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選產科醫療保障亦包括因懷孕而產生的費用,包括產前檢查、分娩、流產或產後檢查。 可是,如果有痛楚、出血或子宮肌瘤快速生長等徵狀出現,尤其是更年期後的婦女,應動手術把子宮肌瘤切除。 偶爾,女性在懷孕期間接受的超音波掃描可發現子宮肌瘤。 子宮鏡檢查也可以檢驗子宮肌瘤,過程中,細小的內窺鏡會通過子宮頸被放進子宮,觀察子宮內部。
子宮大部分是由肌肉組成,所以可能會增生,而肌瘤本身就是子宮正常的肌肉細胞,在不斷被雌激素刺激後,就會愈長愈大。 通常小型的肌瘤約1~2公分,大型的也有10~20公分。 「如果子宮肌瘤引致經血流量多或者經痛,可以先用藥去減少經血流量或者減少經痛。」減少經血流量藥物包括止血藥、含有藥性的子宮環、避孕藥、非類固醇消炎藥、含有黃體酮的口服藥又或是含有黃體酮嘅針劑。
子宮肌瘤肚子: 經痛怎辦?醫教按穴道緩解
子宮肌瘤會令子宮擴大,可導致下腹不適或背痛,或者壓著膀胱,令排尿次數比平常頻密。 子宮肌瘤會導致一些女性於性交時感到痛楚或不適(交媾困難)。 子宮肌瘤肚子2025 子宮肌瘤會令子宮擴大,可導致下腹不適,或者壓住膀胱,令排尿次數比平常頻密。 而傳統的剖腹手術則需要較長的復原時間,約需六至八星期。 病人在術後一至兩星期,要停止劇烈運動和避免提取重物。 除此之外,患者可以植物為本的飲食方法(Plant-based Diet),以白肉及魚類代替紅肉,有助減低子宮肌瘤的發生率。
- 不少OL經常在辦公室久坐不動,加上平時沒有做運動的習慣,所以血液容易停滯,造成血瘀的情況。
- 如診斷中確定子宮肌瘤沒有引起病徵,或只導致輕微的病徵,患者便無需接受治療。
- 一旦壓力太大或是情緒低落時,婦科免疫的功能就會降低,婦科的問題也會層出不窮,子宮肌瘤就會生成。
- 不過,食品添加劑、大豆也會增加患子宮肌瘤的風險。
- 以上的藥物,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請大家要和自己的醫師、藥師完整了解,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喔!
- 另外,不少患者因肌瘤令盆腔出現壓迫感、下墜及脹痛,或有小便問題、受孕困難、流產風險,亦需考慮手術。
- 另外在某些狀況下,醫師就會比較傾向使用手術治療,我們說明如下。
「子宮肌瘤」俗稱「纖維瘤」,是子宮的平滑肌增生造成的良性腫瘤,屬常見婦科疾病。 子宮肌瘤的成因多與雌激素有關,停經前皆有復發機會,女性即使已接受治療,仍應多加注意日常飲食、恆常運動,減低復發風險。 子宮肌瘤肚子2025 要留意的是,由於部分子宮肌瘤(尤其是黏膜下肌瘤)可導致不育,故有生育打算的患者,即使未有不適症狀,亦應跟醫生商討是否提前切除子宮肌瘤,避免影響生兒育女的計劃。 子宮肌瘤會受雌激素刺激而生長,例如患者懷孕的話,肌瘤就會因體內雌激素上升而增大,產後多數會縮小;隨患者更年期停經,肌瘤亦有可能隨雌激素下降而停止生長或縮小。 一般只要年紀已經有20幾歲的女性,荷爾蒙、月經都正常,就有可能長一些良性的肌瘤。
