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路線的全程行車里數約為42.5公里,行車時間約為89分鐘。 (平均行車時速約為28.7公里) 是當時全港行車時間最長、最多分站的路線。 1980年3月6日:往元朗(東)方向駛至廣東道後,改經公眾四方街、上海街、荔枝角道、太子道、大南街、柏樹街、汝州街及欽州街。 1970年7月26日:由早上十時起,往元朗方向駛至長沙灣道後,改經荔枝角天橋,然後返回荔枝角道行車路線,以配合位於長沙灣道、荔枝角道與蝴蝶谷道交界之新荔枝角天橋通車。 這條當年號稱全港路程最長的巴士路線分段也最多,一共有屏山、藍地、新墟、青山灣、大欖涌、深井、汀九、荃灣、葵涌和荔枝角,共十個分段點。
2009年12月20日:本線總站由佐敦(匯翔道)巴士總站遷往佐敦(渡華路)巴士總站,以配合廣深港高速鐵路西九龍站工程。 B2層 (抵港大堂)(高度限制2.2米)則設車站停車場,包括上客區及約500個私家車車位供公眾使用。 香港西九龍站經行人天橋及行人隧道連接屯馬線柯士甸站及東涌線/機場快線九龍站。
佐敦道46號: 使用狀況
2017年1月23日:凌晨零時許,一輛往麗瑤方向的Enviro400(ATSE45/RW4801)離開海壇街「南昌街」站後,一名男乘客疑忘記落車,要求車長立刻停車不果,隨即向車長施襲,致巴士失控撞及地盤外的圍牆,車頭輕微損毀,車長輕傷送院,涉事乘客事後逃去。 2014年,此路線的雙層巴士掛牌全部改為丹尼士三叉戟 10.6米(ATS),取代富豪超級奧林比安 10.6米(ASV),全線再次低地台化。 此路線於2009年加入單層低地台巴士行走,用車為一輛斯堪尼亞K230UB 10.6米(ASB5/NU8647)。 2012年改為丹尼士飛鏢 10.1米(AA39/GF9466)行走。 同年再改為Enviro200 Dart 10.4米(AAU26/PZ7263)行走。
- 就如香港其他地區一樣,也因為鐵路站的命名和選址而影響周邊地區發展,很多香港人已經將該站周圍稱為佐敦並非官涌。
- 1980年12月1日:晚上十時半,一輛往上水方向的利蘭勝利二型(G217/CH2048)在彌敦道右轉窩打老道時因閃避上落客之的士,失事翻側,1人被鐵欄夾死,另37男17女傷。
- 2012年改為丹尼士飛鏢 10.1米(AA39/GF9466)行走。
- 此改動是因應獅子山隧道九龍入口興建交通總匯期間,該段窩打老道須臨時封閉而作出之臨時交通安排,為期三個月,生效日期原訂為3月22日,最後推遲至3月29日。
- 1992年7月22日:配合聯和墟位於聯安街及和滿街交界的新總站啟用,來回程改經聯安街、聯和墟總站,然後再由聯安街返回沙頭角公路 – 龍躍頭段,不入聯和市場外的舊總站。
2003年12月20日,連接屯門站至南昌站的九廣西鐵(現併入屯馬綫)通車。 1968年,美孚油庫遷往牙鷹洲,原址改建為美孚新邨,原本的發展商為美孚石油所創立的美孚企業有限公司。 1991年,新世界發展有限公司收購美孚企業,繼承了美孚新邨幾乎所有道路的擁有權及未用盡的可建樓面。 1997年因第七期(萬事達廣場)成立業主立案法團,便易名為匯秀企業有限公司;現為新創建旗下的富城集團所有。 它在1970年代是中產人士的聚居地,亦是香港進入小康社會的一個標誌。
佐敦道46號: 班次
後來大部份的樹木因為阻礙雙層巴士行走,加上要興建工業大廈,大樹阻礙發展而被鋸去,現在只剩下九龍公園一小段仍然留有當年種下的大樹。 九龍佑寧堂亦會借出場地及設施供其他基督教團體使用,其中包括採用粵語傳道的合一堂及普通話傳道的信義會,也包括眾樂教會及基督路小教會。 佐敦道最西端原來為佐敦道碼頭,但是香港政府在1990年代將佐敦道碼頭拆卸以進行西九龍填海工程,將佐敦道伸展至西九龍填海區。 雖然車站處於佐敦道附近而被命名為佐敦站,但佐敦站所處的地區的正式名稱為官涌。 就如香港其他地區一樣,也因為鐵路站的命名和選址而影響周邊地區發展,很多香港人已經將該站周圍稱為佐敦並非官涌。 而位處旺角的太子站、長沙灣的荔枝角站以及大角咀的奧運站等也有「站名取代地名」的情況。
