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當修正早期系統於1980年2月12日由尖沙咀伸延至中環時,有關車站的中文名稱命名為中環,而不是遮打。 而部分資料錯誤地根據英文資料便以為通車時該站中文名是遮打,實屬錯誤。 香港地下鐵路公司於1986年初在中環站往富麗華酒店、立法局大樓、香港會所和遮打花園出口(後命名為J出口)之閣樓加建數間商店,然因位置問題,出租情況一直未如理想。 地鐵公司在千禧年代初翻新中環站,並決定將J出口閣樓商店改為藝術展覽場地,稱「藝術管道」,於2003年12月5日由時任民政事務局局長何志平揭幕。 除了不同美術展覽外,港鐵亦曾在藝術管道舉行「心繫香江 – 重溫往日情」舊相片展覽和「港鐵車票珍藏展 – 車票之旅35載」等。 另外,港鐵於該站3號月台連接遮打道大堂的位置設立了iCentre互聯網中心,為乘客提供免費上網服務。
- 請注意,1967年《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只有英文版,中文站名為根據1970年《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中文擇要中路綫圖的車站名稱或意譯得出。
- 新界巴士路線271,由九巴營辦,來往大埔(富亨)及佐敦(西九龍站),途經新界大埔區富善邨、大埔中心、大埔墟、廣福邨,取道吐露港公路及獅子山隧道往返九龍市區九龍塘(窩打老道)、何文田、油麻地與尖沙咀。
- 在最終落實的方案中,上環街市站獲定名為上環站,月台配置亦由島式月台改為深30米、長220米的側式月台。
- 須先於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出閘時掃瞄二維碼支付轉綫前車費,然後在另一車站(尖沙咀站或尖東站)再掃瞄二維碼入閘繼續餘下車程,並於目的地出閘時支付這第二程的車費。
- 中央大堂除上述設施外,尚有郵箱和「數碼服務站」終端機;東面大堂則於2012年加設客用洗手間。
- 合資格學生如使用單程票或二維碼乘搭港鐵,需支付成人車費。
合和中心於1980至1989年曾經是亞洲及香港最高的建築物(後由中銀大廈取代),亦標誌着香港商業區向東擴展。 )位於香港灣仔皇后大道東183號,樓高66層(地庫和地下也計算在內)(216米),鄰近胡忠大廈,於1980年建成。 由2022年1月1日開始,泊車費用為每小時33港元,Visa卡、萬事達卡或八達通卡繳費均可。 同時,報告建議1967方案中的沙田綫改稱東九龍綫,並由尖沙咀延長過海至「林士站」(Rumsey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2025 Station),該站站體位於林士街以東的德輔道中向南伸展至九如坊,以兩條行人隧道連接上環街市站東端。 《香港集體運輸研究》建議的上環街市站為港島綫的中途站和觀塘綫的總站,設於南便上環街市(即今上環街市及上環市政大廈)北面,現時上環文化廣場一帶的地底。 此站的接駁巴士上落客點設於干諾道中「林士街」巴士站,可用,或依職員指示前往。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沙田至中環綫(東鐵綫過海段)
此外,為免售票機與出入閘乘客互相碰撞,港鐵公司將車站大堂分成上下兩層,將一號月台空置部份同樓梯改做下層大堂,售票機同八達通卡增值機都搬去下層大堂,減少人流碰撞。 2021年2月20日:下午6時許,港鐵中環站3號月台扶手電梯位置,一幅1米乘0.5米的石屎突然壓毀假天花後塌下,傳出隆然巨響,乘客紛紛閃避。 據乘客拍攝的片段可見,事發後現場冒出滾滾沙塵,有乘客懷疑受驚大叫,倉卒離開,同時有乘客掩著口鼻,避免吸入沙塵。
- 樓梯方面,德輔道中大堂及林士街大堂皆設有樓梯連接各月台。
- 位於灣仔皇后大道東213 號,樓高38層的辦公大樓提供約 呎樓面面積出租。
- 過往曾長期誤傳此乃出於建築圖則計算錯誤,惟實際原因是要提供通道由月台通往急庇利街緊急出口與東面大堂,故將月台向東、西兩面伸延。
- 或九龍巴士和新世界第一巴士的109及113號巴士,於春園街下車。
- 此外,該站亦設有兩部數碼服務站終端機,供港鐵會員辦理會務手續及列印禮品換領券。
