廟街早於1887年的九龍地圖上已有紀錄。 當時廟街分為兩段,以油麻地天后廟為界,以北一段稱為「廟北街」,以南一段則稱為「廟南街」[1]。 由1920年代開始,天后廟對出的廣場(俗稱「榕樹頭」)開始發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場地,帶動了廟街附近不少販賣雜物及小食攤檔的存在。 廣場對出一帶的街道眾坊街(英語:Public Square,以前曾譯作「公眾四方街」),也是由這個廣場得名的。 廟街(英語:Temple Street)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中的油麻地,呈南北走向,連接文明裏(粵語:文明裏)及柯士甸道。 廟街(英語:)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中的油麻地,呈南北走向,連接(粵語:)及柯士甸道。
- 在街上你可以看到70年代李小龍的電影海報、過去的舊月曆、舊報紙、舊雜誌…各種屬於過去時光的老物件就這樣洋洋灑灑的鋪滿了整條街!
- 廟街早於1887年的九龍地圖上已有紀錄。
- 1968年,港英政府擬在天后廟的廣場的附近興建梁顯利社區服務中心,引起該處經營的200多個流動小販對搬遷安排的不滿。
- 筲箕灣城隍廟,原稱筲簊灣福德祠,是香港一座城隍廟,位於香港島筲箕灣金華街 (香港)與筲箕灣東大街交界,1987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於2010年2月4日確定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 每天從傍晚時份開始,廟街路邊的攤檔便會陸續開始營業。
- 漫步在這條現在與過去交錯的街上,總能有種尋回舊時光的錯覺。
每天從傍晚時份開始,廟街路邊的攤檔便會陸續開始營業。 香港廟街2025 攤檔售賣的物品相當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裝、手工藝品、茶具、玉器、古董、廉價電子產品以至是成人用品都有。 香港廟街2025 而在油麻地天后廟外有不少看相算命的攤檔,有時候附近還會有傳統粵劇表演。 廟街(英語:Temple Street)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中的油麻地,呈南北走向,連接文明裏(粵語:文明裏)及柯士甸道。 廟街以售賣平價貨的夜市而聞名,被喻爲香港的“平民夜總會”。 由於廟街的性質與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訪的人則以男性爲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稱號。
香港廟街: 地址:
每天從傍晚時份開始,廟街路邊的攤檔便會陸續開始營業。 攤檔售賣的物品相當多元化,包括男性服裝、手工藝品、茶具、玉器、古董、廉價電子產品以至是成人用品都有。 而在油麻地天后廟外有不少看相算命的攤檔,有時候附近還會有傳統粵劇表演。
- 1928年,該廟交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並進行擴建及維修,由於香港島以往沒有專門供奉城隍的廟宇,因此華人廟宇委員會於1974年在該廟旁興建一座相連的祠堂供奉城隍,改稱「城隍廟」。
- 地址:香港島上環荷李活道及摩羅上街如何前往:1、從港鐵中環站D2出口右轉至戲院裡,沿皇后大道中往中環中心方向走,」後搭乘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往荷李活道。