子宮肌瘤肚子: 子宮肌瘤
家族遺傳亦是患上婦女病的其中一個因素,大小姐林淑敏2010年確診患上乳癌,在一夜之間甩掉所有頭髮。 如果家族內有人曾經患上子宮肌瘤,其女兒的患病風險亦會增加3倍。 不少人的飲食習慣屬多肉少菜,有研究發現,喜歡吃肉的人士,患子宮肌瘤的風險比素食人士高,主要原因是過量攝入動物脂肪。 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s),又稱纖維瘤,絕大多數個案為良性,常見於 40 至 50 歲女性,近年亦有不少 30 子宮肌瘤肚子2025 多歲的年輕患者求診。
如診斷中確定子宮肌瘤沒有引起病徵,或只導致輕微的病徵,患者便無需接受治療。 超音波掃描可重覆進行,以確保子宮肌瘤並沒有快速生長。 醫生如在進行骨盆(內部)檢查時發現子宮增大,他可能會推斷有子宮肌瘤生長。 子宮肌瘤肚子2025 醫生會把探測器放在接受檢查的女性的下腹上,音波訊息會轉化為畫面,顯示在螢光幕上。 雖然嚴重的痛楚頗為罕見,可是若子宮肌瘤形成蒂,當蒂扭轉時,或者子宮肌瘤因血液供應不足而損壞,便會出現嚴重的痛楚。 子宮肌瘤在40多歲至50多歲的女性身上最為常見,也就是婦女即將結束生育年齡的時期。
子宮肌瘤肚子: 藥物治療的目標是:
以前醫院學長姐是這樣教我們的,大家可以把子宮想像成人類孕育胎兒的房間,子宮本身的肌肉,就像是這個房間的牆壁,而黏膜就有點像是牆壁外面的裝潢、油漆這類的東西,而漿膜層就好比牆壁外層的磁磚,讓房間跟外界有一層區隔。 重要聲明:生活易會員於本網站內所發表的全部內容為即時更新,因此生活易不會預先審查任何內容,並不會保證其準確性、完整性及質量。 此外,會員所發表的全部內容均屬個人意見,並不代表生活易之言論及立場。
事實上,大多數的人並不會有任何的症狀,故有人終其一生都不會知道其子宮長有肌瘤,或是等到其已長到從肚皮上都可以摸得到時才到醫院求診。 子宮肌瘤肚子 還好,一個良性的肌瘤,並不容易因延遲診斷而轉為惡性腫瘤。 但是,萬一經血流量過多或者經痛對藥物反應不理想,又或者肌瘤較大壓住附近器官,導致尿頻、便秘或者長期腫痛時,就可能需要做手術切除。 通過詢問患者症狀和月經史,並做婦科檢查,若懷疑有子宮肌瘤,根據患者病情可能需要做超聲檢查、宮腔鏡檢查等。
子宮肌瘤肚子: 中醫對於子宮肌瘤的看法
一名36歲唐小姐月經來時量多、有血塊且會經痛,肚子偏大以為是肥胖不以為意,透過健檢才發現11公分子宮肌瘤,但不願意接受手術治療,轉到中醫求診。 醫師指出,台灣孕齡期女性超過50%有子宮肌瘤問題,發生原因與「雌激素」有關,症狀有「經血量多、經痛、下腹部壓痛感」,也有些人沒有明顯症狀,直到不孕或流產才發現。 子宮肌瘤肚子2025 目前西醫對引致子宮肌瘤的原因尚不清楚,一般認為可能與女性體內雌激素過多有關,子宮肌肉層的平滑肌細胞受到雌激素過度刺激增生而形成肌瘤。 風險因素包括家族病史、肥胖、未生育或過早來月經(11歲之前)。 另外如果長期服用含雌激素的藥物或食物、壓力過大等亦有可能影響體內的雌激素,增加患上子宮肌瘤的機會。
子宮肌瘤肚子: 子宮肌瘤要少碰雞蛋、豆漿?
