昨表示,「一切尊重司法調查」,翁啟惠已與總統安排會面,但不清楚兩人碰面時間;中研院長解職屬總統權限,相信總統會有適當的決定。 新變異株Omicron的蔓延,讓世界再度陷入恐慌,也讓現行疫苗保護力受到考驗,前中研院長翁啟惠與中研院馬徹團隊,研發出一款「廣效疫苗」,能殺死對抗各式變異株,引發關注。 陳良博表示,翁啓惠在生物化學等領域成就卓越,已經斬獲沃爾夫化學獎,但受“浩鼎案”影響,導致無法去現場領取沃爾夫獎,更遺憾的是,諾貝爾化學獎評審委員原定於4月到臺灣訪問翁啓惠,但他因醜聞纏身無法接見,最後只能把諾獎拱手讓人。 但中研院是臺灣知識研究的重鎮,包括現任立法委員黃國昌等,都曾是中研院的研究員。 翁啓惠身爲院長被移送調查,甚至涉嫌貪污被境管,都已大大影響了這個機構過去的聲望。
截至2007年,翁啓惠指導過的學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已超過三百位,他們大部分在研究機構、生技製藥公司及政府部門服務。 截至2014年3月,翁啓惠總共發表超過700篇的學術研究論文,出版4本關於酵素有機合成及生物化學方面的參考書。 事實上,自四年前宇昌案揭露生技圈不為人知的一隅開始,生技界「搞小圈圈」、「角色不清」及「跨越紅線」的問題就一直飽受質疑。
翁啟惠: 走過浩鼎案 翁啟惠︰公義終到來
但早在70、80年代,醣,堪稱生物界4大分子最複雜之首,是學界無人聞問的冷僻領域。 10月5日,臺灣時間傍晚5點45分,諾貝爾化學獎名單出爐。 原被中外媒體點名,前中研院院長翁啟惠是大熱門,但最後,這座化學界最高桂冠卻花落別家,第二度頒給他在美國斯克里普斯研究所(Scripps)的老同事、美國化學家夏普萊斯(Barry Sharpless)。
截至2014年3月,翁啓惠總共發表超過700篇的學術研究論文,出版4本關於酵素有機合成及生物化學方面的參考書。 在歷時2年後,今(28日)士林地院正式宣判翁啟惠、張念慈兩人均無罪,翁啟惠表示自己多次重申清白,從未以院長身分參與技轉,也批臺灣人民只相信貪汙二字,讓國際優秀人才不再返鄉貢獻,生技產業停滯不前,令人痛心遺憾。 2016年4月,地檢署持搜索票至翁啟惠在臺北市中山區及新北市汐止區住處、中央研究院院長行政辦公室、基因體研究中心及潤泰集團臺北市中山區之中嘉公司進行搜索,並朝《刑法》背信罪、《貪污治罪條例》方向偵辦。 隔日,地檢署認為翁啟惠在擔任院長期間,為自己不法之利益,做出違法的行為,以背信案為由立案偵查。 此外,他也與張念慈、張穗芬等三人列為《貪污治罪條例》被告,並限制出境。 翁啟惠2025 翁啟惠目前旅居美國,老家在嘉義縣義竹鄉,翁啟惠共有8個兄弟姊妺,他排行第七;弟弟翁英惠說,翁啟惠直到小學4年級後功課才大幅進步,經常拿第1,考上臺南一中、臺大農業化學系、臺大生化科學研究所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有機化學博士等。
翁啟惠: 臺灣中研院長涉嫌背信及貪污遭限制出境
論文於1982年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的《有機化學期刊》,並在1985年與懷特賽茲於德國的《應用化學》期刊發表文獻回顧。 決定出國改行學生物有機化學,申請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獎學金,以懷特賽茲(George M. Whitesides)為博士指導教授,從事利用酵素進行有機合成的研究工作。 服完兵役後,決定繼續往自己感興趣的化學領域發展,擔任臺大化學系王光燦教授的助教與研究助理,研究蛇毒蛋白的合成。 「浩鼎」這家科技公司,取得前中研院長翁啟惠研究成果技轉,研發出一顆乳癌新藥OBI-822,這顆新藥原本有機會成為全球第一個針對乳癌病人提供的主動式免疫療法。
