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目地盤位於現時的清河邨近百和路的露天停車場,發展計劃涉及興建一座約39層公屋大樓及相關平台配套設施 ,可提供約700個單位,預計可容納1,750人居住。 在平整的土地上,除興建房屋外,亦會用作社區和其他發展用途,例如在鄰近第19區公營房屋用地,會有公眾街巿、社會福利署的福利服務綜合大樓、學校、體育中心、圖書館、社區會堂,以及公共運輸交匯處及日後的北環線古洞站。 在新界推展新發展區項目是政府中長期土地供應策略的重要一環,亦是房屋供應的主要來源。 北部都會區包括天水圍、元朗及粉嶺/上水等已發展成熟的新市鎮及相鄰鄉郊地區,以及六個處於不同規劃及建設階段的新發展區和發展樞紐,分別為古洞北/粉嶺北、洪水橋/厦村、元朗南、新田/落馬洲、文錦渡和新界北新市鎮。 新市鎮發展後由於交通道路網絡的變化,上述地方在今天都被視爲上水的一部分。
該用地將可提供約9,000個公營房屋單位,容納約23,000人。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2025 土拓署北拓展處總工程師曹偉雄(中)向黃偉綸(右)匯報粉嶺北第15區東公營房屋用地的工程進度。 第一期平整工程料可提早完成以供興建公營房屋,首批居民可於2026年入住。 根據文件,該址擬興建6幢住宅大廈及1幢非住用大樓,其中住宅大廈樓高約36至41層,合共提供6,168伙,單位平均面積約430平方呎;至於非住用建築物的建築物高度限制,亦擬由5層放寬至7層,地盤日後將興建行人天橋。 政府正推進新界東北發展,當中位處粉嶺北新發展區的地皮,房委會正向城規會申請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以興建6,168伙公營房屋,估計住客達約15,525人。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交通
粉嶺是香港其中一個宗教建築最豐富的地區,涵蓋香港六大宗教中的佛教、道教、儒教、天主教和基督教的重要宗教場所。 在新市鎮開發前,粉嶺也曾是香港上流階層和外籍人士活動的集中地,從百福村到安樂村都曾有大量別墅建築,有外籍人士曾成立粉嶺狩獵賽馬會,粉嶺站外面更曾有由退役英軍開設的畢打奧餐廳,爲1980年代前新界最知名的西餐廳和酒吧。 粉嶺亦曾是香港北部重要軍事基地,曾建有粉嶺軍營、芬園軍營、皇后山軍營和新圍軍營,目前新圍軍營及其大嶺練靶場仍然爲解放軍駐港部隊使用。 粉嶺南部的和合石有全香港規模最大的和合石墳場,每逢清明節和重陽節都會有大量孝子賢孫前往拜祭先人。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2025 航拍粉嶺(2017年):最前方村落爲粉嶺圍,最右方爲嘉福邨和置福圍,正中高層建築爲粉嶺市中心,其左方低矮建築爲安樂村,遠處高層建築爲粉嶺南,受拍攝視角所限聯和墟未能收入照片,具體位置大約在畫面的左方。
- 粉嶺與上水、沙頭角、打鼓嶺組成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規劃上連成一片。
- 她説,現時食水配水庫地基正進行挖掘工程,預計今年第四季尾完成並展開興建其結構。
-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 他擔心未來會造成交通大擠塞,加上政府打算在上址興建小學,但未有配合其他社區配套,認為項目不完善。
- 土拓署去年10月就委員有關居民提出的意見回覆區議會,署方在回覆中表示,為應付迫切的住屋需求,當局需要繼續推展在粉嶺48區的擬議公屋發展,以及相關的工地平整和基建工程項目。
- 明朝中葉,龍躍頭鄧氏勢力延伸至大埔海,建有鄧孝子祠,清初開設大埗墟。
粉嶺繞道(東段)亦預計可於2029至2030年粉嶺第48區公營房屋入伙前完成。 因應房屋署為粉嶺第48區公營房屋發展進行的工程可行性研究的結論,城規會於2016年1月29日將大綱圖的修訂根據城市規劃條例刊憲,向公眾展示及諮詢公眾,為期兩個月,任何公眾人士於大綱圖的法定展示期內均可以提出申述。 城規會於2016年9月23日舉行會議,聆聽及考慮公眾就大綱圖提交的申述和意見。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政府宿舍
署方表示,粉嶺第48區有關用地在改劃前主要劃為「工業」用途,而發展局及規劃署早於2014年6月已向北區區議會介紹北區未來十年房屋土地發展,提及粉嶺第48區用地是其中一幅短中期房屋用地。 粉嶺與上水、沙頭角、打鼓嶺組成北區,其中上水和粉嶺已發展成為粉嶺/上水新市鎮,規劃上連成一片。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當天,我們首先到達古洞北第19區公營房屋發展用地,其時工程正進行得如火如荼。