阮:由於大部分子宮肌瘤均無徵狀,不少病人在身體檢查或因某些原因接受掃描檢查時才發現。 診斷子宮肌瘤,婦產科醫生會初步為患者做婦科檢查,包括陰道及盆腔檢查;若醫生能從腹部觸診中摸得到,肌瘤可能已撐到子宮大如懷孕3個月。 鍾:子宮肌瘤即長在子宮的纖維瘤,多屬良性,高危年齡層為40至50歲,不過亦有年輕化趨勢,臨牀不時遇到30歲或以下的患者。 病因不明,但已知會受雌性激素刺激而生長,例如患有子宮肌瘤的病人懷孕,肌瘤會因體內雌激素上升而增大,產後多數會縮小;若病人隨更年期停經,肌瘤有可能隨雌性激素下降而停止生長或縮小。 其他高危因素包括肥胖、月經初潮較早(如早於11至12歲以前),或有家族病史。 ,逾半數患者會出現經期異常出血,經血量過多,也有患者的骨盆腔位置出現疼痛情況,如經痛、腹痛、性交時疼痛等症狀。
子宮肌瘤肚子: 子宮肌瘤成因
故此已確診的女士,可定期進行超聲波掃描監察,確保子宮肌瘤未有快速生長。 婦產科專科醫生方秀儀了早前接受TOPick訪問時,講解症狀成因子宮肌瘤(Uterine fibroids/leiomyomata)是常見婦科疾病。 子宮肌瘤俗稱「纖維瘤」,是子宮的平滑肌增生造成的良性腫瘤。 子宮肌瘤主要分3種︰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和間質性肌瘤,其生長位置、症狀和影響各有不同。 子宮肌瘤的位置以及大小都會令女性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例如經痛,經行血流量過多,甚或引致頭暈,經血淋漓不盡,腰痛,腹部脹滿,尿急感等。
子宮肌瘤肚子: 婦女健康篇:子宮肌瘤症狀與病因
肝鬱容易導致血液停滯,從而演變成多種病症,例如子宮肌瘤。 在日常生活中,豬、雞、魚是我們最常接觸的食材,為了加快以上食材的生長速度,飼養人士都會餵含有荷爾蒙的飼料。 有研究顯示,長時間食用含荷爾蒙的食物,會刺激子宮,導致子宮肌瘤病發。
子宮肌瘤肚子: 子宮肌瘤 甚麼是子宮肌瘤?
如果肌瘤太大,壓到膀胱,可能會造成尿頻或小便困難;肌瘤壓到腸道,則有可能導致便秘。 子宮肌瘤肚子2025 當然,較大的子宮肌瘤可能會造成較大的不適,然而並不代表情況比小的嚴重,而小型肌瘤亦不代表無危險性。 王樂明表示,飲食方面含雌激素的食物不要天天三餐吃,恐會有刺激肌瘤長大的可能性;還有,有些女生喜歡擦美白的東西,這可能都會含雌激素,讓環境荷爾蒙刺激你的肌瘤變大。 王樂明也說明,其實大部分的子宮肌瘤都不需要開刀,除非症狀很明顯,例如月經像血崩,不然基本上定期檢查,追蹤觀察肌瘤的大小,只要不要長大得太快,原則上不會有太大問題。 我是一位有嚴重子宮肌瘤及肌腺症的人,我44歲結婚後,便陸續求診很多大型醫院的婦產科,得到的答案都是要我切除子宮,但因我想懷孕當媽媽,只能忍受嚴重經痛,直到我遇見鄭丞傑醫師。 除此之外,臨床的子宮肌瘤症狀最常見的就是月經的量增加,還可能會有骨盆腔的慢性疼痛,例如:痛經、性交疼痛等;若是肌瘤發生扭轉,也可能造成急性疼痛;若是肌瘤太大壓迫到泌尿系統,可能造成頻尿、解尿困難,或是腎積水。
子宮肌瘤肚子: 子宮肌瘤症狀1. 經血過多
周宗翰進一步說明,子宮肌瘤對雌激素是高度敏感的,也就是說雌激素是刺激子宮肌瘤成長的必要條件,如何首烏、桂圓、人參、阿膠等常放入藥湯燉煮的藥材,如果不是「氣虛體寒型」的子宮肌瘤,基本上都不適合飲用。 以上的藥物,都有各自的優點與缺點,請大家要和自己的醫師、藥師完整了解,才能做出適合自己的決定喔! 另外在某些狀況下,醫師就會比較傾向使用手術治療,我們說明如下。 現在的女性越來越早熟,初潮提前,絕經年齡延長,這樣女性行經時間就延長了,直接增大了子宮肌瘤的發病可能性。 ▲婦產部李佩蓁醫師提醒,女性朋友若是經期異常、下腹痛,千萬不要忍耐或不好意思就醫,及早就醫可以把握黃金治療時期。
子宮肌瘤肚子: 子宮頸殘端癌:症狀、病因及如何治療
