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喺呢個部分,學校係根據你嘅能力同埋面試表現決定收唔收你,而唔係靠統一派位嘅運氣。 而如果呢啲學校喺呢個階段收咗你嘅話,你就唔會經統一派位階段分派學校,所以唔好將心儀學校放喺後面。 一般喺統一派位階段,直屬中學會為佢嘅直屬小學保留餘額 85% 嘅學位,而聯繫中學就為佢嘅聯繫小學保留餘額 25% 嘅學位。 統一派位係中學派位嘅第二階段,除非已經俾直資學校或者私立學校收咗,如果唔係嘅話就必須要參加統一嘅升中一派位。 AfterSchool 就為大家整理咗呢篇最新嘅升中派位介紹,羅列咗自行分配學位、統一派位,甚至係叩門嘅重點同策略,同埋升中派位日期,希望幫到大家輕鬆解決升中放榜種種煩惱。 2011年12月,藍田聖保祿中學中文辯論隊於第十一屆《基本法》多面體全港中學生辯論賽(基本法盃)九龍區的準決賽上勝出,更獲評判讚賞。
小學和中學之間無明確界線:當時英文學校實行八年制,由最低的第八班至最高的第一班,約等於現在小五至中六,讀完初小四年已可報考;而漢文中學實行六年制,高小畢業才可申請。 1952年,官立學校改為六年制中學,於是小學六年畢業升中成為定制。 1950年代,香港教育司署設立了香港小學會考(全名小學六年級會考),以一個統一的公開考試,決定學生能否升讀中學。 1962年教育司署以香港中學入學考試(俗稱升中試)取代小學會考,科目有中文、英文、數學。 除了一個總評級外,每科有獨立評級(1級為優,2級為良,3級為佳,4級5級為可等),以評定學生的程度。 香港總督麥理浩決定自1978年起實施「九年免費教育」,將義務教育的範圍擴展到初中(中一至中三),中學入學試亦在1977年5月3日最後一次舉行後正式取消。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成績和運氣需兼備
學位分配次序是首先處理校網第一組別學生的選校次序,然後第二組別,最後第三組別。 因此,你要面對現實,按自己的組別,選擇最貼近和適合自己程度的中學。 填寫乙部選校時,要審慎決定每個選擇及排位,切忌心存僥倖或虛榮心,留意每所中學可供派位的學額;有些中學會保留學位給予其直屬或聯繫小學,注意自己是否適用。 中學「統一派位」每年五月初由學生填寫選校志願表,申請表分為甲部和乙部,甲部可填全港任何三所中學,乙部可填三十所校網內中學。
- 亦是住在大埔區的文同學,獲派第3志願大埔區一間band 1中學,文太指之前曾到九華報名自行收生,因此再來嘗試。
- 傳統的名校區,例如港島中西區、九龍城等,將預期全港大量小六學生跨區到這些區域申請入讀Band 1學校,因此名校區競爭之大,可想而知。
- 家長需要注意的是兩份《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分為四聯,第一及第二聯分別藍色的教育局存根、綠色的學校存根;第三及第四聯則為家長存根,第四聯會印有選校次序。
- 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家長可以選填一至三所任何學校網的中學,並依照優先次序填上對應的學校編號。
- 受小一適齡學童人口下跌及移民潮影響,上月底公布結果的二○二二/二三學年官立及資助小學的小一「自行分配學位」(下稱「自行」)獲派學位的成功率再創新高(按此閱覽2022年度小一「自行分配學位」部分結果)。
- 家長黃太透露兒子成績屬於band 1,卻派獲第4志願、屬band 2的大埔救恩書院,直言:「唔順氣!」而黃同學在接獲結果時,更哭了出來。
- 一個學生所屬的全港派位組別和校網派位組別一旦給釐定了後,他的成績再不會有意義;這時,系統給予他的隨機編號,將會決定他和同一組別申請者在競爭學位時的優先次序,以下詳談。
教育局今日(12日)公布,據2021年2月的估算,參加2021年度升中派位的適齡小六生僅約53,050人,較2020年同期佔算少約1,850人。 《香港01》按教育局的《中學一覽表》統計,新學年全港共有約10,069個英中統一派位學額,即平均約5.3人爭一席(但由於人數難以小點數計算,即可視為平均6人爭一席)。 倘若學生及其家長或監護人均未能親身回校領取「派位證」及「入學註冊證」,應以書面授權代表替其子女辦理,有關詳情請與就讀小學聯絡。 官立和津貼中學通常會預留每班兩個學額給留班生(約佔全部學位的 5%),這些預留的學位如未用盡,學校可自行決定收生,這些最後才清楚的學位俗稱「叩門位」。 各中學可預留不多於 30%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的中一學位作為自行分配學位,自行取錄學生。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新加坡中小學怎麼選? 政府學校 vs 國際學校優勢大比併
