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不想在日校任教,現在坊間亦有不少藝術學校,畢業生亦可以成為自由身或全職興趣班導師,工作更加彈性。 提到藝術系,大家都會想到Fine Art,但中大、港大、浸大等的藝術系課程都各有不同,有着重繪畫的技巧、Art History、Design設計等,到底學生應如何選科呢? 今日 Tutor Circle 尋補 小編就整合了多間大專院校的課程內容、Jupas收分、入學面試、畢業出路等,解答大家對藝術系的疑惑。
被問到對近日吳樹培被炒的看法,他則指,由於自己是在昨日才確認成為校董,至今仍未收到相關信件,故對昨日或者之前的事件是完全沒有收到任何資訊,不宜評論。 查逸超表示,為了維護校董會與大學能有效運作,校董會今日通過決議,根據吳樹培聘用合約條款,以現金代替通知期,終止他與中大的僱傭關係,解約即時生效。 他指,常務副校長陳金樑將暫代職務,大學秘書長一職則委任校董會審核委員會秘書黃陳慰冰,任期由即日起生效直到2024年12月31日。 想入讀Poly 中大藝術2025 Design的話要留意,理大與中大、浸大相同的是,學科更加看重的是同學的作品集和面試表現,而且更加傾向錄取一些表現自信外向的學生。 在入學方面,理大是以學院形式大類收生,入學後才申請主修。
中大藝術: 北京動物園皚皚白雪的浪漫~
中大特色包括靈活學分制、書院制、中英兼重和多元文化;並特設通識教育,以拓寬學生視野,及培養綜合思考能力,使學生在瞬息萬變的現代社會中,能內省外顧,成為出色的領袖人才,貢獻社會。 講座簡介: 中大藝術2025 香港藝術教育旨在培養美感觸覺和文化意識,然而中國書畫於中學階段的教育中並不常見。 除了香港教育局的政策外,藝術教師的專業培訓、香港藝術教育的多元文化發展意向等亦不容忽視。 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藉相關課題,將舉辦中大藝術文學碩士課程講座,並以「在中學視藝科教授中國藝術是否可行?」為題,邀請各個領域的嘉賓進行分享。 自1957年成立至今,香港中文大學藝術系致力栽培藝術人才,每年均有各俱專長的藝術人才畢業於此。
- 校址初設於青雲路,後遷至江灣路三山里93號,又遷竇樂安路233號(今多倫路201弄2號)。
- 藝術文學碩士課程旨在為有意發展個人藝術創作的人士提供深造平台。
- 中大是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宗旨是培育既具專精知識又有處世智慧的人才。
- 展覽形式多樣,面貌與風格不一,期望能為觀賞者帶來豐富的藝術體驗。
- 其中,「藝一」空間是王鶴的藝術設計室,在這裏,王鶴設計出了自己的品牌商標、卡通IP等。
藝發局亦投放大量資金,去招聘藝術系或文化管理的畢業生,進行藝術管理或策展工作。 懂得管理藝術品的藝術系畢業生在相關工作具有很大優勢。 另外,香港亦有不少拍賣行,像蘇富比(Sotheby’s)、佳士德等,需要大量藝術品管理、評鑑的工作,亦需要藝術系畢業生協助。 部分藝術系學生在畢業後都會考取教育文憑(PGDE),然後在小學或中學任教視覺藝術科。 中大藝術2025 因為教師工資穩定,又能夠發揮所長,但會要求畢業生對各項技巧完整而熟悉。
中大藝術: 中國書畫川流匯聚 香港傳承多元學習
第一階段包括系展(策展)、本科畢業展和藝術碩士畢業展,將於本年六月五日至六月二十六日舉行;第二階段為藝術文學碩士畢業展及一年級展。 各個展覽將展現藝術系同學的學習與實驗、討論與實踐的作品,回應自身的探求與時代的進程。 根據《香港中文大學條例》,中大校董會成員組成部份,包括由大學校董會委任的、通常在香港居住人士不超過4名,而獲委任人士中最少1名須為香港中文大學的畢業生。 資料顯示,今次獲委任的新校董會成員中,陸志聰是中大校友,他是第一屆中大醫學院的醫科畢業生。 至於吳樹培原來擔任的校董會秘書,一如昨日公布由黃陳慰冰接任。 香港近年陸續落成不少藝術博物館,例如﹕西九文化區、尖沙咀香港藝術館、中環大館等。
獲邀出席面試的申請者需於面試當天帶備紙本作品集。 中國書畫的學習,既有傳統師徒傳授,也有於學院修讀課程。 中大藝術 這次邀請四位求藝經歷不同的藝術家分享各自中國書畫學習經驗、求藝創作心得,反思香港書畫藝術教育的得失, 探索本地文化生態中更多學習書畫的途徑和可能性。 在香港學習中國書畫的途徑可說種類繁多,從興趣班學習至大學的專業培訓課程,如何理解傳統師徒傳授與學院教學模式之分別?
