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初步調查,警方懷疑犯案動機與物業糾紛及遺產繼承權有關。 資料顯示,蔡天鳳曾經於2019年7月以7,280萬港元合約價無抵押購入加多利山KADOORIA低層豪宅物業,扣除發展商提供的16.75%回贈之後,實際成交價為6,060.6萬港元。 爲促使鄺家遷出加多利山物業以便轉售,蔡天鳳向鄺家提出搬到屯門一個約值1,000萬港元的物業居住,惟遭鄺球強烈反對並造成雙方不和[51][22]。 蔡天鳳曾經向律師尋求法律意見,認爲如有證據證明蔡天鳳是加多利山物業的幕後購買者,她便有機會取得出售物業的款項[50]。 商業罪案調查科警司劉啟鵬表示,警方最近接獲3間銀行報案,其中一間為虛擬銀行,指有人懷疑利用偽造身份證明文件,開設個人戶口並申請貸款及信用卡戶口。 警方經情報分析及深入調查後,鎖定一個詐騙集團,他們涉嫌於上年11月至今年4月期間,集團涉嫌盜用他人身份及偽造其身份證,於3間銀行申請開立9個個人戶口,並成功開立5個戶口。
- 不過在2023年5月8日的提訊中,控方透露案發單位內的一件外套驗出李瑞香的DNA[52]。
- 警方亦在調查涉案的龍尾村村屋是否第一兇案現場[41][42]。
- 閉路電視畫面顯示,鄺港傑一行人隨後與駕駛中港牌七人車的鄺球一同抵達大埔龍尾村的案發單位[33]。
- 其於2015年及2016年分別被美國運通銀行及另一債權人,於高等法院入稟追討逾10萬港元及157.6萬港元債務[27],據聞亦曾一度慫恿Chris於其雞蛋仔生意投資數百萬,但該店最終虧蝕過百萬結業[28]。
- 案件騙款接近1300萬港元,損失金額最高為550多萬港元。
- 葉恩樺指,各案件中最高損失金額是550多萬港元,騙案類型屬電話騙案,當時騙徒訛稱有低息貸款服務,並詢問受害人是否想借錢,當受害人表示有興趣,騙徒就要求受害人提交保證金,才提供低息貸款。
蔡天鳳也是四間公司的董事,其中一間已宣告解散,公司祕書為譚澤均[21]。 身份證詐騙2025 有關進一步技術問題 ,請透過電郵把意見或問題告知電子報案中心管理員 (e-RC-)。 Mozilla Firefox用家請注意:本系統使用由香港郵政發出的電子證書來保護你在網絡傳送期間的數據,但Mozilla Firefox並沒有內置香港郵政根源證書。
身份證詐騙: 詐騙手法
近年不時出現電話騙案,騙徒多以年長人士為目標,並利用受害人對親人的擔憂騙取金錢。 警方高度重視這類型案件,並會繼續採取積極的調查,以情報主導的方式打擊這類案件。 警方呼籲市民當遇到來歷不明的電話,聲稱是自己的親戚,並索取金錢時,應立即向家人求證。 葉恩樺指,各案件中最高損失金額是550多萬港元,騙案類型屬電話騙案,當時騙徒訛稱有低息貸款服務,並詢問受害人是否想借錢,當受害人表示有興趣,騙徒就要求受害人提交保證金,才提供低息貸款。
[61]同日早上,死者父母、丈夫、岳父母等10多名親友先到沙田富山殮房認屍,其後轉往大埔龍尾村村屋對開拜祭。 其中死者家姑哭訴「今世你嘅善良畀錯咗人,傻妹,畀班狼心狗肺食咗你個心」[註 7][62]。 前夫之兄鄺港傑及前夫之母李瑞香雖無刑事犯罪記錄,但亦有不少財務問題。
身份證詐騙: 案發經過
案發前的2月中旬,她再以月租4萬多港元租用西九龍柯士甸道西凱旋門一住所用作窩藏鄺港智[60],涉嫌協助罪犯。 發現屍體時,警方從涉事單位內運走大批證物,並扣押了涉案的七人車。 西九龍總區刑事部警司鍾雅倫指出,2023年2月22日接獲失蹤報案後,警方對案件展開調查,2月24日凌晨在九龍城區拘捕前夫鄺港智一家三口,共兩男一女,包括案發當天接載蔡天鳳的前大伯鄺港傑、前家翁鄺球和前家姑李瑞香,而前夫本人一度在逃。 隨後警方盤問三人,其中發現有人作假口供,聲稱蔡天鳳在汽車行駛途中下車,試圖混淆調查方向,最終遭識破。 經過調查,警方將案發地點鎖定在大埔龍尾村的一個村屋單位,該單位由鄺球於案發當月開始租用[41][42]。 除了有關電話卡實名登記的欺詐電話,通訊辦亦不時接獲市民舉報,表示收到聲稱由通訊局或通訊辦打出涉及其他內容的欺詐電話。
