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被逼搬遷之外,平姐貓狗舍曾經受過網絡攻擊,網民稱平姐打狗和賣狗來賺錢。 平姐回應指對於人們的批評表示非常心痛和難過,她指經營狗場只是為了狗隻有容身之所,而非他人所講為了賺錢。 縱使困難重重,身患肝硬化的平姐選擇堅持,她始終沒想過要放棄狗場,她表示希望經營狗場至死為止。
對Regan而言,所有飼養食用動物、動物試驗以及商業捕獵行爲都應被禁止。 Regan的理論中“生命的載體”並不包括所有的動物,但起碼包括所有“一歲以上的哺乳動物”。 多數人認可大型猿類擁有高度智慧,能夠判斷自身處境以及行爲動機,當自由受到限制時,它們會感到沮喪。 相比之下,許多其他動物只擁有非常簡單的神經系統,比如水母,只比一隻機械手複雜一點,只能進行簡單的應激反應,既無法中止也無法計劃自己的行爲,當然也不能判別自己是否自由。
動物權益: 動物展演 違反天性
雞蛋與魚翅資料四、五‧人類為求滿足口腹之慾,有時無所不用其極。 例如雞隻作為普通食材,商人為了得到最大利潤,令動物受到不必要痛苦,而科學家正尋求兩全其美的方法。 ‧魚翅的食用,同樣令鯊魚在過程中受到極大痛苦,而且破壞生態平衡,影響是長遠的。 傳統觀念資料六、漫畫‧中國是一個喜歡食野味的國家,又愛以動物入藥。
吳詩韻表示,經過20多年的修改,基本上與大部分西方國家法規精神相符,不過臺灣的《動物保護法》對貓狗以外如經濟與實驗動物等,與國外法規相比仍有進步空間。 對此,鄭祝菁則認為,在實驗動物方面有相對的管理措施,經濟動物領域也有相關制度保護,會有「法律偏重犬貓」的想法是因為大眾對貓狗的關注較高。 「19世紀以來,會跳舞的熊在東歐是很常見的。」臺灣動物平權促進會調查員林婷憶指出,當地人捕捉或人工飼育年幼的棕熊,讓牠們表演以娛樂大眾,這些行為皆剝奪熊隻的生存本能,並造成生態迫害。 她進一步補充,這幾年除了立法規範,國際動物保護團體美國四爪組織在多個國家協助終結「跳舞熊」習俗,並將這些熊隻飼養在野生動物庇護所,供其生存。 研究裡面的關鍵建議,寵物販賣發牌制度已於《2016年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動物售賣商)(修訂)規例》中落實。 她說,「繁殖者與售賣者必須對販賣的動物提供合理的照顧責任。這個概念對香港來說是重要的第一步。」韋凱雯女士將會繼續致力讓動物在法律上得到更大的保障。
動物權益: 動物
動物警察 香港現時主要用《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檢控虐待動物個案,但虐待動物的事件未見減少,有議員提出再次檢視內容。 政府指警方有特定調查隊處理殘酷對待動物的案件,並推出「動物守護計劃」,未有設立「動物警察」的方向。 郭家麒議員表示,由愛護動物團體提出動物警察超過十年時間,當政府和警方一而再再而三拒絕成立,而個案數字不斷上升,顯示了這方面工作現時進行得極不理想。 警方於2011年與漁護署、愛協合作推出「動物守護計劃」,打擊有關行為。
- 當狗主和狗出外時,狗公園為狗主和狗提供了一個活動空間。
- 他將人類以外的動物看作「生命的載體」,賦有與人類同樣的權利,儘管這種權利未必要與人類的在程度上完全一致。
- Gary Francione在《動物權利導言》等中著作指出,如果動物被當作財貨,那麼任何賦權於動物的行爲都將直接被這種所有權狀況損害。
這五大自由包含免於饑渴、免於恐懼、免於身體不適、免於痛苦疾病以及表現自然行為之自由。 動物權益2025 法國參議院於今(2022)年通過《廣泛動物權利法案》自2024年起禁止寵物店在櫥窗展出和販賣貓狗。 除了法國,美國加州、馬裏蘭州亦禁止寵物店販賣非獲救動物;英國則通過《露西法案》,業者禁止販售未滿八週大的年幼貓狗;而德國《養狗法》甚至明定須繳納「養狗稅」,足見世界各國對動物福利始終有所關注。
動物權益: 寵物有助理療背後的科學原理
