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这里,徐俊平果断抛弃了杂念,离开校园来到杭锦后旗科技小院,这一待就是四年多。 出版了230种书籍光盘, 年届70仍未退下火线,战意更浓,不断早晚主持课程工作坊会议、电台电视节目、发表文章言论,生活节奏未曾放慢半点。 周兆祥博士 周兆祥博士是香港土生土长的香港人,后来留学英国5年取得翻译理论博士学位,回到香港一边当大学讲师教授主任,一边做社会倡议工作, 竭力推动人类文明绿色转化。 周:回到香港後,我加入當時最老牌、差不多是唯一的環保組織長春社,擔任執行委員,之前該組織最興盛時有2000、3000名會員,但到我加入時剩下不足10人,一圍飯桌已包攬全部既是幹事又是會員,我覺得長春社這樣繼續下去不是辦法。 當時我受到一本外國書的啟發[6],它說電視是人類歷史上最恐怖的發明,將來人類大災難是由電視引起的。
- 這是成全自己、生命圓滿唯一的門路,也是人生存在的目的。
- 當時長春社只有我和梁詠雩小姐主力去做,我寫了很多專欄文章,後來結集出版《味精的爭論》這書。
- 何紫先生提攜我們這些後輩,他自己又身體力行,做了許多事,別人看他一股傻勁,做得很辛苦,但香港實在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人。
- 香港這個高度商業化的地方,一個很講求實際的社會,竟可以容納一間這樣的小型出版社。
- 她決定了回流香港,開食生餐廳……本地食生先鋒祥哥帶她來,分享感恩的神奇故事。
- 周:我對何紫辦的《陽光之家》是鼎力支持的,但對自己的專欄內容印象不是太深刻,那時我寫的專欄太多了。
周:這是我的建議,希望這系列的書有助山邊社刷亮招牌,令人覺得他的出版物更多元化,事實上,出版關懷社會的題材,亦是一種功德。 周兆祥博士 周兆祥博士 另一方面,何紫真是有很大的胸襟提攜後輩,我那時是無名小卒,他可能不甚了解我寫些什麼,也照樣出版。 周兆祥在1948年生於九龍深水埗[1],少時於該處的唐樓居住了13年[1]。 直至就讀中一時[1],因住處清拆而遷居一間位於沙田大圍[1]、由父親租回來的山邊石屋[1]。 他在1960年畢業於東華三院九龍第一小學上午校(現為東華三院姚達之紀念小學)[2],中學時期就讀於伊利沙伯中學(1965年中五[3]、1967年[4]中七)。
周兆祥博士: 樂天復康中心背景
過了一段日子,香港消費者委員會也跟進,呼籲市民少吃味精,結果「味之素」的銷量大跌,我估計那時全港的味精用量減了一半。 樂天復康中心成立於2000年,由資深註冊社工創辦,具備管理大型政府津貼院舍的專業經驗。 憑著一份對服務質素的堅持,對殘疾人士的真誠關愛,樂天復康中心於2007年榮獲「香港優質顧客服務大獎」。 周兆祥博士 院舍自2007年開始,推動綠色生活教育,並以綠色飲食為基礎。
記得我第一次去《兒童報》社,大概是小五、小六,那時劉姐姐(劉惠瓊)在報社內,她當時已是個名人,是我們崇拜的前輩,見到她就像見到偶像。 她身邊還有烏姐(郭小葵)和何紫,兩位都是當時《兒童報》的台柱、劉姐姐的左右手。 報社位於北角,最初在電車路那邊,後來搬到近碼頭,我隔兩星期便去一趟,去了許多次。 那時我是個文藝小童,喜歡看他們工作,偶然他們給我機會在版頭畫兩筆,我已很興奮。 那年代沒有地鐵,未有海底隧道,我由深水埗前往北角,要乘船又轉車,很不容易。
周兆祥博士: 味精的爭論
香港大學中文系碩士、蘇格蘭愛丁堡大學語言學博士、英國語言學會院士。 曾從事中學教師、大學講師、專欄作家、編輯、美術設計、特約翻譯、教學電視節目製作等工作。 曾任教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香港浸會大學英文系翻譯課程。 周兆祥博士 1970年代開始,透過文字介紹外地文化趨勢,引進最新的世界思潮和生活方式,推動本地綠化及環保等理念。 1988年與友人創立綠色力量、綠田園有機農場。
何紫一人獨力經營,沒有許多資源,能維持這麼久,真是很難得。 周兆祥博士 那個時代,只有紙本出版,需要兼顧許多工序──排版、設計、校對、印刷、發行等等,現在不同了,可以在電腦網上做,這容易得多。 周兆祥博士 周兆祥博士2025 周:談起翻譯,我提倡的不是整本書的翻譯,我甚至去到一個極端的看法──沒有一本書是需要翻譯的。
周兆祥博士: 環保教主周兆祥 女兒棄牛津赴美升學
