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丹拿聽衆42與丹拿聽衆52SE是最受發燒友喜愛的兩個音箱。 極強的音樂性,流暢性以及真實感是我聆聽這對音箱最直觀的感受。 我倒是覺得Heritage Special絃歌和以往的“信心”系列還略微有所不同的。 Heritage Special絃歌似乎對於音箱的聲音規模感更加註重了,更加講究營造音樂氛圍了。 這套音箱直觀的來看,高音部分應該是最爲迷人的,因爲動用了丹拿自家最有實力的單元。 再來看低音部分,則使用了丹拿旗艦“證據”上御用的低音單元,這套組合配比起來…….你受的了麼,除了期待還能有什麼呢?
- 早在1982年,中巴已計劃重建在1974至1976年間投入服務的珍寶,於是再向亞歷山大訂購20套車身作重建之用,但最後只有15輛珍寶(LF1、5、13、18、21、25-31、46、48、105)在1986至1988年間獲得重建。
- 沿用Metal Sections車身,並採用「曼徹斯特」式(Manchester)車嘴,兩枚車燈從車嘴移出,放在沙板位置上面。
- 目前國內在售的車型中,只有同樣源自法國的標緻4008這一款車型使用了這一品牌的音響,並且只有在頂配的380THP自動豪華GT版上纔有所配備。
- 城巴於1979年展開業務時,除了購入1輛Ailsa Volvo B55樣版車(V1,BZ5769)外,在DMS加入城巴前,同時購入了9輛標準版本的珍寶。
- 有豐旅運在1990年代重組為香港巴士時,六輛珍寶也順利過渡至新公司,並髹上與當時英國Stagecoach相同的橙、紅、藍條紋的色彩。
- 九巴於1962年購入了70輛「丹拿C型」,成為當年九巴車隊中載客量最高的巴士,達99人。
- 因應政府強制淘汰歐盟四期以前柴油商業車資助計劃推行,所有丹拿E型開篷巴士因為屬於歐盟前期及早於1969年至1971年期間已出牌,而需於2015年12月底退役,並於車廠內成為復修D430/AD7336用之零件車。
也因為這個原因,LF106沒有替Metal Sections挽回中巴這個客戶,往後的珍寶車身訂單全由亞歷山大奪得。 而LF106這個擁有尖頂的Metal Sections最終改良型車身,除LF106外最後只生產多10套,全數供應給新加坡巴士(SBS)裝嵌在1977年訂購的首批利蘭亞特蘭大AN68/2R之用。 深圳公交巴士共引入廿多輛巨鷹珍寶,並把巴士投入深圳公共汽車之路線中。
丹拿b型: 設計
另有一輛珍寶SF15(CD1446)在1999年被新巴改裝成「員工溝通巴士」,並改以「特別用途車輛」登記,後期被編為SV60。 該車於2017年9月18日招標出售,並於2017年12月5日售予巴士迷,並已裝回牌箱、車窗及補回缺失零件。 該車其後於2018年8月28日及2019年3月12日先後兩度前往九龍灣驗車中心進行驗車。 最終SF15於2019年5月17日重新以「特別用途車輛」出牌,車牌為WD3519(基於行車證過期超過2年,而停牌達13年),同時牌照規定全車限載5人,成為全港唯一領有行車證可在香港行走的退役巴士,並必須遵守牌照條件。
