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身是內科及老人科醫生的馬仲儀,長年都有關注安老問題。 問她會否擔心香港巨變,公共醫療亦難保優質服務? 馬仲儀老公 她說不想標籤香港的醫療服務是「優質」,但香港醫療政策很需要聆聽基層市民及議員的聲音。 她說以往立法會內有張超雄等議員願意為弱勢發聲,但現時「新香港」下的議會,她說想不到誰會再認真跟進安老事務。 2019年香港反修例示威,馬仲儀以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身份質疑警察使用過份武力,又對港府政策提出批評。
- 她至今不時成為親政府媒體攻擊對象,她說自己沒有面對人身騷擾,但承認有壓力。
- 答:當然,離開香港是盼望有一些比較自由的感覺。
- 我也正在調適,思考自己如何在對香港的事情上更積極地做事,但對不起,暫時也沒有一個好方向。
- 看到很多在外地的人也為香港做很多事情,當然我在這裡也會支持以往以不同形式參與社會運動的同路人,但我仍然對香港的境況很消極,我也想更積極。
- 2019年的事絕對有因素,看到很多情景固然會很激憤,至少沒有如此絕望,因為看到當時香港社會的團結,有200萬人願意走出來,我覺得有希望,只是感到義憤。
- 反修例示威浪潮至今,已有逾6,000人被捕,但期間曾發生男警員闖入產房的舉動,令人反思病人私隱與押解被捕人士之間的平衡點。
- 答:其實我不覺得自己有很大的創傷,需要特別休養生息。
「社會氣氛是否公平公正?很影響大家可否被保障。我想現在社會氣氛不是(公正)」她說。 社會氛圍走向兩極,馬仲儀坦言憂慮醫護專業會被不同立場的人或評論扭曲。 她提到,有警員於觀塘被割頸受傷,據她瞭解該警員到醫院後已第一時間獲醫護恰當處理,手術成功傷口亦癒合得很好。
馬仲儀老公: 市民對公僕有期望
因此當受到外間壓力時,不止她一個人要承受。 現時公眾對醫生的專業操守有任何不滿,可向醫務委員會作出投訴。 她認為委員會的機制完善,惟機制受社會氣氛影響。
看到很多在外地的人也為香港做很多事情,當然我在這裡也會支持以往以不同形式參與社會運動的同路人,但我仍然對香港的境況很消極,我也想更積極。 【星島綜合】香港最近兩年經歷移民潮,大量港人移居至英國、加拿大等地展開人生新一頁,但若然回望昔日香港,又會否再次牽起當初的離愁別緒? 馬仲儀老公2025 星島A1中文電臺《A1出擊》記者馮凱欣便訪問了前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會長馬仲儀醫生,詳談移居英國後在當地行醫的她對現時香港境況的看法。
馬仲儀老公: 【獨家】馬仲儀離港專訪:活得不安就沒有意義 強調前路未明非移民 憂宣誓致離職
答:當然,離開香港是盼望有一些比較自由的感覺。 然而有一點令我覺得消極的情況,雖然我不用再在這個氣氛下呼吸,應該會感覺好一點,說話、表達意見時或許會自由一點,來到英國,這裡的人和政府不會管制我的基本言論,除非犯法吧! 馬仲儀老公 我有想過,會否離開香港後就會多表達意見呢? 雖然有看報章的文章,但似乎自己的抑壓沒有隨着離開香港而完全釋放出來。
我認為有幾個原因,第一,是有家人和朋友在香港,所以不希望將來不能回去。 似乎離開了香港,還是有種消極的情緒,不容易放下。 我也正在調適,思考自己如何在對香港的事情上更積極地做事,但對不起,暫時也沒有一個好方向。 我很積極地面對生活,實在是不能不積極,我的工作是醫護,來到英國後工作不算長時間,便要面對新一波疫情。
馬仲儀老公: 【獨家】馬仲儀離港專訪:活得不安就沒有意義 強調前路未明非移民 憂宣誓致離職
港府1月時要求全體公務員宣誓效忠政府,措施即將擴展到公營機構,意味公立醫院也會受影響,公眾關注此舉加促不少醫護移民。 醫院管理局主席範鴻齡曾表示希望前線醫護毋須宣誓,惟最終決定權在政府手上。 馬仲儀指自己的工會難以如新工會般旗幟鮮明,因有會章的限制,但亦希望日後可與新工會互補不足。 至於醫護應否罷工向來屬敏感議題,馬仲儀認為本港過於依賴公營醫療,令罷工更難達共識,醫管局作為公共事業營運者,工業行動一定有影響,風評好或壞視乎時機、出發點及做法。 馬仲儀形容昔日公共醫療醫生協會的執委,都是她重要的後援和戰友。 她指過去以公職身份所作發言,都不是個人決定,而是整個執委看法。
馬仲儀老公: 市民對公僕有期望
答:我覺得也是意料之外,不知道是否因為我離開了香港,但現在仍然會關心香港的新聞和動態,香港社會如此消極、看似沒有希望的情況,強烈地影響着在英國的我。 我不知道有沒有香港市民跟我一樣不表達意見,不是因為害怕,而是覺得「有甚麼好說呢!」就會有這樣的感受。 馬仲儀向記者強調,自己這次遠走他鄉並非移民。
馬仲儀老公: 市民對公僕有期望