- 1975年3月,當時的香港市政局在廟街劃出“小販認可區”,使廟街原有的小販得到有系統的管理。
- 由於價錢大眾化,而且口碑不俗,故深受居民以及外地遊客歡迎。
香港旅遊發展局對本文所述資料,包括商店、餐館、貨品及服務等概不負責,並對此等資料,不作任何保證或陳述,包括其商業適用性、準確性、足夠性及可靠性等。
香港廟街: 歷史
1968年,港英政府擬在天后廟的廣場的附近興建梁顯利社區服務中心,引起該處經營的200多個流動小販對搬遷安排的不滿。 在油麻地街坊會及皇家香港警察協調後,政府決定在廟街及上海街近榕樹頭一帶劃出面積3呎乘4呎的攤位作安置之用,但須經過抽籤分配。 筲箕灣城隍廟建於清朝光緒三年(1877年),由當地的坊眾集資興建,原本是供奉福德公與五通神,所以當時被稱為「福德祠」,同時亦供奉觀音及齊天大聖。
廟街夜市是體驗香港地道生活文化的好地方。 這裡有粵曲迷作即興演出、歌手唱粵劇和廣東流行曲,還有相士攤子,所以又被稱為「平民夜總會」。 廟街內攤販售賣的商品種類繁多,這裡也是美食熱點。 這是一處不太像香港的地方,因為一走進這裡,喧囂的車馬聲便消失了,耳邊只有此起彼伏的鳥鳴。 這裡售賣飼養雀鳥所需的一切用品,我還在這發現了只存在於記憶中的童年玩具。
香港廟街: 香港地名 / 維基百科,自由的 百科全書
在金魚街逛逛「水族館」;在廟街等天黑燈亮;在鴨寮街淘電子產品;在波鞋街買運動鞋。 有時我會到花墟,只為花香;我會到園圃街雀鳥花園,只為鳥鳴。 香港廟街2025 在一公里長的女人街瘋狂用眼睛購物,在玩具街尋回童年的記憶——一條條富有人情味的特色街道,透視了香港的過去與未來。 除此之外,廟街內也有不少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食的攤檔,包括海鮮、煲仔飯及各類麪食等等。 由於價錢大衆化,而且口碑不俗,故深受居民以及外地遊客歡迎。
香港廟街: 香港的夜市
摩羅上街的「摩羅」是以前香港對印度人的稱呼,過去不少香港警察都是印度人,他們在這條街出售各種二手貨品,這裡因此得名「摩羅上街」 。 雖然鄰近出名的皇后大道和樓梯街,但這裡卻意外的沒有大批遊客! 漫步在這條現在與過去交錯的街上,總能有種尋回舊時光的錯覺。 廟街(英語:Temple Street)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中的油麻地,呈南北走向,連接文明裏(粵語:文明裏)及柯士甸道。 廟街以售賣平價貨的夜市而聞名,被喻為香港的「平民夜總會」。 由於廟街的性質與旺角的女人街相似,而到訪的人則以男性為主,故亦有「男人街」的稱號。
香港廟街: 香港人直伝!テンプルストリート(廟街)の正しい?歩き方
1968年,港英政府擬在天后廟的廣場的附近興建梁顯利社區服務中心,引起該處經營的200多個流動小販對搬遷安排的不滿。 在油麻地街坊會及皇家香港警察協調後,政府決定在廟街及上海街近榕樹頭一帶劃出面積3呎乘4呎的攤位作安置之用,但須經過抽籤分配。 廟街早於1887年的九龍地圖上已有紀錄。 當時廟街分爲兩段,以油麻地天后廟爲界,以北一段稱爲“廟北街”,以南一段則稱爲“廟南街”[1]。 由1920年代開始,天后廟對出的廣場(俗稱“榕樹頭”)開始發展成大笪地式的休憩場地,帶動了廟街附近不少販賣雜物及小食攤檔的存在。
香港廟街: 筲箕灣城隍廟
來廟街一定要晚上——因為它的靈魂屬於夜晚。 每天入夜之後,這條白天安靜的小街便會湧入無數的遊人,小攤會亮起通明的燈光。 對了,相對於旺角的「女人街」,這裡其實也被叫做「男人街」 。 因為大部分攤販所售的商品都以男性用品為主,牛仔褲、鋼筆、腕錶、激光唱片、電子產品和玩具等琳瑯滿目、應有盡有。 馬路兩旁就是一排排的大牌檔,能在廟街立足味道都還不錯的,推薦品嚐港式煲仔飯和《食神》中的「嗱喳麵」 。