到了1969年,九巴再引入50輛CVG6型巴士,當中30輛是CVG6LX-34型。 從這批CVG6LX-34型巴士開始,九巴稱為「丹拿E」,車長都稱呼其為「長牛」。 而另外20輛巴士,是長度只有30呎的CVG6LX-30型,被稱為「丹拿F」。 它們的改動包括把樓梯移往車廂前方,車門亦改為前門及中門,這批巴士亦是九巴首批有此車身安排的新巴士。 比較特別的,是從這批新巴士開始,前門的設計比較闊,但中門則比較窄,因此,所有乘客需於中門登車、前門下車。 丹拿為了搶回香港市場的佔有率,於是在1967年向九巴提供了20輛CVG6LX-34型新巴士,九巴內部稱為「丹拿D」(編號D331-D350),這批巴士為34呎長,配更大馬力的Gardner 6LX引擎,最高輸出達150匹馬力。
丹拿b型: 退役
初期這6輛珍寶行走來往沙田第一城至九龍塘站的路線,海洋公園的穿梭路線,及一些合約式租賃的公司或廠商員工接送車等。 這6輛二手珍寶的Gardner 6LX引擎,在服役不久後相繼出現問題,後來城巴以馬力更大的Gardner 6LXB引擎替換。 替代者九巴原本在1977年打算再向利蘭訂購第4批共150輛珍寶,但在訂購後一年,為香港特殊環境設計的利蘭勝利二型誕生。 由於九巴早已對麻煩多多的珍寶巴士心存不滿,於是將這150輛珍寶及2輛勝利J型的訂單更改為152輛勝利二型(G5-G155及一輛空調版本)。
- 當中91輛九巴珍寶被運往中國大陸及1輛(D687,BG8761)被運往非洲馬拉威,亦有部份在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被改為訓練巴士,直至1997年才全數退役。
- 後來為擴展開頂巴士業務,這批珍寶當中有數輛在1990年至1991年間改為開篷巴士。
- 新巴為加強山頂路線15、15B的服務,除了用盡手上可調動的SF外,更加派了LF為「字軌車」行走,而為了宣傳15號線,新巴更在SF8及SF31上披上宣傳15號線的彩繪廣告。
- 必達於1998年倒閉,香港巴士迷會購入此車並擺放在九鐵洪水橋車廠(今港鐵洪水橋車廠),逃過被拆毀一劫,卻遭祝融光顧;殘破不堪的D29,其後與一批中巴退役巴士移至該會坪輋車場存放。
- 車內設有空調,上層和下層車尾原來的車窗被拆除,而裝上窗口式冷氣機。
在房屋翻修或裝修階段,揚聲器框架可以進行預安裝,或經過改裝後適配現有的牆體開孔。 甚至可以將揚聲器的磁吸式網罩(防塵罩)塗成喜歡的顏色,確保與室內的裝修風格渾然一體。 當我們聆聽丹拿定製安裝系列揚聲器時,也在體驗凝聚了丹拿數十年來的研究、心血和自豪的出色音質。 雖然推出的時間不長,但是焦點系列揚聲器已經獲得無數獎項,得到衆多音樂評論家和音樂愛好者的如潮好評。 再加上最新的Esotec+單元技術,焦點系列能爲您帶來極具動態和現場感的音樂。
丹拿b型: 品牌介紹
也因為這個原因,LF106沒有替金屬部件挽回中巴,往後的珍寶車身訂單全給亞歷山大奪去。 而LF106這款擁有Peaked Front Dome的金屬部件最終改良型車身,除LF106外最後只生產多10套,全數供應給新加坡巴士(SBS)裝嵌在1977年訂購的首批利蘭亞特蘭大AN68/2R之用。 1960年代末期,前置引擎巴士在英國沒有市場或因為利蘭的收購行動而相繼停產,令市場上只有後置引擎巴士底盤可供選擇。 中巴為測試後置引擎巴士在香港的營運成效,於1971年以高達20萬港元購入1臺30呎長的Fleetline CRG6LX-30巴士底盤(當年一輛佳牌阿拉伯五型巴士底盤售價只是12萬港元)。 Fleetline底盤的售價這樣高的原因,是因為當時英國政府的運輸政策造成。
丹拿b型: 二手影音產品交易