中大藝術: 中大炒吳樹培|校董會成員變動 今日低調加入鄭志雯陸志聰等4人
「品種多了,自然會更費時間。」王鶴介紹,穴盤苗是在當地智慧農業穀草莓示範園的玻璃溫室大棚培育出來的,發芽結果都更早,對水肥要求更嚴格,需要準時定點噴水施肥。 在當地農戶建議和自己考量下,王鶴在栽苗前一個星期放棄了原計劃,最終在今年8月下旬確定了「藝術農場」的展現形式。 如今,她打造的錦潤藝術農場坐落在羅塘鄉花塘村草莓產業園內,擁有4個優質草莓大棚,兩個精品果蔬「雲種植」大棚,以及500平方米藝術主題研學空間。 包含精品草莓、精品果蔬、盆栽、採摘、雲種植、文創、藝術手工等板塊。 大半年的起早摸黑工作,使王鶴迅速熟悉了草莓種植的全流程,也瞭解了基礎的農業生產知識。
理大提供的課程更加貼近職場所需求,脫離一般藝術創作方面,例如﹕廣告設計、傳達設計、環境與室內設計、互動媒體、產品設計、社會設計等,非常適合一些擅長畫畫,但渴望能成為設計師的同學。 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微型藝術展於今天舉行隆重的開幕禮,並邀得文化體育及旅遊局局長楊潤雄先生、中大校長段崇智教授、中大校董兼60周年校慶督導委員會主席殷巧兒女士,以及高錕教授夫人高黃美芸女士共同主持揭幕儀式。 本系課程包括多種中國藝術創作及藝術史科目,同時提供西方藝術史及藝術創作訓練,尤其強調中西藝術的相互學習,以反映香港的多元文化的特色。
中大藝術: 中大藝術2022:第一階段
然而,對藝術工作者來說,藝術正正在亂世提供途徑,助我們沉澱雜思,拾回如白紙的自身,重拾提問、思考與創造等能力,從而在世界站穩住腳。 雖然嚴峻疫情使「中大藝術」展覽充滿著變數,但同學們仍疫境自強,希望透過作品舒緩大眾在抗疫中的壓抑心情,帶來更多正能量,同時肩負本地藝術文化趨向更多元的使命。 藝術學部將於申請截止日期前以電郵方式通知申請人上傳方法。 中大藝術 – 中國書畫、篆刻、佛教、道教、墓葬、玉器、青銅器、陶瓷、版畫並其他工藝美術,以及中國當代藝術之歷史及理論等等。
中大藝術: 香港中文大學60周年微型藝術展
16位畢業生包括陳詩韻、陳風、鄭子峰、周曉華、甘卓琳、劉肇珊、羅嘉敏、李冠良、楊雅琪、徐莉敏、吳慧軒、彭慧慈、蔡慧姸、黃俊欣、Iris WONG、黃婉儀。 各人的背景和經歷不盡相同,當中有教師、攝影師、電影美術指導、設計師、建築師、生物科學家、心理治療師等,創作亦涵蓋繪畫、攝影、行為藝術、影像及裝置等不同媒介。 本課程乃兼讀制課程,通常為期兩年(共四個學期)。 學生必須修畢27學分,並通過畢業創作評估,方可畢業。 近三年新冠疫情反覆肆虐,增加了舉辦展覽的難度,但各方的支持與鼓勵下,同學披荊斬棘、艱苦奮進,「中大藝術2022」得以如期舉行,延續「中大藝術」展覽的多年傳統。 鑑於疫情考量下,「中大藝術2022」的規模將會精簡,部份展覽及活動遺憾被迫取消;惟繼續進行系展(策展)、本科生畢業展、藝術碩士畢業展及藝術文學碩士畢業展等。
