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政府繼續開拓土地為舊區更新提供土地資源時,各界亦做好樓宇的預防性保養、延長樓宇壽命,在土地和財政已具相當儲備時,社會便有條件按「零」或「負」方案進行市區更新,逐步降低發展密度和人口,實現《2030+》規劃願景,令香港成為可持續發展的宜居城市。 油旺研究建議採用「正」方案作為更新策略起點,以重建及復修並重的手段,處理舊區設施和樓宇「雙老化」問題。 該方案建議在維持現有人口規模的前提下,增加區內發展樓面面積,創造額外發展容量,並為處理舊區更新所需資源建立儲備。 《2030+》在這方面亦有相同概念,建議發展宜居新區,從而為重建稠密的都市核心區提供重置空間。 在這方面,市建局於2017年為老化問題嚴重的油麻地及旺角,進行深入的地區研究,並提出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及新規劃工具,使市區更新工作更具成效和前瞻性。
然而,舊日的重建以一棟棟樓宇為單位,重建後的新樓宇分布「零散」,未能令土地最有效運用。 當措施實施後,「送出地盤」將被降低規劃價值,研究建議改建為公共休憩空間、保育舊建築等。 不過,這些「送出地盤」的建築樓面面積最終可否轉至給「接收地盤」,將視乎向城規會提交的規劃申請。 至於研究範圍北面的「水道公園」,則會重開彌敦道至界限街一段的鋪面渠,類似韓國清溪川般在河道兩旁設綠化公園,並在兩旁興建商住或服務式住宅混合發展亦可能會有摩天大廈的設計,沿途商業街會以特色建築提升吸引力。
油旺規劃: 研究背景
市建局於2017年啟動油麻地及旺角地區研究(油旺研究),為研究範圍制訂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藍圖,並研究有助落實方案的規劃機制。 研究發現,部分舊區面對重建的難題之一,是建築物難以進一步向高空發展,以騰出地面空間改善道路規劃及行人路設計,或提供休憩空間及其他社區設施。 故此,以往部分舊區重建項目,落成後無法改善地區的整體規劃效益,以符合《市區重建策略》所訂明的市區更新目標。 油旺規劃 油旺規劃2025 該局早年於研究當中根據發展密度、設計人口規模和對資源的影響,制定了「正、負、零」3個概念藍圖方案。
- 他指出,市區舊樓的剩餘地積比率有限,以「規劃主導」重建,可以提高土地分配運用上的效益,一些較遠離商住中心的位置,可以將本身的地積比輸出予策略性商住位置,而送出地積比的位置可改劃為大型公園,提升區內環境,不單令當區居民及工作的人受惠,外區人士亦可享用更優質的公共空間。
- 潘永祥認為,市建局從「小區發展」模式,進一步發展至「規劃主導」模式重整油旺舊區,引入「轉移地積比」等新規劃工具,可令舊區更新重整規劃更具彈性,並將市區更新的效益發揮更大。
- 同時,旺角及油麻地兩區亦是兩個吸收最多旅客觀光及購物的地區之一,單是旺角女人街/波鞋街及油麻地廟街每年就已經吸收了14%的總旅客流量。
- 研究透過以地區為本的市區更新方法,主要目標是為重整和重塑舊區制定發展藍圖,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益,增加重建潛力。
- 即使現在油尖旺區有20個區議會議席,當中有10個議席也是在以前的旺角區或在旺角區旁邊的西九龍新填海區。
韋志成提及,在今次的油旺研究中,已檢視透過地積比轉移,可將區內一些未有用盡地積比、並位處於較難大規模重建的建築物,將其「剩餘」地積比取出,轉移予有重建潛力的地盤,令後者可建樓面積提升,增加重建效益。 至於旺角方面,報告研究範圍建議將於旺角東水渠道一帶重開鋪面渠,情況類似韓國清溪川般,可於在河道兩旁設綠化公園,並在兩旁興建商住或服務式住宅混合發,沿途亦有商業街,配以特色建築提升吸引力。 如韋總監說,舊區更新不應只看項目,亦不應只看小區,應以更宏觀的概念來考慮。 就開展荃灣及深水埗地區研究,市建局管理層會盡快呈請董事會,在獲得其支持後盡快開展研究,期望可在兩年內相繼完成。 朱子洛又表示,當局應盡快提供重建時間表,公開更多研究內容,並應加強與公眾溝通,亦應考慮保育油麻地區內特色街道,以重建活化。
油旺規劃: 香港迪士尼樂園加價劏客?一隻雞髀竟售$160!網民竟力撐:唔貴喎
