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已於二○一九年四月就「額外差餉」的立法建議諮詢立法會房屋事務委員會。 我們現正研究議員及各方面的意見,草擬《條例草案》,並會盡快向立法會提交。 同時,為了促使一手私人住宅盡早推出市場,政府於二○一八年六月二十九日提出向空置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徵收「額外差餉」。 政府建議修訂《差餉條例》,要求獲發「入伙紙」(「佔用許可證」)達12個月或以上的一手私人住宅單位的發展商,每年向政府申報單位的狀況。 如果這些單位在過去12個月內,有超過六個月未作出租用途,發展商須繳付「額外差餉」。 「額外差餉」會由差餉物業估價署按年徵收,金額為該單位應課差餉租值的兩倍。
另外,為增加綠化面積,設有全港首個垃圾房天台花園、綠化行車道、10支太陽能路燈、垂直綠化等各樣設施集於一身,是屋邨的一大特色。
清河邨第四期: 參考
截至今年三月底,房委會轄下約有170萬平方米的非住宅設施,其中百分之四十九用於福利及社區設施,百分之十四是零售設施,剩下的百分之三十七則作其他用途,例如輕工業用途單位、政府辦公室、儲物室等。 另外,房委會轄下有165個停車場,合共提供約31 100個泊車位。 社福設施方面,房委會會按實際情況因應社署要求,嘗試在新項目加入社福設施。 正如我剛才提到,過去五年批准的40多個新房屋項目中,四個未用盡非住宅地積比率的項目中,有三個項目已按社署要求提供了一些社福設施。 首先,接着剛才介紹政府在非住宅設施方面的情況,談談房委會在同樣方面的情況。 社會福利設施方面,政府部門在規劃公營房屋項目時,會就項目內各類設施包括社會福利設施作出規劃和協調,並在過程中考慮不同持份者的意見。
- 泊車位方面,政府的運輸政策一直鼓勵市民盡量使用公共交通系統。
- 法團接收屋邨管理權後,便全權負責執行屋邨日常管理事務和公用地方及設施的維修。
- 就其中一宗個案,銷監局已向賣方提出檢控,案件亦將於八月十三日進行聆訊。
- 為落實這項措施,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經討論後,於二○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通過實施試驗計劃。
- 消息稱,該名老翁家住藍田,上周六(15日)從內地回港後需接受家居隔離。
- 去到2020年4月為止,香港總共有251個公共屋邨同超過85萬個單位。
- 與此同時,亦促請當局要解決人口增加而衍生的交通需求問題,如果今日會議沒有一些實質回應,不排除會要求會議主席暫緩通過建議。
行動覆蓋我們所有180多個公共屋邨,具體措施包括加強日常清潔;檢視邨內的防鼠裝置,進行及修補或增添新裝置;堵塞鼠洞,以阻截老鼠活動及匿藏;以及使用高壓熱水機加強清洗衞生黑點等等。 接下來我回應委員提及,關於善用現有公屋單位及增加公屋的各種課題。 事實上,我們一直有檢視可否在現有屋邨範圍內或附近的空地加建樓宇。 一方面可以善用現有屋邨土地的發展潛力增加公營房屋單位,另一方面可以探討一併優化整體屋邨設施。
清河邨第四期: 樓宇詳情
從圖表可以見到,過去五年,我們共邀請 個申請者進行詳細資格審查,結果18%的申請基於各種理由被取消。 這些理由包括申請者被確定超出入息/資產上限,佔4.2%;或者申請者未有應約,佔7.6%。 這些數字顯示,在詳細資格審查階段,或者在這階段之前的時間,相當比例的申請者可能並不符合申請資格,或者無意繼續申請公屋。 我們正在研究集思會上收集的意見,希望能整理出一些建議,更好管理輪候制度,將公屋單位用於比較需要公屋的申請者。 清河邨第一至三期公共租住房屋早於二○○六年至○八年期間落成,房署最新打算在該邨引入更多公屋單位。
在過去三年(即二○一六/一七至二○一八/一九年度),全方位維修計劃的每年平均開支為1.69億元。 《2018年施政報告》公布,政府會按照「一地多用」的原則,在合適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和公眾休憩空間項目提供公眾泊車位。 為此,運輸署在諮詢相關政策局及部門的意見後,會規定項目倡議者和承建部門須在工程界定書中,把按照「一地多用」原則在不同政府項目中加設公眾泊車位。 財政司司長在二○一九/二○年度《財政預算案》中宣布預留20億元,支持民間團體興建過渡性房屋。 運房局會考慮過渡性房屋項目的運作經驗,聽取社會各界意見後,擬訂資助計劃的具體安排。 委員的發言固然涉及房委會的工作,但亦有觸及政府的相關工作。
清河邨第四期: 清河邨