丹拿E(CS)型(Daimler(E)CS):在香港的情況下,單寬入口和雙寬出口比較合適;亦證明該處有擁擠,同時允許乘客自由流動。 為了克服這個問題,將2輛34英尺長的丹拿E型(D464/AD7370和D490/AD7396) 組裝在一起,使樓梯位於巴士的中央,但保留寬闊的前門,以便未來購入所有此類巴士的佈局標準。 因此,D469和D490仍然是這種佈局的唯一例子,保留寬闊的前門和樓梯腳踏的狹窄出口,並且長年一直保持52/33+35的佈局。 它們被九巴稱為丹拿E(CS)型(Daimler(E)CS)。 在投入服務初期,設有三位售票員,負責收取車資及控制車門開關。
丹拿b型: 二手珍寶
最初LF107、108與之前的珍寶一樣採用奶白色與橙紅色的配搭,中巴雖然在車身造型上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管理層打算再下一城,全面更改車身的色彩配搭。 於是LF 被髹上數個不同配搭的車身色彩,包括藍、紫、橙、粉紅、銀、白等不同顏色組合,以觀察色彩配搭的效果。 最後中巴選定了上奶白下彩藍的配搭為新的標準色彩,自此中巴無論在車輛款式或色彩方面也與九巴有明顯分別。 這輛珍寶底盤抵港後,在北角渣華道車廠裝上一個闊8呎2吋半、高14呎2吋的Metal Sections車身,被編為RLX1(意思是Rear engine Long 6LX),於1972年2月9日領牌為AX6001。
丹拿b型: 香港的丹拿CVG6
你幾乎感受不到頻段之間任何的突兀,以至於一氣呵成的流淌了出來…… 丹拿b型 1966年積架同英國汽車公司合併,丹拿成為英國汽車控股公司嘅一部分,1968年英國汽車控股公司同利蘭合併為英國利蘭汽車公司。 《渡口》音畢直接《鬼太鼓》,鼓聲隆隆,雖然不得不說窄邊設計的單個6.5寸中低音單元的下潛無法令人印象深刻,但是量感足以填滿20來平方的聽音空間,而且低頻彈力有餘而且收放自如,最後一聲鼓聲餘音繞樑。
丹拿b型: 引擎
奔馳S600L上的那套24揚聲器音響系統,就是由柏林之聲創始人Dieter Burmester花了4年時間親自帶領團隊研發的,系統總輸出功率達到1540瓦,是唯一能和BOSE Panaray系統一拼高下的頂級音響系統。 從創始之初的1978年,柏林之聲便首先在自家的音箱上使用了鍍鉻面板,現在它的汽車音響喇叭也都是用的這種設計,可以說是向品牌歷史和經典產品的一種致敬。 Esotec系列:丹拿將高端HiFi音箱中的揚聲器技術移植到Esotec汽車音響中,性能優異,HiFi級的高音質聲音表現。 所有Esotec單元均採用丹拿自制的精密塗層高音和MSP中低音,盆架和外殼採用鋁合金材質,分頻器選用HiFi級高品質電子元件,並在丹麥手工製作完成。 中巴第一輛退役的珍寶是LF10,在1981年7月改為訓練巴士T17。 其次是SF2(CB5831),於1984年1月30日被停牌,服役時間只有不足四年半。
丹拿b型: 香港的丹拿CVG5
九巴於是在1973年從英國購入一批二手巴士,當中包括4輛30呎長的丹拿CVG6二手巴士(編號2D4-2D7)。 這批巴士來港時配上東蘭開夏(East Lancs)車身,上下層分別設41及32個座位,並且經過初步的翻新,包括更換電線、把全車的密封車窗更換為推拉式的車窗、改為九巴標準牌箱,及更換引擎等零件後,調配到新界區行走50及70線。 除了後置引擎設計及「3+2」座椅編排外,巴士的車軸亦被設計成「U」字形(即中凹式車軸),令巴士可以安裝矮車身,及令車廂地臺離地高度大大降低,甚至登車車門亦不用梯級,這在1970年代是一個突破。 丹拿b型 另外,在司機位置及上層前排右邊,加裝了一個潛望鏡,這裝置亦是首先由珍寶巴士引進,令司機可以清楚瞭解上層的情況。 在1970年代初期,香港巴士公司推行「一人控制」模式後,所有乘客都需要從前門上車,後門下車,上車後把輔幣投入錢箱。
