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能性大體是認字寫字的問題,實用性則照顧他現實上所須用的語文技術和生活觀念。 依照流行的教育理論,我們的小學國語課本,便只想供應這些東西。 而兒童所能知所須用的東西甚為簡單,因此我們的國語課本的內容就也跟著簡單以適應之,乃至錢穆先生批評之為「小貓叫小狗跳的教育」。 讀經小組示範 如此教下去,到了國中、高中,他除了認得一些字外,其他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便不夠用,他必須再打基礎,這時他已經太忙了,基礎打不起來,他已不可能從語文教育學到深入的永恆的東西了。 若不是大學語文系的人,一生便只能保有高中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他永遠成為一個語文低能和人文素養空白的人。 如果不解決這個問題,人人一輩子都在缺乏之感中,十餘年的語文教育,這樣的浪費,是非常冤枉的。
- 為什麼非要提倡讀經,非要鼓勵選讀最有價值的書不可呢?
- 其次,「成就感」可以提高其興趣,讀得愈好愈喜歡讀,所以教師要維持其成就感,對功課好的兒童,固然要多加稱讚,讓他有成就感,對功課差些的兒童,只要有進步即當表示滿意,加以讚賞,這也會讓他得到一種成就感。
- 不少國小老師詫異地發現作文簿中出現「寵辱若驚」、「奢則不遜、儉則固」之類的字眼後,才曉得學生的國文程度早已超過了正規國語課本。
- 鏡電視表示,已經掌握洩密的職員,將依《營業祕密法》提告,追究民事及刑事責任。
- 可見對自我文化的自覺與嚮往是不分年齡,不分宗教,甚至不分學派,不分政黨,不分經濟階層的。
- 而喪失其傳統文化教養的人,很容易同時喪失其理性的反省力與創造力,而這種效應已明顯見於今日。
回歸文化本位,不是頑固,也不是墨守,而是希望保住自我傳統的活力,以求更有能力深入瞭解他人的文化,吸收消融,兩相綜合會通,為人類創造更充實的文化。 財貴兄推廣讀經,有人熱心支持,有人冷漠,也有人反對。 記憶與理解是人類心靈的兩個認知能力,不但可以並行而不悖,而且可以相輔相成。
讀經小組示範: 執照爭議
如果有兒童或家長特別要求要了解,而老師沒有信心沒有能力講解,這時請老師不必有挫折感,因為我們這幾代的語文能力不好,是被犧牲的,在此更可見教子弟讀經的重要。 如真有高年級想了解文義,可以請他自己去看坊間的翻譯本,但也應勸他不要太認真,看得懂的地方就好,看不懂的地方,就算了,以後再說,經典的學習不像科學知識的死煞,科學知識的學習必須要求懂,而且要懂得很清楚,但經典的性質不同,不可攪混。 經典貴在有無窮活轉的內涵,對經典保持一種似懂非懂的深遠的敬重之感也是好的,如果一味為了讓他懂,淺白而解之,可能反而使他忽而玩之,以為天下道理只不過爾爾,大大斲傷了他的慧根,此所以古人說「小時了了,大未必佳」也。
反對理由之二,是「讀經會使兒童的負擔過重」,這是對讀經不瞭解所產生的憂慮,兒童讀經並沒有固定的進度,又不要求他了解內容,只像「小和尚唸經」,能夠琅琅上口就行了。 兒童有極強的記憶力,只要方法正確,肯背經典與記廣告其實沒有多大的差別。 以上這些理論,在現代的知識論、認知心理學、發展心理學中都已說得很清楚,有待我們去精讀而已。 讀經小組示範2025 此外,「東方西方」都有深遠之典冊,都值得一讀再讀反覆背誦,理論上都可以用同一心態讀,不過,先把握自己的傳統是比較合情合理的。 就中國人說,較多人選擇先讀中國本有的經典,這是人情之常,但聽說當今也有佛教界大德為了培養宏揚佛法人才,一開始就教兒童和尚背誦佛經,當然也是可以的。
讀經小組示範: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古人所謂十年寒窗,便能考狀元,具有一生受用不盡的才華,此種教育成就是可以讓我們反省反省的。 這八十多年來,老、中、青三代的中國人,已經是不敢(也真不會)讀經了! 當然歷史不可重覆實驗來做比較,不過,在一般人的心中,總難免有一些隱約的痛楚。 讀經小組示範2025 讀經小組示範2025 讀經小組示範 讀經小組示範 切身的問題是:他的語文程度不夠,他看見左右的人心量不廣,涵養不深,他的人生態度無所依歸,理想不敢堅持。 其次是:感受到社會正義的日漸消亡,君子之風的日漸遠去,短視近利,詐虞日盛。
- 此外也可請退休銀髮族擔任教師,不但深具「文化薪傳」的意義,此老人與兒童玩在一起,正好忘老返童,延年益壽。
