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珠澳大橋開通後亦設有一條24小時運作的循環專線小巴901線往機場後勤區、亞洲國際博覽館及港珠澳大橋香港口岸。 迎東邨以西土地計劃興建一組小學及中學,早於2002年分配予香港樹人學校與漢華教育機構建立一所直資「一條龍」學校。 但是,建校工作因該區發展不明朗,而一直押後至2020年9月才解凍。 按照目前的時間表,兩校預計要到2026年及2028年才分別建成,而且兩校將改以「脫龍」及津貼形式開辦。
- 以前冇起公共屋邨嘅灣仔區由2016年開始加入原本屬於東區嘅維園同天後兩個選區之後,喺天后區範圍入面嘅房協屋邨勵德邨就成為灣仔區唯一一個公共屋邨。
- 及後,由於「孫九招」減建公屋的政策,用地曾一度於2006/07及2007/08年度均獲納入「勾地表」。
- 富東邨及裕東苑是香港機場核心計劃項目十大基建項目之一,同時為東湧新市鎮首個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其命名有「富裕的東湧」之意,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及高級建築師林明博(John Eric LAMBON)聯手負責設計。
- 但是,建校工作因該區發展不明朗,而一直押後至2020年9月才解凍。
- 對外交通方面:雖然有巴士往返市區,但大多數只有在繁忙時間提供服務,在非繁忙時間居民需乘坐接駁巴士到東湧站乘搭港鐵或坐巴士到東湧纜車站/青馬收費廣場轉乘其他巴士線,或步行數分鐘到映灣園乘搭往市區的巴士線。
康樂設施方面,有3個籃球場、2個足球場(其中一個內有跑步徑)、排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枱、緩跑徑及兒童遊樂場等等。 利東邨出租公屋部份由8座35層高Y型樓宇組成:Y1型佔2幢、Y2型佔6幢;Y型大廈雖然是房屋署的標準住宅大廈設計,但運用在利東邨時卻要因為遷就陡峭的地形而略作改動。 而房委會在第九期發展計劃(東匯邨第一期)同時興建了一所社區中心,以象徵式租金租予民政事務總署,不過該社區中心仍維持名為「東頭社區中心」(門牌號碼位於樂善道26號,而此邨亦是黃大仙區最南端邊緣、周邊建築設施大多已踏進九龍城區。
逸東邨單位面積: 興建智障人士宿舍引發警民衝突
房署總結構工程師陳少德指,重建後將有兩座公屋落成,兩座高度由有兩幢101至112米高的公屋樓宇,匯仁樓高35至38層,匯心樓則高29至34層[22],單位面積由14.03至39.66 m2(151.0至426.9 sq ft)[22]。 逸東邨(英語:Yat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位於離島區東湧新市鎮逸東街8號[1][2] 逸東邨單位面積 (東湧第30、31區),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 富東邨及裕東苑是香港機場核心計劃項目十大基建項目之一,同時為東湧新市鎮首個公共屋邨及居屋屋苑,其命名有「富裕的東湧」之意,由房屋署總建築師(3)及高級建築師林明博(John Eric LAMBON)聯手負責設計。 富東邨(英語:Fu Tung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項目編號lS01[3],位於大嶼山北面的東湧新市鎮第10區,於1997年入夥。 愛東邨(英語:Oi Tung Estate)是香港的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HK11NR[1],位於香港島筲箕灣愛秩序灣填海區範圍內,於2000年開始分四個階段入夥。 逸東街市位於逸東2號停車場地下,由由建華集團旗下的建華(街市)管理有限公司承辦,於2016年5月16日起開始翻新,由原本逾50個檔位,縮減至其中15檔為臨時街市。