- 對此,翁啟惠表示,檢方曾在一六年十二月徵詢中研院技轉流程,但還未等到中研院回覆,檢方就起訴翁、張兩人。
- 本文原刊《科學人》雜誌2017年8月號,由遠流《科學人》雜誌授權轉載。
- 在事件爆發、官司纏身的兩年多內,他為了釐清真相、捍衛清白,不只研究工作被耽誤,身心也承受了極大的壓力。
- 論文於1999年發表於《美國化學學會期刊》(下圖),並受《自然》及《科學》等重要期刊廣泛報導。
- 3月於《自然.化學》期刊發表新的多醣分子合成法並用於以氧化鋁當介面的醣晶片製作,以改善目前醣晶片的缺失,可使製作的醣晶片上醣分子分佈更均勻,甚至可製作同時在同一部位會有不同醣分子的晶片,並增加可信度及靈敏度。
- 2011年6月促成 「國家生技研究園區」的開發,歷經3次環評初審,於第3次環評初審時,環評委員開出近10項條件以有條件的通過。
案件在2016年曝光後,翁啓惠辭去“中央研究院”院長職務。 3月於《科學》期刊發表文獻回顧,介紹多醣分子的自動化合成技術及均相化醣蛋白之醫藥應用進展。 該期《科學》為特別企劃,以封面故事大幅報導碳水化合物與醣生物學(左圖)。 12月與懷特賽茲共同發表以酵素合成醣分子的方法,至今仍是唯一可以量產多醣分子的方法。
翁啟惠: 臺灣出口衰退影響企業經營 三三會提五大建議
利根川教授則早在今年6月就與其他六位國際著名院士兼傑出學者,參加了城大舉辦的「生物科學前沿:學習與記憶」院士論壇,闡述有望提升記憶及腦部功能的腦神經科學最新發展。 癌症的免疫療法是一種標靶療法,可分為被動免疫療法及主動免疫療法。 被動免疫療法最常見的是利用施打抗體(如PD1抗體)來影響免疫系統而達到治癌的效果,但要維持效果,必須一直施打抗體直到疾病受控制。 而主動免疫療法是利用施打疫苗,使身體自己產生抗體來對付癌細胞,一直到癌細胞全被殺死為止。 疫苗施打後會使免疫系統產生記憶,只要有癌細胞或外來入侵物存在即會產生抗體,因此不必經常施打,很多傳染病的根絕主要來自疫苗的貢獻。
翁啟惠: 大獎晚到、清白遲來 翁啟惠一千天孤獨實驗室日子
目前正在進行第一期臨牀試驗,希望這新一代疫苗能更有效,且應用到早期癌症病人,甚至發展成預防性疫苗。 同時也將GloboH系列的醣分子植在晶片上,用以檢測癌症或針對GloboH系列醣分子的抗體。 在那個年代,經常看到科學文獻討論未來將會應用生物方法製造複雜的生物分子,尤其是那些大又複雜的分子,像是蛋白質或多醣化合物,都具有生物活性,但幾乎不可能用傳統化學方法製成,我當時就有預感:將來的化學合成工作,免不了利用生物方法來合成複雜的多醣體。 由於我已和王光燦共同發表30多篇論文,有信心能夠直接申請到獎學金,因此進入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化學系跟隨懷特賽茲(George M. Whitesides)學習,他正在研究一種以酵素為主的新化學合成法。
翁啟惠: Translations of “翁啟惠” into Chinese in sentences, translation memory
這就要從1983年他到德州農工大學化學系任教時從事的研究開始說起。 早年研究蛋白質的他,深知同樣身為生物界三大分子之一的醣分子(另二個是核酸及蛋白質),依舊是生物醫學界的「神祕客」,科學家對其運作機制瞭解十分有限。 醣分子在細胞表面會跟蛋白質或脂肪酸結合成醣蛋白或醣脂,是細胞上的樞紐,能讓細胞與其他細胞接合、產生作用。 翁啟惠 像是精子、卵子的結合就有賴其上的醣分子,人類的血型、如何被病毒入侵、癌症細胞擴散,也都跟醣分子有關。 還是因為他獲得了20多個獎項,並獲選為中研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美國藝術與科學院院士、美國發明家學院院士、歐洲分子生物學院外籍院士及世界科學院院士?