村民劉太則稱,政府突如其來進行凍結土地程序,甚至在村民家門擅自畫上記號,不但未有尊重村民,更令村民人心惶惶,直言「毀咗我哋嘅家同家園」。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北區區議員袁浩倫到現場了解後表示,老翁患有腦退化症,事發時忘記了隔離令出門,於藍田意外登上九巴277E線前往上水,至清河邨站後下車,等候衛生署人員。 在戶型方面,開放式單位佔大約一半,另外40%為一房單位,僅有72個單位可間兩房,面積介乎於277至449平方呎。 消息稱,該名老翁家住藍田,上周六(15日)從內地回港後需接受家居隔離。 惟他今早突然離開寓所,其子發現後報警求助,不斷致電父親,當時老翁正乘坐前往上水的巴士,不知自己身處何方,有乘客幫忙接聽電話,並協助老翁於上水清河邨巴士總站下車,身穿整套防護衣物警員到場處理。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粉嶺北新發展區申建6幢公屋 提供6168伙 可容納逾1.5萬人
至於該處被指有交通失衡的問題,土拓署表示,政府近年在北區已推展多項有利改善北區交通情況的工程項目。 掃管埔路(即雞嶺迴旋處)南行的路口改善工程及寶石湖路(即大頭嶺迴旋處)南行擴闊行車線的工程已於早前完成。 香園圍公路已於2019年5月26日開通,沙頭角、打鼓嶺及坪輋一帶的車輛可選擇使用新路直接往返粉嶺公路,無需駛經沙頭角公路近粉嶺巿中心的路段。 吐露港公路/粉嶺公路第二期擴闊工程(由泰亨與和合石交匯處之間的一段粉嶺公路)亦已於2019年完成。 連接沙頭角公路和粉嶺公路的粉嶺繞道(東段),可分流並減少往返沙頭角公路的車輛途徑上水或粉嶺市中心道路及主要路口。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清河邨地理環境
倘若交通影響評估認為有關道路或路口的容量不足時,相關部門亦會作出適當跟進行動,包括進行改善工程或興建新路,以便配合有關改劃或發展。 因應在北區的各項改劃及發展,政府已按計劃推展相關的交通改善工程及基建項目。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2025 政府認為,在完成相關的工程後,北區的道路系統將足以應付擬議發展帶來的交通需求。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商場
政府向立法會建議,把粉嶺第48區公營房屋發展的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提升為 甲級,涉款11億4,500萬港元。 至於房屋署表示,因應社會對公營房屋的殷切需求,政府在不同地區物色適合發展公營房屋的土地,以善用土地資源,推動房屋政策。 城市規劃委員會經過法定的公開諮詢程序,已於2017年初同意將粉嶺第48區改劃成「住宅(甲類)3」用途以發展公營房屋,及「政府、機構或社區」地帶以興建學校和其他政府用途。 有關的《粉嶺/上水分區計劃大綱核准圖編號S/FSS/22》已於2017年1月13日展示,以供公眾查閱。 現時,土拓署正為古洞北及粉嶺北新發展區餘下階段發展進行詳細設計,目標是在2031年完成其土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 我們將探索各種可行措施以加快落實項目,例如在情況允許下盡可能縮短技術研究所需的時間、加快進行法定程序,以及同步進行部分程序等。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樓宇詳情
若有任何爭議,或因為使用本網頁的資訊而引致直接或間接損失,『宅谷地產資訊網』概不負責。 『宅谷地產資訊網』不發表任何聲明或作出任何保證,無論是明示或暗示的,就資訊的正確性及完整性作出任何保證。 由於鄰近粉嶺的鄉村部分地點被發展商收購後,興建成不同的私人屋苑,日漸城市化、融入粉嶺新市鎮。 這類屋苑往往被劃入粉嶺的選區範圍內,故現時以粉嶺所包括的區議會議席亦包括部分原屬周邊鄉村的範圍。 為方便比較,以下列表主要以百和路、掃桿埔路、馬適路、麻笏河及馬會道至百合路交界所包圍的地區為範圍。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樓宇
第一階段發展的房屋用地合共可提供約21,000個房屋單位,當中約18,000個為公營房屋單位,可容納新增人口約53,000人。 預計首批私營房屋及公營房屋住戶,可分別於2023年及2026年入伙。 清河邨 (英文:Ching Ho Estate)是一個香港的公共屋邨,位於新界北區上水「粉嶺第36區」的吳屋村和雞嶺村之間,現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由越秀亞通停車場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停車場。 土拓署表示,公眾人士如反對進行工程,可以在相關法例的反對期內,按指定的程序提出。 署方會按法例的要求及相關的行政指引,盡力與提出反對的人士磋商,以排解有關的反對。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2025 如反對人士最終仍維持其反對意見,署方會按相關法例規定,向行政長官會同行政會議提交未能排解的反對意見,待其決定是否授權進行工程。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社區環境
