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山中心位於慈雲山區中央地段,是區內居民的生活匯聚點,區內屋苑林立,除了服務區內居民,慈雲山中心亦為黃大仙、鑽石山等附近一帶逾十萬居民提供購物消閒設施。 二次大戰前,慈雲山較為荒僻,稱為狗蚤嶺,後來因山上有觀音廟,民間遂改稱當地為慈雲山。 (資料來源: 一九八七年《 慈雲山觀音佛堂 東方日報》 一「香港人須知」專欄)。 而慈觀古道,相信是過去往來慈雲山與附近觀音山村使用的通道,而古道發展至今,已成為附近居民的晨運熱點。 拾級而上,登上慈觀古道頂端,會馬上到達沙田坳道,走多幾步就會見到紫荊亭,俯視東九龍一帶景色,經一端樓梯向上行就可以到達獅子亭。
重建後的觀音寺系參照北京頤和園佛香閣爲重建藍本,故不但氣象壯嚴典雅,建築佈局在香港梵宇中更獨樹一幟。 海山法師,湖北黃陂人,十七歲披剃於湖南相國寺,次年於南京寶華山慧居律寺圓具,後遍遊名山,飽參知識。 1941年,在上海華嚴大學親近月霞法師求學。
慈雲山觀音佛堂: 廟宇及文化單位介紹
可是經過二戰的摧殘,廟宇曾殘破不堪。 慈雲山觀音佛堂2025 直至1975年,交由東華三院管理及修葺,及後於90年代加建三寶佛殿堂、亭台及長廊等,加上1998年重建的骨灰龕樓閣,才顯出今天的規模。 由於慈觀古道的終點就在觀坪道,因此通常都會兼遊觀坪道附近的慈雲山數碼電視發射站,發射站亦是慈雲山的最高點,高海拔488米,然後循天梯下降到沙田坳獅子亭,再自行按需要決定終點。 觀音寺於1990年6月重建,占地八千二百平方米的。 工程耗資四千多萬元,得到胡文虎夫人陳金枝女士及李嘉誠先生爲紀念愛妻壯月明捐款,及各方籌集,1993年1月3日舉行重建落成開光典禮。
- 觀音聖像造型參考宋式,頭頂髮髻中現阿彌陀佛像,其右手持智慧摩尼寶珠,左手持淨瓶,施灑淨水,讓信眾獲得清淨。
- 2007年中,慈雲山中心的鳳德樓海鮮酒家不獲續租而結業[2][3],引起領展與商戶的糾紛[4]。
- (資料來源: 一九八七年《 東方日報》 一「香港人須知」專欄)。
- 社壇是方橫六里內的居民所奉祀的后土之神廟。
而高約488米嘅慈雲山數碼電視發射站就可以經獅子亭到達,沙田坳獅子亭一般可以隨意接駁獅子山路段,如慈沙古道或獅子山頭等,亦可隨時退出,適合快閃遊。 慈雲山觀音佛堂2025 慈山寺位置偏遠,但都有多架巴士及小巴來往港鐵大埔墟站至慈山寺。 出發前記得查清班次,以免候車太久而錯過預約進場時間。 廟宇初時規模不大,但位處龍脈,環境清幽,因此信眾絡繹不絕。
慈雲山觀音佛堂: 商場相片集
觀音廟歷史可追塑至清朝,用作奉祀觀音,規模唔大,慈雲山一名都因為觀音廟而有改動,以前其實叫狗蚤嶺。 慈雲山觀音佛堂 觀音廟於1998年曾經進行大型修葺,包括增設骨灰龕,而慈觀古道雖然並非官方郊遊徑,但樓梯級舖設良好,早年其實係由信眾集資興建步道,祈求平安與順利,古道輕鬆得如同一道晨運路線。 慈雲山中心原設有兩個街市,分別位於商場二樓,及一樓停車場下方,其中一樓街市早於開場開業時已外判予好眼光,開設好運街市,而二樓街市則為業主自營,並租予檔戶經營。
走進慈山寺後,就會去到主佛殿區,包括坐落於寺院主中軸線的山門、彌勒殿以及大雄寶殿。 慈雲山觀音佛堂2025 慈雲山觀音佛堂2025 各個殿內都有造工精細的佛像和裝飾,氣氛莊嚴肅穆,不妨放慢腳步慢慢欣賞。 2019年,商場五樓平台花園進行翻新,改建為慈雲山歷奇樂園,並於2020年7月2日免費開放,並在樓梯底提供儲物櫃供顧客使用。 惟因為區內爆發疫情,歷奇樂園已於7月中封閉。 2017年,商場五樓惠康超級市場結業,一樓百佳超級市場搬到五樓惠康超市原址,而四樓裕滿人家及鄰近的店舖結業。
慈雲山觀音佛堂: 慈雲山觀音佛堂