該店曾經收到通知於同年4月1日收回舖位,商戶大嘆40萬元血本無歸,不能得到賠償[8]。 利東商場樓高5層,分為三期,約6萬平方呎,設有停車場,亦有大家樂、麥當勞及一粥麵等連鎖快餐店進駐。 而商場頂層曾為酒樓,但酒樓於2009年10月結業,頂層平臺設花園及兒童遊樂場。 後來臨時房屋區拆卸,並連同周邊的山坡一併爆破平整,隨後改建為公共屋邨。
逸東邨單位面積: 香港公共屋邨一覽
利東邨是鴨脷洲島上第二個公營房屋發展計劃,建於陡峭山坡之上,佔地15.02公頃,共建有8座Y型大廈,其中6座採用Y2型大廈設計,另外兩座為Y1型大廈,為擁有最多Y2型大廈的公共屋邨。 邨內提供約7,500個租住公屋單位(可容納約29,000人),以及約1,960個出售單位(可容納約7,000人)。 逸東邨單位面積2025 東頭邨的前身是東頭村木屋區,位於九龍寨城、衙前圍村和賈炳達道之間。 1910年,孫中山兄長孫壽屏曾居於東頭村24號屋,並用於招募同盟會黨人。 1951年11月21日,東頭村木屋區大火,超過1萬人無家可歸[8]。 政府禁止災民在災區重建木屋,將災民徙置到牛頭角福華村徙置區,因牛頭角位置偏遠,災民怒聲載道,只有百多戶願意搬遷[9][10]。
- 為方便管理,邨內所有徙廈於1965年10月18日由英文字母座號,更改為數字座號(如M座改為第22座)[16]。
- 為配合迎東邨入夥,原來約15-20分鐘一班的37M線在繁忙時間繁忙時間班次已加密至5-8分鐘一班,非繁忙時間班次亦加密至10-12分鐘一班。
-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會計算用嚟做出租嘅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同認可人口數目,唔包括喺房委會租置計劃或者房協住宅發售計劃入面已經出售嘅單位,「住戶數目」同「認可人口」淨係適用喺房委會公共屋邨。
- 按照目前的時間表,兩校預計要到2026年及2028年才分別建成,而且兩校將改以「脫龍」及津貼形式開辦。
- 富東邨內設有多項設施,包括多層停車場、富東商場、政府診所、1個籃球場、1個足球場、1個網球場及兒童遊樂場。
1952年至1953年,政府決定收回災區地皮、清拆潮平村周邊木屋及於白鶴山興建東頭平房區[11][12][13]。 1959年,政府清拆東頭村以興建徙置大廈,1960年正式動工,1961年落成[14][15]。 逸東邨單位面積2025 逸東街市位於逸東2號停車場地下,由由建華集團旗下的建華(街市)管理有限公司承辦[10],於2016年5月16日起開始翻新[11],由原本逾50個檔位[11],縮減至其中15檔為臨時街市[11]。 8月1日耗資2,500萬港元的翻新工程完成[10],並易名為「香港街市」,檔位增加一倍至100個[12],街市內外的裝修以1960年代九龍城風貌作主題[13],仿古招牌、晾衣竹、唐樓景、舊街牌,還有以傳統手紮的飛機模擬越過唐樓羣。 逸東邨單位面積 為方便管理,逸東邨分為逸東(一)邨(項目編號為IS02NR[3])及逸東(二)邨(項目編號為IS03NR[3])。 當中愛澤樓、愛旭樓和愛平樓由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愛寶樓(東濤苑E座)由周古梁建築工程師有限公司設計,愛逸樓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轄下商場(愛東商場)亦由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設計。
逸東邨單位面積: 香港樓宇目錄