本來出版此書的是另一間叫平價書屋的出版社,是我好朋友林查理開辦的,他亦是《現代青年人周報》的創辦人。 《將上下而求索》初版於1977年由平價書屋出版,1982年我們把版權交何紫的山邊社出版。 綠野林不是一間普通的商營企業,賺錢絕對不是營運的目的,我們不會為了業績($$)而稍為放鬆道德責任及人文價值,例如對員工的尊重與感恩。 這是因為我們肯定又明白:只要上天繼續覺得此公司有存在人間的價值,一定會用各種巧妙的方法讓它繼續生存。 公司每年扣除營運開支稅項之後若有盈餘,100%捐出作慈善用途──主要支援本地有心推廣綠色事業的有心志士。 這是成全自己、生命圓滿唯一的門路,也是人生存在的目的。
自从我逐步掌握了(领悟到) 制作蔬果汁/昔的智慧和技艺,整个人变得快乐了、健康了、精神了,甚至越活越年轻;感恩之余,我努力不懈地把这个好消息传给各地有缘人,包括你。 ”、“过‘蔬果汁/昔人生’要注意什么”等问题。 给您推荐这本 周博士的 《极简蔬果汁》,营养美味的蔬果汁/昔灵活简单的创作方法,88种食材的营养功效…… 入门全生素食可以从早上一杯蔬果汁、中午一道生菜沙拉开始,饥饿时吃几颗泡过的坚果。 如果能保持每天40%以上全生素食的摄取,健康就会有很显著的提升。 食生前他身怀各种疾病,包括哮喘、严重过敏、便秘、肿瘤、关节炎等。
周兆祥博士: 活動選單
他与导师和当地基层领导探讨创新型农民培训的方法,提出了“科技小院全覆盖农民培训”的方案。 杭锦后旗科技小院建立当年,当地暴发了玉米红蜘蛛。 对此,徐俊平提出了“高效低毒化学药剂阿维螺螨酯”防治玉米红蜘蛛的技术手段。 周兆祥博士2025 杭锦后旗是河套灌区典型的农牧业旗县,农业基础优势比较明显,但也有“卡脖子”问题。 选种、肥料用量、红蜘蛛防治等一系列问题都导致了当地玉米单产水平低,需要农业科技的引进与创新突破。 “科技小院”由中国农业大学张福锁院士团队于2009年在河北省曲周县白寨乡率先建立,是集人才培养、农业科技创新、新技术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科技服务平台。
周兆祥博士: 推廣食生
於是我立志要學他們,有一天要做作家,寫不同類型的作品。 周兆祥博士2025 歷史軌跡的安排是很有趣的,香港有這麼多人,我和何紫竟然有緣相遇。 周兆祥博士 何紫先生提攜我們這些後輩,他自己又身體力行,做了許多事,別人看他一股傻勁,做得很辛苦,但香港實在需要更多像他這樣的人。
周兆祥博士: 好莱坞明星都在追捧,香港「周兆祥博士」“食生”完全指南!
原來電視是冷媒介,即是「有它說、沒你說」,是一種洗腦工具,可以中央集權,控制人民的思想。 當我去英國之前,有機會深入虎穴,看看電視這種媒介有無得救,可否把它變得對人類有貢獻,我利用公餘時間,為佳藝電視「教學電視」製作節目,做了4年「電視人」。 因此,我是親身了解過電視台運作,才寫成《廢除電視?》這本書。
周兆祥博士: 樂天復康中心
[7]他全力投入綠色生活的工作,及參與於不同電台節目做主持或嘉賓, 如 香港電台第一台《住家男人》節目[8]。 近日,香港疫情稍為緩和下來,不過大家仍不能鬆懈。 周博士認為,新型冠狀病毒來襲,無疑是地球向我們發出的警號。 「經此一役,我相信大家也意識到,若要地球持續發展,綠色生活才是未來出路,而素食和『食生』,正是綠色生活中重要一環。」這也是周博士及他的團隊多年來的堅持,希望更多人加入素食及「食生」行列,一同達致「綠色覺醒」。
周兆祥博士: 綠色理念
食生(即英文living food),吃仍然有生命的、含丰富酵素的食物。 一般未经加热的食物,例如干冬菇、已过期不能再发芽的豆、白米都失去了几乎全部的酵素,毫无生命力,对人的益处远远不及食生。 凡是种子(例如糙米、杏仁、腰果等)的酵素都处于睡眠状态,最好先浸水开始发芽才吃,这样酵素就活化,对人体更有益得多。 曾在這裏擔任兼職廚師的「素食教煮」Ken Kwong,也藉著邊做邊學,親身體驗raw food的好處。
周兆祥博士: 健康素食科學抗癌 牧師籲茹素顯愛心
近月在這裏擔任兼職廚師的「素食教煮」Ken Kwong,也藉著邊做邊學,親身體驗raw food的好處。 他尤其欣賞「食生純素」版的芝士蛋糕,「不告訴你,你真會以為它跟一般芝士蛋糕無分別!」製作這款甜品,先以蕎麥及杏仁打製成餅底,面層的「芝士餡」就以腰果及椰子油,再配搭不同口味攪拌好,然後放進雪櫃冷藏,吃進口同樣香滑美味。 徐俊平带领科技小院的成员深入农村田间地头、村委会以零距离的方式开展线下专题农民培训会105场,累计培训人数达到5400余人;建立300余人杭锦后旗科技小院技术服务群;以零费用、零门槛的方式解决农户田间问题30余项。 如何让创新技术有效覆盖和传播,如何让农户能够从这些技术中受益,是徐俊平一直在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