丹拿b型: 珍寶的優點和缺點
這包括使用六汽缸的Gardner 6LW型引擎,巴士長度亦由27呎(約8米)增至30呎(約9.1米),是當年英國本土的新標準。 至於後期版的CVG6型巴士,除了採用馬力更大的Gardner 6LX型引擎外,更採用同廠的半自動變速箱,以減低車長的工作量。 而為了回應海外買家的要求,更發展出34呎長的CVG6LX-34型底盤(約10.5米)。 丹拿CVG6/30型(Daimler CVG6/30):2D4和2D5在1977年進行重建和改裝,並於同年8月復出載客。
丹拿b型: 音箱 篇二十九:丹拿絃歌典藏版書架音箱:小體積也有好聲音 全球限量2500對
大音圈設計能更好地控制振膜的運動,承受更大的功率而不失真,能還原、釋放出更多的細節…… 當然,大音圈的設計、製造難度更高,成本也更高,所以除了ATC、Audio Technology等揚聲器製造公司外,極少廠家涉足。 自1977年創立以來,丹拿不斷創新、突破性能,製造出更好地音箱,從而促進着行業的發展。 丹拿的單元從最初開始便以低失真率、高動態和大功率負載能力作爲目標。 丹拿追求呈現原音,希望人們在聆聽丹拿音箱的時候感受不到它的存在,感覺就如同在現場聆聽音樂家的演奏。 1973年,丹拿最後一款巴士(Fleetline)的生產線遷往利蘭Farington廠房,其後改以利蘭為品牌。 而丹拿以及積架於1984年一齊脫離BL(英國利蘭汽車公司)獨立。
丹拿b型: 北極聲.音響器材(HIFI)
眼見可能失去九巴這個海外大買家,丹拿不得不推出新的前置引擎產品挽留顧客,於是在1966年生產了20輛34呎長的新車,型號為CVG6LX-34,九巴內部稱為「丹拿D」。
丹拿b型: 香港的丹拿/利蘭珍寶
及後於1990年5月,雅高向城巴再購入了7輛DMS(68-74)。 在2000年8月,新巴只剩下SF13(CD1098)仍然行走,成為最後一輛在專利巴士公司服役的珍寶。 原定的牌照到期日是8月13日,但在8月5日下午,SF13行走94號線時因波箱漏油被拖回黃竹坑車廠,因距離牌照到期日只有不足10日,新巴決定不予維修,SF13在同日被除牌,象徵珍寶巴士正式結束長達28年的專利巴士生涯,而大部分的非空調巴士亦已全面性退役。 丹拿b型 其次是SF2(CB5831),於1984年1月30日被除牌,服役時間只有不足4年半,SF2提早退役的原因是要協助死因庭調查當年一輛佳牌阿拉伯五型巴士LX326於1984年1月28日在跑馬地的致命意外,拆出頭軸零件用作實物對比的呈堂証物。 但案件審結後SF2沒有重投服務,一直泊在柴灣廠內至1998年才拆卸。
此車多年來未得到妥善保養,到2017年已淪為一堆廢鐵,只剩下底盤殘骸。 D11(4212)在1954年6月起投入服務,其後於1982年10月退役後。 丹拿b型 1988年,九巴沙田車廠完工,車長訓練學校永久辦事處亦落戶沙田車廠。 九巴隨即將此車出售,並由必達巴士創辦人劉銘泉所購入,並將其外觀修復至最初模樣。
丹拿b型: 丹拿B型
數輛前九巴配Metal Sections車身珍寶巴士(未知編號),其中一輛D868 /BL6228 約1994年退役後由電影公司買入用作拍攝《鬼巴士》,車頭展示(元朗 丹拿b型 Yuen Long 97)虛假路線牌並使用假車牌ED6626,最後翻落山坡收場。 隨著新巴有更多新巴士抵港,單在1998年9月至12月,已有近20輛LF及SF退役。 新巴早期退役的珍寶,很多零件均被拆出留用,小至車窗、座位,大至車軸、波箱、引擎等均被拆去,只剩下一個空殼停放在小西灣車場。