- 鄺球於2005年牽涉一宗強姦案,其在調查案件時藉職務之便取得該案受害女子的聯絡方式,其後多次聯絡該女子,並在當年的中秋節以「迎月」爲名前往該女子的住所並強姦她。
- 莊德謙指, 5月中旬接獲5名年齡介乎75至90歲的報案人求助,指接獲一些自稱為他們兒子或親戚的電話,聲稱陷入財困或被警察拘捕,需要現金應急。
- 除此之外,閨密方媛是藝人郭富城的太太,情同姊妹,曾邀請對方前來慶祝生日,也多次到對方家中作客[13][15]。
- 另外市民亦應避免向未核實身分的第三者披露個人資料,及提防陌生來電。
- 整個行動中,警方成功偵破20宗案件,拘捕23名本地人士及2名持香港身份證的非華裔人士(20男5女),年齡介乎於19至59歲,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以欺騙手段逃避法律責任罪、串謀詐騙及洗黑錢等罪。
- 警方為響應粵港澳三地聯合行動雷霆2023,以打擊有組織犯罪活動和黑社會收入來源,油尖警區警區於6月12日至16日進行了一連五日反詐騙行動,行動主要針對多種的行騙手法,包括網上購物騙案、求職騙案、電話騙案、投資騙案等。
- [3][4]2021年3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刑事偵查局又發佈名為國家反詐中心的手機應用程式。
最近,有受害人收到假冒電訊公司職員來電,以普通話聲稱受害人的大陸電話號碼正被內地當局調查。 過程中,該騙徒向受害人展示其相片、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個人資料,令受害人相信該騙徒是執法人員。 其後,騙徒聲稱受害人觸犯了內地法例,並要求受害人提供銀行戶口及密碼以協助受害人洗脫嫌疑。 當發現可疑交易,「花旗防盜預警系統」會向您即時發出「雙向交易確認短訊」,以防賬戶被人盜用。 您只需透過手機短訊回覆確認交易,便可繼續使用信用卡服務。
身份證詐騙: 【假身份證】警方拘4人涉販賣假身份證 懷疑與11宗詐騙案件有關
一名23歲被捕本地男子現正被扣留調查,其餘24名被捕人已獲準保釋候查,須分別於7月中及下旬向警方報到。 商業罪案調查科高級督察鄧啟榮呼籲,於任何時間及人多擠迫地方,應小心保管個人財物,因證件及個人資料亦有機會被不法分子利用作犯案工具,如遺失身份證明文件,除向有關當局報失,亦應即時通知銀行及信用卡公司更新紀錄。 另外市民亦應避免向未核實身分的第三者披露個人資料,及提防陌生來電。 身份證詐騙2025 鄧啟榮又指詐騙案種類日新月異,案件數字與金額均有上升,市民應提高防騙意識,警方於今年4月1日成立反詐騙協調中心網頁,向市民發放騙案警示,呼籲市民可多加瀏覽。 鄧啟榮又指,行使偽造文件、詐騙、製造偽鈔等均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14年監禁。
身份證詐騙: 詐騙與惡作劇的區別
2023年2月26日下午,警方在龍尾村住宅檢獲的一個高約半米的大湯煲中,發現蔡天鳳的頭顱,頭顱外貌尚算完整,但右耳後方發現一個大約6.5釐米乘5.5釐米的洞,或為硬物撞擊造成,而煲內還有肉碎及青紅蘿蔔。 據瞭解,疑犯將青紅蘿蔔放入大湯煲內,與死者的頭顱骨及胸骨一同烹煮,經烹煮後骨肉分離,只有少許頭髮黏連,湯底亦變白及污濁。 另外,警方亦在案發單位發現另一小湯煲,其湯色相對較淺,估計疑犯以死者鎖骨連肉烹煮成現狀[59]。 伍女於深水埗按摩店任職按摩員,數月前於店內認識光顧的鄺球,並與其合租龍尾村涉案住宅。