深水埗和荃灣均屬舊區,市建局可運用油旺研究提出的概念和規劃工具,審視區內的土地用途、道路規劃、休憩空間及社區設施等情況,為這兩個地區制訂規劃及重整藍圖,並探討調整及提高區內發展密度的可行性,從而善用土地和加快舊區重建。 韋總監說,研究亦提出多項新規劃工具,例如地積比率轉移、街道整合、住用及非住用地積比互換等,令推動市區更新,更具效率和效益。 政府支持落實新規劃工具,提高重建項目的商業可行性和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促進市區更新。 這些工具亦適用於私人發展的重建項目,而在適當情況下亦可推展至其他舊區。
- 在「整合街區」全面發展時,該道路將會關閉,並發展成為永久的休憩用地。
- 停車場上蓋將興建一個新運動場,旁邊會有一座新的政府綜合大樓,既重置現時的體育設施,還有更多社區設施。
- 工程包括將花墟徑水渠改建為水道,並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
- 至於實際的供應數量,局方指將按資源情況、技術可行性和政府政策而定。
- 其中四成七的樓宇狀況為「欠佳」、「失修」和「明顯失修」;三成七為「三無」大廈。
- )是由市區重建局於2017年5月推行的研究計畫,內容為針對香港油麻地及旺角兩區的市區重建計劃,結果已於2021年9月公佈。
- 要在稠密舊區達至這目標,較務實的策略是以「正」方案作起點,配合新規劃手段,重整低效益的土地用途、減少道路佔用大量地面面積以釋出土地,並透過新的規劃和建築物佈局發揮土地發展潛力,整體改善地區的連接性、行人網絡,增加綠化及公共空間,及提升公共設施水平等裨益。
- 政府支持落實新規劃工具,提高重建項目的商業可行性和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促進市區更新。
對於預算案估算,明年至2027年本港經濟年均增長3.7%,陳茂波形容有關估算是合適,包括基於今年出口數據改善、沒有跨境運輸障礙、內地經濟增長快速等。 例如,二零零四年五月七日在旺角豉油街和通菜街交界處的考古發現,顯示最晚在東漢時代,旺角區已經有居民(該考古遺址還發現兩晉時期和唐代的陶器,炊具等 油旺規劃 ).
油旺規劃: 油旺變天 重建油尖旺4大方案搶先睇
區內會設一個特色市集大堂,整合周邊小販攤檔,並設面積1.8 公頃呈波浪形的大型休憩用地,營造「園中市集」的氛圍。 1.旺角東水渠道城市水道,水道將會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水道兩邊均建有商業和住宅發展。 工程包括將花墟徑水渠改建為水道,並興建大型水道公園、改建界限街遊樂場及於界限街興建新的政府綜合大樓。 「正」方案亦建議在多個策略性重建地盤拓展地下空間,興建大型地底公共停車設施,既騰出更多地面空間作綠化休憩等用地,亦能紓緩汽車於路面停泊而造成的擠塞問題,提升環境質素和宜居度。
油旺規劃: 社區環境
有許多人亦認為高密度發展必然是所有樓宇都成為摩天大樓,亦自然否定高密度發展能達至宜居的理論。 油旺研究「正」方案的高密度發展,並非指整個地區都保持同一密度,而是在部分策略性地點提升發展容量,配合該地點的環境及經濟活動作高密度發展;至於油旺區內其他地點的發展密度可存在差異,實現「疏密有致」的規劃及佈局。 市建局估計,全面實施概念藍圖後,可優化研究範圍的發展潛力,並可帶來公眾利益,包括將人均居住面積由一百九十四方呎,增加至二百三十七至二百八十方呎;將休憩用地供應由目前欠缺一九公頃,增至擁有三公頃至八公頃的盈餘;以及減少兩成一至兩成二的道路空間,以提升環境質素及易行度。 局方亦建議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作綜合發展,該處位於西九龍站及柯士甸站旁,並為多條鐵路的匯聚,研究建議提供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 該處將發展成為受歡迎的匯聚點,其新地標發展項目將是西九龍和尖沙嘴的延伸。 至於備受關注的油麻地北油麻地果欄,市建局則建議把擁有豐富歷史、文化及建築價值的油麻地果欄活化成為一個具特色的旅遊景點,同時保育其特別價值。
油旺規劃: 休憩用地嚴重不足
