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中醫生亦建議貼藥當天除藥後 1 小時才以溫水沐浴。 嚴重皮膚過敏史、嚴重濕疹、嚴重皮膚破損、感冒發作期、重度糖尿病、癌症未癒、嚴重心肺疾病、孕婦、2歲內嬰兒不適合進行天灸。 1﹒凡皮膚敷貼外用藥易過敏、體質燥熱、嚴重心肺功能不足、肺結核、孕婦、兩歲以下兒童,或天灸當天有發燒、急性炎症者,皆不宜進行天灸療法。 處理痛症的臨床經驗超過十五年,並對中醫學及天灸有濃厚興趣。 擅長運動創傷、慢性痛症、調理月經週期、耳鳴、偏頭痛的針灸及中藥治療。
答:選擇做天灸治療時,最重要是了解到底自己是否真正有需要做天灸,還是隨波逐流,聽人家說好便去試,或者是盲目相信宣傳媒體上所說的適應症和效果。 天炙注意2025 選擇接受天灸治療時,宜先徵詢中醫師意見,醫師會根據閣下的身體狀態評估後給你意見或治療的理據。 同時因所患疾病不同,藥物和選穴都不會一樣,要根據辨證選穴,針對每個人的情形治療。 三伏天灸使用的藥物藥性偏溫和對皮膚有刺激性,貼藥後皮膚會有熱熨感,少數會起水泡,但一般不留下永久疤痕,要嚴格掌握貼藥時間,特別是幼童、孕婦、長者或長期病患者。 答:近年很多中醫診所都有提供三伏天灸治療服務,其實除在夏至後的「三伏天灸」,在冬至後亦有「三九天灸」。 天灸治療的興起,正值反映市民關注保健防病的心態,希望藉中醫療法強身保健,減少生病。
天炙注意: 人士適合天灸
切勿抓破水泡,以免造成感染,若水泡破損滲液,建議使用消毒藥水/生理鹽水清洗皮損位置,外出應以消毒紗布外敷,在家建議保持皮損位置乾爽。 透過皮膚吸收藥材辛溫之效,溫通經絡,鼓動自身抗病能力。 郭志華博士(Dr. Wallis Kwok)是香港中醫藥管理委員會註冊中醫,為廣洲中醫藥大學中醫婦科學專業博士,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碩士(針灸)及香港浸會大學中醫學學士及生物學(榮譽)理學士。
- 始終天灸所用到的藥物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孕婦、一歲以下嬰兒、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嚴重糖尿病患者等皆不適合進行天灸。
- 貼藥後宜多喝水,貼藥當天起三天內忌食寒涼、生冷、辛熱、容易致敏及油膩助濕的飲食 ( 如海鮮、牛肉、鵝、花生、蛋類、魚生、冷飲、煎炸食物等 ),以免影響療效。
- 貼藥:貼藥時間的長短跟病情和接受治療者的身體狀況有關,一般情況下貼藥不應超過兩小時。
- 楊郡慈說,兒童課後照顧身障專班成班人數是否放寬牽涉廣泛,尚待專家討論,調整人數還是增加專業服務人員都是評估方向,縣府也會評估不足五人的相關配套方案。
- 由於並非人人都適宜進行天灸療法:有些求診人士在接受天灸療法後效果理想,身體狀況得以明顯改善,但有些求診人士卻因勉強接受療程後身體反而更不適,因此在治療前應先進行評估,了解身體狀況才決定是否進行療程。
- 天灸主要採用溫熱的中藥,例如麻黃、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等,而且這類中藥除了屬性溫熱,大多都帶有較濃的香氣,並具有滲透作用,有助提升吸收藥效,達至「溫補」及「溫通」功效。
- 若果未完全了解天灸療法和自己身體狀況便進行該療法,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 由於藥貼中有薑汁等刺激成分,容易引起皮膚敏感,所以幼童、長者或皮膚容易過敏者的貼藥時間不宜過長。