林婷憶補充,歐盟地區已全面禁養格子籠雞,對比臺灣立法作為近似動物利用,而非保護動物福利,整體偏向產業面。 行政院農委會動物保護科科長鄭祝菁提到,西方國家在規劃動物福利的部分,實際上已經領先亞洲地區長達百年以上的時間。 英國早在1835年通過《虐待動物法》,以保護公牛、狗、熊和綿羊。 二十世紀後,歐盟、美國及印度等國家亦陸續透過法案,防止虐待動物與提倡動物福利。 動物權益2025 亞洲地區近年來除了導入動物福利的概念,也多已立法保護動物權益。
- 她說,「繁殖者與售賣者必須對販賣的動物提供合理的照顧責任。這個概念對香港來說是重要的第一步。」韋凱雯女士將會繼續致力讓動物在法律上得到更大的保障。
- 具體而言,照康德的立場,仗著強力傷害某人,以便讓其他人獲得利益,一定是不對的,不論這種利益可能有多麼大。
- 據美國防止虐待動物協會(ASPCA)估計,全國每年有超過650萬隻寵物進入避難所,其中約有150萬隻被人道毀滅。
- 動物權利的觀點包括:所有(或者至少某些)動物應當享有支配自己生活的權利;動物應當享有一定的精神上的權利;動物的基本權利應當受法律保障。
- 在荷蘭、澳洲及美國一些州份亦已有專責保護動物的警察,他們被賦權力監督、執法及拘捕。
- 研究裡面的關鍵建議,寵物販賣發牌制度已於《2016年公眾衞生(動物及禽鳥)(動物售賣商)(修訂)規例》中落實。
基督教文化將人同動物按其理性程度分了等級,令人習慣以工具性價值去衡量動物,《環球時報》指動物權的保障應建基於人類的生存權之上,同是一種以人類為中心的標準。 西方不少學者嘗試為動物權益去辯論,如提出應考慮動物與人的關係,或動物有沒有不同情感和對事物的感知,而非只有喫喝拉睡。 資料來源:《壹週刊》2014年9月4日資料解讀化妝品與皮草資料一‧全球各地日益關注在化妝產品研發過程中進行動物實驗的做法。 歐盟已頒布化妝產品零動物實驗禁令,由去年起,禁止在境內販售經動物實驗的化妝產品,而日本、印度、巴西等國家亦已開始推行有關的禁令。 資料二、三‧皮草作為其中一種時裝,以前是頗受女士歡迎的,予人高貴感覺,不過隨着保護動物權益成為全球趨勢,加上傳媒多次報道動物被剝皮的殘酷過程,以及居住環境的惡劣情況後,時裝品牌顧及形象,大多已減少生產,或表示過程中有監控。 ‧藝人穿皮草,因為在名人效應下,絕對是立下壞榜樣,難怪遭受保護動物權益組織抗議。
動物權益: 關注動物權益
例如:在教育上,漁護署在 2010 年成立了專責隊伍,負責公眾教育和宣傳計劃,以傳遞有關愛護動物和做個盡責的寵物主人的信息;在防疫上,漁護署管理指定動物居留設施,為受因新冠病毒影響的寵物進行檢疫及獸醫學監察。 另外,香港立法會設有「研究動物權益相關事宜小組委員會」,不時就動物議題作出討論及跟進。 委員會曾跟進的議題包括流浪牛管理問題、就動物收容所實行「零撲殺」流浪動物政策作討論、監管獸醫執業情況等。 批評者認為動物權利的概念涉及對哲學上的道德評判,動物權利是要把人類變成動物以下的二等公民;動物需要的是改善福利,而不是爭取權利;甚至有批評者認為動物權利是反人類的活動。 動物權利的概念,出自一本1892年出版影響頗廣的書《動物的權利:與社會進步的關係》,作者是英國社會改革家Henry Salt。 Henry Salt於1891年成立了人道主義者聯盟,宗旨之一是取締打獵運動。
動物權益: 相關公約
她提到,隨著動物福利意識高漲,大眾需主動發掘動物背後受苦的真相,凸顯文化弊端,使文化產業必須做出改善,至於如何轉型或被取代,則需要長期的教育意識宣導。 法國順應此趨勢,今年通過《廣泛動物權利法案》訂定自2026年與2028年起分別禁止海豚、虎鯨及巡迴馬戲團野生動物表演。 林婷憶表示,業者雖聲稱沒有虐待性質的訓練,但野生動物是無法被馴服的。 她提到馬戲團後場環境狹小,動物幾乎都關在鐵籠裡,無法滿足野生動物的天性。 根據世界動物衛生組織(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的動物福利指導原則,以「動物的五大自由」作為評估動物福利與其權益的標準。
動物權益: 香港政府將重推「23條」:與《國安法》有何差異?