香港廟街: 女人街
地址:香港島上環荷李活道及摩羅上街如何前往:1、從港鐵中環站D2出口右轉至戲院裡,沿皇后大道中往中環中心方向走,」後搭乘中環至半山自動扶梯往荷李活道。 2、在金鐘太古廣場外乘26號巴士,至荷李活道在文武廟附近下車。 廟街在不少香港電影和一些有香港作為場景的外地電影均會出現,通常被描寫成為一個低俗、龍蛇混雜、充滿犯罪行為的地方。 一些香港歌手在廟街特別受歡迎,其中包括尹光和夏金城。 除此之外,廟街內也有不少富有香港本土特色小食的攤檔,包括海鮮、煲仔飯及各類麵食等等。
香港廟街: 九龍城侯王廟
對於喜歡過去事物的我來說,摩羅上街可能是我最喜歡的香港街道了。 在街上你可以看到70年代李小龍的電影海報、過去的舊月曆、舊報紙、舊雜誌…各種屬於過去時光的老物件就這樣洋洋灑灑的鋪滿了整條街! 想在香港尋寶的朋友,這裡絕對是最佳選擇。 這條不到200米的狹小街道的歷史可以追溯到上世紀20-30年代。
香港廟街: 特色
在這裡除了可以買到和養魚相關的一切物品,最近還開設了不少寵物店呢! 不僅有可愛的貓貓狗狗,還有稀奇古怪的昆蟲和蜥蜴…對了,在金魚街逛街不要錯過「金華冰廳」,畢竟這裡有着號稱全港最好食的菠蘿油! 相比購物,小編更喜歡在香港的大街小巷上走走。
香港廟街: 地址:
由於價錢大眾化,而且口碑不俗,故深受居民以及外地遊客歡迎。 香港廟街2025 1975年3月,當時的香港市政局在廟街劃出「小販認可區」,使廟街原有的小販得到有系統的管理。 廟街的小販認可區包括北段文明裏至眾坊街一段,以及南段甘肅街至南京街一段,共有近600多個劃定位置供小販擺賣。 攤位本來在傍晚開始營業,1998年中部份的營業時間更改由中午開始。
不知為何這裡似乎仍存有已經逝去了的老香港的悠然雅趣。 我坐在雀鳥花園的大樹下聽着四周的鳥聲啁啾起落,聞到不知何處飄來的淡淡花香,此時最好能再配上一壺好茶。 在香港,這樣度過一個下午,也是偷得浮生半日閒。 筲箕灣城隍廟,原稱筲簊灣福德祠,是香港一座城隍廟,位於香港島筲箕灣金華街 (香港)與筲箕灣東大街交界,1987年被評為二級歷史建築,於2010年2月4日確定為香港三級歷史建築。 每年農曆五月十一、五月廿八、七月廿四(城隍誕)、二月初二(土地誕)及五月初五(五通誕),較多善信參拜。
香港廟街: 香港人直伝!テンプルストリート(廟街)の正しい?歩き方
廣場對出一帶的街道衆坊街(英語:Public Square,以前曾譯作“公衆四方街”),也是由這個廣場得名的。 近百家鮮花零售和批發商店聚集在此,來自新界和世界各地的鮮花就這樣擺滿了整條街道。 鄰近園圃街的雀鳥花園,我想在花園聞到的淡淡花香可能就是從這飄來的吧! 建議大家黃昏時分前來,因為這是進口鮮花新鮮運到的時候,也是花墟空氣中的花香最濃鬱的時候。 如果想感受過年的氣氛,可以來這裡湊湊熱鬧。 熱騰騰的煲仔飯上桌,蓋子掀開就是一陣香噴噴的氣味,建議可以和石鍋拌飯一樣,先悶個1~2分鐘再打開,底層多了鍋巴喫起來更香,阿姨還建議我們可以淋點醬油。
一些香港歌手在廟街特別受歡迎,其中包括尹光和夏金城。 第一次來一定會大開眼界——畢竟都不用走進店鋪,單是走一遍這條街就可以觀賞到來自世界各地五顏六色的各式觀賞魚。 而且,和其他地方都不一樣的是,一條條魚被放在充了氧氣的塑料袋中,袋子上寫着價錢和品種,整整齊齊的掛在鐵架上任君挑選。 是的,這裡就是深受香港人喜歡的「金魚街」了。
如果只能選一條街代表香港,小編會毫不猶豫選擇廟街,這裡蘊含着我心中的香港情懷。 走在這條由無數小販組成似乎沒有盡頭的街上,你可能會感到莫名的熟悉。 香港廟街2025 畢竟《新不了情》、《食神》等多部港產片都曾在這裡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