本地教育及升學顧問Ian Tsang回覆記者查詢時表示,在一月份呈交的自行申請表,是指每個學生可以在全香港中學裏面選擇兩間自己進行申請,由於不像派位及大抽獎,有一份表格然後有很多個位置讓你填上,進取與否這是個人選擇。 他早前在自行收生階段曾報名九華,可惜失敗,於是帶同成績表和證書再次叩門,嘗試爭取多一次機會。 記者在九龍華仁書院(九華)門外,發現前來叩門的家長和學生絡繹不絕。 家長黃太透露兒子成績屬於band 1,卻派獲第4志願、屬band 2的大埔救恩書院,直言:「唔順氣!」而黃同學在接獲結果時,更哭了出來。 黃同學原先由油尖旺區搬到大埔,他哥哥亦在九華就讀,黃太非常希望兩兄分能在同校上學。
- 推薦信:如果識啲校監、名人、牧師,當然最好搵佢哋,但呢啲重量級人物相對都難搵。
- 老師在教學上適切地安排課程內外的教學活動,均衡地培養學生的共通能力,提升她們的學習興趣,培育她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
- 2014年舉行的「星島第二十九屆全港校際辯論比賽」,經歷七輪淘汰賽,最終奪得了總冠軍。
- 家長可在本網站找到全港幼稚園、小學、中學及國際學校概覧、專訪、教育報道及相關新聞,讓家長輕鬆掌握及了解心儀學校的資料,以至到本地及海外升學攻略。
- 請注意,乙部是整個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最後階段,由於可供派位學額多而要填選的學校又多,選校策略更加重要。
灣仔區以傳統名校皇仁書院備受家長追捧,每年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均大受歡迎,本學年43個自行收生學位,共收到約數百份申請,平均約十多以爭一學位,競爭情況與往年相若。 九龍城區名校雲集,29間官津中學中傳統英中佔12間,區內共提供約1,243個自行收生學額。 著名男校喇沙書院開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2025 7班,提供76個自行分配學額,數目屬區內最多。 喇沙學額競爭激烈,即使學額較同區學校多亦供不應求,故早年未有參加減派方案,以免加劇競爭。 喇沙附設直 屬小學,每年預留逾百學位予小學畢業生,但仍有部分學生未能原校升讀。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中學學位分配辦法時間表
電腦會首先處理甲部不受校網限制的學校選擇,然後才處理乙部按校網的學校選擇。 電腦首先會按照全港第一派位組別學生的選校意重要日期願次序派位,在完成審閱第一組別學生的所有學校選擇後,電腦便會審閱第二派位組別學生的學校選擇,最後為全港第三派位組別的學生。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2025 統一派位是按學生的派位組別、家長選校意願和隨機編號分配中一學位。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中學
鄔淑賢及蘇炳輝建議家長可留意教育局稍後公布的《二○二二年度統一派位各小一學校網選校名冊》,名冊將列出各校網每所學校於「統一」階段所提供的學額,作為參考指標。 曾廣豪則稱家長可留意校網是否有新屋邨或屋苑入伙,因為會帶動該校網小一人口,致需求增加。 津貼中學議會當然執委林日豐表示,升中適齡學生人數升,全港英中學額亦有相應增多,兩者增幅差不多,整體競爭情況與去年相約。 他解釋,部份地區如元朗、沙田、北區及大埔等學額需求增加,該區有學校需要增加中一班應付,若「加班」為英文中學,變相提高全港英中學額。 教育局表示,截止2月底,預計今年約54,900個學生參加升中派位,較去年同期增加1,400人,升幅為2.6%。 根據《香港01》統計,新學年全港18區共有10,132個英中統一派位學額,比去年增加578個。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學校資訊簡介
不過近年社會環境出現巨大轉變,學界受到疫情與移民潮的挑戰,部分直資學校的學生流失率有所上升,騰出的學額比以往多。 香港直接資助計劃學校議會主席兼英華書院校長陳狄安將為大家解答。 升中派位、中學派位 | 教育局已於周一(6日)起向小學派發《中一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家長收到的兩份申請表分別代表學生選校的首選和次選意願。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自行分配學位申請表須知