不像Regan對“生命的載體”沒有一個明確的判別標準,Francione將感知能力作爲道德判斷的唯一標準。 他認爲在美國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動物權利運動,有的只是動物福利主義。 在爲羅格斯大學動物權利法項目所作的研究中,他指出任何不以解放動物奴隸狀態的動物權利努力都是徒勞的,那隻會導致剝削動物的制度化,這些做法在邏輯上自相矛盾,不能絲毫改善動物所處環境。 Francione稱一個一邊把貓和狗當成寵物豢養、一邊屠殺雞、牛、豬來食用的社會爲“道德分裂”。 本題同學可先引用資料,指出政府對於成立動物警察一事有保留,原因在於警隊人手緊絀,並認為教育市民愛護動物,比成立動物警察更為有效。
動物權益: 視頻, 香港撲殺兩千倉鼠以防病毒傳播 寵物主人夜不能寐節目全長, 2,29
警方在2014年、2015年及2016年,分別為77宗、58宗及69宗相關案件立案,先後有33人、17人和28人被捕,多人被判4周至1年不等的監禁,從數字上看,近年有關虐待動物的檢控率徘徊於15%至20%。 警方亦於2008年開始成立處理虐待動物的專案小組,於13個警區設有相關的專案小組,每個小組有七八位成員。 人們如何看待動物確有主觀差異,正如我知道有些人很鍾愛狗,是因為他曾在險境之中被狗救過等個人經歷,自此深愛狗這種動物;又有些人被狗咬過,自此恐懼或憎恨所有狗。 動物權益2025 除了實體活動外,平日也透過線上影片的製作分享,希望讓更多人能認識Vegan生活的美好,以及對動物和環境所帶來的巨大幫助。 2018 年:國立政治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首創在高中動物權利與傳播媒體結合的相關社團:「動物權利傳播社」。 動物權益 他認爲動物權利主義者的理論類似於佛教的教義,並且沒有佛教的理論那麼系統、那麼能自圓其說。
動物權益: 拜登首次動用「總統撥款權」援臺 臺灣已享受烏克蘭待遇?
2017年5月起,全港各區不明白色粉末撒佈於各區街道旁邊,有狗隻主人反映寵物接觸後出現不適甚至死亡個案,食環署回應該類粉末並非署方使用的消毒臭粉或老鼠粉,案件至今仍未偵破。 2016年5月,大埔一名男子涉以繩索及紙盒困住一隻流浪貓施虐長達兩小時,施虐過程被附近店舖的閉路電視錄下,其後虐貓者因殘酷對待動物罪及一項在公眾地方管有攻擊性武器罪被判囚一年。 如動物因排泄物、叫聲等對別人及飼主構成困擾,大多以懲罰的手段處理,但懲罰往往未能收效,反而令情況更嚴重,亦令施以懲罰者因情況及成效影響而施加更大暴力。
動物權益: 相關文章︰
2010年,韋凱雯女士聯同香港愛護動物協會(愛協)的候安娜醫生發表名為「檢討香港動物權益法例」的研究,對比並且分析自1930年所設立與動物保障相關的法例。 因此關鍵在於如何「環保」的從油轉電,減少整體碳足跡並維持環保價值,其中電池的生產、製造與回收過程,不僅需達到碳中和,並要減少對土地、空氣甚至海洋的污染。 針對暖世代民眾最關心的「氣候行動」議題,透過能源種類與驅動方式的轉換,汽車或許可減少石化能源的使用,車輛行駛時也能減少廢氣排放問題,針對碳排放抑制有所助益,減緩溫室效應的嚴重度。 但當環保足跡擴大範圍審視,電動車搭載的電池元件因為高度使用稀有金屬,所牽涉到的電池原料開發與舊電池回收,成為了新的環保議題。
動物權益: 美國首例豬心移植:它所面臨的三大倫理爭議