身份證詐騙: 有關電話卡實名登記的欺詐電話
另外亦有市民舉報收到冒認通訊辦發出的欺詐電郵,要求收件人就不同種類的貨物/服務提交報價。 通訊辦最近接獲舉報,表示收到聲稱由通訊局或通訊辦打出有關電話卡實名登記的欺詐電話,該些電話以預錄訊息或以真人聲稱接電者的電話服務未完成電話卡實名登記,因而要求接電者提供個人資料補辦登記,否則其電話服務將被停止。 本港日前有不法之徒懷疑向人兜售假身份證,警方經深入調查後,昨日(15日)突擊搜查屯門亦園村一住宅單位,搜出73張假身份證、1張屬於他人的身份證、8張僞造駕駛執照及9張屬於他人的回鄉卡。 身份證詐騙 警方以涉嫌「管有偽造身分證」、「管有他人身分證」及「管有虛假文書」罪拘捕單位內的2男2女,年齡介乎25至45歲)。
身份證詐騙: 網上保安及慎防詐騙
案件騙款接近1300萬港元,損失金額最高為550多萬港元。 警方亦檢獲多部手提電話、銀行卡、銀行文件,以及被捕人犯案時的衣著。 吳基駿又表示,集團曾利用戶口作洗黑錢用途,包括曾用假支票,企圖將210萬由受害人戶口轉到集團以假證開設的戶口,幸銀行及時發現可疑並成功阻止。
身份證詐騙: 欺詐電話
其中一名男子因藏有少量懷疑冰毒,另涉「管有危險藥物」罪被捕。 搜查行動持續了整個下午,未有重大發現,預計會在次日繼續[54]。 身份證詐騙2025 同日下午,鄺港智在東湧發展碼頭乘坐快艇潛逃時被捕[55],當時他隨身攜帶50多萬港元現金,以及數隻總值約400多萬港元的名錶[56]。
身份證詐騙: 身份證號碼首個英文字母的意義
商罪科人員昨日(27日)清晨突擊搜查兩個位於粉嶺及天水圍的住宅單位,拘捕3名本地男子,年齡介乎34至46歲,涉嫌行駛偽造文件、詐騙、製造偽製紙幣及藏毒等,其中兩人有黑社會背景。 行動中警方檢獲一批證物,包括製作偽造文件工具、22張偽造身份證、13張屬於他人身份證、偽鈔、銀行文件及少量冰毒等。 3名被捕人士現正被警方扣留調查,不排除有更多人被捕。 案中檢獲屬於他人的身份證,其中9名事主早前曾經報失,7人被盜用資料開設銀行戶口,有關戶口目前已停止運作。 整個行動中,警方成功偵破20宗案件,拘捕23名本地人士及2名持香港身份證的非華裔人士(20男5女),年齡介乎於19至59歲,涉嫌以欺騙手段取得財產罪、以欺騙手段逃避法律責任罪、串謀詐騙及洗黑錢等罪。 被捕人報稱是侍應、廚師、客戶服務員和無業等,部分人有黑社會背景。
身份證詐騙: 香港身份證 永久居民身份解構
鄺港傑曾於2019年被花旗銀行上訴追討23.8萬港元債務,其名下兩間與蔡天鳳共同擔任董事的公司於2022年5月亦因合約問題被上訴追討約13萬港元;李瑞香曾於2016年向高等法院申請破產並於翌年獲頒令批准[27]。 蔡天鳳碎屍案是2023年2月21日一宗發生在香港新界的謀殺案,案中受害者是活躍於時裝界的28歲名媛蔡天鳳。 本案受害者遺體在2023年2月24日報案失蹤3天后發現於新界大埔大美督龍尾村(粵語:龍尾 (香港))。 因此,你的電腦需要支援Unicode纔可正確地顯示中文字符(包括《香港增補字符集》)。 身份證號碼最後有一個「括號數字」,這是為了檢查身份證號碼輸入是否正確而設立,名為「校驗碼」。
身份證詐騙: 詐騙
據瞭解,有銀行因發現多個開戶申請中,同一人樣貌以不同身份嘗試開戶,因而揭發騙案。 犯罪集團利用不法渠道收集他人個人資料,再偽造身份證開設銀行戶口,用作申請私人貸款及信用卡戶口等獲利,成功騙取30多萬,連同嘗試詐騙的金額總數接近320萬元。 警方拘捕3名介乎34歲至46歲男子,檢獲多張偽造身份證及屬於他人的身份證正本。 身份證詐騙2025 警方指,集團將他人資料,配上集團成員的樣貌合成為假證,主要透過手機應用程式網上開戶。 據悉有銀行發現多個開戶申請中,同一樣貌人士以不同身份嘗試開戶因而揭發案件。