他舉例指,過去一些發展項目已訂明住宅的地積比為7倍,非住用為2倍,即總地積比為9倍,但日後可引入浮動比例,即發展時可按情況調高或調低住用地積比,例如8.5:0.5或5.5:3.5等,但總體地積比不會變。 他又提倡,日後應參考外國經驗,准許發展商透過「中間人」買賣剩餘地積比,令地盤可發展空間及經濟效益可大幅提升,惟參考外地做法,中間人應由公營機構負責。 但韋志成強調,本港暫時未適合採用這種模式,故未來油旺大規模重建時,都只會以政府透過行政手段指定「輸出地積比」的地盤及「接收地積比」的地盤,訂立指引予私人市場參考。 至於果欄建築群會活化保育,發展新的零售、餐飲、休閑及藝文用途,新大樓上蓋可作商業發展,包括服務式住宅。 報告建議重建旺角街市,建立特色市集大堂在新大樓內,保留街道特色的同時,並會加入與飲食相關的零售及表演場地,以構成一個全新的休閑和社區地標體現地區文化和特色。 報告建議,這條水道將會由太子道西延伸至彌敦道,水道兩邊均建有商業和住宅發展,包括高層建築和低層精品商業街。
油旺規劃: 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
然而,研究範圍的重建步伐緩慢,研究指在過去20年,當局只簽發了53份入伙紙,超過 800 幢樓宇無重建潛力或其重建潛力為負數。 財政方面,截至三月底,市建局資產淨值四百七十億元,當中二百八十億元是不動產、一百八十億元是流動資金,未來五年動用三百四十億元,主要用以收購土瓜灣的重建項目,最快明年底招標,之後才有資金回籠。 對於有批評市建局重建賺到盡,韋志成澄清市建局歷來收購了八千個單位,若以四百七十億元來收購舊樓,以最近收購呎價一萬八千元計算,只能收購到六千至七千個單位,顯示市區重建工作艱巨。 油旺規劃 運輸署的研究顯示,旺角平均每日因上班,上學及其他原因而衍生的交通流量高達100萬。 同時,旺角及油麻地兩區亦是兩個吸收最多旅客觀光及購物的地區之一,單是旺角女人街/波鞋街及油麻地廟街每年就已經吸收了14%的總旅客流量。 油旺規劃 據九巴員工協會理事長李國華稱,來往天恆邨總站至旺角柏景灣的265B路線,由銘基書院往旺角街市,平時一分鐘車程,遇上大塞車可塞足一小時。
油旺規劃: 旺角
假如地契容許業主興建10層高的樓宇,但業主只興建9層,就可以將剩餘一層的地積比賣給其他重建的發展商,再利用該金額重新翻新樓宇。 韋志成指未來油旺研究的方向可以從規劃層面上實行轉移地積比,儲存已收購但未使用的地積比,或轉移至其他具潛力的重建地盤。 行政長官在新一份施政報告提到,面對樓宇急速老化,須採取更有效的政策手段,加快重建更新步伐,其中,市區重建局剛完成油麻地及旺角地區規劃研究,為重整和重新規劃兩個舊區制定藍圖,亦提出發展節點及一系列新的規劃工具,以提升土地使用效益和重建潛力。 油旺規劃 施政報告更提出會在另外兩個舊區—荃灣和深水埗—開展同樣的地區規劃研究。 設計師透過垂直城市肌理的規劃,將樓面面積向高發展,減低建築物橫向闊度,擴闊大廈之間的間距,改善通風效果;亦可在各重建項目內加入非建築地帶作為通風廊,或將樓宇從街道旁後移作綠化走廊,以改善地面行人環境。
油旺規劃: 旺角暴躁男誤會被「呠」馬路中心開拖 粗口大鬧的士司機兼撻朵
他又指,整合街區可避免零碎發展、增加休憩空間,亦可將其地積比計算入發展地盤內。 根據2011年實施的新《市區重建策略》,政府會在各個地區成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以「地區為本」的原則,促進公眾參與及諮詢市區更新的事宜。 油旺規劃 民間團體質疑市建局在油旺地區規劃直接繞過成立〈市區更新地區諮詢平台〉的機制,自行進行《油旺地區規劃研究》,先制訂了整個油尖旺的重建計劃,才對社區持份者和公眾進行諮詢,舊區街坊自主促進組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質疑整個諮詢根本是先有預設結論。 油麻地及旺角區擁有大量超過50年樓齡的舊樓,估計佔該區整體樓宇數量約五成,當中不少更超出現行城市規劃或建築物條例准許的發展密度。 市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曾在網誌表示油旺兩區樓宇約有四分之一、即超過800幢舊樓已用盡地積比率,甚至達到「負數」,若發展這800幢舊樓,料錄得1380億元虧損。