土拓署會繼續努力統籌設計和進行新發展區内的土地平整和基礎設施工程,為增加土地供應全速前進,急市民所急。 曹偉雄説,該區土地平整涉及清拆構築物、移除園林廢物、進行填土工程等。 該區亦會建造基礎設施,以配合新發展區的需要,例如承建商正在興建區內的主幹道—一條雙程雙線分隔車道P1路,以及安裝地下食水管和建造雨水排放系統。 目前,平整工程進度理想,預計2022年年中如期完成,隨即會交予房屋署建屋,首批居民預期可於2026年入住。 其實,當天在工地上,見到房屋署的鑽探機已入場,以在土拓署進行地盤平整時,同步進行其所需的勘探工作。 房屋署助理署長陸光偉表示,雖然該位置並非1線土地,但亦位於1千米生活圈內,步行至粉嶺華明邨約15分鐘,亦有公路和巴士線抵達,在完成規劃後認為適合興建公營房屋。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而土拓署去年就配合公屋發展的工地平整及基建設施工程諮詢北區區議會轄下的土地發展、房屋及工程委員會,強調已經與和合石及何家園的居民會面,就項目交換意見。 地政署會根據既定程序展開收地,並由土木工程拓展署進行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 相關部門於2018年至2020年期間就有關計劃之工地平整及基礎設施工程與北區區議會、何家園居民及其他持份者保持溝通。 香港房屋委員會會配合相關部門的進度,爭取盡早接收平整後的地盤以展開公營房屋的建造工程。 土拓署強調,政府進行土地改劃或者房屋發展前,會先進行相關的技術評估,包括交通影響評估。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Home /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截至2009年10月為止,已有日本城家居用品店、OK便利店、大昌食品市場、萬寧、西醫及牙醫診所、富園茶餐廳、髮廊、洗衣店、餅店、富金酒樓、源泰文具公司及百佳超級市場進駐。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2025 在商場旁邊為清河邨公共運輸交匯處,設有小巴站、巴士站及的士站,而清河邨公共運輸交匯處於2008年12月7日啟用。 商場也設有銀行櫃員機,現在暫時擺放在清譽樓附翼地下及OK便利店內。
安樂村是文人道侶聚集及富人修建別墅之區,有鏡湖別墅、西河別墅、瑞勝書室、李園、本立園、成法園、三教總學會、安樂祠等,其中於1925年建成的軒轅祖祠最為著名,現已重建為黃帝祠。 粉嶺早期不見經傳,南宋時有人開村;而鄰近的上水華山,則發現漢代文物, 直到清嘉慶編制的《新安縣志》卷二收錄「粉壁嶺」。 粉嶺於1898年簽訂的《展拓香港界址專條》隨新界一併割讓給英國。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1979年北區升格為18個地方行政區一員,而粉嶺是北區的四大分區之一。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第一及第二期工程爛尾
本邨有8座住宅大廈,本來預算於2003年3月-2004年1月期間入伙。 但是,因為居屋第23期乙取消及孫九招導致大量未售居屋改作公屋,以及有承建商資不抵債而導致清河邨工程兩度延誤(當中地基工程要到2002年才竣工,及後到2003年9月才批出上蓋工程合約),最終本邨第三期於2006年才入伙。 餘下的樓宇在2008年6月時大部份都已落成,2008年12月13日全面入伙(較原定2004年全面入伙延遲四年),最多可容納21,000人居住。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為應付新發展區的交通需求,土拓署正興建連接粉嶺北新發展區至粉嶺公路一條長約四公里的雙程雙線分隔車道,即粉嶺繞道(東段),工程團隊正進行橋樑的地基工程,預計該段繞道工程不遲於2026年完成。 土拓署北拓展處總工程師曹偉雄說,相關工程2019年年中成功申請撥款,同年9月展開,預計明年開始可陸續交地予房屋署或香港房屋協會興建公營房屋,而整項工程於2026年完成。 2017年3月,房屋署計畫將邨內的露天停車場用地改建公屋,將擬興建一座約39層公屋,可提供776個單位,並設有商場及停車場。 搬遷停車位之加建及改建工程最快於2018年年初動工,預於2019年年初完成,而興建公屋計畫將最快2019年年初動工,預計於2023年落成。 及後,按照房委會就此項目發出的招標公告中,可見設施清單中出現「互助委員會辦事處/業主立案法團辦事處」,意味清河邨第四期已獲列入綠表置居計劃備選樓宇名單。 近日有村民就粉嶺第48區規劃問題申訴,指運房局未有聽取當區民意,便於本月1日突然就48區規劃刊憲,更即日派出地寮屋清拆組人員上門貼通告,以及聲稱進行收地前凍結人口登記,直指該處規劃錯配,促請當局重新規劃。