翁啟惠: 翁啟惠與諾貝爾獎失之交臂 弟弟翁英惠:平常心
研究員(中國科學院上海生物化學研究所學位評定委員會副主任),現任《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學報》常務編委,《生命的化學》編委,上海師大生物系兼職教授。 2013年10月,翁啓惠應邀為臺灣師範大學作了題為《一個科學家的社會關懷》的通識講座,盼學生不只擁有學術素養,也培養人文情懷,關注臺灣社會。 截至2007年,翁啓惠指導過的學生及博士後研究人員已超過三百位,他們大部分在研究機構、生技製藥公司及政府部門服務。 同年5月,翁啟惠發表聲明,指檢察官不瞭解技轉程序,嚴重誤解事實與法律,因為他是技術創作人,可依《科學技術基本法》,取得浩鼎股票。 2018年2月21日,士林地檢署認定內線交易罪部分,翁啟惠等12人因罪證不足而不起訴,貪汙治罪條例部分仍在審理中。
翁啟惠: “翁啟惠” in English – Chinese dictionary
士林地院今(28)日判翁啟惠、以及浩鼎科技董座張念慈無罪。 翁啟惠2025 2014年,因為「對複雜的多醣體和醣蛋白的合成及程式化自動合成多醣分子的創新方法發展,做出很多原創性的貢獻」,榮獲沃爾夫化學獎。 1987年-1989年,美國德州德克薩斯州農工大學生物化學系、生物物理系,以及生物科學和技術學院教授。 翁啟惠 為浩鼎案,中研院還可推拖是院長一人之事,說不清楚的只有翁啟惠一人,但尹衍樑選院士,尷尬的就是中研院了,既不能對外說可,也不能直言說不可,最後婉轉含蓄確立「學術成就為唯一標準」,基本上就是排除了讓尹衍樑當選院士的可能。
翁啟惠: 實驗室數據不代表已能商業化 浩鼎承接中研院成果 研發輔助技術
翁英惠眼眶泛紅說,因為臺灣社會充斥的假消息和假情資,或許翁啟惠本人不知道,但事情發生時,他在網路上看到罵聲連連,甚至大家要翁啟惠下臺、辱罵翁啟惠國恥。 翁啟惠的8弟翁英惠說,家屬立場仍覺得很遺憾,生技發展條例不明確,檢察官的認知問題、誤解,不要繼續下去了,知道做的不對,還繼續下去就不是文明的方式。 有政治評論員說一般人投資浩鼎這樣的生技公司像是在賭博,然而資方靠印股票換鈔票穩賺不賠,即使浩鼎最後發展新藥失敗,許多介入者已從中靠着股票操作取得了巨大財富,而一旦成功其暴利更是無法想象。 翁啟惠 翁啟惠 這類用成本賣出的股票在現實上幾乎等於送錢,而除了翁啓惠本人因掌握關鍵技術對該公司重要性而取得的三千張外,其它的股票賣給了誰被懷疑涉及了尹的政商經營術。
翁啟惠: 香港城市大學
初報到,指導教授懷特賽茲(George M. Whitesides)丟給翁啟惠一張字條,上面出了一道看似無解的難題。 LZ應該在標題上加註’國內’, 樓上列舉的都是做的比較踏實的學者,但在糖科學、糖生物學領域,美國、日本、歐洲真的領先太多了。 像Cummings, Kamerling…這樣的纔算大牛。 王克夷研究員長期從事糖類和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研究,涉及的方面有:植物和動物凝集素,凝集素的活性碎片,糖苷水解酶和寡糖素,糖鏈的結構,糖類的模擬肽等。 糖生物學研究已然成爲當前研究熱點,但是論壇裏該板塊貌似顯得有些冷清,國內高校應該也有好多學校進入了這一研究領域的啊….. 凡「暱稱」涉及謾罵、髒話穢言、侵害他人權利,聯合新聞網有權逕予刪除發言文章、停權或解除會員資格。
