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電腦斷層掃描不會疼痛,而且耗時短,通常幾分鐘就可檢查完。 第二階段掃描完畢後,給予口服100毫升50%葡萄糖水,30分鐘後注射5-10 正子斷層掃描2025 mCi FDG,45分鐘後掃描,整套檢查時間約2小時30分。 目前正子斷層掃描敏感性最佳的癌症篩檢包括口腔癌、鼻咽癌、舌癌、肺癌、食道癌、女性的乳癌、淋巴癌以及大腸癌等等。 陳世緯醫師提醒,如果高於40歲者、有家族癌症病史、肥胖,或是生活作息不佳,常暴露於高危險環境,一般建議2或3年做一次檢查,若有家族病史等隱憂,可考慮每年進行。 新光醫院核子醫學部陳世緯醫師接受《每日健康》專訪指出,正子掃描技術從問世以來,隨著器材與檢查的進步,斷層掃描的敏感度和解析度越來越好,檢查使用的輻射劑量已經從原本每次14毫西弗降至每次7毫西弗。 就拿肺癌、大腸直腸癌及淋巴癌等9種癌症來說,PET絕對是最佳選擇之一,但若要診斷冠狀動脈心臟病,正子攝影反而不適合,心肌血流灌注掃描檢查或256切電腦斷層檢查更為方便而準確。
目視判讀是最常用的方法,但以影像融合方式將解剖結構影像與PET功能影像結合, 更能精確地顯示出異常病灶的位置及代謝異常的程度。 目前更有儀器廠將CT與PET結合,可更方便快速地提供融合影像。 目前國內外使用最多的放射性同位素即為氟化葡萄糖,可提供全身葡萄糖代謝的功能性影像;此特性在偵測具高葡萄糖代謝表現的腫瘤時(如肺癌、大腸直腸癌、淋巴癌、黑色素癌、食道癌、頭頸部癌、乳癌、子宮頸癌)可顯示出優越的敏感性;然而在其他癌症便可能會有較高的偽陰性。 而臨床上正子攝影已是癌症分期、治療評估、偵測復發之重要檢查。 正子斷層掃描 在影像解析度上面,新一代的正子造影儀,具有高解析度(0.3公分),低造影時間,低輻射暴露,以及良好的影像疊加表現。 「正子造影」的全名是「正電子放射斷層攝影(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簡稱PET,是現今最先進的醫療診斷技術之一。
正子斷層掃描: 電腦斷層能做的事
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在計算影像的衰減校正比起傳統的正子掃描快速許多,因此病患接受掃描的時間大為縮短,使檢查更為舒適。 而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可精確的指出代謝異常最為嚴重的區域,對進一步需要切片檢驗的病灶,可引導至最精確的位置,避免切到不是真實病灶的地方而造成誤判。 雖然目前健保給付範圍限於腫瘤的診斷、分期,與再分期,不過因為正子電腦斷層掃描精確定位的特性,其應用於腫瘤治療效果的監測,及放射治療的治療計畫,都是醫學界目前努力研究的課題,使其在癌症治療中扮演更積極的角色。 目前可用於腫瘤正子斷層造影檢查的製劑包括: FDG、氟-18標化胞嘧啶 (thymidine, 簡稱FLT)或膽鹼,以及碳-11標化的乙酸鹽(acetate)或甲硫胺酸(methionine)等。 FDG是目前唯一經過衞生署查驗登記核准用於正子斷層檢查的正子藥物,其檢查原理主要係利用惡性腫瘤和正常組織對去氧葡萄糖吸收及留存的程度差異(一般而言,惡性細胞可吸收較多的葡萄糖,且於細胞內存留時間較長)區分其良惡性。
過往的數據顯示,正電子掃描所發放的低劑量輻射並不會對病人造成傷害。 至於需要重複接受多次正電子掃描、電腦掃描和X光檢查的病人,則有可能增加將來患癌症的風險,此類病人宜與醫生商討檢查安排。 低劑量的電腦斷層掃描(LDCT),目前沒有發現會引起長期傷害。 但如果是高劑量的電腦斷層,就可能增加罹患癌症的機率,但這個機率不高。 ,如果心臟血流灌注13N-NH3PET掃描出現灌注異常,表示局部心肌血流減少。 FDG檢查出現代謝降低的現象,表示此局部的心肌泰半壞死結疤,即使作血管汽球擴張或冠狀動脈繞道手術,亦無法改善心臟的功能。