另一個例子,是我們持續擴大建築信息模擬技術(BIM)的應用範圍。 我們早前向建築小組委員會匯報剛才提到兩套系統的最新發展,委員的肯定給我們很大的鼓舞。 清河邨第四期2025 最後一項關於善用公屋的工作,是2018年施政報告建議,容許70歲或以上全長者寬敞戶在調遷至較小的新或經翻新單位後,可享終身全免租金。
清河邨第四期: 屯門區
大家除了關心公營房屋單位的供應,亦都希望房委會能夠在公營房屋項目內加入各類非住宅設施。 房委會亦致力在可行情況下,按照有關法規或政府部門的要求,在房屋項目中加入各類設施。 以下我先集中討論政府在這些設施方面的工作,然後在稍後環節討論房委會在同樣方面的情況。
清河邨第四期: 清河邨第四期擬建700公屋單位
私營房屋方面,一直以來,政府的目標是維持樓市健康發展。 因應樓市近年供求嚴重失衡、利率超低和流動資金泛濫等因素造成的過熱情況,政府陸續推出多輪需求管理措施,包括針對短期炒賣的額外印花稅,針對外來需求的買家印花稅,和針對投資需求的新住宅印花稅。 另外,針對本地投資者通過「一約多伙」來迴避新住宅印花稅,政府自二○一七年四月十二日起收緊新住宅印花稅機制下為香港永久性居民提供的主要豁免安排。 清河邨第一期至三期公共租住房屋分別於2006年至2008年期間落成,共提供7,200個單位,房屋署正計劃發展第四期。 根據房屋署呈交予北區區議會的文件,清河邨第四期公共租住房屋發展計劃擬興建一座約39層公屋大樓及相關平台配套設施,可提供約700個單位,預計可容納1,750人居住。
清河邨第四期: 參考文獻
屋邨管理方面,在手機仍未普及的時代,我們已使用電子手帳(PDA)。 我們自二○一八年八月開始,使用配備全新應用程式Apps的智能手機取代PDA,協助同事執行全方位維修計劃以及兩年一度的家訪檢查。 全新的應用程式能更快、更準確地提供及紀錄資料,讓同事用較少時間更好地完成工作。 長久以來房委會都勇於嘗試利用科技,希望從而為市民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務和改善同事的工作條件。
清河邨第四期: 清河邨地理環境
我亦要多謝署內同事的努力,一方面緊守崗位,做好現有的工作,同時亦勇於探索和接受新的挑戰。 香港經濟屋宇會:原本起同管理大角咀葛量洪夫人新村,之後因為起西九龍走廊,1977年1月1號開始部分單位要由政府接管同拆卸。 直到1980年代淨低嘅單位都因應房協「市區改善計劃」而拆咗,呢啲單位而家嘅位置係喺房協頌賢花園,喺1988年落成。 房署指,發展計畫將參照「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的要求及配合社區的需要,提供合配套設施,包括零售設施、休憩空間、社區遊樂場及幼稚園等,但現時邨內接近百和路的露天停車場用地將重整,用以起樓,只餘少量停車位。
清河邨第四期: 清河邨地址
以下我會先就政府在房屋方面的工作作出回應,然後再討論房委會的工作。 下列公共屋邨標準型大廈樓宇樣本平面圖只供參考,並不代表所有公屋樓宇類型。 第四期選址會佔用清河邨近百和路的部分露天停車場,為了不影響清河邨居民現時使用之停車位,房署將會先於清河邨範圍內局部進行加建及改建工程,以搬遷受影響約60個停車位,然後再進行第四期發展工程。 搬遷停車位之加建及改建工程最快於2018年年初動工,預計於2019年年初完成。 我們會在上述就新法例的研究中,積極探討能否在適當條件及安排下,將個別工廈改建為住宅。
清河邨第四期: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2017年3月,房屋署計畫將邨內的露天停車場用地改建公屋,將擬興建一座約39層公屋,可提供776個單位,並設有商場及停車場。 搬遷停車位之加建及改建工程最快於2018年年初動工,預於2019年年初完成,而興建公屋計畫將最快2019年年初動工,預計於2023年落成。 該大廈將由房屋署總建築師(2)及興業建築師有限公司設計。 及後,按照房委會就此項目發出的招標公告中,可見設施清單中出現「互助委員會辦事處/業主立案法團辦事處」,意味清河邨第四期已獲列入綠表置居計劃備選樓宇名單。 此邨的發展工程早於1996年已經立項,當時擬建公屋屋邨(包括3幢和諧一型及1幢服務設施大樓)及居屋屋苑(包括11座康和一型第一款大廈)各一個。
清河邨第四期: 清河邨車場變公屋 700單位2023年落成
我們稍後會將項目的平均售價及銷售安排提交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審議,預計可於本年十二月開始接受申請。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頭兩期然會攞嚟做租住房屋,第三期就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嘅虧蝕。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較重建前嘅1,600伙大幅增加,頭兩期重建會畀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就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大概100幾萬港元。 【星島日報報道】可建公屋的用地買少見少,連長期使用的停車場也被「打主意」。 清河邨,香港公共屋邨之一,喺新界上水清曉路五號,英文叫Ching Ho Estate。
