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500萬轉按金額,回贈2%,扣除律師費,可減少大概$90,000按揭支出。 我們收到您提交的轉介表後,會有專員與您確認申請銀行。 然後請將我們的轉介表連同按揭申請表一起往銀行遞交。 該網民強調自己及家人的置業歷程並無犯法,依正手續申請。 不過貼文惹來網民熱議,批評樓主霸佔房屋資源,「仲上網四圍唱,驚死無人知」,有人則留言請教當中的成功心得。
不過升值後轉按套現都有限制,例如估價即使大升,但仍不可以超過按揭貸款額上限。 假如市場轉入加息周期,或者市況低迷、借款人因為財政或其他原因而斷供時,銀行有權將物業收回,將單位改為放售、放租等以補償損失。 其實按揭係一種抵押借貸,當借款人買樓時因為資金不足,或者只付首期的某個百分比,例如1成至2成首期時,其餘的樓價就要向銀行申請按揭貸款幫助置業。 借款人要根據按揭契約所規定的按揭利率、還款年期,依期準時向銀行繳付本金及利息。
公屋加名: 討論區
特別調遷:住戶如因健康理由,難以繼續在現居單位居住,而邨內調遷又不能 解決問題,可申請特別調遷往邨外另一個單位。 住戶若因經濟困難而難以繳交現 時租金,可申請遷往租金較廉宜的其他屋邨單位。 一般家庭申請入住公屋,必須符合下列的公屋申請資格。 如果家庭成員包括長者,可以在輪候和配屋方面獲得若干程度的優先。
- 而以上的基本供款是包括新申請按揭的物業供款,及已持有或擔保物業按揭供款的總和。
- 公屋申請者由提交申請至簽訂租約當日均須符合入息及資產資格。
- 用戶切勿撰寫粗言穢語、誹謗、渲染色情暴力或人身攻擊的言論,敬請自律。
- 他表示,自己已在這個地方居住了數十年,慨嘆「幾十年喺香港都唔可以有啲咁嘅權利(申請電子消費券)」,因而覺得非常不公平。
- 「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為經修訂後的「富戶政策」所用的水平。
學者:應收緊資產限額 公屋聯會主席、長策會成員王坤解釋如新戶主入息及資產限額分別超出公屋申請的三倍及八十四倍,或不能續租。 三人家庭為例,入息上限約六萬三千元,資產上限為一百七十七萬元。 王坤認為,目前公私營單位不足,收緊富戶政策有困難,預料要待有充裕供應後才能檢討。
公屋加名: 香港房屋委員會及房屋署
如果已擁有或擔保其他按揭物業的申請人,壓力測試標準比一般高,相關標準會收緊至基本供款不可逾月入40%,按揭封頂位或定息加3%利息後,供款不可逾月入50%。 而以上的基本供款是包括新申請按揭的物業供款,及已持有或擔保物業按揭供款的總和。 而按揭成數方面,綠表居屋最高可承造9成半按揭,白表居屋最高可承造9成按揭。 一手居屋的按揭供款年期最長可以承造25年。
若住戶拒絕申報是否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填報家庭入息及/或申報其家庭資產水平有否超逾現行公屋入息限額的100倍,便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如在香港並無擁住宅物業,住戶便須填報其家庭入息資料;以及申報其家庭總資產淨值有否超逾現行公屋入息限額的100倍,但暫時無須提交證明文件。 住戶首先申報是否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 若申報在香港擁有住宅物業,則無須填寫家庭入息資料及申報家庭資產水平。
公屋加名: 公屋世襲|已婚女兒以「照顧長者」想喺公屋加名:家人百年歸老自動過戶?
村屋按揭一般與私人住宅一樣,但高成數按揭就有少少分別。 1000萬以下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6成或500萬按揭,較低者,而1000萬或以上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5成按揭。 一般私人住宅的供款年期最長可以做到30年。 公屋申請者由提交申請至簽訂租約當日均須符合入息及資產資格。 近日有網民分享指,媽媽申請一人公屋但入息超額,因要審查,現想後加新移民爸爸名解決…
公屋加名: 戶主轉名配偶毋需受審查
在樓價高企的香港,按揭成數也是相對較高,減少置業的首期。 根據金管局的規例,1000萬以下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6成或500萬按揭,較低者,而1000萬或以上的私人住宅最高可以承造5成按揭。 如果首次置業人士想申請高成數按揭,即是按揭保險的話1000萬以下物業最高可以承造9成按揭,1,000萬以上至1,125萬元以下(上限900萬),1,125萬元以上-1,920萬元(上限960萬)。 香港地一屋難求,有人則運用妙計,加上運氣及耐性,令一家5口得到安樂窩!