非專營巴士可沿匯翔道(西行)或匯民道(南行)前往香港西九龍站,並使用位於匯民道的指定上落客區上落乘客,但不准停車等候。 佐敦道46號 此路線曾是全九巴行車時間最長、第二多分站,同時也是每年虧蝕最多的路線,取消前每年虧蝕800多萬港元。 佐敦道46號 1985年3月13日:來回程改經大埔太和路介乎大埔消防局至水圍一段,不經大埔公路 – 大窩段(現時太和邨的一段)。 1983年6月29日:往佐敦道碼頭方向駛至水圍及汀角路之間時,改經A路,不經大埔公路(即現時太和邨的一段)。
佐敦道46號: 佐敦道46號的交通站點
2004年12月21日:凌晨零時許,一輛往佐敦(匯翔道)方向的利蘭奧林比安(S3BL417/FB8663)在窩打老道燈位停車時,有途人向巴士車尾噴漆。 2008年9月30日:凌晨零時許,一輛往佐敦(匯翔道)方向的丹尼士巨龍(S3N336/FZ7591)在乙明邨開門讓女乘客落車後,車門將女乘客的手袋夾住拖行,其後女乘客乘的士追至九龍塘聯合道分站向車長投訴及報警,女乘客手肘受傷送院。 2005年6月20日:下午一時許,一輛往佐敦(匯翔道)方向的利蘭奧林比安(S3BL280/DY9071)在汀角路近大埔政府合署燈位因衝紅燈,將一名正在橫過馬路的老翁撞倒。 老翁送院後證實不治,而車長則涉嫌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被警方拘捕。 粉嶺裁判法院在2006年3月開庭審訊,涉事的鍾姓車長否認一項危險駕駛導致他人死亡罪名,而控方傳召乘客作供,目睹車長當時衝紅燈並撞倒老翁,證供獲裁判官接納。
佐敦道46號: 大廈資料:新填地街46號
受敬祖路近祖堯天主教小學及製衣業訓練中心的彎位影響以及途經專營巴士低排放區的影響,此路線只可使用11.3米或以下長度及達歐盟五型或以上標準的低排放巴士。 1992年:配合上海街逐步改為單向南行,此路線往麗瑤方向於旺角及油麻地多次改道:5月21日:介乎荔枝角道至旺角道改為單向南行,改經旺角道及彌敦道。 現時彌敦道最小的門牌號碼是彌敦道19-21號九龍酒店,1至18號則從缺,原因是早年原計劃將尖沙咀天星碼頭至現時彌敦道起點的路段也撥歸彌敦道,惟最終當局將有關路段撥歸梳士巴利道,所以令彌敦道1至18號的門牌號碼未能使用。 佐敦道是公共小巴政策下,於九龍半島可以行駛的範圍內的南端盡頭。 佐敦道46號2025 2011年1月13日起,禁區範圍進一步擴充,介乎加士居道與廣東道之間的佐敦道西行,以及介乎南京街與佐敦道之間的彌敦道南行皆禁止公共小巴進入。 此外,公共小巴曾經於文匯街設立總站,因為位置接近佐敦道碼頭而稱為「佐敦道」總站,其後改於佐敦道以北及甘肅街以南的街道作總站,但總站名稱不變。
佐敦道46號: 佐敦道46號 近期成交
)是一座位於香港九龍油尖旺區官涌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地底,屬於港鐵荃灣綫的鐵路車站,於1979年12月16日啟用。 、佐敦道、彌敦道、荔枝角道、東京街、保安道、興華街、荔枝角道、美荔道、荔灣道、荔景山路、敬祖路、祖堯巴士總站、敬祖路、荔景山路、聯接街及麗祖路。 現時用車包括4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400(ATSE)、1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200 佐敦道46號 Dart 10.4米(單門版AAS)和1輛亞歷山大丹尼士Enviro 佐敦道46號2025 佐敦道46號2025 500 佐敦道46號2025 MMC 11.3米(E6M),均屬荔枝角車廠。