一一二學年度持續鼓勵、輔導並發文各校踴躍提出計畫。 《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提出:「春夏養陽。」現代人注重養生,可於「三伏天」天灸助長陽氣,以達至冬病夏治的目的。 環保局長張瑞琿表示,目前本土登革熱疫情仍未緩解,雨後48小時為防止豪大雨後居家或戶外積水容器孳生病媒蚊,請市民朋友務必針對住家內、外環境進行檢查,配合室內及室外周遭之「巡、倒、清、刷」,徹底清除積水容器或低窪積水處等孳生源。 本人明白上述資料之提交即表示本人同意信諾使用及/或轉移本人的個人資料作直接促銷,並可收到有關其產品、服務及特別優惠的直接促銷資訊。 本人已閱讀及同意信諾之個人資料收集聲明及私隱聲明。
天炙注意: 三伏天貼藥日期:
答:天灸療法看似只是「貼藥」這麼簡單,但其實中醫在天灸治療時還要預備和考慮很多東西,效果才能理想。 一、辨證評估天灸治療跟中醫師平時看病一樣,都要經過望聞問切,了解患病者的病狀、身體狀態、舌象和脈象等,作出診斷和辨證。 鑒於現時報名參加天灸的人士有部份抱著「一窩蜂」的心態或道聽途說,所以經過診治後,並非每一位患者都適宜做三伏天灸。 有些患者在接受天灸後效果理想,病情得到明顯改善,但有些患者如勉強接受天灸後身體反而更不適,因此在治療前要作出判斷。 二、選藥三伏天灸中選用的藥物配方根據病情而有分別,《張氏醫通》有記載用白芥子灸治療哮喘,但對於其他病症則需使用其他藥物,如丁香、吳茱萸等。 三伏天灸的適應症有很多,但如只用單一配方,因藥物藥性各異,難以兼顧各種疾病,所以天灸選藥因病而異。
答:「三伏天灸」最好在三伏天當日進行,但一般天灸治療無特別指定日期。 三伏天分初伏、中伏、末伏三日,初伏日期為每年農曆夏至後的第三個「庚日」,中伏是初伏後的下一個庚日,末伏是中伏後再下一個庚日(閏年即隔一個庚日)。 曆法認為三伏天是中原地方最炎熱的時候,治療效果較好。 天炙注意 但用中藥製成敷貼敷在穴位上治療疾病的天灸無需指定日子,任何時間皆可進行。 進行天灸時,一般成年人需敷藥約1小時,小孩則按情況敷藥15–30分鐘。 由於敷藥辛溫,敷貼部位有機會有灼痛感,皮膚亦有可能出現紅腫、刺痛,甚至水泡。
天炙注意: 適合天灸的情況:
「宏康醫道綜合中心」以人為本,以傳統中醫結合現代醫學為客人服務,同時提供天灸療法(三伏),限時更送溫灸療法 價值$450(一伏),旺角、油麻地、荃灣均有分店。 體質虛寒及受鼻敏感、哮喘纏身的人士,不妨趁三伏天將至,把握天灸時機,祛寒治病及增強抵抗力,調理身體,減低發病及預防疾病的作用。 有幾類人士不建議進行天灸療法,包括正在發燒、咽喉痛、哮喘發作及肺部受感染人人士。 另外,中醫師也不建議2歲以下幼童、孕婦、有嚴重心肺功能不全、患嚴重皮膚疾病或擁有過敏體質,以及惡性腫瘤患者等人接受天灸,大家可先向註冊中醫師查詢。 天炙注意2025 天灸治療是中醫在每年夏及冬季特定日子裏,在人體特定穴位上敷貼中藥藥膏,使藥性通過穴位經絡而到達臟腑,達致調和陰陽,防冶疾病的作用。 其中以治療慢性疾病,尤其鼻敏感,手腳怕冷,痛經等身體陽虛的疾病為隹。
- 鼻敏感、消化不良,以至腰頸背痛,這些都是都市人經常患上的小毛病。
- 教育局長楊郡慈表示,縣內兒童課後照顧身障專班一一一學年度受理六校卅三班次(由中興、二重、芎林、東興、上館、新湖國小承辦)。
- 五、養生指導天灸治療旨在增強體質,扶陽補氣,預防疾病。
- 答:近年很多中醫診所都有提供三伏天灸治療服務,其實除在夏至後的「三伏天灸」,在冬至後亦有「三九天灸」。
根據皮膚情況以及視乎藥物調配比例,貼敷時間可調整。 天灸需按曆法的既定日子,在夏天的三伏天,及冬天的三九天各進行「初/一九、中/二九、末/三九、加強」共四次的貼灸。 如有出現灼痛紅腫明顯、水泡者,可隨時揭掉敷貼;並可塗以燙火膏減輕刺激、灼痛,但應避免抓破水泡,以防感染。 4﹒天灸穴位敷貼時間,一般成人為2小時,兒童約為30分鐘。 但個別皮膚特別幼嫩士,若敷貼後感到灼痛,應提早脫去敷貼之藥物。
天炙注意: 【天灸2022】有效治療鼻敏感? 中醫話你知有何注意事項!