公屋加名: 家庭入息超5倍或總資產超入息100倍須遷出
【晴報專訊】近年住屋問題成為市民最大困擾。 有網民問及公屋能否加入孫仔個名,以便照顧有長期病的丈夫爺爺,但遭炮轟借照顧長輩為名,其實想霸佔單位。 學者指公屋三年上樓的承諾強差人意,不少人千方百計「打尖」,促政府檢討富戶政策騰出單位。 但涉事的網民隨後極力否認想霸佔單位。 公屋加名2025 公屋加名 香港住屋問題縮影 李太(化名)婚前住公屋,婚後因樓價高,與丈夫租樓暫住。
公屋加名: 銀行按揭貸款常見問題
天倫樂調遷計劃:公屋租戶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 照顧。 凡居於公屋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兒女或其配偶申請調遷,而年青一代家 庭則可提名其父母/外父母申請調遷。 公屋「寛敞戶」的調遷:若因家庭成員遷出、離世、結婚、移民等原因而刪除 戶籍,使餘下的家庭成員享有的居住面積超逾既定的編配標準,便成為「寬敞戶」,租戶須遷往較細的公屋單位。
公屋加名: 最新公屋輛候時間增加至5.9年
房屋署亦會向住戶追回因資料不正確而少付的租金,甚至收回他們現居的公屋單位。 若公屋住戶的家庭入息超逾現行公屋入息限額五倍,或家庭總資產淨值超逾現行公屋入息限額100倍,或未有在指定日期或之前交回填妥的申報表,或選擇不作出申報,便須遷離其公屋單位。 長者戶全免租金計劃:計劃給予符合資格的長者戶一個選擇,在調遷至面積合 適的公屋單位後,可享全免租金。
公屋加名: 最後召集!Mox 限時迎新優惠:100%現金回贈 – 賺$1,000
年長戶主可為一名成年子女加名,但若加入該成年子女,便不得加入其他子女;而獲加入戶籍的成年子女,亦需要簽署承諾書照顧年長父母。 公屋加名 透過「租者置其屋計劃」(租置計劃),合資格的公屋租戶可以用折扣價買入現租住的單位,由租客榮升業主。 公屋加名2025 由於公屋租戶已具備綠表申請人身份,是否合資格參與租置計劃,要視乎現居公屋是否屬於可供購買的租置計劃屋邨名單之內。
公屋加名: 申請公屋入息及資產上限2022
如申請因不符合資格而不被接納,申請人可在符合一切申請資格後,重新遞交申請表。 如申請因資料不足及/或欠缺文件而被退回,個案便告完結。 若果本身條件許可,公屋住戶可以選擇申請「綠表資格證明書」購買房委會或房協轄下的資助自置居所計劃的單位,包括綠置居計劃、居屋第二市場(即白居二)和房委會的新居屋。 若果住戶因明知而作出虛假陳述,觸犯《房屋條例》,如罪名成立,可判最高罰款5萬元及監禁6個月;或因忽略提供資產申報表指明的詳情而觸犯條例,如罪名成立,可判最高罰款2.5萬元及監禁3個月。
公屋加名: 輪候公屋申請人加名
「天倫樂調遷計劃」,提供調遷機會給公屋租戶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照顧。 凡居於公共屋邨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兒女,或兒女配偶申請此調遷計劃,而年青一代家庭則可提名其父母,或外父母申請調遷。 根據公屋租約規定,每個公屋單位只供戶主和名列在租約上的家庭成員居住。 如因出生、死亡或其他情由引致家庭狀況有所改變時,戶主必須立即通知所屬屋邨辦事處/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處,以便我們按現行政策處理其個案。 公屋加名2025 由於輪候公屋時間太長,近年不少人以照顧年邁戶主為由,企圖「打尖」上樓,所以房署只會為符合資格人士,在取得醫生證明書的情況下容許『有條件暫住』,並須每6個月申報居住狀況。 如果新戶主是已登記戶籍的前戶主配偶,而又一直住在該公屋單位,便不用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
