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全球電子裝置資訊儲存容量從1986年的不到3艾位元組(EB)增長到2007年的295艾位元組[13],約每3年翻一番[14]。 2.將未經過處理的數字、文字、符號輸入至電腦硬體設備,經由軟體的運算處理而輸出結果,此一結果即謂之資訊。 資訊的內容可能是計算後的數字、統計後的圖表、排序搜尋後的文字等。 資訊是任意形式,會影響其他模式形成或改變的模式[9][10]。
輸入可以分為兩種:有些輸入是對生物的某個機能很重要(例如食物),或是對系統本身很重要(例如能量)。 Dusenbery在《感官生态》(Sensory Ecology)[8]書中稱這些輸入為必然輸入(causal 資訊意思2025 input)。 其他的輸入(信息)重要的原因是因為和必然輸入有關,而且可以預測稍晚時間(也許不同地點)必然輸入是否會出現。 有些信息重要的原因可能只是和另一信息有關,但最後終究可以連結到必然輸入。 在實務上,信息可能只有微弱的刺激,必需用特定的感測系統來偵測,且經過能量的放大,才能对生物或是系統有用。 例如光對植物是必然輸入,但對動物而言卻提供了一些信息,花朵反射的有色光非常弱,不足以進行光合作用,但蜜蜂的視覺系統可以偵測到,其神經系統用這種信息來導引蜜蜂找到花,採集花蜜或花粉,這些是營養系統的必然輸入。
資訊意思: 數據庫
6、 為什麼這類錯誤資訊和誤解成為可能,並且可以改正過來嗎? 2007年時,世界上藉由單向廣播可接受資訊的技術能力,相當於每人每天174份報紙[12]。 而藉由雙向電信可交換資訊的技術能力,相當於每人每天6份報紙。 估計世界可儲存資訊的量從1986年的2.6EB(經最佳化壓縮)-其資訊量小於每個人有一片730-MBCD-ROM的資訊量,成長為2007年的295 EB[12]-資訊量約等於每個人有61片CD-ROM[13]。
- 呢啲高層會想要嘅數據包括咗反映企業表現嘅數據(例:間企業嘅營業額、每件產品帶嚟咗幾多營業額… 等等)、反映市場形勢嘅數據(例:啲消費者係透過乜途徑接觸到啲產品嘅資訊嘅、啲消費者嘅入息有冇乜嘢明顯嘅變化… 等等)同埋幫間企業定立未來嘅策略定位。
- 只要是儲存的內容都可以稱為資料,但這其中僅有以組織及有意義的方式呈現的才是資訊[20]。
- 2.將未經過處理的數字、文字、符號輸入至電腦硬體設備,經由軟體的運算處理而輸出結果,此一結果即謂之資訊。
- 「資訊化」用作形容詞時,常指對象或領域因資訊科技的深入應用所達成的新形態或狀態。
- 面對這高速及大量的資訊,我們應該如何處理,亦是學習資訊素養的重點。
- 多年以來,全球化與資訊化已經「重新定義了工業、政治、文化,甚至或許還有社會秩序的基本規則」(Friedman 1999)。
隨著SGML的演進,XML基於文字結構的優點在機器和人類可讀性方面均得到了體現[19]。 這是亞里斯多德在他的演講中對學生講的如何進行概念定義的著名例子。 它已經是如此的著名,以至於第二天這位學生將一隻剔了羽毛的雞帶到了演講會上。 在此基礎上,Fred Dretske在《知識與資訊流》一書中對資訊定義到:粗略地說,資訊是能夠產生知識的商品,訊息或訊號所攜帶的正是我們需要知道的。
資訊意思: 相關領域
認知科學家及應用數學家認為信息是一個泛及至少和兩個相關實體的概念,目的是在提供量化的意義。 假設有任意定義尺寸的物體集合S,以及其子集合R,在本質上,R是一種S的呈現方式,或者說R傳遞了有關S概念性的信息。 資訊意思2025 資訊意思2025 Vigo定義R傳遞有關S的信息量為當將R中的物件從S移除時,S複雜度變化的速度。 依照Vigo定義的信息,模式、不變性、複雜度、呈現方式以及信息可以整合在同一個數學架構下[6][7]。 此架構試圖要克服在表徵及量測主觀的信息時,香農-維納信息定義下的限制。
- 儘管現代大陸較常用「通信」表示「communication」,卻也保留了「通訊」這個詞彙,如「通訊錄」。
- 在企業、學校和其它組織中,資訊科技體系結構是為了達成戰略目標,而採用和發展資訊科技的綜合結構。
- 世界銀行的這些變數可劃分為:經濟的總體表現、經濟激勵機制和體制機制、創新體系、教育和人力資源以及資訊與通信技術。
- 現代計算機所使用的資料儲存介質可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當時是使用水銀製成的延遲線儲存器,開發目的是為了移除雷達的背景雜波[6],但只能循序存取。
- 在商業上,美國資訊技術協會(英語: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America)定義資訊技術為:「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實現、支援或管理以計算機為基礎的資訊系統。」[2]。
一般是包括來自不同來源的資料,包括外部資料庫(例如網際網路)再加以組織,可以供像決策支援系統類的系統[22]。 資訊系統有針對電腦硬件作出深入嘅研究同思考:例如啲電腦硬件嘅物理特性(可以睇吓電子工程同摩亞定律相關嘅嘢)會對個系統嘅處理速度同儲數據嘅能力做成具體嘅影響[20],同時買同維修電腦硬件都係要成本嘅-所以呢個過程就經已必然會涉及「考慮嗮咁多因素之後,幫間企業作出有關『添置電腦硬件』嘅決定嗰陣盡可能令效益有咁大得咁大」。 除此之外,電腦硬件運作要用能量,會嘥電,而且電腦硬件好多時會由啲有毒性嘅物質造[21],所以企業對硬件嘅使用可能會對自然環境造成破壞,而基於企業社會責任(CSR)嘅原則,好多資訊系統界嘅工作者都會著手研究點樣減低企業資訊系統對環境嘅影響[22]。
