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8年,諸葛亮率領大軍出漢中,開始第一次北伐曹魏,卻在街亭戰役中失敗,並不得不依法處斬對此負有重大責任的參軍馬謖。 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多郡的叛亂,並利用降服南中少數民族部落,削弱李嚴的勢力,解決蜀漢的後方問題。 蜀漢此後的三十多年歷史中,內外幾乎只有對曹魏作戰一個焦點,少有出現魏吳兩國政變、叛亂等情況。 三國志6稱帝 《三國演義》虛構了從劉勝到劉備的每一代家譜,稱獻帝核對家譜後發現劉備按輩分是自己的叔父,尊稱劉備為皇叔,《三國演義》也多處用「劉皇叔」指代劉備。
- 但是一直有學者認為裴松之注文真實性很低、分析水平上並未超過正文,但是裴注無疑為後世三國研究保留了大量的歷史資料。
- 同時,各路諸侯如劉備等正在建立起自己的實力。
- 至今在江西客家地區還有漢高帝信仰,尤其是江西寧都縣漢帝信仰最普遍,幾乎每個村都建有漢帝廟。
- 蜀漢此後的三十多年歷史中,內外幾乎只有對曹魏作戰一個焦點,少有出現魏吳兩國政變、叛亂等情況。
- 同時孫權向劉備發出救援,當時劉備作為客將在劉璋之下,劉備以救孫權為由向劉璋借兵去救孫權,其實先前劉備與龐統已經密謀採用中策攻取益州。
- 然而袁術的逾越之舉引起各方諸侯反感,隨即成為眾矢之的,不久接連遭到孫策、呂布、曹操、劉備等勢力的叛盟與打擊。
- 始於220年曹丕接受漢獻帝劉協禪讓帝位,代漢為魏,至266年司馬炎受禪稱帝,改號為「晉」。
至於「蜀漢」一詞,則是後世為了與西漢以及東漢區分而稱,劉備政權自己是不會自貶正統地位,而稱自己「蜀國」或「蜀漢」;他們對內、對外一律會自稱「漢」或「大漢」,而稱呼曹魏一方為「賊」或「曹賊」。 正因如此,在諸葛亮《出師表》才會有「漢、賊不兩立」之句,而以匡復漢室自許。 三國志6稱帝2025 當今一些文學、影視、遊戲、動漫裡,常見蜀漢軍隊的旗幟上繡著「蜀」字,並自稱「蜀國」「蜀軍」「大蜀」,這在講究正朔、正統的古代,均是大逆不道叛國大罪,是絕對不可能會出現的。 蜀漢政治中,在劉備、諸葛亮的經營下,人才多能發揮己用,最初起兵的麾下、荊襄舊部、蜀中降將,在劉備、諸葛亮等人的協調下得以事才任用,荊州舊部與劉璋下屬降將;有能者多能位居要職。
三國志6稱帝: 董卓之亂
蒲元擅長鍛鍊鐵器,他在斜谷(今陝西省眉縣西南)為諸葛亮製刀。 三國志6稱帝 三國志6稱帝 其刀能劈開裝滿鐵珠的竹筒,譽為神刀[154]。 由於孫吳位於江南地區,水路發達,造船技術發達。
同時,東海昌霸反叛,當地郡縣多有人投靠劉備,劉備軍再次聚起數萬人,並連同多個地方勢力一起反曹。 孫權一生中勝多負少,戰果往往顯赫而敗績也少有損失。 19歲即位之初就平定廬江太守李術之亂俘虜三萬餘人。
三國志6稱帝: 中國大陸
而關東聯軍也不敢與之決戰,消極的對抗董卓,只有孫堅、曹操二人敢與董卓軍對戰,孫堅還攻入雒陽。 董卓遷都後,關東聯軍紛紛解散,如袁紹、袁術等勢力開始擴充版圖,割據一方,開始進入群雄混戰時期[23]。 西部方面,西羌於三國時期開始遷居中原,分佈於中國中部的山地地區。 當時河西諸羌和武都、陰平的羌族分別歸附曹魏及蜀漢。 氐族方面,在東漢末期,興國氐王阿貴與百頃氐王千萬各擁部落,後為曹操所破。
