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地圖上,富利來原本鄰近維多利亞港,兩旁為政府物料供應處與屈臣氏大廈,然而四十年時光流去,幾輪變遷拆改後,富利來的海景被大型現代商廈與酒店遮擋,政府物料供應處倉庫亦已改為藝術團體作展覽活動場所之用,身邊屈臣氏大廈亦成為了中產住宅建築。 當中一大焦點有油街玻璃屋,兩層高的建築加上落地玻璃,可透入自然光,配合紅磚外牆,打卡一流! 現正舉辦期間限定的「貳零貳貳同學會」生活體驗圖書館,設有閲讀空間,環境寧靜舒適,更有由12位藝術家策劃一系列展覽和多個互動裝置,讓公眾共同參與。 富利來商場位於炮台山京華道,附近係海峰園同港島海逸君綽酒店,炮台山地鐵站步行5分鐘就到! 原來富利來商場喺80年代興建,以寫字樓同貨倉居多,不過後期有大量吉舖,人流稀少,成為香港「死場」之一。
- 2018年3月,(堅)成交860萬,北角京華道9至27號地下7號舖成交,前時裝店860萬 (現咖啡店),成交時租$11000,回報1.53%。
- 其實最離奇的是,「明月大廈」原則是間兩房,怎樣間兩房呢?
- 「有時眼鏡歪了,出去未必會同你整,『冇得整架啦,配過副啦』。」由小市民獨立經營的小店,就是有空間配合每一個人的需要,給人不一樣的選擇。
- 因商場的業權分散,他甘做牽線搭橋的中間人,聯絡業主和租客,跟業主談減租以吸引更多年青人加入創業行列。
- 因商場一直沒有太多的改變及裝修,所以場內都能夠保持當年傳統裝潢特色。
- 原本洗手間拆走後,納入成為廚房一部份,跟客飯廳融合起來。
- 至於他與太太在商場內共同經營的兩間小店──阿叔商店和The Pink Door,除了分享自己的收藏和心頭好,亦營造溫暖的小空間,給前來的年輕人一個抒發感受的地方。
他指出,在商場24間經他招手的小店當中,約有一半的知名度都有所增加,例如是製作香港鬼怪食玩貼紙的「豚肉鍋貼」店舖,也開始有海外的朋友認識;大家跟區內的街坊和小店也增強了交流和溝通,達致新舊共融的效果,故一切所花的功夫也不算是白費。 自去年開始,南叔更邀請了不少本地新晉藝術家於場內辦展覽和活動,希望吸引人流,而商場亦可作為一個渠道,讓更多人認識他們。 「那一群人(淨灘瘋人院)很熱血,動員力很強,除吸引了不少家長特地帶同小朋友前來學習環保知識,還啟發了附近的大廈、街坊們開始進行分類回收。」南叔笑說,就連自己也被他們的熱誠感染到,開始自攜容器購買外賣,希望能用少點塑膠,為環境出一分力。 富利來商場租金 他說,像富利來這種小型的民生商場,沒有大商場背後的市場部與租務管理層,因而亦沒有限制商戶必須定期進行店舖更新,或對定期調動商戶位置,商場內的最大勢力就只有業主立案法團。 富利來商場租金2025 「這些低度的管理反而可以由下而上地生成符合社區需要的商場,而無需像大型商場一樣牢牢被資本至上的管理意志所控制。」。
富利來商場租金: 炮台山的2.0
一年半來,原從事設計行業的炮台山街坊南叔,為活化富利來商場操心不少,主動作為「中間人」協調業主和租客,盼將這座「死場」活化。 他鼓勵年青人以較低的租金開店追夢,並持續主辦一系列展覽,提供一個平台給「港產創作」一個展示的機會。 業主或地產商有可能將商場的建築物外觀、內部裝修及其他部份進行改建及翻新,藉此吸引更多人流及提升營業額。 有些商場會重新包裝,引入具吸引力的商戶,以吸引顧客。 有時也會藉交通、附近地方的發展而令商場得以重生。 有些重新發展項目則會將原有的零售用途變更為辦公室及教育用途的建築物,其餘空置的商場會被拆卸及重新發展為其他用途。