天灸前後應避免進食蝦、蟹、鴨、鵝、牛肉、荀、蛋、花生、辛辣、煎炸、生冷食物等,以避免令紅腫情況加劇。 至今天上午8點為止,阿公店水庫水位為37.59公尺,有效蓄水量1698萬立方公尺,目前沒有下雨,調節性放水預計進行到下午2點10分。 天炙注意 〔記者蘇福男/高雄報導〕小犬颱風直撲南台灣,阿公店水庫今天上午8點10分起進行調節性放水,目前每秒流速1.21立方公尺,南區水資源局提醒高雄燕巢、岡山、永安、彌陀等區沿岸居民注意並遠離河床。 楊郡慈說,兒童課後照顧身障專班成班人數是否放寬牽涉廣泛,尚待專家討論,調整人數還是增加專業服務人員都是評估方向,縣府也會評估不足五人的相關配套方案。 至於特教助理員,縣府除每年辦理培訓,近兩年預算更增加一倍,只要家長、學校有提出需求,教育局都會盡力協助。 教育局長楊郡慈表示,縣內兒童課後照顧身障專班一一一學年度受理六校卅三班次(由中興、二重、芎林、東興、上館、新湖國小承辦)。
天炙注意: 進行天灸前必須留意的禁忌
答:傳統曆法三伏天只有三天,沒有所謂「加強伏」或「加強灸」。 現時有把三伏天灸療程列為四次、五次、甚至六次,傳統上並無此記載。 即使時代改變,現代人的患病模式和體質不同,但沒有人能證明加強灸是否有必要。 當藥貼仍在身上時,如果皮膚感到灼熱疼痛,可以即時撕去藥貼。 天灸的基本穴位包括大椎、肺俞、定喘、腎俞,有升陽、益氣、退熱、滋陰補肺等功效。 郭醫師指,針對不同人士,亦會隨證加減穴位,如足三里、關元、脾俞、三陰交、天樞等。
天炙注意: 進行天灸療法前的注意事項
如屬間中發作的患者,接受天灸後要注意持續以中醫理論養生,症狀發作便會減少。 三伏天灸並非「萬應靈丹」,本身亦不神秘,但接受天灸後患者仍需堅持養生,身體狀態便會有所改善。 所謂天灸,其實是指一年中的特定日子,中醫師會使用辛溫助陽藥貼敷在指定穴位或患處,透過藥物的刺激作用,令其穴位皮膚充血、起泡,通過經絡的調節作用,有助增強身體免疫功能,達至不同的治療效果。 天灸的好處並不限於紓緩經痛,中醫認為天灸通過溫熱藥物來刺激穴位,能增加體內陽氣,讓身體達到陰陽平衡,故對虛寒性疾病或冬季易發病,如鼻敏感、哮喘、體虛易感冒、腰痛、經痛、慢性腹瀉等,都有其好處及作用3。 不少OL在辦公室久坐都會感到手腳冰冷,天灸就能針對這點,改善體質。 漢醫智慧中醫診所位於中環皇后大道中,提供中醫全科服務外,更專注處理女性健康問題,當中的三九天灸/三伏天灸療程(4次),可有助改善女體虛寒問題,助調理女性身體,針對調理月經周期不適,更可避免冬天常出現手腳冰冷的情況。
天炙注意: 適合天灸日期
進行評估:天灸療法跟中醫師平常看病一樣,都必須經過「望聞問切」,了解求診人士的身體狀態、病歷、舌象和脈象後,才能對症下藥。 天炙注意2025 若果未完全了解天灸療法和自己身體狀況便進行該療法,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由於並非人人都適宜進行天灸療法:有些求診人士在接受天灸療法後效果理想,身體狀況得以明顯改善,但有些求診人士卻因勉強接受療程後身體反而更不適,因此在治療前應先進行評估,了解身體狀況才決定是否進行療程。 天灸療法源遠流長,早見於晉代葛洪的《肘後備急方》,而清朝初期醫學家張璐《張氏醫通》明確記載了用天灸治療哮喘。 