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後是由各地宮廟負責的頭香、貳香、叁香、贊香(各香頭具體成員於每年的元宵節宣布,並在遶境前協調後,之後每年再頒發聘書與每年的起駕典禮的現場送紅色的各香頭牌匾)。 此外還有鎮瀾宮醫療團、鎮瀾宮交通隊、鎮瀾宮令符組、鎮瀾宮誦經團、鎮瀾宮祭典組、鎮瀾宮受付組、鎮瀾宮e世代青年會、鎮瀾宮大甲媽志工隊、鎮瀾宮爆竹團等等。 2020年(民國109年),因2019冠狀病毒病臺灣疫情影響,2月26、27日廟方陸續宣佈原訂3月19日起駕的大甲媽祖遶境進香與相關活動延期舉行,並捐新台幣三千萬元給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做疫情管控。 [23][24][25]至6月中央防疫中心陸續放寬相關管制後,2020年庚子年遶境活動於6月11日恢復起駕,配合疫情管制規定全程大幅縮小規模,參與人數限於800人,並取消祝壽大典與起駕宴等,鼓勵信徒收看網路直播代替隨行。 2006年(民國95年)9月,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全體董監事會與所屬團隊分批由台中港出發前往中國福建省莆田市湄洲媽祖祖廟、賢良港天后祖祠等7天6夜謁祖(刈火)進香,以小三通模式往返,再按照古代儀式進行[7][8][9]。 1999年(民國88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回程新增停駕彰化縣北斗鎮北斗壽安宮、新增停駕彰化縣埤頭鄉埤頭合興宮,並遶境埤頭鄉市區,同年,「大甲鎮瀾宮天上聖母遶境進香」與台中縣政府配合,首次舉辦參月迎媽祖的「台中縣媽祖文化觀光節活動」。
- 1984年起,由大甲鎮瀾宮的大甲媽祖鑾轎進到彰化市,都有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會協助派人護轎;直到2015年以後,彰化縣政府警察局彰化分局警力不扛娘傘與神轎,只在大甲媽祖鑾轎旁隨時有警力維安戒備。
- 深受亞洲文化影響的達爾文則確實存在著中國寺廟,華人在新年到來之時會去那裡祈福許願。
- 六朝以後,佛教寺院,道教宮觀日漸增多,於是附於佛寺、道觀的廟會也就逐漸興盛了起來。
- 宮址:台東市中華路一段889巷63-1號(豐里橋旁)。
- 為了求得祖先及神靈的保佑,先民們選擇了在宮殿或房舍中通過供奉與祭祀的方式,與之進行對話。
- 部分廟會還有與其相關的表演,如北京地壇廟會上會有皇帝祭地的演出,北京大觀園廟會會有元春省親的表演。
深受亞洲文化影響的達爾文則確實存在著中國寺廟,華人在新年到來之時會去那裡祈福許願。 春節時期,在南半球實際是夏季,所以別有一番情致[16]。 在中國,廟會主要在春節期間舉行,主要內容是大量的各色小吃,各種小商品和遊樂項目。 廟會在中國北方保留的較為完好,在南方1949年後曾一度逐漸消逝,但近年來卻在許多城市得以復興。
謁祖: 進香
例如臺南市山上區天后宮所供奉的「玉二媽」,其實並不是媽祖林默娘,後來神明還透過降乩說明身份。 相較於國外宗教具體、常態性組織,進香團平常只是「一般人」,混跡在日常各界,遇上進香便「化整為零」。 元宵節當晚擲筊決定路線後,透過村里鄰、行業開始動員,如同任務組織,只為了進香而集結,進香結束便自動解散。
- 學甲各角頭廟宇、台灣各地分靈廟宇、交陪廟宇之神轎、陣頭、藝閣,每年約有七、八十陣。
- 6日搭乘遊覽車前往北港朝天宮,先於北港牛墟整隊,北港朝天宮依古禮出動開路鼓、舞獅、千里眼與順風耳將軍,信眾燃放鞭炮迎接「非洲媽祖」。