- 建築呈圓柱型,是香港首幢用澳洲滑模技術 興建的大廈,頂樓設有旋轉餐廳和酒樓,底層設有商場、食肆及停車場,中間為寫字樓。
若乘客往返中環站及葵芳站至荃灣站,往香港站乘搭東涌綫再經荔景站轉乘荃灣綫所需時間會較直接使用荃灣綫為短,但基於東涌綫班次疏落及需要轉乘列車,直接乘坐荃灣綫或許會較方便。 中環站設有兩個大堂——畢打街大堂及遮打道大堂,均各有兩層,是地鐵首個設有雙層大堂的車站。 畢打街大堂主體位於上蓋物業環球大廈地底,與港島綫同期落成,而畢打街大堂上層同時亦連接遮打道大堂的上層,惟兩者之間有一下沉空間作分野,行人往返兩大堂須上落數級樓梯。 因興建香港站之故,地鐵在擴建中環站的同時一併翻新畢打街大堂。 由於翻新後大堂套色與香港站同為白色,故有乘客誤以為該大堂為香港站的一部分,迷失方向。 此站共設四個月台,建於環球大廈、介乎昭隆街與雪廠街間之德輔道中、以及介乎畢打街及會所街的遮打道地底,是首個設有雙層大堂的港鐵車站。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中環
與其他港島綫地底車站一樣,其港島綫月台的弧形焗漆板印有由地鐵公司退休建築師區傑棠書寫的站名書法大字,以減輕圓管形月台對乘客產生之壓迫感。 由於堅尼地道及皇后大道東相差高度達50米,為方便市民來往兩處,合和中心內通往寫字樓的升降機,均安排可以停17樓(堅尼地道出口),此舉亦令中華巴士有一條行走堅尼地道的巴士線取消服務。 港鐵也有經營定期的直通車服務,連接香港至廣東省、北京和上海。
地鐵公司(家陣叫港鐵公司)為咗解決擠迫嘅問題,灣仔站喺落成之後多次擴建。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2025 中環站的港島綫新建候車月台早在港島綫第一期通車的翌日,即1985年6月1日已由承建商青木飛島共同體移交地鐵公司,而上環至中環行車隧道之貫通儀式亦在同日進行。 當日典禮先由地鐵工程及策劃總監紀偉政引爆炸藥,使上述隧道正式貫通;隨後地鐵主席李敦和青木建設有限公司行政總裁青木宏悅合力擊破一個日本清酒酒桶,象徵月台正式移交。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車費優惠
單位面積約330至1,100多方呎,一房單位佔總供應約五成,當中可細分為1房、1房及儲物室兩類,劃一採用開放式廚房設計。 其餘包括開放式和兩房戶,以及69伙特色單位,包括平台戶及複式等,間隔由開放式至4房(連3套)及儲物室加儲物室連廁所俱備,實用面積介乎338至2,472呎。 囍滙前身為多座唐樓,自50年代起,曾是香港的著名印刷品製作及門市集中地,尤其以印刷喜帖著名,俗稱喜帖街。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2025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到2005年,因市區重建計劃,由時任發展局局長林鄭月娥女士主持「清場」,展開清拆及招標工作,並收回利東街的業權。 有關上環站於2011年停運之詳情及相關特別安排,請參閱本典條目「2011年上環站暫停服務交通安排」。 本站設有14間商店/自助商店/自動售賣機(截至2020年2月),最新商店資訊可瀏覽港鐵網站「商店搜尋器」。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太古廣場三座
為配合西港島綫工程,上環站林士街大堂於2010年8月28日起進行改建工程,預留月台的路軌範圍自此被圍板封閉,至2011年11月更遭牆壁封堵。 本行各網點均歡迎導盲犬進入,並提供無障礙設施供有需要人士使用,包括聽覺輔助系統、鳴鐘設施;部份網點更提供升降機及斜坡通道。 環島中港通自設龐大的豪華跨境巴士車隊,提供往返中港兩地的直通巴士服務,直通巴士連接珠港澳、深圳、廣州等大灣區城市,旅客可從門市及網上訂購車票。 3號月台(港島線往柴灣方向)和4號月台(往上環方向)設於德輔道中與畢打街交界的地底,由環球大廈伸延至歷山大廈。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車站興建