公屋加名: 最新文章
照顧者可申請暫准居住 本報向房屋署查詢,過去五年公屋轉名或加名的申請個案,署方回應指,並無相關統計。 但按現行政策規定,轉名須按俗稱「富戶政策」接受全面經濟狀況審查。 凡全家總入息不超逾公屋入息限額兩倍,可獲批繳交原有租金;如入息為兩至三倍者,可獲批繳交倍半租金,另加差餉的新租約;而入息超出三倍,而資產不超出者,則需繳交雙倍租金,另加差餉。
公屋加名: 【公屋加名須知】公屋租戶加名 + 輪候公屋申請人加名 + 已補地價公屋業主加名
銀行會根據每年的1月1日當天的按揭利率(一般為 Hibor Rate 或 Prime Rate)結合貸款人剩餘貸款本金金額和剩餘的還款年限,計算月供。 因此,如非屬於「家有長者」、「其他核心家庭」,揀樓次序會較後;即使幸運抽中,心儀單位或較大的單位或已被揀走。 雖然如此,但不少網民指出,按現時房署抽居屋的規則,事主與兄弟姊妹的「如意算盤」或打不響,「你姨甥女應該不符合資格喎」、「估計只可抽一人,親戚不是直系有難度,直系指父母孩子,加名一般難」。 公屋加名 答:已經成功登記輪候入住公屋申請者,可使用6個途徑查詢自己的公屋申請進度,包括登入房委會 / 房屋署網站,按指示查詢各區最高調查及配房編號。 而在原有租約加名,會以已入住公屋的標準計算,二人家庭的最新每月入息限額為34,700,超過要繳交倍半或雙倍租金。 他補充,該批人士犯的都是「小罪行」,刑期只是約數天至一個月,又認為該批人士已受到法律制裁,現在政府不將他們納於電子消費券計劃之中,等同歧視更生人士,並形容這個安排對更生人士是「二次懲罰」。
公屋加名: 最新入息及公屋資產限額點計算?
戶主可申請其家人或親屬在公屋單位內作有條件暫住,以便戶主獲得照顧;或讓戶主能照顧極需依靠戶主的近親。 租戶在入住公共租住房屋(公屋)後,若家庭狀況有所變更,必須立即通知所屬屋邨辦事處/分區租約事務管理處,並根據現行政策和程序作出相關的申請,以便更新有關記錄。 舉例,假設一個四人家庭,父親是戶主,父母與哥哥一起抽居屋,並成功購入,父親的戶主資格,可轉給未有參與抽居屋的的弟弟。 公屋加名 另一個近年較常見的遷出情況,是公屋戶主申請購買資助房屋,如綠置居或白居二,在成功購置後須要交出公屋單位。 受收回「一型長者住屋單位」影響的住戶,可獲編配二型或三型「長者住屋單位」或其他獨立單位。 住戶經計劃遷往其他公屋單位後,可獲發住戶搬遷津貼。
在申請置業或轉按按揭時,除了要有足夠的首期外,還需要通過按揭壓力測試。 根據香港金管局指引,沒有擁有或擔保其他按揭物業的申請人,基本供款與入息比率上限為50%,按揭封頂位或定息加3%利息後,供款不可逾月入60%。 在申請按揭前,申請人都要進行壓力測試,以讓銀行考慮到申請人的財務狀況,例如月入、債務問題等因素,再評估申請人可負擔的貸款額,批出某按揭成數。 如果最終按揭成數比預期低,申請人就要預備更多首期置業,例如當初預期申請8成按揭,但銀行最後只批出7成按揭的話,咁申請人就要準備3成首期。
公屋加名: RE: 申請公屋加戶要幾耐?