油旺規劃: 重建後設甲級寫字樓、酒店
除了改善舊區交通問題,將不同項目一同規劃,可盡量保留或將部分私家巷里變成行人街,以提供臨街的地下商舖,為小區締造具特色的街道,從而提升街道活力,同時項目之間可產生協同效應,達致整個小區的重整及規劃更完整及一體化,改善該小區的連接性和整體居住環境。 至於重建旺角街市,韋志成透露會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建立特色市集大堂在新大樓內,並會加入與飲食相關的零售及表演場地,設有玻璃幕頂。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及,財政儲備在下年度降至7600多億元,相等於12個月政府開支。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出席電台聯播節目時表示,這個水平是相對健康,相當於12個月政府開支的儲備並非下限,重申已檢視由回歸至今3個經濟周期數據。
油旺規劃: 旺角變「動力商貿區」 大角咀逐步淘汰傳統工業用途
另一方面,土瓜灣首置上車盤煥然懿居銷情理想,市建局表示,若再推首置上車盤,會增建一、兩房單位。 油旺研究亦提議屋宇署提供額外樓面面積或建築物總樓面面積寬免,以提供誘因鼓勵實現有利市區規劃的特定目標。 這些目標可包括提供高於政府規定的額外休憩用地,地盤整合及改善整體環境和提高連接性的良好設計,如行人通道、地下廣場、空中花園和柱廊設計等。 旺角和油麻地的住宅向來多屬私樓,但兩區用地日後經過「執位」後,這格局有望打破。 市建局指在油旺研究範圍內,目前只有一小部分公營房屋,局方會在整合街區發展範圍內尋找合適的地盤,以「港人首次置業」的形式,興建資助房屋。
根據郭裴《粵大記》記載,油尖旺區的尖沙咀早於明朝已有人聚居,不過,旺角地區直到19世紀之前仍頗為荒蕪,只有數條村落。 清代嘉慶二十四年刊行的《新安縣誌》,標有芒角(即今天旺角),尖沙咀村而還沒有油麻地的名字,估計油蔴地是在香港被英國管治後,才開始興旺。 1840年鴉片戰爭期間,大清帝國軍隊曾派重兵駐守,並與英軍多次交戰。
油旺規劃: 由土瓜灣舊區「小區發展」至油旺「規劃主導」模式
整體樓宇中超過50%,即1,700多幢樓宇的樓齡更為50年以上。 另外,荃灣屬於香港第一代新市鎮,發展自1970年代開始,區內不少樓宇樓齡已超過50年。 韋總監說,當年新市鎮訂定的住用地積比率一般較市區為低,荃灣的最高住用地積比率現時僅為五倍,因此現時是合適時候,在荃灣開展類似研究,並審視提高荃灣區地積比的可行性,同時檢視土地用途,改善這個舊區的整體環境。 另外,分別有72%及81%自住業主及非自住業主認為,重建後不能夠以市建或私人發展商所提出的收購價,於區內購買相同呎數單位。 此外,研究亦建議活化鄰近朗豪坊的旺角街市,並建設成特色市集,在大堂內整合周邊的小販攤檔,並加入餐飲和零售。 平台的頂部將提供一個呈波浪形的大型休憩用地,佔地約1.8公頃,並混合發展住宅和商業,體現「園中市集」。
如此種種優化樓宇佈局的規劃和設計,皆可為高密度發展提供解決方案,達至「增長與宜居」並存之效。 上述專題報告,與油旺研究「正」方案以「增長與宜居」並重的規劃目標一致。 要在稠密舊區達至這目標,較務實的策略是以「正」方案作起點,配合新規劃手段,重整低效益的土地用途、減少道路佔用大量地面面積以釋出土地,並透過新的規劃和建築物佈局發揮土地發展潛力,整體改善地區的連接性、行人網絡,增加綠化及公共空間,及提升公共設施水平等裨益。 「觀塘市中心計劃」可說是「地區為本」規劃模式的「先導者」,亦是市建局歷來規模最大的單一重建項目。 觀塘市中心的更新,不再是一幢幢舊樓的拆卸重建,而是為整個觀塘社區帶來裨益,整體改善舊區環境。 市區重建局完成油旺地區規劃初步研究,定出六個發展區,當中包括鐵路沿線、旺角街市一帶,明年完成規劃大綱圖後諮詢公眾,暫時未有重建時間表。
研究包括區內基準研究、規劃及契機分析、市區更新總綱概念藍圖及策略的不同方案三個階段,合共兩年,預計於2019年中完成。 市建局發言人稱,預計明年會就油旺規劃措施公布指引,以及作出首批改劃建議。 根據市建局現行政策,在市建局已收購物業內居住的合資格住宅租客,可獲安置於房委會提供的安置單位。 除此之外,在可供選擇的情況下,亦可選擇由房委會及房協提供的其他房屋資助計劃。
