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實際操作是基於「方便工作」或長者「不聽話」,這些都絕不是法律上可接受的「合法理由」。 假若長者或其家人就綑綁而侵犯了長者的人身自由告上法庭,院方必須要證明其已用盡所有其他折衷辦法後才使用約束物品,方為附合《守則》。 可見其實要證明院方有「合法理由」去綑綁長者的門檻其實非常之高。 另外,即使在醫生已簽署同意書的情況下,若果家人認為情況不恰當,家人仍有權不簽署使用約束物的同意書。 若果家人經過了解後,認為還有另外的折衷辦法,可以先要求院舍嘗試使用,而沒有需要因為「醫生都同意了」而勉強接受院舍的建議。 據報導,有家人曾在多番周旋後成功讓院舍職員打消了約束的念頭,最後院舍在她的建議下改用離床警報器,而她估計當初不用警報器,「是職員怕半夜仍要工作」。
- 各大學可因應本身的情況,訂定進一步的補充規定和作出具體安排。
- 六名醫生在不同院舍服務,一同聆訊的原因是社署一併控告。
- 服食地高辛必須定時;地高辛效力持久,服食次數通常每天早上一次(餐後服食為佳)。
- 醫務委員會昨就此案件展開紀律聆訊,裁定六人專業失當罪成。
- 誠然,增加醫護人手,照顧長者的時間和心力可以更完善,但即使人手充裕,若不改變照顧觀念,鼓勵長者自立自主,效果也有限。
如發現院舍不適當地使用約束物,或有其他服務問題時,會交由生署跟進。 社署助理署長吳馬金嫻今早出席新城電台節目時表示,《安老院實務守則》曾於1999年作出修訂,當局認為有關使用約束物品的章節仍有修訂的空間。 現時,本地安老院舍使用約束品受社會福利署的《安老院條例》及《安老院實務守則》所規管。
社署約束物品: 服務處(荃灣、葵青及屯門區)
在進行活動過程中,職業治療助理需要細心觀察,留意和評估患者的需要,例如察覺長者分辨顏色的能力差了,便要向職業治療師反映情况,再由治療師提供適切的治療方案。 院友羅伯伯的家屬羅小姐分享稱,其94歲父親曾被「T型約束帶」長期綁住而造成皮膚損傷,以及長期不能活動引致肌肉退化。 但以啫喱墊取代約束帶後,他的皮膚狀況及坐姿有所改善,而更多自由活動也使他更有活力。 社署約束物品2025 保健員阿君(化名)表示,以往院舍工作人員總是強調安全第一,故多採用約束方式防止意外發生。 社署約束物品2025 社署約束物品2025 但現在他們正逐漸意識到,從事安老服務亦要考慮長者的其他需求,如何令他們感到快樂也相當重要。
- 社會福利署舉報六名私家醫生於2016年向十多間安老院舍,簽發「空白」醫生紙,允許職員對院友使用約束衣。
- 意思即是,醫生或被安老院要求事先簽定「未來醫生紙」,以免將來有需要綑綁長者時醫生不在場,未能及時獲得醫生的同意。
- 用戶在沒有AASTOCKS.com Limited明確的書面同意情況下,不得以任何方式複製、傳播、出售、出版、廣播、公佈、傳遞資訊內容或者利用在本網站/應用程式的信息和內容作商業用途。
- 因此,若果家人在情況未明的情形下簽署「未來同書意」,不但有機會讓院舍在未通知家人的情況下綑綁長者,更需承擔長者受約束物所傷害的風險。
年中,有六名醫生因為未經恰當評估,為安老院舍院友簽署容許使用約束物的同意書,被社署控告專業失當。 社署自2018年10月起為所有私營及自負盈虧安老院和殘疾人士院舍的住客安排提供外展醫生到診服務。 社署約束物品2025 社署約束物品2025 根據相關的服務規定,外展醫生須每星期最少到每間院舍到診2次或每年104次,處理住客的偶發性疾病、為住客進行體格檢驗,以及按他們的健康狀況就使用約束進行評估。 社署約束物品2025 社會福利署昨回應指,社署的安老院牌照事務處督察突擊巡查時,發現涉事的醫生做法不妥,因而轉介衞生署跟進。
社署約束物品: 工作動力:工作有意義 獲認同和回饋社會
其實,早在1998年,已經有研究指出,護老院「鬆綁」並不會導致隨後的跌倒數字增加(見參考資料)。 根據報導(見參考資料),一所在香港試驗推行「鬆綁」的政府院舍表示,在沒有增加額外人手的前提下替大部分長者「鬆綁」後,跌倒的數字不單無上升,反而大幅下降了。 院舍負責人解釋,當「鬆綁」後,院友住得開心,掙扎及想逃走的情況自然就沒有了。 反而,一旦長者被綁,身體機能便會開始衰退,其實才會增加跌倒的風險。
目前共有七所大學參與「計劃」,分別是香港科技大學、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及香港教育大學。 如遇有感冒、發燒或其他疾病(包括牙齒疾病),而需往診醫生(牙醫)時,請向醫生說明正在服用薄血葯,以便醫生採用合適的葯物治療。 避免進食中葯、成葯或未經醫生處方之西葯,因為這些葯物均會與薄血葯性產生對抗,使血液的理想稀薄度改變。 若血中鉀含量降低,此藥的毒性便會增加,例如腹瀉、嘔吐、或服食利尿藥等情況。 在此類情況時,須特別注意患者是否出現地高辛的副作用。 社署約束物品2025 服用須知 社署約束物品 地高辛的劑量均須經細心調校,不可胡亂增加,否則很易因過量而導致嚴重副作用,因此必須按照醫生指示服食的次數及劑量,不可隨意更改。