當局會根據《收回土地條例》(第124章)及《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第370章),收回有關工程範圍內的私人土地。 該用地位於第15區東,將可提供6,100個公營房屋單位,容納約15,000人。 她説,現時食水配水庫地基正進行挖掘工程,預計今年第四季尾完成並展開興建其結構。 建成後的食水配水庫容量為27,500立方米,相等於約11個標準泳池。 至於沖廁水配水庫,平整工程已於2020年底竣工,其結構亦將近完成,建成後容量為11,500立方米,相等於約四至五個標準泳池。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清河邨地址
)是一個香港的公共屋邨,項目編號為FL13NR,位於香港新界北區上水第36區的吳屋村和雞嶺村之間,與雞嶺村隔石上河上游河段相望,原址為石上河流經的農地(曾為香港第三間大學四個選址之一,唯最後選擇清水灣)。 Ko及房屋署總建築師(2)何樂素芬設計,現由創毅物業服務顧問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 署方表示,粉嶺48區的交通影響評估已考慮香園圍新客運口岸對整體交通的影響。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第一及第二期工程爛尾
香港房屋委員會租住房屋小組於2000年9月通過把本邨命名為「清河邨」,取其「清澈河流」之意;亦與其毗鄰客家原居民雞嶺村之張氏宗祠堂聯「清河世澤,金鑑家 聲」互襯。 本邨共有10座住宅大廈,本來預算於2006年4月開始入夥,但因建築公司的施工緩慢,第一期地盤被政府收回。 餘下的樓宇在2008年12月時 才全部落成,全面入夥後,可容納21,000人居住。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Home /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城規會在充分考慮各方的意見後,同意將粉嶺第48區改劃為「住宅(甲類)3」及「政府、機構或社區」用途地帶。 此邨的發展工程早於1996年已經立項,當時擬建公屋屋邨(包括3幢和諧一型及1幢服務設施大樓)及居屋屋苑(包括11座康和一型第一款大廈)各一個。 但是,後來項目經過兩次改動:先改為公、居屋屋苑集於一身、採用新和諧一型的屋苑(類似將軍澳健明邨;當中,字母座號的樓宇原先為居屋設計),及後更改為公屋發展。 房委會租住房屋小組於2000年9月通過把本邨命名為清河邨,取其「清澈河流」之意;亦與其毗鄰客家原居民雞嶺村之張氏宗祠堂聯「清河世澤,金鑑家聲」互襯。
當局在本年4月1日就擬建的公共道路及排污設備工程刊登憲報,以根據《道路(工程、使用及補償)條例》(第370章)及《水污染管制(排污設備)規例》(第358AL章) ,索取授權進行相關工程的既定法律程序。 粉嶺原為農田,現在市中心一帶已發展為住宅區,昔日的農田現只可在較偏遠的村落找到。 新界五大家族中的鄧氏及彭氏分別定居於粉嶺的龍躍頭、粉嶺樓及粉嶺圍。
但新界北議員劉國勳質疑,當局沒有實際了解過當區環境,該地盤乃位於舊路旁邊,惟巴士多數行新路,市民即使能承擔巴士,都只屬接駁性質,外出非常不方便。 而所謂的1公里生活圈,更難以在15分鐘內抵達,特別兒童和長者步速較慢。 他又質疑該工程是否有興建學校的必要,指有當區的寮屋居民反映,若政府不興建學校,則可能不用被迫搬遷。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興建期間的圖片庫
日前,我與土木工程拓展署的同事前往工地視察,看看工程進度,了解該新發展區的最新情況。 粉嶺36區第4期公屋清河村改建工程 屋苑總體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設計,而細部設計由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負責,並由中國海外房屋工程有限公司承建,預計2024年12月31日完工。 何家園村村民梁太批評,政府在倉促情況下收地,完全沒有聆聽市民意見,促政府保留其家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