- 而夏侯惇和夏侯淵死後,夏侯世家人才能力沒落,漸漸遠離權勢。
- 各將領所領軍隊算是其部曲,軍隊除了服從中央指揮參與戰役,但還要為其將領提供其它耕種雜役等。
- 三國認為所有供應商都應受行為守則監管,但初期不懲處,直到有違反守則情況,屆時再制定罰則。
- 到了漢桓帝與漢靈帝時期,士大夫不滿當時掌權的宦官敗亂朝政,紛紛上書抗議[b],但這兩次的抗議均被宦官與皇帝鎮壓,史稱黨錮之禍。
- 周瑜死後,孫權聽從魯肅建議,將所占南郡及其周邊的部分武陵郡、長沙郡借給劉備以及確認他分得荊南四郡,督導荊州,以希藉助劉備的力量抵抗曹操在江陵一帶的軍事壓力。
- 不料,孫策遇刺重傷身亡,由弟弟孫權繼承基業。
他曾把五十尺絹連在一起,畫一人像,心明手快,運筆而成[136]。 孫吳吳王趙夫人,是趙達之妹,善於書法山水繪畫,時人譽為「針絕」。 她為孫權繪各國山川地形圖,實開山水畫之首[137]。 曹魏桓范擅長丹青,魏帝曹髦繪畫人物史實[138]。 蜀漢諸葛亮父子亦工書畫[139][140][141]。 孫吳也以丞相掌握政事,為常設之職,有議政參政之權。
三國志6稱帝: 三國志11全歷史劇情條件一覽 三國志11劇情條件說明
建安元年(196年),孫策率兵先攻吳郡嚴白虎、後攻會稽王朗。 糾群結伙,聚眾數萬,處處屯聚造反,給孫策造成很大威脅。 孫策說:「嚴白虎等人心無大志,先不用擔心,一戰就可擒獲。」隨後,於是引兵渡過錢唐江,進攻吳郡,屠東冶,嚴白虎與自稱吳郡太守的陳瑀(陳登同族叔父)聯合對抗孫策的軍勢。 孫策先命吳景出兵,與嚴白虎交戰,大勝,嚴白虎逃到會稽,並進行屠城,嚴白虎於是高壘堅守,派其弟嚴輿求和,孫策答應,嚴輿便跟孫策單獨見面,孫策拿起鋒利的刀子砍向談判桌席,嚴輿身體晃動閃躲。 三國志6稱帝2025 孫策笑著對嚴輿說:「我聽說你可以坐著跳起來,身手矯捷,非比尋常,所以跟你開個玩笑罷了。」嚴輿回答:「我是看到刀子才會這樣。」孫策聽了他這句話,知道他其實懦弱無能,於是立刻用手戟刺向嚴輿,把他插死了。
蜀中亦多有學者為書作注,如:許慈、孟光、尹默、李譔等,蜀漢後期有譙周、郤正都醉心於文學,譙周更寫下了《仇國論》討論過度征戰的缺點,及郤正以依照先代的儒士,借文表達意見的《釋譏》。 三國志6稱帝 東漢末年亦有研究纖圖、術數的學者,如:任安、周舒,之後出現了周群、杜瓊等人[123]。 諸葛亮作為一代政治家,他的作品有〈出師表〉等。 秦宓所寫的五言詩〈遠遊〉,是蜀漢流傳下來唯一可靠的詩篇。 蜀中亦多有學者為書作注,如:許慈、孟光、尹默、李譔等,蜀漢後期有譙周、郤正都醉心於文學,譙周更寫下了《仇國論》討論過度征戰的缺點,及郤正以依照先代的儒士,借文表達意見的〈釋譏〉。
三國志6稱帝: 蜀漢
建安五年(200年),當時曹操與袁紹相拒於官渡,力不能及,採用懷柔政策徵召孫策的兩個弟弟孫權和孫翊,又把侄女嫁給孫策的四弟孫匡。 三國志6稱帝 又為三子曹彰娶堂兄孫賁之女,皆禮辟二弟孫權、三弟孫翊,又命揚州刺史嚴象推舉孫權為茂才。 經此一役,孫策又收穫豫章郡、廬江郡二郡,並從豫章郡中分出一部分,設立了廬陵郡。 連同之前所獲得的吳郡、會稽郡、丹楊郡一共有六郡。