現時的天灸又名「發泡灸」,屬於非侵入性治療,是中醫學以「天人合一」為理論依據,在夏季三伏天即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時候,利用辛溫芳香的特選中藥,貼在人體特定穴位上,從而産生溫經散寒、活血通脈的作用。 天炙注意 本文所提供之資訊僅適用於健康和健身目的,不能用於診斷疾病或其他病況,亦不用於療癒、緩和、治療或預防疾病 (詳情請參閱「條款與條件」)。
天炙注意: 健康生活
「三伏天」指的是一年中陽氣最旺盛的三天,為治療虛寒疾病的最佳時機。 「三伏天」是每年最熱及人體陽氣最旺盛的三天,即「初伏日」、「中伏日」、「末伏日」,由夏至後開始計算的第三個庚日是初伏,每隔十天為一伏,而中伏是第四個庚日,末伏則為立秋後的第一個庚日。 中醫認為「庚日」與「肺」在五行中都屬於「金」,因此肺部的疾病在庚日作治療效果最好。 從中醫角度來看,經痛主因為腎氣不足、疲勞過度、讓身體遭到寒邪入侵,導致沖任損傷、氣血失調。 天炙注意 常喝凍飲、長期處於室溫過低的地方或經常穿着大熱的短身小背心亦令下腹容易受寒,令寒邪聚於胞宮,誘發經痛。
天炙注意: 「三伏天灸」日期:
這個做法較易操作,但會和曆法計算出的日子會有些微遍差,當中的遍差就可以第四伏去補救了,以多敷一次提升天灸效果,視為「加強灸」。 雖然一年365日都可以進行天灸,畢竟藥的性質功效不會改變,但失去天地的氣候的加持,其效果會比較弱,所以天灸多於三伏天和三九天進行,是根據曆法計算出來年中最熱和最冷的日子。 近年流行以天灸療法去調理身體機能,不用像針灸拮到肉知痛,又不用吃苦口良藥,到底原理是什麼? 今次Esquire便請來譽豐中醫診療中心的謝梓軒醫師,告訴你做天灸前要知道的6件事。 始終天灸所用到的藥物有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孕婦、一歲以下嬰兒、嚴重心腦血管疾病、肝腎功能不全、嚴重糖尿病患者等皆不適合進行天灸。
天炙注意: 鼻敏感可靠天灸「斷尾」 配合「三九天」療效更佳
貼藥:貼藥時間的長短跟病情和接受治療者的身體狀況有關,一般情況下貼藥不應超過兩小時。 由於藥貼中有薑汁等刺激成分,容易引起皮膚敏感,所以幼童、長者或皮膚容易過敏者的貼藥時間不宜過長。 對一般人而言,貼藥後當皮膚有熱燙感後便可除藥,貼藥需時長短還要因應所用的藥物而定。 藥物:天灸中選用的藥物配方會因病情而有所不同,根據不同病徵或病人身體狀況作出調節。 天炙注意 在天灸中可用辛溫助陽的藥物,例如甘遂、細辛、麻黃和附子等,當中再加入白芥子、丁香、肉桂等具發泡作用的藥物,並以薑汁作為介質,令皮膚產生溫熱感覺。 蠶豆症或皮膚敏感人士應先向醫師了解藥物成分,以免用藥後產生不良反應,影響健康。
三、選穴天灸選穴要根據辨證選取穴位,按照疾病的虛實、正邪盛衰、補瀉治則配搭穴位,像肺氣虛者可選肺腧,腎虛者選腎腧,脾虛者選足三里,氣虛者選關元、氣海等,如同針灸選穴一樣。 四、貼藥時間貼藥時間的長短跟病情和接受治療者的身體情況有關。 對一般人而言貼藥後當皮膚有熱熨感後便可除藥,貼藥需時多少還要因應所用的藥物而定,一般不應超過四小時。 五、養生指導天灸治療旨在增強體質,扶陽補氣,預防疾病。
天炙注意: 甚麼是「加強伏」?有何作用?有需要做嗎?