至於自住業主方面,他們在接受市建局的現金補償後,亦可選擇購買同區內合適的新發展項目的「樓換樓」單位,於原區居住。 2017年市區重建局推行油旺地區規劃研究,探討油麻地及旺角兩個舊區的土地使用效益及復修模式,以更佳方法善用土地,應付社會各種發展需要。 市建局在2017年開始展開油麻地、旺角地區規劃研究,至今已有4年,左右九龍鬧市核心地段重建發展策略的研究結果終於出爐。 局方表示,政府現時傾向在市建局確實指定地盤的建議後,以行政方式或《城市規劃委員會指引》公布「送出地盤」和「接收地盤」的選址,以供業界參考。 當相關業主提出需要改劃這些選址或提交規劃申請的重建建議時,政府會為選取的「接收地盤」和「送出地盤」進行修訂分區計畫大綱圖。 在現有機制下,在原址重建這些建築物在財政上並不吸引或不可行,但透過地積比率轉移,可容許將「送出地盤」的建築樓面面積轉移到「接收地盤」,增加重建潛力和有利市區重整。
油旺規劃: 尖沙咀
文件表示,研究範圍內的道路佈局屬於網格狀的形式,道路空間比例達到四成,故建議封閉多餘的道路,透過「整合街區」方法,將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和較完整的地盤。 在「整合街區」全面發展時,該道路將會關閉,並發展成為永久的休憩用地。 其中,油麻地南西九龍門戶綜合發展,範圍覆蓋渡船角一帶,因涉及樓多人口密集的「八文樓」(即文華新村),料逾3,000個舊單位逾萬人口受影響,最受注目。 油旺規劃2025 在重建藍圖中,該處可發展為高端甲級寫字樓、零售商業、酒店、文化藝術及住宅等混合用途。 報告建議將現時果欄位置將活化保育,並於巧翔街興建一幢現代化設施大樓作批發,研究於新大樓地底興建一條專用隧道連接新大樓及果欄,容許批發貨物經地底搬運而毋須佔用路面,上蓋則提供商業發展如服務式住宅及地下提供停車設施。
油旺研究提供「正」、「零」、「負」3個市區更新發展概念藍圖方案,從人口規模、發展密度及資源分配等層面作不同假設,以制訂相應規劃,與《2030+》的策略發展和願景相互配合。 油旺規劃 當局同時支持推行研究中建議的新規劃工具,例如地積比率轉移、整合街區發展及住用和非住用地積比率互換,促進該兩區的市區更新,並在適當情況下推展至其他地區,以提高重建項目的商業可行性和吸引私人發展商參與。 韋總監介紹,計劃中,現時位於花墟徑已被蓋封的明渠會重開,改建成水道,旁邊的界限街一號體育館、二號體育館及界限街運動場,整幅土地上會興建大型水道公園。
油旺規劃: 油尖旺目前重建狀況
研究認為,現有的市區更新模式在嚴重市區老化的高密度地區內,欠缺可持續性和財務可行性,故建議必須引入新的規劃工具。 在採納政府初步意見後,研究建議可轉移受限地皮的地積比率予其他地盤,亦可以「封街」或「殺街」等方式,將小型街區整合成為較大的發展地盤,日後可提供首置盤及其他私人住宅/混合用途發展。 油旺研究制訂了三個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方案 ,代表了「正」、「零」、「負」三個在人口、發展密度及資源分配上有不同假設的方案。 三個方案相對於現時分區計劃大綱圖皆能增加人均居住面積、增加資助房屋的供應及就業機會、擴大休憩空間及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的供應,以及改善易行度及環境。 總體而言,市區更新大綱發展概念藍圖將會為油旺舊區帶來一個新的城市景象。
發展局表示,政府大致歡迎研究提出的建議方向,並會採納「正」方案作規劃願景,為日後逐步改劃分區計畫大綱圖等提供指引。 韋志成透露,當市建局與政府落實如何推動油旺重建計時,會修訂區內的「分區計劃大綱圖」,屆時公眾便會得悉區內的重點發展地區,哪些舊樓會「被點名」成為「接收地盤」,哪些舊樓成為「送出地盤」。 )是由市區重建局於2017年5月推行的研究計畫,內容為針對香港油麻地及旺角兩區的市區重建計劃,結果已於2021年9月公佈。 該規劃研究範圍為北起界限街、南至佐敦道、東起染布房街、西至深旺道、渡船街,共佔地212頃。 民主黨於今年10月15日至11月13日,以家訪形式訪問343名居於兩個油麻地發展節點範圍的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