中大藝術: 香港中文大學校董會2023年12月13日的決定
2017年4月開始擔任副校長(行政),並繼續以大學秘書長身份擔任大學校董會秘書。 中大校董會主席查逸超指,有鑑於中大秘書長吳樹培近月因應大學校董會一些「重要事項」的行為舉措,對他能夠或願意以符合良好管治理原則方式去支持校董會工作已失去信心。 五十件作品中,以呈現中大校園地標的作品最為矚目,包括《百萬大道》、《中大60閃耀維港》、《中大正門》「四條柱」及《中大科學館》(飯煲)。 2022年8月1日前已開立持續進修基金帳戶的申請人,或於2022年8月1日前已開立帳戶的申請人,不論其帳戶過去是否已結束,均可以就2022年8月1日或以後開課的基金課程申請發還款項,共付比率與上文相同。 符合資格的申請人可申領合共最多25,000港元的資助。
中大藝術: 藝術
中大藝術系強調藝術創作與藝術史並重,重視探索當代藝術發展,同時著意發揚中國傳統藝術。 作為香港歷史悠久的專上藝術學系,中大藝術系一直是培育本地藝術家、藝術史研究者,以及藝術專業人才的重鎮,對本地以至國際藝壇作出貢獻。 本系研究學部可為全日制研究式課程的研究生提供「研究生助學金」。 中大藝術2025 獲授研究生助學金之學生,將每月獲取津貼,並須協助有關學部進行研究或教學工作。 年度之研究生助學金約為每月港幣15,000元至15,526元。
中大藝術: 「香港街馬」星期日舉行 部分道路凌晨1時至下午1時分階段封路
第一階段「中大藝術2022」分別於香港中文大學中國文化研究所文物館展廳一(簡稱:文物館展廳一)及新亞書院誠明館二、三樓舉行。 展覽期間設有學術講座,詳情請電郵予鄧小姐查詢()。 藝術碩士畢業展亦於同期舉行,共有五位藝術碩士畢業生展示其創作成果。 他們各有不同命題,透過不同的藝術媒介反思生命、反思傳統,以承先啟後的精神,在藝術美學、歷史軌跡、文化內涵及社會等領域作藝術實踐。
中大藝術: 談中國畫之學習 —— 中大藝術文學碩士(中國藝術)課程講座
座落於沙田站,新城市廣場位處新界中心點,交通四通八達,瞬間即達。 由一期、三期和HomeSquare組成,成為全港最大購物商場之一。 鄰近更設有史諾比開心世界、香港文化博物館及帝都酒店,讓你樂而忘返。 中大藝術 香港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教資會)選定了三十二個卓越學科領域,集中資源資助本地大學進行研究,其中十一個由中大學者負責。 現時中文大學有五間由中國科學技術部批准成立的國家重點實驗室,具備國際一流水平的研究能力,完成國家交付的科研重任。 中大藝術 開幕典禮上,高錕教授夫人高黃美芸女士於親手將高錕教授的微雕,放在俗稱「四條柱」的《中大正門》前,讓大家可重溫中大前校長兼「諾貝爾奬」得主高錕教授的風采。
中大藝術: 北京地鐵:北京昌平線車輛故障有乘客受傷