三國志6稱帝: 三國鼎立
他自幼對數學有興趣,學習中國古代數學的重典《九章算術》。 年長後於曹魏景元四年(263年)著有《九章算術注》,藉由自己的註解,使其容易了解。 之後劉徽又著作《九章算術注》的第十卷,即《重差》。
三國志6稱帝: 遊戲
當時部隊中的船隻很少,孫策準備停下來派人四處去收集船筏。 三國志6稱帝2025 三國志6稱帝 眾悉俱濟,遂破張英,擊走笮融、劉繇,佔領丹楊郡,部隊全部渡過長江到達了南岸,馬上發起進攻,擊潰了張英在當利口的守備軍。 成功占據了長江邊上的兩個重要渡口(橫江、當利)[24]。
三國志6稱帝: 君主列表及年號一覽
215年曹操率軍迫降張魯,獲得漢中,但他不願趁勢南攻蜀地,派夏侯淵、張郃等人防守漢中[43]。 216年曹操就任魏王,加九锡,開始擁有分立於東漢的軍事政治機制[44]。 雙方互有勝負,但漢中主將夏侯淵中計轻敌被劉備將領黃忠于定军山斬殺。 雖然曹操率援軍入援漢中,最後因為軍糧不足而撤退,其領地上庸亦歸降劉備。 劉備佔領汉中後以魏延为太守,並於219年自封為漢中王[41]。 同年,劉備以為關羽報仇的名義,親自發兵討伐孫權,意圖奪回荊州,然大將張飛在戰爭前不幸被部下張達、范彊刺殺,後來更於222年夏季被陸遜在夷陵之戰中打敗,最終只得退守白帝城。
三國志6稱帝: 諸葛瑾
陳壽為晉代官員,故而尊禪讓給西晉的曹魏為正統,縱然蜀漢自視為代表漢朝正統,故從未使用過「蜀」字為自己的國號,但三國志不用其正式國號「漢」而稱呼其為「蜀」。 全書原共分為四部分,六十六卷:《魏志》三十卷,《蜀志》十五卷,《吳志》二十卷,敘錄一卷,後來敘錄一卷缺失[3]。 《三國演義》是中國歷史小說中出類拔萃的長篇巨著。 此作塑造了眾多形象鮮明且生動的人物,其中曹操是《三國演義》中塑造得最為成功的人物之一,他的性格既豐富又矛盾。 他既是智謀機警,志大才高的英雄;同時又是一奸詐狡猾,嗜血殘忍之奸雄。 羅貫中對曹操這一矛盾形象的雕塑非常深刻,擺脫了早期小説中人物形象性格單一化、平面化的缺陷。
三國志6稱帝: 孫堅
曹操部屬陳宮前往昌邑,向別駕、治中推薦曹操繼任。 鮑信心中亦有同樣想法,於是與州吏萬潛等到東郡迎接太守曹操,推舉他擔任兗州牧。 後來與黃巾軍戰於壽張以東,初期失利,後曹操即起補救,加強訓練,賞罰嚴格,又不斷使用奇兵詭計,晝夜進攻,終於逼退黃巾軍。 然而鮑信在亂軍中戰死,曹操重金尋鮑信屍體不得,只好雕刻其木像安葬祭拜。 之後,曹操追擊黃巾直到濟北國,黃巾軍眼見退無可退,遂全體投降,其中有士兵三十餘萬人,眷屬老幼約一百萬人。 曹操遴選其精銳,組成大名鼎鼎的「青州兵」。
三國志6稱帝: 孫策立業
當時袁術以舒邵為沛相,曾給十萬斛米為軍糧,但被舒邵拿去賑濟饑民。 袁術又拉攏朝廷任命的揚州刺史劉繇,派吳景、孫賁迎接劉繇到江南的曲阿(今江蘇省丹陽市),承認其地位,自己不再自稱揚州刺史。 李傕入長安後想交結袁術為援,於是派遣馬日磾授其左將軍、假節,進封陽翟侯,而袁術藉機奪走馬日磾的符節,並促馬日磾徵辟其麾下將士。 如果皇帝被廢了,名聲達到5000,你手下的武將就會把你選成皇帝。 有個寶物,玉璽,在袁術那,拿了可以加50名聲。