由於教育局尚未更新非國際學校適齡小六生人數,故下文以2019/20學年分區適齡小五生(扣除國際學校生)約56,704人均參加升中派位來推算,因當中部份人已在自行階段獲取錄,故以下數據只供參考。 乙部:「按學校網的學校選擇」,原則上學生所屬的學校網是以其就讀所在小學的地區來決定,家長則需參閱所屬校網的《中學一覽表》,依照選校的優先次序,儘量選填30間所屬校網的中學,並填上對應的學校編號。 3 餘下的三個部分則是「教育局存根」、「學校存根」和「家長存根」,此三部分需與校方要求的文件(中學報名表)一併遞交到所申請的中學。 倘若學生及其家長或監護人均未能親身回校領取「派位證」及「入學註冊證」,有關學生的家長或監護人應事先以書面授權代表替其子女領取有關文件及辦理註冊手續。 黃婉芬又指,去年將近半學額給予了外校生,證明入學機會不小,被問到移民潮對收生的影響時,她表示去年學校約有一百名學生移民或到海外讀書,會招收足夠的插班生及叩門生,叩門生會在派位結果公布數日後,進行入學筆試。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家長提問:Band 1尾Band 2頭的「邊緣人」,應該如何選校呢?
這些學額約佔每間學校總學額的 58%,但有些學校會因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甲部收不足學生,而剩餘更多學額。 請注意,乙部是整個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最後階段,由於可供派位學額多而要填選的學校又多,選校策略更加重要。 統一派位甲部是全港所有參加統一派位的學生,一起競爭每所學校的 10% 統一派位學額,即實際學位數目不太多,故獲派機會相對乙部較微。 分配次序是首先處理全港第一派位組別學生的選校意願,然後處理全港第二派位組別,最後才處理全港第三派位組別。 答:係,如果有直資中學或者私立中學收咗你,或者喺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已經有中學取錄,你就唔需要參加統一派位,只需要喺選校表格上簽名同劃去選校部份,表示唔需要填寫選校表格,並將有關表格交返去就讀嘅小學。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統一派位 學額的迷思!
在統一派位時教育局會把全港學生按調整分數後的呈分試成績平均分為三組,每組都是全港升中人數的33.33%,分別就是「Band 1」、「Band 2」及「Band 3」。 九龍區方面,九龍城區共有1,243個學位,屬九龍區最多自行分配學位地區,其次是觀塘區共有1,094個,黃大仙區共841,深水埗居共716,油尖旺共481個自行學額。 而著名男校「喇沙書院」共有76個中一自行分配學位,成為全港提供最多自行學額中學。 由於自行分配學位申請不受地區限制,家長選校時應先充分認識學校,了解其辦學理念、傳統特色、收生準則、發展和運作等,衡量與子女配合與否。 當學校網第一派位組別的學生均獲分配學位後,電腦再按同一程序處理學校網第二派位組別學生的派位,最後是學校網第三派位組別學生的派位。 「結龍」中學原則上會預留不少於15%的中一總學額,供其他小學的學生循自行分配學位或統一派位的途徑申請入讀。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自行分配學位階段
學校看重面試表現,而小學成績、操行、課外活動及獎項都佔很重比例。 至於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學生,包括新來港兒童及就讀於不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小學的學生,可直接向心儀學校申請入學。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的官立、資助、按額津貼及直接資助計劃學校一般於每年一月份接受下年度的入學申請。 此外,學生如欲獲分配資助學校下年度九月的中一學位,可於五月初至八月底向教育局學位分配組申請,本局會把在統一派位後可供分配的學位分派給符合資格的申請人。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年度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教育局會根據學生的選校志願、派位組別、及隨機編號,從而編配學生升讀一所中學,派位結果在每年七月公佈。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數據顯示,較多女生能夠被分派至第一派位組別的學校,而較多男生則被分派至第三派位組別的學校(當時已實施三個派位組別的制度)。 這導致很多第一派位組別的男女校變得像女校一樣,男生成為校內的少數分子。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傾向維持現行開英文班 擬設機制檢視「學生能力」