丹拿b型: 底盤
丹拿BA型(Daimler ):BA型巴士參照了AB型進行改裝,設有頭門和中門,更為適合採一人控制模式,載客量佈局為上層41個座位、下層28個座位及18個企位。 重裝車身後的BA型長27呎8吋,寬7呎6吋,高14呎6.25吋。 D29(4964)在1949年5月起投入服務,其後於1982年退役。 必達於1998年倒閉,香港巴士迷會購入此車並擺放在九鐵洪水橋車廠(今港鐵洪水橋車廠),逃過被拆毀一劫,卻遭祝融光顧;殘破不堪的D29,其後與一批中巴退役巴士移至該會坪輋車場存放。
丹拿b型: 二手丹拿CVG6型
由CB2/2576開始駕駛席後的正方形客窗的尺寸,改為與下層其他長方形客窗相等的尺寸,而車身中間的黑色鋁邊被下移了約3吋。 色彩試驗最初LF107、LF108與之前的珍寶一樣採用奶黃色與紅色的配搭,中巴雖然在車身造形上達到了預期目的,但管理層打算再下一城,全面更改車身色彩配搭。 Fleetline可選配的動力配搭十分多,除了有丹拿自產的引擎外,也有吉拿、利蘭及康明斯等,在1970年更曾經安裝以石油氣為燃料的勞斯萊斯多燃料引擎(Middlesbrough 70 – FXG870E)進行測試。 至於波箱的配搭則變化不大,一直使用Daimatic或利蘭SCG系列的半自動/全自動波箱。
新巴為加強山頂路線15、15B的服務,除了用盡手上可調動的SF外,更加派了LF為「字軌車」行走,而為了宣傳15號線,新巴更在SF8及SF31上披上宣傳15號線的彩繪廣告。 丹拿b型2025 除了數輛LF及SF被髹上不同的政府廣告外,新巴初期翻髹珍寶時無意更改中巴色彩,只在翻髹後把全車內外的告示標貼改用新巴標準,以這種形式翻髹的珍寶有SF20、21、24、25、30。 後來為洗脫中巴形象,把部份SF(包括SF4-10、13、16、19)改以新的標準翻髹,原本為中巴色的(及廣告過期的SF10、19)車身被髹上綠、白、橙的新巴標準色彩,而原本帶有廣告的SF4,則只把原中巴徽號除去,粗略修飾原漆後貼上新巴標準標貼。
丹拿b型: 九巴
由於珍寶巴士的前門設於駕駛室旁邊,司機觀察乘客投幣時,不用像「半駕駛艙」的前置引擎巴士般需回頭觀察,另外由於駕駛艙跟車廂只相隔一塊可開啟的圍板,因此若客艙有任何事故,司機只須打開圍板便可接觸乘客,亦比「半駕駛艙」的巴士方便。 在服役期內,這些巴士主要行走屋邨巴士線、海洋公園專線及提供租賃服務,有數輛被改作開頂巴士並服役至1992年。 由於當年城巴是一間非專利巴士公司,在香港法例下,非專利巴士不能設有企位。 因此,為了增加載客量,城巴故意在DMS巴士上層,安排「3+2」式坐椅,令上層載客量達59人,以彌補沒有企位的不足。 丹拿b型2025 在1981年12月22日L15(CP2073,倫敦運輸局DMS796,TGX796M)及L17(CP2221,倫敦運輸局DM1749,GHM749M)更展開一段歷史性旅程,連續170公里由香港駛往深圳,是中國大陸自1930年代後再次出現的雙層巴士。 不久後城巴開辦往返香港及深圳的定期班次,成功開拓了中港過境巴士的市場,過境線開通初期也是使用DMS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