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的開始四句,寫一雄一雌的燕子配成雙,在屋樑之間築巢,生了四個雛兒。 要養育雛兒一點也不容易,下面八句寫雙燕為了餵哺不斷索食的雛兒,每天辛勤地多次來往捕捉青蟲,雖然已疲累不堪,仍然不會停下來,恐怕兒女吃不飽。 除了餵哺兒女,父母還要肩負教育下一代的責任。 詩歌接着就寫經過雙燕三十日的辛勞,雛燕日漸長成。 父母教牠們說話,又為牠們整理羽毛;待牠們羽翼長成,就帶牠們到庭中的樹枝上,開始教牠們飛行。
- 尤其是“一巢生四兒”,現代人很少有這種福分。
- 比如,绘声——索食声孜孜,借代——黄口,对比——母瘦雏渐肥,对偶——喃喃教言语,一一刷毛衣,拟人——声尽呼不归,呼告——燕燕尔勿悲。
- 我們今天讀《燕詩》,仍可從一雙辛勤撫育兒女的燕子,看到自己父母的身影。
一首诗,写尽做父母的辛苦 母亲节,自己为人父母,看着儿女隔着屏幕发来的信息,想想当初,对逝去的母亲似有无尽的遗憾,心内有万千感慨,却不知从何处开始,只有借白居易的这首诗来表达对父母的爱。 到了“雌雄空中鸣”四句,有了一句“声尽呼不归”赤裸裸地表达了双燕在受到离弃时的惊慌、焦虑与绝望。 它们对子女的爱越深,所受的伤害也越深。 燕詩白居易 原本热热闹闹的家,瞬间成了冷清清的空窝,这两夫妇,除了伤心绝望的啁啾终夜,就不能做什么了。 诗歌一开始,只用了短短的两联,就生动地描述了一对燕子燕尔新婚的幸福景象。 由“翩翩”两字即可感受到两只燕子那种无拘无束、自由自在的愉快心情。
燕詩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在《與元九書》裏,描述他的人生哲學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認為應當堅守自己的理想,以等待適當的時機到來。 時機來臨時,就要努力地實踐自己的理想,這個思想反映在他的詩文上,這就是「諷諭詩」的創作;若時機沒有來臨,就需要好好地修養自己,反映在詩文上,就是知足保和的「閒適詩」的創作。 白居易的《與微之書》、《與元九書》反映了元稹與白居易的交情。 燕詩白居易 《與元九書》且是中國文學史上的重要文獻之一,其文字流暢生動、情感真摯、說理邏輯性強,具有獨特風格。
唐皇朝經歷了「安史之亂」,盛唐風光不再,逐漸走入了中唐時代。 燕詩白居易2025 中唐也有不少傑出詩人,其中較為著名的有白居易。 劉叟有一個他十分寵愛的兒子,有一天兒子離他遠去,劉叟非常傷心。 白居易藉這首詩旨在告誡世人:背棄父母時,父母一定也是這麼傷心,所以要孝順父母。
燕詩白居易: 作者/出处
新、舊唐書對於白居易的評價亦有不同。 然而胡適、葉慶炳亦引述這則記事,作為白居易有意以口語入詩的旁證。 可能也是因為白居易詩歌具有淺顯為大眾了解的特性,張為在《詩人主客圖序》中稱白居易是廣大教化主。 《秦中吟》是貞元、元和年間,白居易在長安,看到當時種種不公義的社會現象,有感而發,而寫下的詩篇。 燕詩白居易 這些詩,一事一題,一題一議,不僅反映當時社會問題,也呈現了白居易對這些議題的看法。 白居易寫作諷諭詩,受到杜甫很大的激勵,《秦中吟》便可以體現杜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一句對白居易的影響。
在杭州刺史任內,見杭州有六口古井因年久失修,便主持疏浚六井,以解決杭州人飲水問題。 又見西湖淤塞農田乾旱,因此修堤蓄積湖水,以利灌溉,舒緩旱災所造成的危害,並作《錢塘湖石記》,將治理湖水的政策、方式與注意事項,刻石置於湖邊,供後人知曉,對後來杭州的治理湖水有很大的影響。 燕詩白居易 離任前,白居易將一筆官俸留在州庫之中作為基金,以供後來治理杭州的官員公務上的周轉,事後再補回原數。 這筆基金一直運作到黃巢之亂時,當黃巢抵達杭州,文書多焚燒散失,這筆基金才不知去向。
燕詩白居易: 古詩推薦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初版,2008年三刷。 白居易《新樂府序》:序曰:凡九千二百五十二言,斷為五十篇。 篇無定句,句無定字,繫於意,不繫於文。 燕詩白居易2025 首句標其目, 卒章顯其志,詩三百之義也。
燕詩白居易: 詩歌
收錄於林文月《山水與古典》,純文學出版社,臺北,1976年初版。 此外唐宣宗有弔白居易詩亦有「誰教冥路作詩仙」之句。 唐宣宗李忱《弔白居易》綴玉聯珠六十年,誰教冥路作詩仙。 相對的,公安派的三袁對白居易的評價相當高。 袁宗道以「白蘇齋」為齋名,並有《詠懷效白》的詩作;袁宏道將元白歐蘇與李杜班馬相提並論;袁中道亦贊同兄長們的意見。
燕詩白居易: 洛陽與晚年生活
833年(大和七年),因病免河南尹,再任太子賓客分司。 835年(大和九年),被任命為同州刺史,辭不赴任,後改任命為太子少傅分司東都,封馮翊縣侯,仍留在洛陽。 839年(開成四年)10月得風疾。 841年(會昌元年),罷太子少傅,停俸。 842年(會昌二年),以刑部尚書致仕,領取半俸。