患者若果同時有子宮下垂,即子宮離開骨盆底位置,亦可進行切除子宮手術。 子宮肌瘤手術方式分為傳統手術治療,切除子宮或者只切除肌瘤。 特別是想保留生育能力的女性,大多都會選擇只切除肌瘤而保留子宮。 如果子宮肌瘤延伸到宮腔內,或會影響宮腔形狀及令受精卵難以著床。
女性出現經血量多,或子宮異常出血,或經期延長等症狀,小心子宮肌瘤找上門。 子宮肌瘤肚子 根據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婦產部調查,子宮肌瘤的發生率可高達20~50%;相當於平均每2~5位女性就有1人有子宮肌瘤問題,十分驚人。 子宮肌瘤肚子2025 子宮肌瘤肚子2025 周宗翰中醫師表示,針對子宮肌瘤的4大好發體質對症調理,有助於預防。
所以現時不少醫生做微創手術時,先將肌瘤放入一個袋內才切碎,再經小傷口取出,此舉雖令手術難度增加,但較為安全。 子宮肌瘤,又稱為子宮瘤、子宮肉瘤、纖維瘤或朱古力瘤,是常見的女性疾病,於40至50歲女性身上尤其常見。 罹患子宮肌瘤通常沒有明顯病徵,一般都是婦科超聲波檢查才被發現。 當然,醫生可能會為患者進行超音波掃描,進一步確診肌瘤位置及情況。 經陰道進行的超聲波檢查,因較接近子宮,可用以診斷小至 0.5 子宮肌瘤肚子2025 cm的肌瘤,同時亦可檢查卵巢情况。 而位置較隱蔽的子宮肌瘤,則可透過喉管在宮腔注入生理鹽水,再用超聲波探測。
記者專訪婦產科專科醫生李閏婷,解說子宮肌瘤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其症狀及治療方法,並指出如何透過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預防子宮肌瘤。 近年不少文獻證實,不是所有子宮肌瘤都屬良性,惡性機率佔1500分至2000分之1。 所以,當發現子宮肌瘤出現特別或新的徵狀,應及早考慮手術。 就發現子宮肌瘤癌變風險,醫學界對微創手術亦出現爭議。 幾年前FDA(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警告,微創手術使用粉碎器將肌瘤切碎取出會帶來風險,萬一肌瘤為惡性,此舉可令癌細胞擴散。 此後2至3年間,美國做子宮肌瘤微創手術的數字大為下跌,採取傳統手術的數字上升,但手術風險、併發症增加,因傳統手術後傷口爆裂、發炎,或影響腸胃問題的風險較大。
子宮肌瘤的成因有很多,當中的一大成因是發育過早。 有資料顯示,9 歲便來經的女性發病率會高於 11 歲後來經的女性,因女性荷爾蒙過早刺激子宮而致。 另外,肝臟爲調節賀爾蒙的重要臟器,我們應避免喝酒、熬夜,容易傷肝或引發脂肪肝,使荷爾蒙調節紊亂,促成肌瘤形成。 何小姐於 2022 年 2 月安排入院進行子宮肌瘤切除術,住院留醫 7 日,整筆醫療費用為 HK$108,662.6。 一個女性正常月經量約60~80cc,王樂明建議判斷方式是,自己跟自己比較,利用衛生棉的量來看的話,若以前大概一天只要用3片或5片,但現在卻使用到7、8片,那麼顯然已經有異常現象。 子宮壁總共有3層,由內向外可以分為子宮內膜、肌肉層以及外膜,而大家常聽到的子宮肌瘤,就是於子宮肌肉層長出的良性肌肉纖維瘤。
子宮肌瘤肚子: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廣州一名30歲女子腹部變大,像已懷孕7個月,她挺著大肚子求醫,表示並無懷孕。 子宮肌瘤肚子2025 經檢查後,醫生發現她子宮長有超過180個腫瘤,最終需做手術切除子宮肌瘤。 由家醫科醫師許書華主持的《家有許事》網路節目中,討論婦科常見疾病之一「子宮肌瘤」。
踏入冬季,不少人都會吃藥膳和補品暖身,但並非人人適合。 台灣中醫師周宗翰日前分享一宗病例,一名34歲女子患有子宮肌瘤,4年內兩度進行手術,但肌瘤仍持續長出。 子宮肌瘤肚子2025 經過問診之後,才發現該名女子特別喜歡吃「燉補類」的食品,意外刺激肌瘤,導致自己一直未能康復。