如果400幾萬買一個連平台單位,平台不是百多呎,而是比起室內大了近兩倍,先不要說低層倒灌、會否有空中飛人、或什麼要接下高層的垃圾等因素,純粹說空間,我覺得性價相對高。 「莊士維港軒」坐落「和富道」,這裡並不是什麼主要街道,車流不算繁頻,附近又有一些民生配套設施,只是前提是不要嫌單位迷你,才值得再作考慮。 比起剛才參觀的「富利來大廈」,這裡的景觀確實出眾一點。 前方剛剛好是學校,所「莊士維港軒」剛好透過學校,可以望到維港景。 但其實入夜後,海景都是漆黑一片,我反而覺得夠寧靜就足夠。
富利來商場租金: 樓盤編號# 1869272
盛滙自首隻商舖基金2016年推出以來,已成功買入78間街舖 (港幣13.0億),賣出40間 (港幣6.6億),按宗數全港第一。 2018年3月,(堅)成交860萬,北角京華道9至27號地下7號舖成交,前時裝店860萬 (現咖啡店),成交時租$11000,回報1.53%。 現年45歲的本地設計師黃鍏,入行超過20年,曾為多個國際品牌作櫥窗設計、為歌手製作演唱會服裝、為戲劇度造場景等,惟創辦14年的設計公司在去年終敵不過經濟不景而易手。 對資金不足的創業者、或補習、美容等行業的商人來說,核心商業區的地舖租貴,因而尋找樓上舖位出租,期望以較低舖位租金依仗地利優勢,方便客人上門。 富利來商場租金2025 租客租舖前,必須留意單位的許可用途及有否違法僭建等。 富利來商場租金 小本經營的生意可考慮租用主打年輕人市場的主題商場,或民生社區的小型商場,舖位呎數會較細,租金相對較低。
- 東區的北角@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36,019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106,822人。
- House730搵樓大本營每天均會提供全港各區的最新出租舖位資訊,詳列地舖、商場舖及樓上舖等舖位的面積、呎價、地址及圖片等,讓租戶自行篩選,輕鬆租到心水舖位做生意。
- 南叔從自己開店做起,「阿叔商店」內擺滿了七十至九十年代的懷舊玩具、遊戲機等等,他笑言八成以上的產品都是「限量版」,是自家的收藏品,賣出後就不再有第二件。
- 走在我城大街小巷,發現有些商場長期烏燈黑火,裝潢彷如定格於八十年代,異常的寂靜卻又奇怪地藏著一、兩個小商戶。
炮台山富利來商場於疫市下「死場翻生」,該商場活化召集人黃煒(南叔)指出,北角及炮台山一帶「死場」星羅棋布,屋苑大多於80年代落成,大部分附設基座商場,隨日後區內多個屋苑相繼落成,漸造成「一屋苑一商場」局面,供過於求,部分商場十室九空、人流冷清。 業主租戶雙贏局面 南叔直言,對業主及商戶可說是雙贏局面,令他欣喜,但他強調,本身只是業主及商戶的義務轉介人,並非代理中介,沒有收取佣金,同時,對商戶有一定要求,包括售賣貨品不能重複、鋪位需重新裝修及對該商場舊有文化不構成衝突。 位於砲台山的富利來商場,建於上世紀八十年代,亦曾因人流稀少而登上網上論壇的「死場」排行榜第三位。 富利來商場租金 沉寂多時的商場,終在2021年初迎來一次「翻身」的機會。 設計師兼炮台山街坊黃鍏(南叔)眼見商場內有不少吉舖,而行內亦有很多年輕人失業,於是決定化身活化搞手,在不收分毫的情況下聯絡商場業主,說服他們以相宜的租金,把舖位租給年輕人開舖創業。