社署約束物品: 長者復康運動及助行器使用
崔博士表示,未來會加強與安老業界接觸,推廣「減約束」的理念,讓更多長者自在、有尊嚴地過優質的生活。 社署《安老院實務守則》列明,安老院須盡量避免使用約束物品及先使用其他折衷辦法。 在使用約束前,院方需向長者及/或其家人清楚解釋使用約束物的原因,並交代曾經嘗試過的折衷辦法和成效,以及試用約束物後可能引致的不良影響等。 最後一步,老安院須取得註冊醫生及院友或親屬的簽字同意,方能進行約束。
社署約束物品: 蔡堅:社署資源不足 醫生每月只巡院舍兩次
惟非本地生須符合由入境事務處發出的簽證/進入許可的逗留條件。 每所參與的大學負責執行「計劃」,並訂明各自的申請程序及安排。 參與「計劃」的僱主可因應其內部政策、業界標準或市場水平,在「計劃」的津貼以外,向實習學生發放酬金16。
社署約束物品: 機構倡減約束計劃 讓長者有尊嚴度晚年
AASTOCKS.com Limited對於任何包含於、經由、連結、下載或從任何與本網站/應用程式有關服務所獲得之資訊、內容或廣告,不聲明或保證其內容之正確性或可靠性。 對於閣下透過本網站/應用程式上之廣告、資訊或要約而展示、購買或取得之任何產品、資訊資料,本公司亦不負品質保證之責任。 服務透過短期食物援助服務隊提供,每支服務隊有特定服務地域範圍,經更新的服務隊的服務地域範圍及聯絡方法見附件。
社署約束物品: 長者營養
畢業後在港專的協助及轉介下,順利入職院舍物理治療助理工作至今已一年半。 社署約束物品2025 有家屬何先生表示,由於其外母居於涉事院舍,坦言對事件感到擔心,指醫生有必要先了解院友情況才簽署表格;認為政府應加強監管,而涉事醫生應遭到譴責。 他提醒其他家屬不應盡信院舍職員,要了解家人情況,才決定是否使用約束物。 研訊小組主席蔡堅表示,有被告醫生聲稱當時因時間緊迫,沒有為意表格未填妥,因而犯錯;蔡堅強調檢查表格是醫生的責任,指出醫生遺漏檢查有可能為病人帶來風險,遂裁定六人專業失當罪成。 由於各大學已分別訂明其申請和津貼發放安排,故參加「計劃」的僱主須確保能符合各實習學生所屬大學的要求。
社署約束物品: 長者減少使用約束衣 需增院舍照顧人手 還需改變安老照顧觀念
涉嫌犯兩項專業失當的曾廣文,則有前科,他曾分別於1987年、2000年及2003年被裁定專業失當,其中一宗涉及簽署虛假醫生紙。 由於是次案件與他過往犯錯的性質相似,他是唯一不獲緩刑的醫生,須停牌一個月。 六人所犯的專業失當罪名數目,取決於簽署文件的種類,亦影響了判刑輕重。 涉兩項指控的劉海彬、羅肇衡及涉三項指控的何廣志被裁定接收警告信,不須刊憲;而涉四項的陳業宏及麥德華須停牌一個月,緩刑半年。
社署約束物品: 約束用品
社會福利署(社署)今日(八月一日)提醒如有需要使用短期食物援助服務(服務)的市民,因應服務由今日起恆常化,服務的服務地域範圍和營辦機構已經更新。 六名醫生在不同院舍服務,一同聆訊的原因是社署一併控告。 「計劃」只資助全職實習;然而,在符合大學要求,並獲參與僱主同意的情況下,實習學生可在滿足全職工作的要求下,放取無薪進修假。
社署約束物品: 物理治療助理出路廣 服務不同機構工作有別
按照照顧程度及時段,香港安老院護理員跟長者的比例由 1 比 20 至 1 比 60 不等。 新加坡的比例約為 1 比 6,有職員接受當地媒體訪問,抱怨有時候要 1 人照顧 32 人,可想而知香港照顧員的工作量已是超負荷。 ,在逾 2,800 個院舍長者個案中,遭受身體約束的比例,由 2005 年的 52.7%,增至 2015 年的 70.2%。 再者,研究發現,使用約束物品會帶來風險,例如更容易依賴他人,進一步失去步行能力,更容易跌倒,結果長者陷入「約束漩渦」,愈用愈差,愈差愈用。 生署助理署長陳慧敏表示,該署跟進有關個案時,會派人員到有關院舍指導院舍員工如何正確使用約束物及有關技巧。 須經常檢查心跳速度,留意心跳速度有否跳動太快或太慢。
社署約束物品: 服務目標
因胰臟的胰島素不足或失效,引致血糖上升,部份多餘的糖份便會隨尿液排出,故稱「糖尿病」。 病人必須長期接受治療,以控制血糖,減低併發症的產生。 使用約束之決定必須基於合理之專業判斷、足夠監管及持續觀察,如未能符合此三因素,則可能構成疏忽或暴力侵權行為。 定時修剪趾甲,正確的方法是沿著趾甲形狀直剪,不可向趾甲兩旁角落剪下去,以免形成甲溝炎。 如因身體不靈活或視力衰退者,應請視力正常的家人或護理員代勞,以免剪傷腳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