佐敦道46號: 佐敦道46號附近醫院
1991年10月3日:配合原服務荔景山區往南九龍的30線縮短至長沙灣廣場,故本線延長至佐敦道碼頭,取代其服務位置。 油尖旺區的尖沙咀@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11,538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24,554人。 主要街道包括廣東道(尖沙咀段)、彌敦道(尖沙咀段)、加連威老道(尖沙咀段)、麼地道(尖沙咀段)、梳士巴利道(尖沙咀段)。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港景峰,美麗都大廈,華源大廈,華寶大廈,漢口中心。 區內家庭住戶每月收入中位數為HK$ 23,750,年齡中位數為 45.6歲。
佐敦道46號: 放寬檢疫措施及按揭壓力測試 締造入市契機 中原按揭x中原地產「MIAMI QUAY I」抗加息按揭雙優惠
九龍佑寧堂於1927年正式成立,神學上教堂隸屬基督新教,其任命的主任牧師亦是由主流基督新教教会全體牧師中選出,但教堂的會籍則開放給所有事奉基督為主的教友。 )於1927年成立,是香港一座英語傳道跨宗派基督新教教堂,位於九龍佐敦道4號,現被列為香港法定古蹟。 建築屬簡約垂直哥德式建築,建有中式金字瓦頂,屋頂採用香港較罕有的全木樑結構,歷史建築學者陳天權相信它可能是全港最後一座哥德復興式教堂。 佐敦道46號2025 1970年代,香港地鐵興建「修正早期系統」(有關路段現屬觀塘綫及荃灣綫),並在彌敦道與佐敦道交界處設一車站,以佐敦道之名命名為佐敦站。
佐敦道46號: 佐敦道46號
由於彌敦道一帶是人流密集的地區,該處由早到晚都是車水馬龍、人來人往,但也經常發生交通意外,因此香港政府除了設交匯處通黑點警告牌,提醒途人及駕駛者注意交通安全外,亦在沿路興建行人隧道,如旺角豉油街跨越彌敦道的地底隧道。 佐敦道46號 持有「九巴月票」之乘客在車票有效期內,每日可享最多10程任何九龍巴士路線(包括本路線,以及聯營過海線的九龍巴士提供的班次);而B1線及B9線則分別每日可享最多各2程(不會計算每天10次合資格車程)。 佐敦道46號2025 上述只表列於香港西九龍站附近主要上落客位置的專營巴士及專線小巴路線。
佐敦道46號: 大廈資料:佐敦薈
1946年4月9日:戰前的9號線復辦,改稱3號線,往返尖沙咀及元朗。 由於戰後巴士不足,此路線改用貨車改裝而成的卡車行走,派車兩輛。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西九龍站巴士總站本周日啟用(附圖)〉[新聞公報],2018年9月10日。
佐敦道46號: 途經之公共交通服務
九巴於5月16日開辦行經屯門公路的新路線68,來往元朗(東)及佐敦道碼頭。 1974年7月12日:下午4時許,一輛往佐敦道碼頭方向的利蘭亞特蘭大(2L28/BD5108)在葵涌道近瑪嘉烈醫院地盤時因左前軸突然爆軚,失事撞向建造中的行車天橋地盤並墮坑翻側,車頂被削開。 由於車長弄錯路線牌,車上乘客較少,但意外仍造成3人死亡,9人受傷。 事後九巴因車齡問題不作修復,巴士在香港服役僅一年[註 佐敦道46號 14]便告退役。 新界巴士路線46,由九巴營辦,來往葵涌(麗瑤邨)及佐敦(西九龍站),途經荔景邨、祖堯邨、瑪嘉烈醫院、九華徑、美孚、長沙灣、深水埗、旺角及油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