這時候我嘗試質疑YM,希望能更貼近問題的本質,所以追問:「假設」能做到完善的領牌和監管制度,又如何? 她表示依然不能接受,因為販賣動物相當於視這些生命為商品,正如也不能接受把人體器官作為商品一樣交易買賣,生命跟死物始終不同。 對於政府遲遲未有着手起草動物保護法,不少動保團體都表達不滿,認為署方修訂《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只是對民間訴求的敷衍回應。 再者,漁護署在提出修例時亦缺乏對飼主「謹慎責任」、以至長遠提升動物福利的清晰藍圖,難以叫人信服。 事實上,香港大學法律學者Amanda Whitfort早於2010年已為政府提供了長達200頁的動物福利法草擬,不少民間團體近年亦合作草擬動保法。 若然政府有誠意提升動物權益,則有責任落實完整動物保護法,讓動物免於因人類的慾望而受到傷害。
動物權益: 法律
根據海洋公園2018至2019年年報顯示,過去一年共有641隻動物死亡,當中魚類佔九成。 雖然年報指動物死亡不涉人為因素,但由於園方從不公開動物的死亡報告,故此被動保團體批評透明度不足。 事實上,海洋公園過往曾發生不少人為因素導致的動物死亡事件。
透過宣傳,向市民解釋動物同樣享有牠們的權利,不應因為食用價值及商業價值等原因而受到不人道對待,藉此提高保護動物意識。 從海洋公園海豚一例可見,被圈養動物權益,包括生活環境及身心健康都值得高度關注,多項國際動物福利科學研究亦已證明各動物物種有不同的生活及社交需要。 現時澳洲、臺灣及不少歐美國家已落實動物保護法,規定動物園及水族館關顧動物的情緒健康。 動物權益2025 然而,本港保障動物福利的法例依然落後,現行的《防止殘酷對待動物條例》於上世紀三十年代制訂,只關注動物有否被虐待,忽視牠們的心理健康,亦無規管動物園該如何妥善飼養動物。 政府若要提升本港圈養機構內的動物權益,便須改革本地的動物法例。
不過,支持成立動物警察的市民認為,現行法例仍然不足,執法被動,因此應效法外國設立專門的動物警察,一方面可以加快執法效率,亦可以令社會瞭解動物的權益應受保護及尊重,從而發揮阻嚇力,減少虐待動物的個案。 香港方面,政府對於設立動物警察一事,態度有所保留,如在2015年,時任食物及衛生局局長高永文回應立法會提問時,表示現時的制度行之有效,現階段並無意設立動物警察,而加強宣傳教育市民愛護動物的價值觀,比設立動物警察更有效。 參考各地例子,很多國家和地區均已成立動物警察,保護動物權益。
動物權益: 我們想讓你知道的是
農場待屠宰動物的運輸(包括活畜出口)已成為近年來各地動物權利組織行動的主要阻撓目標-這一點在英國尤為突出。 動物權益2025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認為在本質上其他動物與人是一致的,儘管動物缺乏思考能力。 儘管他為人類食用動物的行為做出了功利主義的辯解,他仍舊呼籲給予動物道德關懷,同時,他反對對動物進行活體解剖。 他的著作《康德哲學批判》中有大段對康德將動物排斥在道德體系之外的批評,言辭甚為激烈,其中包括那句有名的「那些不能對所有能看見太陽的眼睛一視同仁的偽道德,當被詛咒」。 動物權益2025 一些動物權利主義者認為擁有感知力(能夠自知)的動物與其他更原始的動物應該被區別對待:只有擁有感知能力(或較強烈自我意識)的動物才享有對自己生命及肉體的支配權,而不考慮人類把它們看作什麼用途。
因為傳統而食翅和野味,都是漠視動物的生存權和合理居所環境的基本權利。 建議思考方向:‧人類自視重要,對其他物種加以貶抑,自然較為輕視其他物種的生存權;‧習慣將事物物化,並以不同價值去衡量其重要性及主次,容易漠視動物權益。 聯合國的《動物權利的世界宣言》,確認動物有其生存權,亦有受尊重且免遭虐待的權利,但此宣言並無法律約束力,政府應定下關於虐畜的法則,嚴格執行,鼓勵市民如遇到有虐待動物個案時要挺身而出,作出舉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