東匯邨重建前為東頭邨第22及23座,屬舊長型大廈(第四型徙置大廈),分別在2013及2002年清拆,並分別屬東頭邨重建第八及九期計劃。 由於當時東頭(一)邨已列入重建計劃,而東頭(二)邨則已列入租者置其屋計劃,故此為方便管理,遂把新建的東頭邨重建第八、九期分拆出來,還設置獨立的屋邨辦事處,並易名為東匯邨。 東頭邨重建前有23座徙廈,為方便管理,香港房屋委員會曾經將東頭邨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 東頭邨(英語:Tung Tau Estate)是香港的一個公共屋邨,曾經分為「東頭(一)邨」及「東頭(二)邨」,位於新蒲崗和九龍城之間,屬黃大仙區。
逸東邨單位面積: 重建
現時租戶包括惠康超級市場、3間食肆、7-11便利店、文具店、藥房、髮型屋和教育中心,亦設有街市。 街市原打算由房署運作,但落成後改以外判形式管理,由宏安集團承租,於2018年8月17日開業。 為方便管理,逸東邨被分為逸東(一)邨(項目編號為IS02NR)及逸東(二)邨(項目編號為IS03NR)。
逸東邨單位面積: 入夥一個月後即發生墮樓案
匯智樓亦隱含「二」字,以反映此樓宇前身為東頭(一)邨22座的歷史。 邨內兩座第四型徙置大廈均牽涉在26座問題公屋醜聞當中,其中第23座石屎強度只有約10MPa,遠低於標準,原訂在2001年5月31日騰空,及後延至同年9月收回所有住宅單位[18];但由於地舖租戶不滿賠償條件,延誤一年至2002年清拆,原址所在地其後易名為東匯邨一期。 為方便管理,邨內所有徙廈於1965年10月18日由英文字母座號,更改為數字座號(如M座改為第22座)[16]。 已故前首爾市長樸元淳曾經在2012年6月11日,參觀東匯邨第一期,由時任房屋署署長栢志高陪同視察屋邨設施[4]。
逸東邨單位面積: 商場
2013年,環保觸覺認為該處接近飛機航道,反對在該處建高樓,認為會無人揀,造成浪費[6]。 由於地勢陡峭,所以要開拓數個平臺才能建屋,房屋署花了30個月時間,為利東邨地盤移除了200萬立方米沙石,並運到鋼綫灣作填海之用。 以粗體字標註的樓宇設有「劏房」,以安置慈樂上邨、黃大仙下邨、慈愛邨、慈正邨及秀茂坪下邨的1-2人住戶。 2014年,餘下的第22座徙置大廈拆卸,「東頭(一)邨」僅餘的大廈消失,現時只剩下「東頭(二)邨」[3],而原先的第22座及23座重建後分別成為「東匯邨第一期」以及「東匯邨第二期」。
逸東邨單位面積: 第二代利東街市
裕東苑(英語:Yu Tung Court)是香港的一個居者有其屋屋苑,位於富東邨東面,有五座和諧一型樓宇,同樣於1997年入夥[4]。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呢個表以地區劃分,再以首次入夥年份排(「一邨」、「二邨」等等有細分嘅屋邨會當係唔同屋邨同埋由原址分拆而成嘅,個表入面會放埋一齊,方便比較)。 租戶包括7-11便利店、文具店、禮品店、五金店、髮廊、家居工場和酒家及中藥行。 此外,目前隨着房委會第二次凍結租置計劃屋邨空置單位的出租,裕東樓及耀東樓是全港唯一兩座不作出租的單座工字型大廈。 同時將連接兩座公屋的鄰翼留空地下部份空間,形成約6米高、闊7米樓層的空間,增加空氣對流及日照,更特別採用拾級而下的設計[22]。
逸東邨單位面積: 巴士
屋邨由房屋署總建築師、劉榮廣伍振民建築師事務所及興業建築師事務所共同設計。 於1998年7月開始興建,2001年3月至2005年間分階段落成。 富東邨位於大嶼山北面的東湧新市鎮,但已列入擴展市區配屋區內,有三座和諧一型出租公屋大廈,當中東馬樓以居屋用料及規格建造,租金也較高,並於1997年入夥。 逸東邨單位面積2025 由康業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直至2005年9月,現時由創毅顧問服務有限公司管理屋邨事務。
逸東邨單位面積: 興建期間圖片集