富利來商場租金: 商店
很多在港島區上班的打工仔,都希望在港島區置業,因為可以鄰近上班地點,但港島樓價又會否特別高昂? 富利來商場租金 若手持400萬-500萬元的預算,究竟在港島區會有選擇? 其實由天后一直掃落柴灣也有不少滄海遺珠,今次「和你搵盤」決定帶大家搜尋這些樓盤,並一口氣參觀四個單位。 可惜實行了僅僅一年,零售業因為疫情而便步入了冰河時期,其中手織手繩飾物店「Peachy forest」店主桃子也受到影響,「近一、兩個月生意真的差了很多,因為人流少了,甚至也可稱得上是零人流,場面相當冷清。」。 另一邊箱,南叔也表示商場由以往高峰期四、五百人,變到現在一天的人流也不足十人。
富利來商場租金: 香港大廈搜尋
新冠疫情自年初如颱風襲港,各行各業被掠過後變得一片狼藉。 不忍各方好友生活無以為繼,曾一手帶旺尖沙咀利時商場的70後本地設計師,20多年後再看準炮台山人迹罕至的富利來商場,以一己之力成功說服8個業主,低價出租一樓逾8成共40多個舖位予特選租戶,冀活化成揉合玩味、懷舊、創意元素的新據點,寄望商場如香港能絕處逢生,重拾朝氣。 House730搵樓大本營每天均會提供全港各區的最新出租舖位資訊,詳列地舖、商場舖及樓上舖等舖位的面積、呎價、地址及圖片等,讓租戶自行篩選,輕鬆租到心水舖位做生意。 若對舖位租盤有興趣,請直接透過業主或代理提供的聯絡方法查詢詳情。 然而大眾看待商場,只以商場管理學的角度出發,認為出租率高,人流大才算得上是好的商場,他亦認為公眾看待建築空間時處處偏重經濟價值,缺乏了深層想像,很少人會從社區的角度去評價一個商場。 城市研究學者何尚衡早於多年前已着手研究香港百貨公司沒落而商場掘起的歷史與傾向。
富利來商場租金: 特色2: 間隔推倒重來
死寂商場(Dead 富利來商場租金 mall ,香港稱為死場),是指閒置率高及人流偏低的購物商場。 商場裝修及店舖等過時或價值下降,也可以稱為死寂商場。 在美國已有不少商場幾乎成為死寂商場,並沒有主要商家支持(通常是大型百貨公司),一些小型店舖因此難以經營下去,商戶的租金收入無法再讓商場得以進行公共設施的保養及維修。 離別在即,南叔回想起富利來活化計劃最初定立的目標,認為雖然跟立案法團和業主的配合上仍有很大的進步空間,計劃卻尚算成功。
富利來商場租金: 展覽
單位位於低層,所以把原則兩房拆走改為全開放式,有一排大窗也不能增加採光度,有點暗,始終前方會被商廈阻擋。 富利來商場租金 這座商廈叫「京華道18號」,前身亞洲凍倉,恒基收購重建為寫字樓後,在2018年全幢轉售予一間深圳的私募基金中科創資本;毗鄰就是長實海逸君綽酒店。 富利來商場租金 基金每季作NAV(淨資產)估值及派息,專注買香港數千萬元以內的街舖。
富利來商場租金: 蔡天鳳碎屍案29歲被捕女子身份曝光 生活富貴與娛圈人相熟
我們走過一間又一間店舖的櫥窗,店內都有一扇看得見街景的窗,他說這與富利來商場原本被界定為辦公室與商場混合使用的商業中心有關。 正確來說,富利來從來不是一個商場,他印象中,富利來從來都是以寫字樓為主,還有影印店和僱傭中心。 旋轉樓梯下,以前是噴水池,現在已乾枯,用來擺貨。 他聽街坊講,早期有漫畫家進駐做出版社,到八十年代尾,愈來愈日本人住在炮台山,並與本地人合資開店,售賣日本零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