正子斷層掃描: 應用
至於有醫師認為正子斷層掃描的輻射量,等同於人在「善導寺」而接受到「台北車站」的核彈爆炸量,陳世緯醫師也指出,輻射劑量與距離平方成反比,如果在台北車站核彈爆炸,善導寺位置接受到的輻量高達2364毫西弗。 而正子斷層掃描的輻量僅有7毫西弗,在善導寺接受的輻射量等於0。 但是,問題在於低劑量(目前會有radiation hormesis (低劑量輻射對身體有益),就是因為一些細胞以及動物實驗發現暴露低劑量輻射後,會強化細胞對抗輻射損傷的機制,藉此減少癌化的機率。 注射完正子同位素藥物後,待藥劑循環吸收約需1個小時,這期間應放鬆心情、避免直視光線、不要使用手機或交談。 腦腫瘤最早以FDG評估預後,腫瘤攝取FDG較高者,惡性度愈高,腫瘤體積變大較快。 同時,FDG可以偵測遠端轉移病灶,評估化學治療的效果等,也都是評估預後好壞的重要指標。
- 而正子檢查具有已是臨床常規檢查、與臨床醫師在溝通上具高互通流動性;檢查本身較簡單與普及。
- 本中心會在不影響影像質素的情況下使用低輻射劑量掃描,以將病人所吸收的輻射劑量降到最低。
- 為了清楚地辨識這些軟組織,患者在接受某些電腦斷層掃描前,要先攝入一種特殊的物質——顯影劑。
過去磁振造影多以使用對應的線圈在身體的特定部位進行檢查,鮮少進行全身性的檢查;而目前臨床已有針對全身性的線圈使用,在單次檢查便可完成全身的檢查。 FDG可以評估癌症對化學治療的效果,文獻報告乳癌病灶經過兩個有效的化學治療療程後,雖然癌症病灶體積尚未變小,但藉由定量數據顯示,癌症病灶已呈現FDG攝取降低現象,可以早期確定化學治療有效。 相反的,若早期證實化學治療無效,則應該停止該種化學治療,以避免不必要的毒性副作用,同時也有機會及時選用其他的化學治療製劑或改接受放射治療,以期得到較好的治療效果。 正子磁振造影是 PET 與 MRI 兩種影像技術的融合,可以顯示疾病細胞在軟組織中的擴散影像。 PET/MRI 系統可掃描病患的各種部位,並分別收集 PET 和 MRI 影像,達到早期診斷的目的。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斷層掃描簡介
由於癌細胞迅速分裂時,需消耗大量葡萄糖作為能量的來源,同樣的,放射性的去氧葡萄糖(FDG)也會聚集於代謝特別旺盛的細胞組織。 因此可藉由PET靈敏地量測出人體內器官組織代謝功能異常之處。 由於疾病的發生往往早於組織結構發生變化之前,因此PET可以協助醫師更早期、靈敏地診斷癌症,對於治療方法的決定經常扮演關鍵性地角色。 進行掃描前,人們使用半衰期較短的放射性示蹤劑同位素(或稱為顯影劑,如氟化脫氧葡萄糖,其放射性同位素為氟-18,常用於腫瘤成像),其衰變過程會放射出正電子,將其通過化學反應置換到生物體容易代謝的分子裡,然後把它注射入生物體內(通常進入血液循環)。
正子斷層掃描: 癌症準確率高
目前最常使用的正子放射藥劑是氟化去氧葡萄糖(FDG),其化學性質與葡萄糖非常相近。 因此氟化去氧葡萄糖正子造影(FDG-PET)可顯示細胞的葡萄糖代謝情形。 氟化去氧葡萄糖(FDG)藥劑的半衰期很短 (109分鐘),不會殘留在體內,也不會造成人體的傷害。 多數惡性腫瘤細胞其葡萄糖代謝較正常細胞旺盛,所以會較正常細胞吸收更多的氟化去氧葡萄糖,因而在正子造影上呈現高度攝取現象。 其缺點為某些相關解剖位置不容易精確定位,而最近發展出的PET/CT Scanner,結合了PET scan的分子影像及CT scan的解剖影像,有效的克服了單獨PET Scan定位不易的缺點。 除了如前所述正子造影透過FDG了解葡萄糖在正常組織與病灶處的代謝影像外。