翁啟惠: 集團總裁看兩岸 全球再爆大衝突不容易
遺憾的是,時代進入現代,不是左宗棠說了算,不是慈禧賜你黃馬卦就可,李登輝點了頭,尹還得認罪緩起訴,胡學還有句話,「八個罈子七個蓋,蓋來蓋去不穿幫, 這就是會做生意。」胡雪巖都有蓋不住的事,尹衍樑怎麼蓋? 翁啟惠從堅持沒有浩鼎股票,到女兒持有浩鼎股票;從女兒持股資金出自翁的贈與,到下單賣股都是翁啟惠代操;愈說愈理不清,還沒人敢細問,翁啟惠女兒持有尹衍樑轉讓的三千張股票,到底有沒有價購金流的證據。 悲傷的是,很多人都還希望尹衍樑蓋得住,以維護翁啟惠,維護臺灣的顏面。 翁啟惠 在疫情的衝擊之下,有許多海外歸國的各業人才紛紛回到臺灣,盼求穩定並希望能再創事業。 翁啟惠 有這麼多的人才能回來臺灣貢獻所長,實是令人欣喜,但筆者卻想起多年前,若干生技知名權威人士及人才響應政號召回臺後的境遇,卻是不勝唏噓。
翁英惠表示,翁啟惠在生物化學、有機化學等領域方面的重大獎項都已獲獎,包括沃爾夫化學獎、英國皇家化學會羅賓遜獎、威爾許化學獎等,尤其被視為諾貝爾獎前哨站的沃爾夫化學獎、威爾許化學獎,他都已經拿下,如今只差諾貝爾獎,也因此外界預測他今年最有可能獲獎。 2月與丹尼謝夫斯基、許友恭以及張念慈,於美國化學學會的《化學研究報告》發表Globo H癌症疫苗的文獻回顧。 4月Optimer Pharmaceuticals, Inc.來臺成立子公司臺灣浩鼎;研發乳癌疫苗,以一鍋式合成法生產疫苗的關鍵分子Globo H。 在職進修臺大生化所碩士班,將兩種毒性最高的蛇毒蛋白進行化學合成,並證明有活性。 1977年獲碩士學位,口試委員之一竟是自己的大學同學,刺激了他繼續攻讀博士。 2011年8月14日對外公佈 「人才宣言」,這是翁啟惠院長廣邀國內重要的產業、教育、科技、媒體與藝術等各界代表,共同連署的。
翁啟惠: 我們都是來自銀河系外的移民?美國科學家:銀河系約一半物質來自其他星系,包括人類身體的原子
對此,翁啟惠表示,檢方曾在一六年十二月徵詢中研院技轉流程,但還未等到中研院回覆,檢方就起訴翁、張兩人。 檢方所指稱另一有能力技轉的醣類新藥公司醣基,是翁啟惠技術授權所成立、中研院擁有三分之一股份的公司。 只是,在中研院公告技術期間(一二年),醣基尚未成立(醣基成立於一三年),檢方在自己的起訴書中,出現了張飛打嶽飛的尷尬情境。 翁啟惠 潤雅與中研院解約當日,浩鼎當天就與中研院簽約,「Allyl Globo-H除了我們在做,沒有別人在做了。」張念慈解釋,浩鼎把技術承接下來,到現在過了三年時間,還沒有實現量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