- 南非開普敦朝天宮媽祖今年初指示返台到雲林縣北港朝天宮謁祖,廟方一度煩惱沒有航班,沒想到上個月新加坡航空即宣布恢復航班,讓謁祖得以順利進行,6日開普敦朝天宮董事長韋佑勳率團抵達北港朝天宮,這也是疫情爆發2年多來,北港朝天宮首波海外交流,眾人齊禱疫情趕快消退,讓大家能夠安居樂業。
- 1984年(民國73年),《大甲媽祖回娘家》紀錄片放映,大甲媽祖在全國的知名度提升,讓一般民眾認為大甲媽祖往北港進香與「回娘家」畫上等號,因此起爭議。
以北京為例,廟會中典型的小吃、商品、以及娛樂主要有糖葫蘆、爆肚、風車、兔爺和套圈圈、射擊等。 後來,隨著經濟的發展,來自全國各地的小吃也都融入廟會。 部分廟會還有與其相關的表演,如北京地壇廟會上會有皇帝祭地的演出,北京大觀園廟會會有元春省親的表演。 每逢春節,遊園人數極多,乃至一天有數十萬人[11]。 至於廟會形式上改不改革、上不上新項目,主辦者似乎並不特別在意。
謁祖: 謁祖進香
從古至今,鎮瀾宮進香行經彰化時,經常會有搶轎風波,神轎回程入廟時也常耽擱時程。 但香擔則在廟方嚴密保護之下,避開人群,絕不讓外人有偷搶的機會,也絕對嚴守入廟時間。 主要分布在古時的各個寺廟周圍,如北京的隆福寺(已被拆除)[18]和白雲觀[19],京都的賀茂御祖神社,臺灣的大龍峒保安宮、大甲鎮瀾宮、艋舺青山宮、南鯤鯓代天府等。 北京的龍潭湖[20]、廠甸[21]以及大部分唐人街狀況都是如此。 廟會的慶祝時間最初是在舉行各種宗教節日(佛道二教為主)慶典時,後來發展為某些固定日期[17],現代舉辦時間則多為神明聖誕等節日。 越南各地街頭、公園和公共娛樂場所,在新春期間都會舉行各種文娛活動,演出越南傳統戲劇、歌舞、雜技、武術、摔跤等,還有盪鞦韆、下人棋、鬥雞、斗鳥等民間活動。
大甲鎮瀾宮的香擔平日難得一見,也在這次謁祖活動中出現。 遶境隊伍跨越台灣中部沿海4縣市(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嘉義縣),經過21個鄉鎮市區,超過100多座廟宇,跋涉超過340多公里路程(每年都在增加)。 2010年起擴大舉辦為九天八夜徒步遶境進香,分別駐駕彰化南瑤宮、西螺福興宮、新港奉天宮、西螺福興宮、北斗奠安宮、彰化天后宮、清水朝興宮,最後回駕大甲鎮瀾宮。
謁祖: 彰化縣鹿港鎮中山路430號
朝鮮半島受到中華文化的影響,也有廟會這一節日活動。 在其廟會的發展歷程中融入朝鮮自身的文化,成為較為與眾不同的朝鮮廟會。 但其他節日會有廟會,韓國人稱之為亂場(난장),比如端午節和上元節。 每逢新春,美國紐約的三大華人區(包括曼哈頓中國城、皇后區法拉盛和布魯克林區第八大道)都會舉行活動,但主要為花車遊行。 美國西海岸的舊金山和洛杉磯除遊行以外有廟會街市,出售小吃和其他小工藝品[14]。
謁祖: 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陣頭團隊
每年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所屬的部份團隊(遶境前)會公告招募人員及費用(團隊的組織章程)等,放在官方網站、Facebook粉絲專頁或社團上貼文。 2010年(民國99年),因「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行程延宕,原八天七夜新增為九天八夜,第八天晚上駐駕清水朝興宮,調整去程與回程的遶境路線,另外原八大典禮擴增為十大典禮,新增「筊筶典禮」與「豎旗典禮」。 1962年(民國51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行程延宕,原七天六夜新增為八天七夜,新增晚上駐駕彰化縣北斗奠安宮。
謁祖: 南非