正子斷層掃描: 檢查後:
公元2000 年,PET/CT 正子電腦斷層掃描儀更被美國時代雜誌 評選為年度發明產品,肯定其在醫療科學上的貢獻。 1930年代,Warbug就在Science雜誌上發表癌細胞比正常細胞有更高的glycolysis作用,一直到1970年代 正子掃描 及2-Fluro- 2-deoxy-D-glucose (FDG])發明後,才將Warbug的發現應用到癌症的臨床診斷上。 1980年代初期由於PET儀器造影視野很小,只能進行腦部造影,因此FDG癌症造影最早是應用在腦腫瘤方面。 隨著電子儀器的進步,1990年代開始才有大造影視野的全身 正子掃描 造影儀器,從此FDG全身PET造影在歐美日本等先進國家已成為癌症檢查的一項重要工具,對於癌症病患的診斷及治療過程造成重大的影響。 它的優點為掃描全身一次,就透過 PET 掃描重組得到一次性的全身立體影像。
正子斷層掃描: 檢查前準備
至於價格的部分,陳炳諴表示,目前電腦斷層大約是7千到1萬上下、核磁共振約1萬1到1萬2、正子斷層掃描約3萬5到5萬。 PET和超音波、電腦斷層(CT)、磁振造影(MRI)及X光檢查一樣,都屬影像醫學檢查,最大的優點是非侵襲性,且和其他檢查具有互補性,只要找到合適的檢查方式,即可讓疾病無所遁形。 目前台灣已超過30家醫院擁有PET,其中9家有自行生產正子掃描藥物的能力,包括台北榮總、台大、三總、新光、林口長庚、花蓮慈濟、台中中山、高雄義守及高雄阮綜合醫院等。
正子斷層掃描: 輻射
因此有學者認為不宜利用正子掃作為癌症的篩檢,或是納入一般的健康檢查。 不過,究竟是哪一個model才對,目前並沒有一個很好的人體試驗來證實。 正子斷層掃描2025 我推斷大概原因是,目前不可能將人分組照游離輻射後觀察好幾年,這種實驗不合乎研究倫理。 另一個原因,在於低劑量輻射的效應非常的微小,遠比日常生活維持細胞生理所會產生的自由基還少(人類細胞需要氧氣運作,自然就會產生自由基)。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掃描 PET 與腫瘤
接受本檢查後12小時內,身上會帶有微量輻射線,避免與孕婦、6歲以下嬰幼兒及小孩親密接觸,如擁抱、同床等,宜保持一公尺距離,哺乳中婦女建議暫停哺乳一天。 請停用幫助排便順暢的保健食品,因刺激腸道過度蠕動,會使腸道藥物吸收增加,影響腸道的影像品質。 FDG在鑑別診斷單一肺臟結節,區分胰臟癌與胰臟發炎質塊形成,及活體穿刺失敗的乳房質塊等臨床上類似有惡性腫瘤的情況,藉由以計算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 的方式,評估比較質塊攝取FDG的量,以方便鑑別診斷質塊的良惡性。 2.受檢者身體慢慢經過一個像甜甜圈的掃描通道,即時接收影像資料,再經由電腦重組,得到全身的立體影像。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掃描 (PET SCAN)
行政院原子能委員會核能研究所也可研發正子掃描藥物,提供給有需要的醫療院所。 正子斷層掃描2025 由於大多數正子掃描藥物的半衰期都很短,比如最廣泛使用的FDG(氟-18去氧葡萄糖),半衰期才2小時,根本不可能自國外進口,所以必須在國內生產,且產製後需儘快使用。 正子斷層掃描 正子斷層掃描 磁振造影是一利用強大磁場,利用特定的射頻無線電波脈衝,激發人體組織內的氫原子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