年長租戶的一名成年子女,可連同其家庭成員申請加入戶籍,但須通過「一個家系」的條件(即若戶籍已包括成年子女,便不得加入其他已婚子女;而若戶籍已包括已婚子女,便不得加入其他成年子女)。 恆久依賴戶主照顧的受供養親屬,例如弱能人士(倘戶主18歲以下的內孫/外孫因其父母未能提供照顧,該內孫/外孫可視為恆久依賴戶主照顧)。 答:公屋申請由遞交表格開始,直到最後的配房程序,整個申請流程共有7個階段。
公屋加名: 最新按揭貸款情報
非長者一人申請,公屋單位會按配額及計分制編配。 至於被納入配額及計分制的非長者一人申請者如有需要,可要求加入家庭成員,轉為家庭申請,而毋須另行重新登記。 公屋申請|香港樓市高,經常有網民指:「得公屋得天下!」不過,現時公屋輪候時間平均為5.9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平均輪候時間為3.8年,而公屋申請者由提交申請至上樓當日均須符合入息及資產資格。 公屋戶主轉名,通常有以下任何一個原因:戶主去世或搬遷。
公屋加名: 網民教路:「只會收一次警告信!好小事!」
如已成功入住公屋上樓,若果家庭狀況有變化,需要公屋加名、除名或者轉名,甚至因某些因素而調遷,這些情況有必要多了解。 而廣為人知的「富戶政策」,公屋住戶更不可不知。 申請者及其家庭成員必須現居於香港並擁有香港入境權,其在香港的居留不受附帶逗留條件所限制(與逗留期限有關的條件除外) 。 一般來說,我們不會主動就戶主夫婦離婚後,要求任何一方遷出公屋單位。 公屋加名 不過,如果雙方因離婚而未能就公屋的租住權達成協議,我們會按現行離婚政策處理。
公屋加名: 公屋加名|不滿老父加內地繼母名落公屋 港女拒交入息證明:我可以點做?
房署提供調遷機會給公屋租戶遷往其年長父母或年青一代現居的屋邨以便互相照顧。 凡居於公共屋邨的年長父母可提名一名兒女或兒女配偶申請是次調遷計劃,而年青一代家庭則可提名其父母或外父母申請調遷。 符合資格並擁有連續十年或以上公屋居住期的申請者,在揀選單位時將不受區域限制,可選擇遷往任何地區。 租戶若因家庭成員刪除戶籍而成為「寬敞戶」,便須遷往房委會認為居住面積符合其家庭人數的公屋單位。
公屋加名: 公屋加名及除名
當中長者1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亦由3.8年增加至最新的4年。 視乎餘下的家庭成員人數,例如一個四人家庭,假設轉名後最終只剩一人居住,該單位很大可能被房署視為寬敝戶,亦即餘下家庭成員的居住面積,超出既定的編配標準,或需要調遷至較細單位。 居住在清拆屋邨的住戶可申請「提早搬遷計劃」。 每當新落成屋邨有適當的單位可供此類編配時,房委會將以通告形式通知居民。 成功申請的住戶在接受編配遷往另一單位後,可獲發搬遷津貼。 住戶如因社會或醫療因素申請調遷,倘個案屬緊急情況,如家庭發生悲慘事故、暴力事件,而須緊急遷出現居單位, 個案將獲優先處理。
據房委會資料有8類人士可申請加入公屋戶籍,包括戶主配偶、受戶主供養的60歲以上長者,或者年長租戶的成年子女等等,惟申請時整個家庭包括擬加戶人士都必須通過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 倘若戶籍內並無戶主的在生配偶,有關的租約亦可批予在單位內居住的其他認可成員,但他們須接受「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包括入息及資產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以釐定他們批出新租約的資格及應繳的租金水平。 值得留意的是,申請加入上述、至類別人士,整個家庭必須通過「全面經濟狀況審查」及「住宅物業權審查」的規定,以核實資格。 「全面經濟狀況審查」的入息及資產淨值限額,為經修訂後的「富戶政策」所用的水平。 上述第二類人士,即新生嬰兒或18歲以下兒童可獲豁免受審查。 其實房委會都早有列明一般申請及非長者一人的基本申請資格準則,公屋申請人每月總入息和總資產淨值不得超過房委會規定的有關入息及總資產淨值限額,限額亦會按年修訂。
公屋加名: 網民熱話:居屋唔落母名 妙計一家5口置4樓
香港寸金尺土、樓價高企,令居屋成為不少人「上車」的希望;在僧多粥少下,把抽居屋視之為「抽獎遊戲」。 一名港婦早前在網上發帖,指一眾兄弟姊妹經商量後,欲安排年邁母親以綠表形式,再加上外孫女的名字抽居屋,以求細屋換大屋;由於不知道房署相關規則,遂向一眾網民詢問此事的可能性。 申請人的分數會按其成功登記公屋申請時的年齡計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