新制度雖然平息了女生家長的不滿,卻又引起男生家長的反對,批評這個安排是逆向的性別歧視,並曾引起「何謂公平」的討論。 至今,當局仍採用男女合併派位模式,而尚未有一種兩全其美的中學派位方法,上述問題依然存在。 教育局會在2021年4月上旬向每名小六學生派發《中一派位選擇學校表格》及其所屬校網的《中學一覽表》,並向小學分發《不受學校網限制選校手冊》,供家長查閱選校名單。 教育局會將學生的選校次序和學校的《正取及備取學生名單》作配對,如學生同時獲兩所申請的中學錄取,將會按學生的選校次序分配學位。 學生如獲錄取,在統一派位時不會再獲分配另一學位;但如未獲錄取,則會經統一派位程序分配中一學位。
最近筆者留意到不少分析都指出教育局估計本年度參與升中的學生約有54000人,而根據4月12日上載的《中學一覽表》統計,統一派位階段所餘全港英中學額約10000人,因此,便得出約5.4人爭1個學位的結論。 不過,由於全港18區的BAND 1學校分佈不平均,代表着各區BAND 1學額分佈也不平均,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每年教育局也需要運用「他區借位」來解決這個問題。 因此,家長不宜過慮,但必須小心分析自己本區的學額情況,看看是否BAND 1學額真的不足夠,以便部署填表策略。
有些直資中學(總數有 36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2025 所)不會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他們自訂中一收生的程序及申請日期,你須直接向該中學查詢。 中西區僅有9間官津中學,但英中多達7間——英皇書院、聖若瑟英文書院、高主教書院、聖嘉勒女書院、英華女學校、聖類斯中學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英中比例相當高之餘更是「粒粒皆星」。 英華女學校每年有約500人在自行收生階段報名,平均約10人爭一位。 有15區包括中西區、灣仔區、南區、深水埗區、九龍城、觀塘、葵青、荃灣、屯門、元朗、北區、大埔、沙田、西貢、離島的英中學額不變,餘下東區、黃大仙的英中學額出現跌幅,東區更是跌幅最大。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統一派位規則須知
電腦會先審視「第一派位組別」中所有學童的第一志願,再審視未獲成功分配學童的第二志願,如此類推,直至組別內所有學童都獲派學位後,才會處理「第二派位組別」(「BAND 2」)學童的選擇。 因此,派位組別愈後,獲派心儀學校的機會就愈低,所以家長對「Banding」都十分重視。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2025 此階段最多佔中學的30%中一學額,家長可選擇最多兩間中學,並自行向學校提交申請表格,有關申請不受地區限制。 雖然全港適齡小一學童人口下降,但教育及升學顧問曾廣豪指,仍有部分校網的人口相對較高。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香港島
「邊緣人」可考慮選擇申請Band 1尾的中學,如果仍不能成功,便要好好準備第三次呈分試,期望於統一派位時進入Band 1名次中,然後通過「隨機號碼」入讀心儀中學。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2025 如果子女於自行收生階段未能入讀心儀中學,不要氣餒,應該收拾心情,把焦點放在統一派位的部署上。 最新數據:2022 年度共有 49,448 名學生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按獲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合計,整體滿意率為 94%;若以獲得自行分配學位及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計算,滿意率為 83%。 獲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當中,66% 學生獲派首志願的學校;及透過統一派位階段(包括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及乙部「按學校網分配」兩部分合計)獲派學位的學生當中,89% 的學生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71% 的學生獲派首志願。 最新數據:2019 年度共有 52,917 名學生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每年各區「統一派位」的學額,其實已代表了該區可能剩餘多少學生等待升中一學位分配,因為教育局會確保每區有足夠的學額(包括他區借調的學額)供學生選擇。 