直到戰後,大甲鎮瀾宮與北港朝天宮有地位之爭,1988 年後鎮瀾宮便轉到新港進香,中間也曾前往湄洲取香。 民間相信,神像的靈力會隨著時間慢慢消退,需要透過「謁祖割火」的儀式,重回祖廟拜見祖先、分取香火,把神聖的靈力重新帶回廟裡。 謁祖 例如,以前大甲鎮瀾宮到北港朝天宮進香,鎮瀾宮帶著香火爐前往,由朝天宮舀出三瓢香灰給鎮瀾宮帶回。 香灰即是神明的靈力,也是整趟進香行最重要的儀式與核心價值。 白沙屯媽祖徒步進香為臺灣苗栗縣通霄鎮白沙屯拱天宮信眾代代相傳之民間宗教儀式,每年來回徒步約 公里之間。
謁祖: 北港朝天宮最遠分靈自南非返台進香
香火的背後除了有媒介功能、精神性象徵,還隱含了嗅覺所引發的感官體驗。 張珣指出,進香代表飲水思源、尊卑長幼有序的觀念,廟宇之間也有母子、姐妹關係,透過進香來確認彼此的淵源。 謁祖2025 昨天的謁祖隊伍,龍潭天壇自己出動玉皇四殿下、吳王和濟公師傅三轎神駕和陣頭,沿路有交情深厚的永康保生宮和福佑宮神轎隨行,八百人的進香規模,迆邐彎延數公里,場面盛大。 時代變遷下,學甲上白礁祭典與學甲香的角頭自組陣頭雖不似西港香如此繁多,仍保留一定數量的自組陣頭,如宋江陣有五陣、十二婆姐陣一陣、北管一陣、軟身福德爺一陣、採茶舞一陣、高蹺陣二陣。
謁祖: 進香照片
「入廟看廟門」,廟門是寺廟雕刻的重心,亦是寺廟對外的門面象徵,天后宮三川殿為歇山重簷的結構,五開間的正面,設有五門、中開三門,旁邊設有八卦月門、正面牆壁是以花崗岩、青斗石混合雕砌而成,精采的石窗透雕,剔地起突的龍虎石雕,精緻的彩繪及棟架上的木雕,皆為名家之作。 謁祖 木雕由李煥美為首的鹿港匠師施做,石雕為泉州蔣馨家族石匠蔣文華、蔣文水的作品,彩繪為1945年至1956年間由郭新林及柯煥章的作品,不論是木雕、石雕、彩繪,其作品極富藝術價值,值得您一再品味。 牌樓於1973年由鹿港大木匠師施坤玉設計,後由施金鐘施做,屋頂上的斗栱及樑柱是以水泥鑄模而成,燕尾式的廟宇飛簷起翹,曲線流暢。
謁祖: 祭典程序
中午過後,信眾和眾陣頭隨保生大帝神轎、陣頭步行到中洲將軍溪畔「鄭王軍民登陸暨上白礁謁祖紀念碑」白礁亭,慈濟宮執事人員備妥鮮花、四果和上香後進行「上白礁」謁祖祭典大儀。 保生大帝祝壽大典今年由前教育部長吳清基博士擔任祭典主委,隨即由全台唯一還用人力扛抬集和龍頭鳳尾蜈蚣陣接棒,上方載著36位神童扮演歷史有名人物先環遶慈濟宮三圈後,一路往「請水」方向和學甲境內步行祈福遶境,沿路出現信眾跪地尋求蜈蚣遶過驅邪祈福群眾。 龍潭天壇的玉皇四殿下分靈自玉皇宮,連續三年返回祖廟謁祖,昨天是三年圓科,共出動八百人從龍潭徒步走了八公里來到玉皇宮謁祖,今天在龍潭當地還有盛大的遶境活動。 農曆五月二日是玉皇四殿下聖誕,也是宗教界的一大盛事,開基玉皇宮本週末有二十張香條,其中和玉皇四殿下有關的就占了一半,其中最受矚目的是永康龍潭大廟「龍潭天壇」。
謁祖: 超越上萬公里的「非洲媽祖」 開普敦朝天宮回北港謁祖
2009年(民國98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新增停駕彰化縣埤頭鄉明道大學,特別要求大甲鎮瀾宮大甲媽祖進香隊伍進入校園,並與彰化縣埤頭鄉埤頭合興宮接駕隨行,是遶境唯一學校。 1960年(民國49年),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新增停駕彰化縣彰化市彰化天后宮、新增停駕彰化縣溪州鄉三千宮、新增停駕彰化縣溪州鄉后天宮用餐(免費素食餐點),另外大甲媽祖徒步遶境進香的遶境路線,晚上駐駕新增雲林縣西螺鎮西螺福興宮為去程與回程。 除每年固定舉行上白礁謁祖祭典及繞境外,由於上白礁刈香所經過的香路,為「慈濟宮-後社-光華-中洲-頭前寮(將軍溪畔)-中洲-彭城-後社-慈濟宮」,主要行經學甲、中洲庄,其他庄頭都未列入上白礁祭典遶境的香路。
謁祖: 學甲香