資訊意思: 信息
不過,諸如Alexander Flor(1986)之類的一些觀察家則曾經針對資訊化對於傳統社會的負面影響提出過警告。 資訊意思 資訊及通訊技術或資訊通訊科技(英語:Information 資訊意思2025 資訊意思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英文縮寫ICT)是資訊技術及通訊技術的合稱。 以往通訊技術與資訊科技是兩個完全不同的範疇:通訊技術著重於訊息傳播的傳送技術,而資訊科技則著重於資訊的編碼或解碼,以及在通訊載體上的傳輸方式。 隨著技術的發展,這兩種技術慢慢變得密不可分,從而漸漸融合成為一個範疇。 全世界每天都會產生大量的數據,不過若沒有加以分析,並且用有效的方式呈現,數據本質上就像放在「數據墳墓」中一様。
資訊意思: 資訊及通訊科技
2004年,Kim(2004)提出了用來衡量一個國家資訊化程度的一種綜合指標。 該指標由下列外來變數組成:教育、研究與開發支出、農業部門以及知識財富。 同時,Kim還將民主程度的提高作為社會資訊化的一種證據。 資訊意思 恐怕該指標考慮到了資訊化的三種概念化途徑,即經濟、技術和股份。
資訊意思: IT 資訊科技
對於個人來說,資訊安全對於個人隱私具有重大的影響,但這在不同的文化中的看法差異很大。 它提供了許多專門的研究領域,包括:資安的網路和公共基礎設施、資安的應用軟體和資料庫、資安測試、資訊系統評估、企業資安規劃以及數字取證技術等等。 為保障資訊安全,要求有資訊源認證、訪問控制,不能有非法軟體駐留,不能有未授權的操作等行為。 在商業領域中,美國資訊技術協會(英語:Information Technology Association of America)(ITAA)定義資訊科技為「對於以電腦為基礎之資訊系統的研究、設計、開發、應用、實現、維護或應用。」[2]。 此領域相關的任務包括網路管理、軟體開發及安裝、針對組織內資訊科技生命週期的計劃及管理,包括軟硬體的維護、升級和更新。 資訊系統仲可以支援組織成員嘅學習:一間企業會有若干量嘅員工,員工往往會隨住做嘢經驗增加而累積技能同知識,形成所謂嘅組織學習(organizational learning),而組織學習嘅過程好多時又會創造出一啲知識嘅載體,例如係描述研發緊嗰件產品嘅計劃書或者係件產品嘅相關專利呀噉[43][44]。
資訊意思: 術語「資訊化」的起源
為了此議題,數據挖掘在1980年代的後期興起,其概念就是從大量的數據中發現有趣的模式及知識[27]。 內容項目包含量測(Measuring)、監控(Monitoring)、報告(Reporting)與紀錄檔案(Logging),以便提供未來作為稽核(Auditing)、計費(Billing)、分析(Analysis)與管理之用,主要精神在於收集使用者與系統之間互動的資料,並留下軌跡紀錄。 自從人類有了書寫文字之後,國家首腦和軍隊指揮官就已經明白,使用一些技巧來保證通信的機密以及獲知其是否被篡改是非常有必要的。
資訊意思: 相關條目
Kim(2004)發現,此類影響包括現代生活之經濟、政治及其他多個方面的消長浮動。 例如,在經濟領域,人們將資訊視為發展的焦點資源,從而取代了工業時代勞動力和資本的中心地位。 在政治領域,民主參與的機會增多,且資訊及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問世使得人們更便於獲得有關各種社會和政治問題的資訊。 資料庫管理系統包括眾多組件,在保持資料完整性的同時允許多個使用者同時存取。 所有資料庫的特徵之一是其位於資料庫模式(英語:database schema)中的資料結構與資料本身分開定義和儲存[15]。
資訊意思: 資訊安全
此架構試圖要克服在表徵及量測主觀的資訊時,香農-維納資訊定義下的限制。 資訊意思2025 中國大陸最重要的資訊安全標準體系是「信息安全等級保護體系」,該體系在所有主要行業進行推廣,並對資訊安全行業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臺灣由行政院頒布「資通資安管理法」主要涵蓋對象為中央、地方機關與公法人,及金融、能源、交通等關鍵基礎建設提供者,並影響前述單位的組織架構、資訊安全方針及預算分配。 資訊意思2025 區別主要存在於達到這些目標所使用的方法及策略,以及所關心的領域。 資訊安全主要涉及資料的機密性、完整性、可用性,而不管資料的存在形式是電子的、印刷的還是其它的形式;電腦資安可以指:關注電腦系統的可用性及正確的操作,而並不關心電腦記憶體儲或產生的資訊。
資訊意思: 相關日誌
研究表明,設計得好嘅資訊系統能夠有效噉幫一間企業提升佢哋做嘢嘅效率[5][6]。 資訊化(英語:Informatization)通常指現代資訊科技應用,特別是促成應用對象或領域(比如企業或社會)發生轉變的過程。 例如,「企業資訊化」不僅指在企業中應用資訊科技,更重要的是深入應用資訊科技所促成或能夠達成的業務模式、組織架構乃至經營戰略轉變。 「資訊化」用作形容詞時,常指對象或領域因資訊科技的深入應用所達成的新形態或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