清河邨第四期: 第一及第二期工程爛尾
政府經檢討後,於二○一八年八月起採納新安排,在改劃土地作房屋用途的階段,將那些獲技術評估確認相關可行性的政府、機構或社區設施的樓面面積,在法定規劃圖上表明豁免計入有關用地的總樓面面積之內。 我們相信這項措施有助增加發展項目中社福設施的樓面空間。 除嚴肅執法外,政府亦因應需要向業界發出指引,讓業界更切實有效地遵守《一手住宅物業銷售條例》。 銷監局於早前發出一份「給業界的提醒」,要求賣方在一手住宅發展項目的成交紀錄冊內列出各項折扣、財務優惠或利益的所有詳情,而且載列在成交紀錄冊內的資料亦應該完整齊全。 由今年四月初到六月底新推出的一手住宅項目中,只有五個項目涉及以招標形式銷售,相關的單位數目只佔這些項目推售單位總數約3%。
清河邨第四期: 清河邨車場變公屋 700單位2023年落成
如果剩餘未賣出的單位數目少於總數的20%,發展商須一次過推售所有剩餘單位。 為盡早測試「首置」概念,行政長官在二○一八年六月宣布邀請市建局將位於馬頭圍道的重建項目改為「首置」先導項目,即「煥然懿居」。 項目提供450個單位,面積介乎24至47平方米(261至507平方呎)。 市建局參考了當時市況並考慮合資格人士的負擔能力,決定以單位評估市值的六二折出售。 我亦想借此機會多謝房屋署各工會繼續與我們管職合作,加強署內跨層級、跨組別的溝通,令我們可以上下一心做好原有的工作和新的工作。
因此,我們需要硏究,如果要確保這些大廈符合新法例,需要進行甚麽改善工程,這些工程是否技術上可行,以及在財政上是否善用公帑。 這些工程相當龐雜,可能包括加裝走火樓梯、防火牆及門、消防員升降機,以及提升牆、樑、柱及樓板的耐火能力等。 如有需求及在技術可行的情況下,我們會將非住宅設施改建作其他用途。 例如,我們近年積極將住宅大廈內的儲物室及空格改建為住宅單位。 目前,我們已完成或正進行的工程,可額外提供70個住宅單位。 以往,規劃署在規劃新住宅發展項目時,法定規劃圖則通常會根據用地一般可容納的最高地積比率或最高總樓面面積,再分別為住用和非住用訂明最高地積比率或最高總樓面面積。
從署方提供的概念平面圖所見,新停車位將分布於清河邨範圍不同角落,但大部分位於清朗樓和清澤樓對出的山坡位置,當局需擴闊現有一段行車路,始能騰出足夠空間提供新車位。 2023年1月4日,清平樓一名女戶主返回住所後,發現22歲女兒房間上鎖,其後強行人房後發現已經昏迷不省人事。 而救護員亦在房間內發現另一名20歲已經失去知覺的女子,經檢查後,證實兩名女子當場身亡。 而警方在房間檢獲遺書,內容透露將會服毒自殺,但沒有講述原因。 同日傍晚,清頌樓一女住戶發現29歲女兒在寓所客廳上吊輕生,女事主送往北區醫院搶救亦不治。 北區區議員袁浩倫到現場了解後表示,老翁患有腦退化症,事發時忘記了隔離令出門,於藍田意外登上九巴277E線前往上水,至清河邨站後下車,等候衛生署人員。
清河邨第四期: 參考
在街市方面,房委會一直沒有停止興建街市,而是在有條件、有需要的項目,加入街市。 未來我們會繼續在適當的項目中,考慮加入街市等零售設施。 清河邨第四期2025 實際上,建築小組委員會在過去五年批核大約40個新發展項目,除了四個項目外大致上都用盡非住用地積比率。 至於未用盡非住用地積比率的四個項目,我們都有按恆常機制諮詢政府相關部門及區議會。
為落實這項措施,資助房屋小組委員會經討論後,於二○一九年六月二十一日通過實施試驗計劃。 清河邨第四期 試驗計劃將於二○一九年下半年開始,我們會在實施計劃一年後進行檢討,並將結果向委員會匯報,決定未來路向。 現時,政府正進行《消防安全(工業建築物)條例》的立法工作,以改善一九八七年以前興建的舊工業大廈的消防安全標準。 該條例賦予執法當局權力,發出消防安全指示,命令進行消防安全工程及改善消防裝置及設備,以符合規定及標準。
清河邨第四期: 清河邨
規劃署和房委會亦就用地限制及發展參數和局限提出建議,包括環境因素。 透過這些討論,大家會訂定合適的福利設施,回應發展項目本身所帶來的服務需求,並照顧社會整體的需要。 房委會會盡量配合社署的建議,盡量預留空間設置相關福利設施。 清河邨第四期 社署署長或其代表亦是房委會商業樓宇小組委員會的官方委員之一,作為社署及房委會之間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