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車子的折舊額是來自車子本身的價值,因此小編只是例出來作為參考之用,並沒有計算進養車的總數。 不過,日後一旦要獨立拆售車位,業主便要分契,需要支付額外的成本。 疫情之下,不少人選擇購買私家車代步或接載家人出入,以降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受感染的風險。
- 提交個別人士報税表(BIR60)時,無須附上證明文件,但税務局可查核你的個案,以確保扣除是適當的。
- 而一般三保每年費用約在HK$1,500至HK$4,000之間。
- 法例規定路面行走的車輛必須繳付牌照費以取得行車證續期,可選逐年付費或每4個月一次付費,後者在該年度餘下時間亦須每4個月付費一次,全年計牌費較逐年付費高。
- 經此一計,你會發現買 $400 萬樓價其實最少要支出$53萬。
- 停車場租金 – 根據 南華早報 2019 年的一宗報導,全球最昂貴的車位就是位於香港,該車位以港幣$775萬成交。
- 影印本、傳真本及數碼式(即經手機或電腦傳遞)的版本均可接受。
- 私家車的牌費視乎它使用的是汽油還是輕質柴油,以及汽缸容量的大小,容量越大,費用越高,反之亦然。
於是便有另一種車位買賣手續,就是車位買賣合約「一約到底」,只簽正約,而簽約後雙方必須要履行合約精神,意味着沒有「撻訂」的情況可以出現。 如果買賣車位流程中,任何一方導致買賣告吹,對家可以依據買賣車合約要求賠償。 這一點車位買賣注意事項和物業有少許不同,必須留意。 以一年來計算,每四個月繳交一次的費用是比每年繳交的費用高,如果你知道會至少一年駕駛同一部車輛的話,選擇每年繳交會更省錢。 要續牌,就一定要有有效第三者風險保險(三保)。 一般私人屋苑的平均租金約為$3500,而經常駕車的日間停車場支出約為$3000。
買車開支: 維修保養
當然,不同收入水平在買車養車上都可以有很多的差別,不論你是在哪一個收入水平,相信以上的數據都能為你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基本上貴一點的樓,如以美孚 萬克頓山為例,車位月租都只是5000元內,車位月租都不會比一般私人樓高出很多。 至於二手車,到了100萬的價位,基本上二手車市場都不太具參考價值,貴價車在一定程度上甚至會升值,因此這個價位小編還是不作建議比較好。
善用油卡回贈是很好的節省油費方法,而一些信用卡的回贈和優惠有時比油卡更有吸引力,車主可視乎情況選擇合適的油卡或信用卡來慳油費。 總體來說,車主每月花HK$5,000至HK$6,000在泊車是正常情況。 但如你找到偏遠且露天的停車場、只在假日才駕車,要做到每月HK$1,500也未嘗不可能。 擁有一部私家車,假日載家人、伴侶兜風是不少人心願。 想買車的人,一定聽過旁人勸你「養車好嘥錢、冇必要」,但事實養車是不是真的很難?
買車開支: 了解我們的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並非所有銀行均提供車位按揭,即使有亦是以P按計劃為主,選擇及按息亦遜於住宅按揭,故準買家在入市前宜細心比較不同銀行的按揭計劃,並計算清楚個人供款負擔能力。 雖然汽車保養每年動輒數千元,但如果因為想慳錢而延後甚至跳過檢查保養,可能會令機件壽命縮短、導致引擎及波箱等重要零件出現問題,嚴重的話更會影響行車安全,最終得不償失。 有任何疑問,最好尋找專業車房作詳細檢查,精明選擇保養服務是讓座駕時刻保持最佳狀態的重要保障。 AutoMate 買車開支2025 收集過千車友對港九新界接近 300 間車房的評價,方便你比較清楚再預約心水車房服務。
- 在一眾二手好車選擇之中,5萬元內的預算,絕對稱得上「大有車在」。
- 由於車子的折舊額是來自車子本身的價值,因此小編只是例出來作為參考之用,並沒有計算進養車的總數。
- 如果你的月入約為6萬元,又參考我們以上的提議的話,以30萬左右的車為例,月供為$8723左右,而養車的支出則大約$9,703。
- 而在一些大型私人屋苑和大型購物商場,時租費用會較高,大約港幣20-25起。
貸款產品比較頁面顯示的實際年利率及每月還款額是根據閣下所輸入的資料而作出之估算。 考慮申請產品前,我們建議你查閱產品之官方條款及細則。 無論你正計算購買夢寐以求的 Dream car,或是一輛方便接載家人出入的實用車,都要先制定財務預算,看看自己能否負擔有關的開支。
買車開支: 私家車(汽油)牌費價錢
需要進行壓力測試車位按揭的壓力測試與住宅按揭相同,供款與入息比率要求均為每月供款不得高於每月收入五成,壓力測試要求為每月供款不得高於每月收入六成。 如果買入車位前有按揭在身,供款與入息比率及壓力測試需要調整一成至四成及五成。 想買入私家車代步,上班無需逼地鐵,假日可與家人遊山玩水? 在香港養車除了要應付油費、車保及維修費,香港停車場收費高昂,月租至少幾千元,如想一勞永逸便要買入車位。 如果你的收入約為每月2萬元,並參考我們的買車選擇及養車建議,以5萬元二手車為例,選擇以私人貸款買車的話,每月所需要負擔的供車費用便約為$1454。 現時銀行提供的車位按揭計劃,實際息率主要介乎2.6%至3.25%不等,按揭罰息期則與住宅相若,一般為兩年。
買車開支: 車位買賣前準備
牌費及保險(全保)一年大約為$14500,即一個月平均為$1200。 「無限plan」的月總額支出約為$17700。 買車開支2025 不少月入6萬左右的車主,都會選擇30萬左右的汽車。 這個價位的新車及二手車都有不少好選擇,而月供平均只是8千多元,絕對不難負擔。 「車輛登記細節證明書」紀錄了車輛曾否發生意外或保險事故。 對準買家來說,這些資料極為有用,因為這就可以避免所買的二手車仍有告票未繳清。
買車開支: 養車支出 5. 汽車保險
故此,你須保留有關收據和紀錄為期6年(由有關課税年度完結起計), 以便本局日後抽查時可呈交查驗。 想養車基本就要有個月租車位,否則天天泊街,一個月不知要食多少「牛肉乾」。 而不想車子被日曬雨淋、風吹雨打,最好物色有蓋室內停車場。 經此一計,你會發現買 $400 買車開支2025 萬樓價其實最少要支出$53萬。
買車開支: 網上自助買車位?