別以為天灸貼敷愈久便愈有效,即使並無不適亦不建議長時間貼敷,一般來說2至4小時左右便要把天灸移除,特別是貼敷時出現嚴重痕癢、紅腫、灼痛等情況,更應即時移除。 如果你的患處有輕微泛紅、脫皮或痕癢的症狀,中醫師建議可外塗凡士林,而且切忌抓破水泡,避免造成感染。 若水泡破損滲液,應使用消毒藥水或生理鹽水清洗患處,外出時應以消毒紗布外敷。
「三九」是以中國曆法中冬至當天為「一九」,以二零一二年為例:即為二零一二年十二月廿一日,然後每九日一數,即十二月卅日為「二九」,二零一三年一月八日為「三九」。 該三天屬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大自然及人體都進入陽氣最衰弱的狀態,特別容易患上呼吸道疾病。 艾灸的不良反應,一般無不良反應,但由於體質和症狀不同,開始施灸可能引起發熱、疲倦、口乾、全身不適等反應,一般不需顧忌,繼續施灸即能消失。 一般兒童貼敷15-20分鐘後移除,而成人貼敷半小時-1小時。
天灸主要採用溫熱的中藥,例如麻黃、白芥子、細辛、甘遂、延胡索等,而且這類中藥除了屬性溫熱,大多都帶有較濃的香氣,並具有滲透作用,有助提升吸收藥效,達至「溫補」及「溫通」功效。 鼻敏感、消化不良,以至腰頸背痛,這些都是都市人經常患上的小毛病。 近年消費者越來越注重養生,除了進食保健品以增強抵抗力外,又會接受一些中醫療法以預防疾病。 坊間認為,天灸有助治療呼吸道及腸胃消化系統等疾病,然而其實際療效如何,是否人人適宜?
所有產品和服務均由營運子公司提供或透過其提供,而非由 Cigna Corporation 提供。 若未能抽時間在指定日子進行天灸,也不用太擔心,因為不少中醫診所都會在接近的日子提供天灸服務。 也有些中醫師為提升效果,會提供加強炙,變成「四伏貼」。 在中國傳統曆法推算下,三伏天是一年中自然界陽氣最旺盛的日子,三九天則是自然界陽氣最衰弱的日子,根據天人相應的理論,此時人體也相應地處於陽氣最旺盛或最衰弱的狀態。 三九灸與三伏灸相配合,陰陽並調,夏養三伏、冬補三九,相得益彰。
天灸正正能針對經期時因虛寒誘發的疼痛,溫暖經絡氣血,透過「暖宮」,排除體內的寒氣,情況有點像女士於月經時喝熱飲紓緩經痛一樣;根據香港浸會大學中醫藥學院的《天灸療法治療月經病》,天灸通過溫經活絡,固本培元,增強抵抗能力2。 天炙注意2025 天灸並非針灸,天灸療法是指於一年中的特定日子,利用數種藥性辛溫的敷藥,貼在特定的穴位上,刺激穴位,激發經絡,調整氣血,以助防治疾病1。 相信普遍香港女士都體驗過經痛,尤其是體虛的女士,輕則頭痛腹痛,重則全身乏力,甚至暈倒。 除了吃止痛藥外,不少女士都會從中醫入手,希望透過中藥調理體質,改善經痛狀況,其中天灸治療更是近年大熱的療法之一。
本文所含任何健康相關資訊僅為便利而提供,不應視為醫療建議。 使用者應向醫師尋求醫療建議,尤其是在自我診斷任何病痛或開始新生活方式或運動方案前更應如此。 本文所含資訊有可能不合宜、不準確、不完整或不可靠。 Cigna 不負責外部網站或資源所提供的內容或資訊正確性,亦不負責使用相關資訊的安全性。 「Cigna」和「Tree of Life」標誌是 Cigna Intellectual Property, Inc. 在美國和其他地方經授權使用的註冊商標。
天炙注意: 天灸是指「針灸」嗎?
天灸使用溫熱藥物敷貼於特定穴位,使局部產生強烈刺激,血流加快,從而達至活血行氣、消腫散結的效果;並能溫經通絡、祛寒除濕、通痹止痛,啟動人體的免疫系統,調節免疫力。 雖然天灸療法有很多好處,但由於天灸所用的敷藥對皮膚有一定刺激性,有機會會出現紅暈和小水泡屬正常天灸副作用,只要及時去除藥貼,稍作休息後會自然消退,多無大礙;此外,亦要留意做完天灸後要戒口及短時間內不能濕水。 根據傳統,天灸應該依曆法指定的日子進行,但因限制太大,難以實現。 現在普遍做法於三伏天和三九天那段時間前後行進行三到四次貼敷,每一次貼敷之間相隔7至10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