燕詩白居易: 中華古詩文古書籍網
這首詩是白居易最為看重的諷諭詩,也可以說是一個寓言故事。 詩歌借燕子的故事,寫出父母養育兒女的辛勞,告誡世人應及早體念親恩,諷刺那些背棄父母的人終有一天得到報應。 白居易以淺白的語言寫詩,務求婦孺能解,就是認為詩中傳達的信息,不單讀書人要知道,像「體念親恩,孝順父母」,是每個人都要懂得的。 這種講述人倫關係的道理,也不會受時代變遷所淘汰,經歷千年而仍然適用。 我們今天讀《燕詩》,仍可從一雙辛勤撫育兒女的燕子,看到自己父母的身影。
燕詩白居易: 作者/出處
重要的詩歌有《長恨歌》、《琵琶行》、《秦中吟》、 新樂府、《問劉十九》等,重要的文章有《與元九書》等。 其中《慈烏夜啼》和《燕詩》即表現他為人孝順。 白居易是中唐大詩人,與元稹齊名,並稱「元白」。 他提倡「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嘲風雪,弄花草」的文學,強調《詩經》的美刺傳統和杜甫的創作精神。 白詩的特色是語言淺俗,使老嫗、兒童都能解讀,諷諭詩《秦中吟》及《新樂府》是其中的代表。 有明萬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馬元調刊本《白氏長慶集》傳世。
燕詩白居易: 評價
828年(大和二年),轉任刑部侍郎,封晉陽縣男。 燕詩白居易2025 829年春,因病改授與太子賓客分司,回洛陽履道里。 830年(大和四年)12月,任河南尹。 831年(大和五年)七月元稹去世。 燕詩白居易2025 832年(大和六年),為元稹撰寫墓誌銘,元家給白居易潤筆的六七十萬錢,白居易將全數布施於洛陽香山寺。
燕詩白居易: 文學成就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又號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時遷居下邽,生於河南新鄭。 是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唐代三大詩人之一。 白居易與元稹共同倡導新樂府運動,世稱“元白”,與劉禹錫並稱“劉白”。 白居易的詩歌題材廣泛,形式多樣,語言平易通俗,有“詩魔”和“詩王”之稱。
燕詩白居易: 白居易Bai Juyi
白居易曾將自己的詩分為諷喻、閒適、感傷和雜律四類。 而他本人特別重視兩類詩文:其一是作為「兼濟」工具的諷諭詩,其二是則是反映自己「獨善」心志的閒適詩。 並提出「文章合爲時而著,歌詩合爲事而作」的主張。 胡適歸納白居易基本主張:「可說是為人生而作文學!文學是救濟社會,改善人生的利器;最上要能『補察時政』,至少也須能『洩導人情』;凡不能這樣的,都『不過嘲風雪,弄花草而已』。」白居易的詩歌理念與元稹一致。
白居易對文學創作非常地投入,少年時認真地投入學習,甚至到影響健康,提早出現衰老的症狀。 他曾以詩仙、詩魔自比,形容自己對詩歌創作的投入。 《燕詩》雖然寫得淺白,仍有一些值得欣賞的寫作手法。 作者不是平鋪直敘地講出故事和道理,詩中雙燕開始時有正面的形象,一派盡責慈愛的模樣,讀者都同情牠們的遭遇。 詩的最後才來一個逆轉,點出雙燕才是諷刺的對象,牠們昔日高飛背棄父母,今日得到報應。
原本熱熱鬧鬧的家,瞬間成了冷清清的空窩,這兩夫婦,除了傷心絕望的啁啾終夜,就不能做什麼了。 燕媽媽燕爸爸在空中急切地鳴叫,叩到嗓子沙啞但小燕子也沒有回來,燕媽媽燕爸爸回到了空巢裏,整夜的哀鳴。 他并不是同情双燕的际遇,而是告诉双燕不要悲哀,要他们反思一下,自己是雏鸟的时候,也一样离弃父母高飞。 燕詩白居易 当时牠们没有顾念父母,到今日自己当了父母,也被子女遗弃时,才体验到父母当日的心情。 刘叟有一个他十分宠爱的儿子,有一天儿子离他远去,刘叟非常伤心。
曾因胡風事件而廣受爭議的舒蕪,指責白居易狎妓是不尊重女性,引起廣泛討論。 石繼航認為這些對白居易的指責「大有鬥倒批臭之勢」,且舒蕪引用時看錯字,可能因此而造成解讀上的誤解。 石繼航並且指出白居易與家妓樊素和小蠻感情良好,雖未知有否越軌事,然即使有,亦非狎玩,可說是兩情相悅,故而白居易與妓之事,實非重要,且其時文人幾乎皆有,不應獨責白居易。 晚年白居易將所有的歌妓放還,作了許多回憶的詩文,對這些歌妓多充滿了濃厚的念舊之情。 蘇軾晚年被貶謫時,曾經嘉許王朝雲能「不似楊枝別樂天」,願意隨著自己前往嶺南。 由此亦可見至少在宋朝,大多文人不將養歌妓視為卑猥之事。
燕詩白居易: 白居易
白居易是中唐大诗人,与元稹齐名,并称「元白」。 他提倡「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反对「嘲风雪,弄花草」的文学,强调《诗经》的美刺传统和杜甫的创作精神。 白诗的特色是语言浅俗,使老妪、儿童都能解读,讽谕诗《秦中吟》及《新乐府》是其中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