12月1日起,依中華民國內政部防疫新制規定,取消室外全程配戴口罩及及取消宴席不得逐桌敬茶敬酒之宗教活動與宗教場所規定[37][38]。 謁祖2025 同年10月,歷時兩年由中國大陸福建省廣電集團的人文類紀錄片《天下媽祖》首映會在財團法人大甲鎮瀾宮廣場舉行,此片共五集,其中第四集「民心」影片為《大甲媽祖遶境進香》,第五集「天下」部份影片為《大甲媽祖回湄洲祖廟謁祖進香》[22]。 上白礁謁祖祭典由台灣台南市學甲慈濟宮主辦,於每年農曆三月十一日舉行,即當地所稱上白礁活動,於當地將軍溪畔「頭前寮」舉行祭典,隔海遙祭保生大帝祖廟,即中國福建省白礁慈濟宮。 經臺南市政府核定為臺南市定民俗活動,至2022年文化部升格登錄為國家重要民俗。 2009年鹿港天后宮媽祖更是首度與湄洲媽祖金身巡安興化,成為中國湄洲媽祖文化旅遊節的重點活動之一,是在媽祖信俗申遺成功後,由兩岸信眾共同參加的一項媽祖文化交流盛會。 更在2010年鹿港天后宮媽祖分靈過海至江蘇昆山慧聚天后宮。
現一樓為太歲殿,二樓則為凌霄寶殿,主祀玉皇大帝及其它配祀神明。 謁祖 謁祖2025 鎮瀾宮之法脈由第一代住持若清湛禪師起共傳了七代,僧侶法脈中止後,豐原慈濟宮出身之淇滿嚴禪師(臨濟正宗法脈)接任住持,淇滿圓寂後其徒覺定禪師接任住持,直至大正13年(1924年),覺定往唐山鑽研佛學,卻一去不復返。 每年釋迦牟尼佛誕日,仍保持舉行浴佛法會,浴佛用的悉達多太子像,為第一代僧侶若清湛禪師自大陸迎請。 鎮瀾宮歷代僧侶及住持之牌位蓮座,今供奉於鎮瀾宮祿位廳。 蔡咏鍀說,今年南非媽回北港是神蹟,在正月15時接獲指示要回北港謁祖時,多數航空公司都拒載,起飛日期也不斷異動,所幸在媽祖庇佑下,順利回到北港朝天宮謁祖進香,且在6月5日抵台當晚,衛福部就宣布鬆綁居家檢疫日期,讓大家鬆一口氣。 南非開普敦朝天宮董事長韋佑勳說,近2年南非媽因疫情嚴峻,示意留在南非抗疫護民,今年元宵節才指示,要回北港謁祖,但當時南非正處於3級警戒,許多航空公司拒載,所幸在北港朝天宮董事長蔡咏鍀協調下,才讓南非媽順利回娘家。
1945年10月,因日本政府戰敗投降,中華民國國民政府接收台灣。 在台灣台南市同樣奉祀保生大帝為主神的廟宇,尚有學甲區大灣清濟宮、將軍區金興宮舉辦類似上白礁的謁祖祭典。 佳里區青龍宮則有古香十三庄暨遙祭青礁慈濟宮的活動。 於將軍溪畔白礁亭舉行,由祭典委員會主任委員,率領副主任委員、委員、慈濟宮董監事、爐主、各角頭廟宇領隊、信徒等參與。 謁祖 西南五大香科皆以蜈蚣陣為香陣前導,學甲上白礁祭典蜈蚣陣由後社集和宮負責裝閣,為臺灣西南五大香科中,唯一維持由人力扛抬者。 學甲蜈蚣陣所扮神童,共計36名,由各地信徒登記擲筊確定,向集和宮繳納一定費用,以供治裝、裝飾、人力工資等後,由數名扛工協力抬行。
白沙屯媽祖進香的的特色是只有「起駕日」、「刈火日」與「回宮日」為每年農曆12月15日下午擲筊,每年天數、路線皆不固定,信徒宣稱這是媽祖指引轎夫行轎前進。 如需舉辦500人以上的宗教活動,須提報防疫計畫,並經過地方政府同意後辦理[33]。 2月16日起,由中華民國內政部宣佈調整宗教場所及宗教集會活動等防疫鬆綁。 3月1日起,宗教場所及宗教集會活動等,依中華民國內政部規定辦理防疫措施[34][35]。 謁祖2025 11月7日起,依中華民國內政部防疫新制,取消民眾參加「會接觸不特定人士或無法持續有效保持社交距離」性質活動須完成COVID-19疫苗追加劑(第3劑)接種或快篩之限制,包含宗教活動、團體旅遊等[36]。
在該儀式中,諸信眾及工作人員以徒步方式抬著媽祖神轎縱跨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雲林縣等地區及橫渡大安溪、大甲溪、大肚溪、濁水溪,前往北港朝天宮進香。 隊伍上除白沙屯媽祖外,還有來自苗栗縣後龍鎮南港里山邊媽祖宮的山邊媽祖共同乘轎進香。 回鑾到通霄新埔秋茂園,由四人轎換八人轎,換八人轎後不准再鑽轎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