她說,慶幸昔日戰友對她離港的決定都尊重。 她表示,在香港變成「新香港」後,醫療界別如同其他行業,都面臨劇變,不能獨善其身。 她強調醫護行業不是機器運作,而是具有人文關懷特質,行業要有價值觀支撐。 馬仲儀老公2025 一旦相關的價值觀、面貌跟以往有別,自然整個醫護行業風氣都會改變。 馬說:我希望香港人,身邊其他朋友,無論在港或海外,大家一定要找到心中平安。
馬仲儀老公: 【獨家】馬仲儀離港專訪:活得不安就沒有意義 強調前路未明非移民 憂宣誓致離職
馬仲儀指,過往有犯人在羈留病房,警員未必坐牀邊,若有醫療步驟要做,警員會留在簾外,即使空間不足,要警員暫到病房外亦無問題,她擔憂過往的常態與共識已不復再。 市民的定義甚廣,馬仲儀在公營醫療系統服務,更覺每人都是自己的病人,包括在新聞畫面前,示威衝突中的每一個人。 她表示,宣誓必定會限制宣誓者的言論自由及其他權利。 如果被判違反誓言,可能失去工作,甚至像議員被DQ(取消資格)後,須要倒賠已獲發人工給政府。 馬仲儀說:好坦白,我收過很多關於言論的投訴……你對外公眾言論又不涉及專業,是否要去醫委會投訴? 甚至到後期,有些投訴是我沒有講過這個言論,都會捏造。
馬仲儀老公: 【獨家】馬仲儀離港專訪:活得不安就沒有意義 強調前路未明非移民 憂宣誓致離職
上週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前會長馬仲儀離港消息,引起關注。 馬仲儀赴英離港前,接受本臺獨家專訪,強調自己並非移民。 她指因為香港高壓氣氛感到不快,又明言醫護或被迫宣誓促使她離開。
馬仲儀老公: 市民對公僕有期望
她表示,自己想嘗試到海外進修及發展事業,目前已在英國一間醫院找到工作繼續執業,惟往後前路「講唔清楚」。 馬仲儀說,近年香港高壓的氣氛令她感到不愉快。 馬仲儀老公 她認為,人際互信對醫生而言十分重要,惟現時香港氛圍,影響她在香港「作為醫生要考慮的事」。 攝影記者拍攝一輪過後,馬仲儀脫下醫生袍與記者詳談,但脫下白袍並不等同可放下醫生的天職。
馬仲儀老公: 【獨家】馬仲儀離港專訪:活得不安就沒有意義 強調前路未明非移民 憂宣誓致離職
她希望在英國尋找新發展,坦言以往從未想過離港執業,寄語港人要在各地尋心中平安。 答:香港在沙士的時候,無論政府、醫護人員,都有不足的地方,我認為事後纔可評論當時的成功與失敗,但重要的是做事的時候,大家的心和出發點。 當年沙士,香港正經歷艱難的日子,無論經濟、社會等方面,政府都有做過令大家感到不齒的事,但當時大家的心都比較單純,就是處理好香港的問題,我們香港人去解決香港人的事,做甚麼都以香港人的情況為出發點。 但你看到今次同樣是疫情,姑勿論得失、對錯、效果,有一樣令我難受的,是為何香港的官員看問題的時候,不是以香港人為出發點呢?
馬仲儀老公: 市民對公僕有期望
評論必須符合自由亞洲電臺的 《使用條款》並經管理員通過後方能顯示。 自由亞洲電臺對網友評論的內容不負任何責任。
馬仲儀老公: 市民對公僕有期望
而醫院同事不少背景、國籍不同,尤如身處聯合國,令她更容易適應。 相比離港情緒緊張,依依不捨,到英國後,她自覺整個人輕鬆不少。 馬仲儀老公 現時HKPDA合資格會員約6,000多人,近日各界均有新工會成立,醫護界亦迎來幾個新工會,其中醫管局員工陣線的宗旨表明可能發起工業行動,而新任醫管局主席範鴻齡隨即表明,不會接受員工罷工,將嚴肅跟進。 馬仲儀不評警員是否專業,但她指出,醫生與警員的共通點,在於兩者都以服務市民為宗旨,以社會利益為首要考量。
馬仲儀老公: 【獨家】馬仲儀離港專訪:活得不安就沒有意義 強調前路未明非移民 憂宣誓致離職
而且有一個窒息的情況,例如缺乏了一些可以議政論政的空間、議事論事的風氣,昔日公民團體的朋友被捕、部分也決定退下來,甚至離開香港,都令我覺得十分惋惜。 我有宗教信仰,亦看到香港的宗教自由並不長遠,被慢慢地、軟性地收窄。 甚至乎離開後回望香港,看到現在選舉變成如斯境況,與自己以往多年有參與的選舉投票很不一樣,感到十分可惜,既看不清前路,也想不到自己能如何處身下去,所以就跟很多香港人一樣想找一個新空間。 馬仲儀老公 答:我覺得有,但我不知道會否將自己列入創傷後遺症這個框架中。 始終2019年的運動裡,我不曾參與過前線,他們可能會有比較大的創傷,或者轉換另一說法,由2019年到現在,幾年的社會轉變令到很多香港人的情緒變得低落與負面。
馬仲儀老公: 【獨家】馬仲儀離港專訪:活得不安就沒有意義 強調前路未明非移民 憂宣誓致離職
惟事隔幾日,網上有人上載該警員的傷口照片,質疑醫護的手勢不佳,「刻意將傷口縫得差」,最終迫使醫管局要發聲明反駁,指皮瓣輕微外翻有助傷口癒合。 馬說:(到英國後)好長久的平安亦不是,因為與香港有很多聯繫,香港的情況不理想,自己都不會完全感覺解放或平安。 馬仲儀老公2025 曾經在英國留學,馬仲儀說英國的生活和當年差不多,不難適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