該款攝象頭將陸續安裝於華埠各繁忙地點,協助治安搜證。 而根據1983年香港政府出版嘅街道圖,畢打街地底嘅港島綫車站命名為中環(Pedder),因此可以證明車站嘅中文名統一為中環。 出口由最初嘅5個(即現時之A1至A4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2025 及B1出口)加至8個。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港島綫發展
灣仔站月台響軒尼詩道地底,設有2個側式月台,並設有月台幕門。 1號月台(港島綫往柴灣方向)喺上層,而2號月台(港島綫往堅尼地城方向)喺下層。 啟用初期港島綫月台及畢打街大堂尚未興建,但就預留了相關結構方便日後興建港島綫。 港島綫的3號月台(往柴灣方向)和4號月台(往堅尼地城方向)設於德輔道中地底,由環球大廈伸延至歷山大廈。 3、4號月台分別處於車站三層月台結構之頂層及底層,同採側式月台設計。 自90年代中配合興建香港站而進行的擴建工程展開以來,中環站經常作出翻新,畢打街大堂的套色轉變為白色(與香港站一致),而下層遮打道大堂一部分亦換上了淺綠色的牆壁。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皇后大道中9號地鐵出口
後來由於香港辦公室用地嚴重不足,灣仔北一帶嘅空地被改做商業區;會展亦選址喺該處。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2025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灣仔站喺設計嗰陣並冇預計到會有大量乘客通過柯布連道行人天橋前往灣仔北,所以喺1985年5月31日投入服務後,站內出入口在上、下班時間都非常擠迫。 特別係通往柯布連道行人天橋嘅A1及A2兩個出口擠迫程況最嚴重。 每當港島綫中段出現故障,往柴灣方向嘅上行綫列車將會以該站做臨時總站。 到時,前往銅鑼灣站至柴灣站嘅乘客要轉其他交通工具前往。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不同路徑前往 PMQ 元創方 — 從中環至半山行人扶手電梯或上環地鐵站出發,步行只需 5-10 分鐘!
2007年1月3日:下午一時許,一名精神不足的車長駕駛一輛往尖沙咀方向的富豪奧林比安(3AV220/HD9444)在吐露港公路以八十公里高速駕駛,事件被乘客拍下並向報章及九巴投訴。 意外造成中10人受傷,包括九巴上5女2男、旅遊巴1男司機及1女乘客受輕傷清醒,另外有一名傷者情況嚴重,所有人清醒送往威爾斯親王醫院及伊利沙伯醫院治理。 網上流傳一輛豐田Coaster旅遊巴,車頭前面部分被焊上由已退役綠色專綫小巴切下來的組件,經過網民查證後,證實是是次意外中的肇事旅遊巴。 此路線於2016年9月3日起,全線改由沙田車廠(上水分廠)(S)派車及直梯化。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皇后大道東 261 號 261 Queen’s Road East
)位於香港灣仔區皇后大道東200號,發展商為信和置業、合和實業和市區重建局。 項目前身為利東街,現發展包括4幢住宅樓面面積約731,000平方呎,合共提供1,275伙單位,並分2期推出。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2025 第1期涉項目其中1座,2期由其餘3座組成,整個項目由呂元祥建築師事務所設計,料於2015年落成。 其中2期率先於2013年11月末開售,發展商推出首張價單,涉及220伙,平均實用呎價22,738,最低售價為610.3萬。 超過60條巴士路線途經鄰近太古廣場三座的主要街道,包括皇后大道東、金鐘道及莊士敦道,連接港九新界各處及機場。 太古廣場三座位於星街小區,提供時尚店鋪與特色餐飲選擇。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 接駁交通
同時,喺3號月台行人通道設有「iCentre」免費上網服務設施,畀乘客瀏覽網上資訊。 皇后大道東271號地鐵出口2025 畢打街大堂響畢打街地底,因為港島綫需要而後期加建,而畢打街大堂同時係連接住遮打道大堂嘅上層。 其後又因機場快綫連接通道而作翻新同擴建,有行人通道連接香港站嘅東涌綫同機場快綫相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