要踏出買樓第一步,你先要評估自己的財務狀況及你心儀物業的基本狀況。 上述支出只是基本保養開支,未計任何因意外、故障造成的維修費用。 雖然汽車保養沒事沒幹也要花數千元一年,但保障了機件壽命和汽車健康,無形中也避免了上萬元的意外維修費用。 不少車主為節省養車費用,都只購買三保而不買全保。
買車開支: 計算薪俸税及個人入息課税時可扣除的項目
市面上有不少車房提供基本保養及代辦驗車,更可選擇代送遞政府驗車服務,車主亦可透過 AutoMate 獲取免費報價,選擇可靠的車房,預約服務。 如果會揸車返放工,現時大部分工商業區停車場「日泊」收費為 $100~$180 左右,假設每月有 20 天駕車上班,泊車開支就要預多兩、三千元。 時租方面,房委會屋邨轄下停車場時租約 $13~$17,領展旗下的停車場時租則要 $17 買車開支 以上,大型購物商場的時租約 $20~$25。
買車開支: 汽車相關支出可扣稅
在計算薪俸税或個人入息課税時,除各類免税額外,你亦可申索其他的税項扣除。 買車開支 本文解釋税項扣除的定義、各類可供選擇的税項扣除,以及須要保留證明文件的期限。 洗車屋、油站有提供洗車服務,每次約HK$100至HK$200,有些更包內籠吸塵。 如果去汽車美容公司打蠟,就以HK$1,000以上的較有質素保證。
買車開支: 大新 MyAuto 車主信用卡
近年流行七座豪華MPV,唔過2500cc年度牌費彈至$5794。 想慳牌費最強反而係電動車,唔過一公噸電動車年度牌費只係$440,過一噸就每250公斤加$95,而市面上不少電動車款年度牌費都唔過$1000。 不過電動車定價較貴,保養維修都要依賴原廠或具規模維修中心,泊車亦要考慮叉電問題,一來一回是否值得就見仁見智。 你可申索完全、純粹及必須為產生該評税入息而招致的所有支出及開支。
買車開支: 停車場月租及時租幾錢?
買車除了要看車價預算和自身喜好,養車費用亦要有充足準備,尤其每月的養車支出可謂「小數怕長計」。 今期 AutoMate 買車開支2025 就為你整理出 2021 年養車主要開支,並附上精明養車小技巧,助你養車更省時方便。 買車開支2025 汽車維修保養絕對不能忽視,否則不幸在駕駛途中拋錨或失控而造成意外,後果不堪設想。 每輛汽車一般每6個月都需要做一次例行檢查,檢查有什麼零件需要更換或維修。 而政府亦規定車齡滿6年或以上的私家車必須每年驗車,要合格才獲發續牌。
買車開支: WeLend 私人貸款
至於「合契車位」因包括在私人物業在內,因此按揭年期可如私人住宅般長達30年。 汽車經常日曬雨淋,不少愛車的車主都會定期洗車,但香港能合法洗車的地方有限,故此不少車主都會找車房或洗車屋代勞。 坊間選擇甚多,價錢大概只需要港幣 $100 – $200。 買車開支 在2021年6月23日或之前屆滿的私家車或電動客車的車輛牌照,只要於2021年6月23日或之前任何一天遞交續領申請,均可繼續繳付調整前的每年牌照費。 私家車牌費視乎它使用的是汽油還是輕質柴油,以及汽缸容量的大小,容量越大,費用越高,反之亦然。 月租也不一定便宜很多,房委會屋邨旗下停車場月租收費按照出租率及地區劃分,且會每年上調。
買車開支: 二手車買賣程序Step 1:揀選二手車盤
汽油車方面,汽油支出會因應車輛的汽缸容量、引擎種類、車型和汽油種類而有所不同。 而電動車則以充電時間計算充電費,所需的充電時間視乎你所購買的電動車的電池量及充電站的輸出。 汽油車及柴油車的牌費以汽缸容量的大小釐定,汽缸越大,牌費越高,電動車的牌費則以車輛淨重釐定。
如果單位還需要裝修、翻新、添置家具等,上車首筆支出預算最少約 $55 – $60 萬! 當然 $400 萬樓現今也不多,如果需要再上一級,例如是 $800 萬或以上的樓,自自然然對上車首筆資金的要求就會更高。 我們以一個大約 $400 萬的單位為例,首置人士最高可以借盡 90% 按揭及借盡30 年供款年期,好多人會以為只要儲夠 $40 萬就可以,可惜現實並不是這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