董卓(2世紀—192年5月22日),字仲穎,涼州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人,東漢與羌的戰爭中崛起的漢軍將領。 三國志6稱帝 董卓長期參與漢羌戰爭,先後跟過張奐、段熲兩位漢軍高級將領。 董卓於漢靈帝時代擔任并州刺史,河東太守,軍階至中郎將。 受漢大將軍何進調令進軍東漢首都洛陽以脅迫十常侍,在十常侍與何進火拼並同時死亡的情況下利用手中軍隊獨霸漢廷。
三國志6稱帝: 遊戲發展
蜀漢前期由诸葛亮以丞相总掌军政,諸葛亮死後不再設置。 政事改由尚書令掌握,軍權则以大司马掌军事行政,大将军为最高军事统帅。 三國志6稱帝 依法治国,「先理強、後理弱」,打壓豪強安撫百姓,提倡法度規範,約制官職,嚴格遵從權制,廣開誠心,公平行事[72]。 即使连年与魏国交战,蜀汉的经济并未受太大负累,有“亮之治蜀,田畴辟,仓廪实,器械利,蓄积饶,朝会不华,路无醉人”的评论[73]。
曹操恐劉備取武都以逼進關中,乃遷其人五萬餘落於扶風、天水等郡。 當時西域地區有鄯善、高昌、焉耆、龜茲及于闐等國。 三國志6稱帝 魏文帝派官員管理西域地區,加強與西域各國聯繫,然而影響力不大。 魏文帝還於229年封大月氏王波調為親魏大月氏王[86]。
三國志6稱帝: 三國志12怎麼當皇帝,三國志12怎麼稱帝 稱帝方法條件達成
關東諸郡紛紛舉兵,以袁绍為盟主對抗董卓,史稱董卓討伐戰[f]。 董卓面對關東聯軍的軍勢,又擔心背後白波軍可能截斷通往長安的後路,最後不聽從朝廷大臣建議而遷都長安。 他挾持漢獻帝,强遷居民到長安,還火燒舊都雒陽,四出掠奪,殺害或免職替袁紹說話的大臣。
曹魏後期正始年間,名士何晏、王弼尚談老、易,王弼注釋《老子》並以老子思想解釋《周易》,從而開啟玄學清談之門。 三國志6稱帝 曹魏、蜀漢、孫吳三國當中,以曹魏人口最多,墾荒的面積最廣,這正是當時三國中以曹魏實力最強的原因。 曹魏重視農業的另一實證是其大興水利,其工程的規模和數量在三國中首屈一指。
三國志6稱帝: 孫權
孫峻逼死廢太子孫和、孫登唯一在世兒子吳侯孫英、孫權幼女孫魯育等。 曹魏將領毌丘儉、文欽在壽春起兵討伐權臣司馬師兵敗,壽春大量人口逃往東吳,孫峻趁機出兵淮南,卻反被魏將諸葛誕追殺,留贊等陣亡。 董卓既已掌權,亦思拉攏豪傑賢士,協助遭黨錮之禍事件受到委屈的三君陳蕃、竇武還有八俊李膺等人申冤與平反。 與此同時,董卓自己的親信僅為列校,並未被董卓提拔。 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陽都(今山東省沂南縣)人。
三國志6稱帝: 司馬篡魏
孫亮繼位時年幼,丞相由宗室孫峻、孫綝先後掌控,廢立君王,權勢盛大[75]。 軍權以大司馬掌軍事行政,大將軍、上大將軍為最高軍事統帥,其中都督中外諸軍事的權任尤重。 三國志6稱帝2025 其治國方針大致以限江自保與施德緩刑為主,政治制度大致上跟東漢相近。 其政權受南渡的江北世族張昭、周瑜及魯肅等和居住江南的吳姓世族如丞相顧雍和名將陸遜、陸抗輔佐支持[j]。 在農業方面設有復客制來免除部份佃戶課役,實際上減輕地主負擔,開西晉蔭親制佃戶無課役之先聲。
三國志6稱帝: 董卓