呢個表包括由喺上面所提及嘅三間組織轄下嘅公共屋邨,包括已經落成、起緊、重起緊、等緊起或者建議緊,同埋拆咗同改做其他用途嘅公共屋邨。 康樂設施包括綠化休憩設施、兒童遊樂場、長者活動區、乒乓球桌、羽毛球場等。 2000年,政府希望把輪候公屋時間縮減至三年,所以將原屬居屋第23期乙及可租可買計劃第2期的逸東邨康和一型及和諧一型樓宇,改作公屋出租(因相同原因獲改為公屋出租的居屋屋苑分別是富泰邨及天恆邨,同屬第23期乙,前者亦屬於可租可買計劃第3期)。 逸東邨單位面積2025 不久政府於2002年11月宣告停建及停售居屋,最終令逸東邨所有的康和一型及新十字型大廈都由居屋屋苑改為公屋出租。 在復建居屋後,一街之隔的裕泰苑取而代之,成為東湧第二個居屋屋苑。 商場樓高3層共設69個舖位,現由領展管理,主要商戶包括大家樂、麥當勞、肯德基、譚仔三哥米線、凱施餅店、惠康超級市場、7-11便利店、大昌食品市場、759阿信屋、萬寧、華潤堂、日本城、Baleno、名創優品及創興銀行等。
逸東邨單位面積: 香港街市
以前冇起公共屋邨嘅灣仔區由2016年開始加入原本屬於東區嘅維園同天後兩個選區之後,喺天后區範圍入面嘅房協屋邨勵德邨就成為灣仔區唯一一個公共屋邨。 利東海鮮食街於2016年11月開業,原有9個舖位,7間食肆經營,並交由「皇昌有限公司」判上判形式管理。 不過由於人流不足,大多經營不足4個月已結業,到2017年3月只剩一間店舖經營。
屋邨重建後,原「東頭(一)邨」已易名為東匯邨(英語:Tung Wui Estate)。 逸東邨亦是全港最大型、座數最多的公共屋邨,全邨共有25座大廈(若按原定計劃,則會取代天盛苑成為本港最大居屋屋苑)。 但單位數量及居住人口最多的是葵青區的葵涌邨,約35,000人。 逸東邨位於東湧新市鎮規劃區第30及31區,而當中的康和一型及新十字型大廈,原本屬於居者有其屋的設計,並於入夥前已命名為「逸東苑」[4]。 為配合迎東邨入夥,原來約15-20分鐘一班的37M線在繁忙時間繁忙時間班次已加密至5-8分鐘一班,非繁忙時間班次亦加密至10-12分鐘一班。 一些路綫如37、37H、S52A、S56(往機場方向),及E32A亦特地繞經迎東邨。
逸東邨單位面積: 香港大廈搜尋
東湧第56區原擬興建5座因地制宜設計的公屋大廈,原擬於2007年竣工[4]。 及後,由於「孫九招」減建公屋的政策,用地曾一度於2006/07及2007/08年度均獲納入「勾地表」。 到2011年7月,時任特首曾蔭權決定把地皮重撥作公屋發展,希望解決基層市民居住問題[5]。
邨內各座大廈皆處於不同的海拔高度的平臺之上,因此各座大樓3樓入口均有有蓋通道連接上下山,從利東邨的不同樓宇居高臨下,可飽覽香港仔及東博寮海峽海景,更可遠眺南丫島及鄰近島嶼,盡覽香港大都會以外的大自然美景。 逸東邨單位面積 商場名為「滿樂坊」(英語:JoysMark Shopping Centre),設有13個舖位及一個整體出租街市,可出租面積約2,800平方米。 目前已開設7-11便利店、萬寧、U購Select超級市場、萬有滿東街市(2019年8月12日啟用[9])和名為東湧五金的五金店、食肆、補習社等。 設計方面,滿東邨的設計引入鄉郊特色和田園綠化,全邨綠化率近3成。 佈局上,由東至西預留了通風廊,讓自然風有效地在樓宇之間流過,同時從邨內能飽覽附近的山林景緻。 為減低東湧道噪音對居民的影響,除了在滿康樓旁安裝隔音屏障,部份住宅大樓外牆亦設有垂直隔音牆,以阻隔行車噪音。
逸東邨單位面積: 樓宇
富東邨全部公屋大廈在1995年6月開始興建;裕東苑的屋苑樓宇則於1995年1月興建。 所有住宅樓宇連同其附屬的設施(包括學校及商場)由瑞安建業承建,在1997年8月竣工[6][7]。 富東邨內設有多項設施,包括多層停車場、富東商場、政府診所、1個籃球場、1個足球場、1個網球場及兒童遊樂場。 逸東邨單位面積 此外,邨內亦建有4座第一代靈活式校舍(中、小學各兩間),與屋邨一併於1997年完工,為全港最後一批同類校舍(而首批第二代靈活式校舍,已於同期在將軍澳新市鎮建成)。 本邨的興建,主要是為於新香港(赤鱲角)國際機場或東湧工作的基層人仕提供住宅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