子宮肌瘤是生長於子宮平滑肌的一種良性腫瘤,又稱為子宮肉瘤或子宮纖維瘤,以往多見於40至50歲的女性,但近年日趨年輕化。 子宮肌瘤可以是以一個或多個的形式同時出現,透過婦科超聲波檢查即可發現。 大多數子宮肌瘤患者並沒有明顯症狀,少數人會有痛經或月經血量過多的情況。 一般來說,子宮肌瘤生長緩慢,轉變成惡性腫瘤的機率十分之低,且通常在絕經後會慢慢縮細。
子宮肌瘤肚子: 中醫及營養師建議:子宮肌瘤食療及食物禁忌
若果子宮肌瘤大於 6cm,或症狀在服食中西藥都無法改善,應接受手術治療,以免耽誤病情,詳情應向醫師查詢。 治療系統可將體外低能量超聲波聚焦到體內形成能量高度集中區域,由於高度聚焦,通過能量集中區域的組織形成不可逆轉的凝固性壞死技術,即可達到消融的目的。 好處是不會造成傷口,但由於過程中,不能取出子宮內的組織作化驗,故對於有懷疑的子宮肌瘤,可能並不是最合適的方法。 進行此手術通常可以保留子宮功能,但手術未必可以完全改善徵狀,復發率約15%至27%。 如果肌瘤位於子宮內腔,則需要進行子宮鏡肌瘤切除手術。 而黏膜下肌瘤會影響女士受孕困難或增加流產風險,假如肌瘤過大亦有機會導致早產或胎位異常,也會因為影響子宮收縮而增加產後大量流血的風險。
子宮肌瘤肚子: 子宮肌瘤症狀
豆漿內的黃豆營養價值非常高,屬於優質蛋白質,能提供人體所需的胺基酸,適量飲用豆漿,有助改善貧血的情況。 隨著後疫時代重新建立的生活習慣,管它什麼吸睛的噱頭,都比不上能為自己提供滿滿的保護與療癒來得重要! 像是定期就會與女生的私密肌親密接觸的衛生棉,就要以著重抑菌防護、草本清香的品項,給妹妹貼身舒適的保護與呵護。 何小姐作為 Bowtie 自願醫保靈活計劃(基本)的受保人,在入院前一星期,何小姐已經向 Bowtie 申請住院「預先批核」服務並成功獲批。 完成治療後,Bowtie 為何小姐直接繳付已獲批核的醫療開支合共 HK$100,732(賠償費用達醫療費用 92%)。
只要子宮肌瘤大小在 6cm 以下,醫師分清你的體質,可以中藥及針灸改善氣血循環,縮小子宮肌瘤,改善症狀。 子宮肌瘤肚子 子宮肌瘤(英文:Uterine Myoma),又可稱為子宮肉瘤/子宮纖維瘤,常出現於骨盆腔中,是婦產科中最常見的良性腫瘤。 由於子宮肌瘤的生長速度緩慢,一般不會引起明顯症狀。 不過,一旦子宮肌瘤增大至某個尺寸,便有可能引起身體不適。 相信有許多的婦女同胞,在有身體不適到婦產科接受超音波檢查時,常被意外告知其子宮長有「肉瘤」這些所指的就是所謂的「子宮平滑肌瘤」,也簡稱為「子宮肌瘤」。
另外,從未生育過小孩的女性同樣較易患有子宮肌瘤問題。 子宮肌瘤是許多女性會遇到的疾病,雖然多數無症狀,但還是有機會影響女性朋友們的日常生活,如果你有子宮肌瘤,請務必定期追蹤。 真的有必要時,可以在醫師的協助下透過藥物及手術來治療。
子宮肌瘤的治療是很個人化的,需要依據患者個人的身體狀況,以及各種考量,例如生育上的需求,經由病人與醫師的共同討論來決定的。 臨床上通常會有兩大治療方向:如果是非常確定不想懷孕的人,方向就會是根除病灶,避免子宮肌瘤再度復發。 而如果是想懷孕的患者,治療方向就會偏向維持子宮機能及緩解不適症狀。 (記者、部分圖片:Karena)女性常常感到經痛、月經不定時、月經量忽然增加?
如果子宮肌瘤不大(一般指直徑小於 4 釐米),也沒有引起任何不舒服的症狀,可以不治療,每 3~6 個月定期複查即可。 如果複查過程中,發現肌瘤變大或者出血,請及時就醫,醫生會根據患者的情況綜合評估,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案。 子宮肌瘤肚子 子宮肌瘤患者在生活中最重要的是觀察月經出血量、多休息。 經期疼痛(痛經)是子宮肌瘤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可以嘗試以下方法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