首10,000港元資助的學員共付比率(即學員須自行承擔的費用的百分比)為課程費用的20%,而餘下15,000港元資助的學員共付比率則為課程費用的40%。 中大藝術2025 藝術系年度系展包含八個策展,皆由同學自發組合、自定展題及進行創作。 展覽形式多樣,面貌與風格不一,期望能為觀賞者帶來豐富的藝術體驗。 作為香港歷史悠久的首批專上藝術學系,中大藝術系一直是培育本地藝術家、藝術史研究者,以及藝術專業人才的重鎮,對本地以至國際藝壇作出貢獻。 她說,自己所有努力都朝向一個目標——回家鄉不僅是為了當一回農民,還要為家鄉打造出專屬的特色草莓品牌,為產業發展添上色彩。 同時,王鶴設計了農場的專屬IP「藝吱鴨」,將可愛的小鴨子設計出不同表情,印在貼紙、徽章以及杯子上作為文創禮品。
中國書畫門類各有不同之處,應否先學書法而後才學作畫? 如何選擇學習工筆花鳥、人物繪畫或是現代水墨等不同畫類? 中大藝術2025 藝術文學碩士課程旨在為有意發展個人藝術創作的人士提供深造平台。
中大藝術: 文學士
對於有意學習其他相關文學領域的同學,他們能夠投放更多時間,能夠選讀雙主修。 不過也會變相比起其他大學的藝術系的技巧訓練來得少。 另外一點不同的是,由於港大文學院以大類收生,學生是入讀後才自行申請主修,因此亦沒有面試,而主修科目是以gpa作主要考慮。 有興趣了解港大藝術系課程的朋友仔,可以看看以上的影片,聽聽HKU畢業生的分享。 香港中文大學成立於1963年,為研究型綜合大學,以「結合傳統與現代,融會中國與西方」為使命,蹈厲奮發,志在千里。 中大是香港乃至亞洲首屈一指的大學,宗旨是培育既具專精知識又有處世智慧的人才。
中大藝術: 曹焯焱 (2021 藝術碩士)
「中大藝術」展覽由學生自主籌劃,通過親身體驗組建籌備委員會,處理行政、策劃、籌集資源及設置場地等籌備工作,讓學生在步入社會前認真磨練,累積籌備藝術展覽經驗,裝備自己,以迎接日後的各種挑戰。 浸大視覺藝術課程與中大相似,但課程設計有一些不同。 浸大的專修部分並非以理論和技巧劃分,而是以媒界藝術和工藝設計。 浸大相對中大提供更多與電腦設計、手工藝的課程,像珠寶、玻璃、平面設計等。 另外,浸大亦有為視覺藝術特別在啟德設立專屬的校園。 中大藝術2025 入學面試方面,浸大一方面需要面試之餘,還會要求實習試,並在提交作品集亦有特別要求。
「快樂微型藝術會」於2013年成立,把香港的歷史、文化、生活、城巿景觀,非物質文化遺產及衣食住行等,透過立體細緻的微型藝術呈現出來,以小寫大,深受歡迎。 除了本地展覽外,更經常獲邀到海內外展出,包括新加坡、日本東京及大阪、韓國首爾、美國洛杉磯、澳洲悉尼、台北、成都、北京、上海、杭州、南京、武漢、鄭州、長沙、西安、貴陽、濟南等地。 先後獲港府之邀,為慶祝特區成立25周年在新加坡,東京及首爾巡迴展覽,以及慶祝特區成立20周年在東京舉辦大型海外展;並曾獲邀到中央台皇牌節目《挑戰不可能》接受訪問,扮演香港文化大使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