身份證詐騙: 個人工具
集團成功開戶後,會嘗試利用戶口清洗黑錢,申請私人貸款約96萬元及信用卡戶口,簽賬約14萬元。 警方指集團成功借取約18萬元及未有繳清信用卡欠款,共成功騙取30多萬元,連同嘗試詐騙的金額總數接近320萬元。 警方在調查期間,發現涉案假身份證最少與11宗詐騙案件有關。 不法之徒利用假身份證向銀行、電訊公司及電子錢包平臺申請信用卡、私人貸款及手機月費服務等。 警方重申,使用或管有偽造身分證屬嚴重罪行,一經定罪,最高可被判罰款10萬元及監禁10年,大家切勿以身試法。
警方之後會聯絡案中檢獲的身份證及個人資料擁有人,瞭解案件是否涉及更多受害人。 油尖警區刑事部經調查後,成功鎖定兩名收取現金的騙徒,並在5月29日和6月15日分別在何文田及屯門拘捕了一名22歲姓陳女子及一名21歲姓湯男子,涉嫌以欺騙手段獲取他人的財產。 警方接着發現兩名被捕人在收取現金後,會將現金交予另一名本地男子。 警方連日追查後,亦鎖定該名接收現金的男子,昨晚(16日)在男子位於掃管笏的住所將其拘捕。 警方相信該男子在犯罪團夥中擔任中層角色,負責控制兩名男女收取現金,接收現金後再轉交給其他集團成員。
車輛途徑獅子山隧道入口的時候,鄺港智登上車輛並與其發生爭執,互相糾纏後蔡受傷流血、昏迷不醒[32]。 閉路電視畫面顯示,鄺港傑一行人隨後與駕駛中港牌七人車的鄺球一同抵達大埔龍尾村的案發單位[33]。 其後,三父子合力將蔡天鳳殘殺並肢解,期間鄺氏兄弟一度離開案發單位,鄺港傑之後再折返繼續碎屍烹煮。 次日,鄺球駕車返回案發單位,將屍體殘肢運走棄置[32]。 閉路電視拍到鄺港傑曾持白色的大膠箱接近車輛,打開車輛的車尾箱,箱內疑似裝有蔡天鳳的殘肢[33]。 資料顯示,蔡天鳳與譚澤均(現任家翁)及邱美鳳(現任家姑)有物業及商業上的往來,她於2018年向譚澤均夫婦購入荔枝角曼克頓山一個高層單位,案發前單位市值約4,500萬港元[19]。
身份證詐騙: 受害人誤中低息貨款騙案失550萬元
附近住戶表示,涉案村屋的地下單位已經空置數月,直至案發前夕纔有一輛掛有粵港兩地車牌的七人車,估計住戶大概在同一時間搬入。 龍尾村前村長陳氏的住所正對涉案單位,其閉路電視拍到七人車於2月21日下午3時許曾離開現場[39]。 蔡天鳳失蹤當晚,她的家人報警,案件轉交至西九龍警察總區重案組跟進。 身份證詐騙 根據警方公佈的失蹤人士資料,蔡天鳳曾在失蹤當日於白石角科學園科進路出沒[34][35][36]。
身份證詐騙: 個人工具
警方亦在調查涉案的龍尾村村屋是否第一兇案現場[41][42]。 前家翁鄺球為案中嫌疑主謀,他曾於警隊任職偵緝警長並駐守旺角警署,任職期間獲頒香港警察長期服務獎章及第一勳扣。 鄺球於2005年牽涉一宗強姦案,其在調查案件時藉職務之便取得該案受害女子的聯絡方式,其後多次聯絡該女子,並在當年的中秋節以「迎月」爲名前往該女子的住所並強姦她。 身份證詐騙 該女子向警方報告遭性侵後,鄺球被警方拘查[29],鄺球其後因此案自行辭職換取警方不作刑事追究[30]。
身份證詐騙: 香港身份證 永久居民身份解構
受害人再將自己的現金和保證金交予騙徒,而其實根本沒有所謂的低息貸款。 油尖警區重案組第二隊案件主管莊德謙偵緝督察指,行動中警方偵破一連串發生在油麻地、旺角、柴灣的「猜猜我是誰」電話騙案,當中5名受害人均是長者,合共損失68.8萬元。 莊德謙指, 5月中旬接獲5名年齡介乎75至90歲的報案人求助,指接獲一些自稱為他們兒子或親戚的電話,聲稱陷入財困或被警察拘捕,需要現金應急。 報案人信以為真,遂在住所附近將現金交予一男一女騙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