- ——棄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亂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煩憂——耳邊傳來輕脆吟詩聲,心想王老師用心散播文化紮根種籽趕快成長、茁壯,也願尚未聽到這種教育的家長,趕快有機會接觸,大家帶著小孩一起來讀經。
- 兒童讀經是由誦讀、識字開始,漸次要求學生熟背,老師再視情況做適度講解。
- 從今起,奉勸讀者,要謙虛的承認自己不懂是正常的,不懂更應讀,讀多了就會懂。
由於很多人認為中國經典深奧難懂,孩子不可能有興趣,因此王財貴教授先以研究心得教導自己孩子,成效十分良好後,於中華文化基金會和華山講堂等地主辦「兒童國學基礎班」,進行一年的實驗教學。 讀經小組示範 這一年教學中,證明孩子不但能接受經典琅琅上口,而且有高達百分之九十的學生,興味盎煞,自願繼續上課。 所謂「兒童讀經」,就是「教兒童誦讀經典」的簡稱。 在現代的社會中,這是頗為陌生,而令人一時難以接受的論題。
讀經小組示範: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此外,如有三五同好,籌組讀書討論會,亦可考慮以經典為讀本。 一般人都莫名其妙的有一種驕奢的心理,緊緊張張的一定要每句都懂才肯讀,其實那種心理是錯的,不能長進的。 從今起,奉勸讀者,要謙虛的承認自己不懂是正常的,不懂更應讀,讀多了就會懂。 「經」,本義是「織布的直線」,是織成一匹布的先導,引申為常理常道。
讀經小組示範: 執照爭議
文化教育則不然,文化教育講求的是潛移默化,文化素養應落實在生活源頭,它不需要凡事事先瞭解,只要銘記在心,日後即能隨機發揮、因應。 選擇以唐詩、四書、五經、古文觀止、老莊等經典,為誦讀教本的王教授表示,讓孩子背誦古文經典看來十分「八股」,而且也和現代講究理解、遊戲教學的教育方式相違背。 但是經過實驗,兒童不但不排斥,而且記憶能力遠超過大人的想像。 本中心的近程目標是,對臺澎金馬地區推廣讀經理念,鼓舞讀經風氣,預計三年內(自民國八十三年一月至八十五年十二月)全臺地區有十萬以上兒童接受讀經教育,則風氣自然推衍,可久可大,一、二十年之後,必出人才,必有供獻於社會。
讀經小組示範: 執照爭議
而真要教育落實,則不能是空喊口號,不能是表面浮華。 這小者近者,而又是最根本的教育革新,即是普遍恢復讀經的教育。 尤其要自兒童時期即開始,因為等到國中高中性情「沸騰」起來,就來不及了,與其這時「揚湯止沸」不如及早「釜底抽薪」,此即古人說的「童蒙養正」。 以這一種最不起眼但卻最實際的辦法,想從根做起,來救助文化人心,可行與否,有效與否,我現在願提供我個人的淺見和實驗的心得,請社會上關心文化教育者共同思考,共同檢驗。 由於社會對文化教育的需求漸次復甦,認同並希望進一步瞭解讀經教育內容的人越來越多,吾人也願這種理念廣為週知,只憑演講恐怕不能普及,所以編寫這一本小冊,對讀經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做一詳備的介紹。 因為就讀經教育之特性而言,不論在理論上或實務上,都是非常自然而簡單的,所以凡是將本手冊看完一遍的人,一定都可完全瞭解——不但對讀經教育可增長其信心,並且立即可以成為兒童讀經的指導者。
讀經小組示範: 新聞雲APP週週躺著抽
不過,他也欣慰的說,凡來聽他演講或參加研習會的,都可以通過聽講而對讀經持肯定的態度,這些人後來多半會讓孩子讀經、或本身也加入開班教孩子讀經的行列。 他很有信心的預測,用這套方法,孩子讀一年的經,國文就有高中的程度;讀個兩年,就有大學的程度。 目前仍在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攻讀博士學位的王財貴,正在教小朋友讀古書、背古書。 讀經小組示範2025 他這樣做已一年多,儘管自認效果不錯,卻只有報紙報導,知名度一直不高,實在是很不懂「宣傳」或「企業經營」。 如果每個生命都像一幅畫,什麼樣的童年經驗形成什麼樣的生命底色。 讀經小組示範 那麼這羣曾「泡」過四書詩詞的孩子,日後會呈現出怎樣一幅生命景緻呢?
讀經小組示範: 執照爭議
「經書」,便是涵蘊常理常道、教導人生常則常行的書。 讀經小組示範 這些書自古流傳,每個民族都有其歷史上共認的「經書」,如中國的四書五經、印度的吠陀和佛典、西方的聖經等,大體都是給人安身立命的典冊。 她是人類智慧的直接表露,是摶造文化推動歷史的動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