建安四年(199年),孫策得知位於豫章劉繇病逝的消息,劉繇旗下的部眾推舉華歆為盟主。 三國志6稱帝 華歆因為沒有朝廷的皇命,赴任不是人臣的合適做法加以拒絕。 但百姓竟在豫章太守府外守候了幾個月,最終還是被他婉言勸回[54]。 三國志6稱帝 太史慈認為劉繇新喪,旗下軍士無人依附且軍心渙散。
在內外雙重壓力之下,孫權以張昭為師傅,並任用父兄留下的部將,著力懷柔本土士族,起用豪族子弟,穩定江東孫家政權,並且招納更多人才為自己效力。 接著孫權用謀略寫信給曹操,說嚴象被殺是李術所為,所以不應該理會李術。 孫權隨後與孫河、徐琨一起親征叛徒李術於皖城。 皖城被孫權包圍,李術向曹操求救,但是曹操沒有到來,一切發展正如孫權所設計的一樣。 城內糧盡只能用泥丸代替食糧充飢,隨即破皖城,李術被梟首,孫權遷徙城裡人及李術部將三萬餘人到江東,留下一座空城[14]。 三國志6稱帝2025 漢中平六年(189年),漢靈帝逝世,長沙(治所在今湖南省長沙市)太守的孫堅起兵從長沙經荊州響應討伐董卓的關東聯軍。
三國志6稱帝: 孫策
鄧艾繼續往成都進攻,擊敗斬殺防守的衛將軍諸葛瞻。 三國志6稱帝2025 三國志6稱帝2025 十一月,劉禪接受大臣譙周意見,帶領成都中的文武百官出降,蜀漢正式滅亡,另一方面姜維則詐降鍾會,打算利用鍾會野心搧動他謀反造成魏軍內亂再稱機殺死鍾會奪取軍權復國,但因事敗,與鍾會一同死於魏軍之中。 關羽假借食糧不足為藉口[37],對吳國湘水邊境侵略且搶奪軍需糧食。 獻帝同意了孫權上書,以呂蒙為大督兼任先鋒,陸遜為右部督,孫皎為殿後,孫權則潛軍一同北上。 呂蒙以白衣渡江之策計,在夜半時分計破連綿不斷的烽火台屏障,然後再占據南郡。 關羽被徐晃等人擊退後,荊州輜重又被孫權襲擊,因此返還到當陽駐守麥城[38]。
三國志6稱帝: 【GQ科普】「三國」為什麼很重要?關於「三國時期」這段歷史你該知道的 5 件事!
劉邦用四面楚歌之計瓦解楚軍軍心,最後項羽走投無路,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只好自刎於烏江邊。 這場歷時近五年〔漢元年(前206年)四月至五年(前202年)十二月〕的楚漢戰爭,項羽徹底敗亡而自殺,劉邦統一天下。 到了丹水的時候,秦國的高武侯戚鰓、襄陽侯王陵也在西陵投降了,劉邦於是回過頭來攻打胡陽,遇到了番君吳芮的副將梅鋗,就跟梅鋗一起拿下了析縣和酈縣。 《史記》記載劉邦家鄉為沛豐邑中陽里,傳統上以此為他的出生地。 沛豐邑,在漢朝為沛郡豐邑,在秦朝為泗水郡沛縣豐邑。
孫權在大哥孫策去世的悲痛中而未主持公務,經過長史張昭勸說,乃除去喪服,由張昭扶上馬,外出巡察軍營,程普、朱治、周瑜、呂範等為孫權效力輔助,但自己地盤的人卻對孫權懷有異心。 袁術(155年[來源請求]—199年),字公路,汝南郡汝陽縣(今河南商水)人,出身於官宦門閥,袁逢之子,袁基、袁紹之弟。 最初以南陽作為領地,之後立足淮南僭號稱帝,自立為仲氏政權,卻得不到支持,反遭各方勢力圍攻,在位兩年半屢次兵敗,最終因悲憤吐血而死。 三國志6稱帝 中國的《三國演義》在日本戰國時代常被當作是軍事政策的指南,例如:在三方原之戰,德川家康效法諸葛亮的空城計,讓武田信玄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