因此只要看看本區的Band 1中學學額是否多於本區統一派位學額的三分之一。 從學位分配結果,剖析升中派位程序:2018 年度共有 49,554 名學生參加中學學位分配辦法。 按獲自行分配學位及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合計,整體滿意率為 89%;若以獲得自行分配學位及在統一派位階段獲派首志願學校的學生人數計算,滿意率為 75%。 獲自行分配學位的學生當中,64% 學生獲派首志願的學校;及透過統一派位階段(包括甲部「不受學校網限制」及乙部「按學校網分配」兩部分合計)獲派學位的學生當中,82% 的學生獲派首三個志願學校,59% 的學生獲派首志願。 不過若是該學童同時向非參加派位直資中學遞交入學申請,並且獲得取錄,便需要在2022年5月12日或之前決定是否保留該直資中學學位。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該區「加班」反應學額激爭大 家長選校不宜進取
同位於九龍東的觀塘區則學額供求平衡,聖言中學和新生命教育協會呂郭碧鳳中學,在自行收生階段往常多為約14人爭一學額。 東區30間中學中有8間英中,包括兩間名官中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及筲箕灣官立中學。 而中國婦女會中學、港島民生書院及聖馬可中學,新學年因循環班制將增加一班,共開設五班中一,令區內較去年增加學額。
乙部受子女所屬的校網限制,家長可以填寫最多30間校網內的中學,並按意願排先後次序。 香港有 360 間資助中學,佔整體約 78%;香港有 394 間男女中學,佔整體約 85%;了解更多:中學分佈圖表。 趙:乙部要避免將同banding同級數的順序連填五六間,例如喺沙田區:如果曾肇添、沙崇、浸呂同是band 1頭,我便提議你揀其中一間曾肇添放在第一位,然後第二三位填band 1中,第四五位填兩間band 1中下。 咁樣填嘅原因,係萬一你派唔到曾肇添,跟住你排的申請者把沙崇、浸呂放在第一格,再輪到你果陣時,沙崇、浸呂的學位已被派完,但band 1中,band 1中下仍有位。 資料更新:教育局於 2013 年 4 月公布了中學統一派位的《不受學校網限制選校手冊》及各個學校網的《中學一覽表》等選校資料,內裡有每間學校預計給統一派位甲部和乙部的學額。 他建議大家填表時,應一如既往策略,把學校分為3類:第一類最受歡迎,第二類最不受歡迎,餘下是第三類的中游學校。
升中派位學額分佈: 叩門面試考啲咩?
自從1978年開始實施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以來,就一直實施男女分開派位,惟此舉一直不為人知。 直至1998年,有家長不滿其女兒的派位結果比同校成績比較差的男學生差,於是向平等機會委員會投訴,經調查後才發現中學學位分配辦法一直採取男女分隊,並被平等機會委員會裁定違反性別歧視條例。 另外在統一派位階段選校時,學生可在30個校網內選校志願(乙部)之外,另外加選3個不受校網限制的選校志願(甲部),電腦會先處理甲部選校志願,才處理乙部的選校志願。 派位組別亦因此分為全港性派位組別及校網性派位組別,全港性派位組別將會用作分配不受校網限制的選校志願之用,而校網性派位組別則會用作分配受校網限制的選校志願之用,每個派位組別將會分別編配隨機編號。 全港性派位組別及校網性派位組別仍分為3組,每組佔全港/全校網的小六學生的三分之一。 教育局昨向參加中學派位的小六生家長派發《中學一覽表》等選校資料,截至二月底,當局預計今年共有五萬三千零五十名小六生參加統一派位,較去年同期少約一千八百五十人,減幅約百分之三點四。
家長可瀏覽由「家庭與學校合作事宜委員會」設立的「中學概覽」網站,瞭解自己心儀中學是否屬於「英中」或「中中」。 除了喇沙,區內以瑪利諾修院學校(中學部)及民生書院名氣大,至於旅港開平商會中學、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基督教女青年會丘佐榮中學、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等地區英中,實力亦不容忽視。 黃笏南預計於本學年校舍重建工程完成後,由大圍新翠邨的臨時校舍遷回九龍塘牛津道校舍。 呢區B1女生比較安全, 點排都實夠位, 至於B1男生就比較被動, 因為要睇下有幾多B1女生同佢地爭B1男女校. 中三結業生如果希望在主流教育以外另覓進修途徑,職業訓練局及建造業議會所開辦的全日制課程,仍會為他們提供不同的進修機會。 藍田聖保祿中學為本港少數提倡投球運動的學校,為求讓學生保持儀態,避免橫衝直撞,因此放棄會發生較多碰撞的籃球,並教導在校學生投球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