底層爲觀音殿,中奉觀音菩薩像,寶相慈妙壯嚴,手執法器,垂護衆生。 4.9米高的十一面千手千眼觀音像兩旁各置八尊栩栩如生的楠木彩塑羅漢聖像,各高兩米多,構成羅漢伴觀音的妙像。 四壁有四幅自日本訂造金色銅蝕的觀音壁畫,各高3.6米、闊5.54米,描繪觀音菩薩示現三十二應身,聞聲救苦的廣大宏願,爲寺院中罕見的佛教藝術銅畫。
他曾三朝四大名山,十禮仰光大金塔及泰國、緬甸、印度、期裏蘭卡等佛迹;1950年,海公自泰國弘法回港,挂錫於觀音寺,並倡辦華嚴法會,誦華嚴經,後更辦七禪法會,廣弘佛法。 1952年,在蔡兆垣居士協助下,重修舊殿,將門匾新題爲“觀音殿”,寺院正名“觀音寺”,海山法師升座爲住持。 原稱蓬瀛古洞,是大嶼山最大的庵堂,為葉善開(東姑)始建,建淨室五幢,名“積善堂”,又名“蓬瀛古洞”,因當地居民常往參拜洞內供奉之觀音大士,故俗稱爲“觀音廟”。
慈雲山觀音佛堂: 商場前身
民間組織領匯監察就批評領展藉詞重新發展、改善商場,企圖令小商戶被迫搬遷或結束營業,例子見領展拒絕承諾目前的商舖可在商場翻新工程後繼續經營。 惟由於鳳德樓主要股東同時收購慈雲山中心七樓的酒樓,在壟斷下令食物質素越來越差,因此當區居民普遍歡迎領展不與該酒樓續約[5]。 現時廟內除了供奉觀音大士的「水月宮」外,還增設了供奉釋迦牟尼、藥師佛及阿彌陀佛的「大雄寶殿」。 而觀音廟的後山的「照寶石」和「姻緣石」更是聞名於祈求財寶及姻緣,故吸引了不少信眾參拜。
慈雲山觀音佛堂: 地藏王菩薩
慈雲山觀音廟是香港一所觀音廟,位於九龍黃大仙區慈雲山沙田坳道以南一處山坡,由華人廟宇委員會管理。 觀音廟建於清朝咸豐三年(1853年),最近一次大型修葺於一1998年進行完成。 慈雲山觀音佛堂2025 觀音殿牌坊:「聖域同登」,門匾「觀音殿」三字。 重建後的新殿高二十四米,分三層,喻佛、法、僧三寶,故名爲三寶殿。 頂層爲萬佛閣,圓拱形樓頂安奉一萬尊佛像圍繞,中奉五方佛,居中之毗盧遮那佛,法身高1.2米,其餘東南西北各有一尊身高1米的佛像,合稱五智如來。 中層爲藏經樓,存放三藏十二部藏經及佛藏典籍,殿內供奉三大士聖像,包括大悲觀音菩薩、大智文殊菩薩及大行普賢菩薩。
慈雲山觀音佛堂: 慈雲 山 發射站 行 山
「公所」的門聯:「公道自在人心,公事期諸公辦;所在無分中外,所行無忝所言」。 考1889年重建觀音廟時,紅磡與土瓜灣都已經列入香港版圖,故有「所在無分中外」之句。 約所建,三約是紅磡約,鶴園角約及土瓜灣約。
慈雲山觀音佛堂: 慈雲山觀音佛堂骨灰龕
請勿携帶任何香煙、酒精飲品、葷食、海產。 道場莊嚴,請勿觸摸寺內之佛像、法器或植物。 請勿帶同寵物進入寺院(陪同視障人士的導盲犬除外)。
慈雲山觀音佛堂: 廟宇服務
葉東姑原是先天道信徒,洞內女修士均依先天道。 赤觀音寺現時除了每月自辦禮懺法會外,尚與香港佛教青年協會合辦每月生日會。 寺院香火極盛,尤其各國觀音聖誕,到會者達數百甚至近千。 社壇是方橫六里內的居民所奉祀的后土之神廟。 從前在官涌村和廟街一帶的居民,在榕樹頭建了一間「社學」;即是方橫六里內的公立書院。
慈雲山觀音佛堂: 商場改善工程
佛堂後面則有姻緣石和照寶石,據說祈求姻緣及財寶十分靈驗。 慈雲山觀音佛堂位處沙田㘭道,建於清朝咸豐3年(1853年),有逾150年歷史,1970年代至1990年代曾進行修葺和加建工程。 博物館建於觀音聖像座下,收藏從歐美、日本、台灣、香港各地蒐藏佛教藝術文物,部分展品有數百年,甚至近千年的歷史,為香港唯一一間以佛教藝術為展覽主題的博物館。 建於咸豐三年(1853年) ,慈雲山觀音佛堂位於慈雲山南麓東面,是由行走古道的觀音善信所集資興建;它亦是慈雲山名字的由來。
慈雲山觀音佛堂: 商場相片集
1853年由經商驛旅始建,至1975年華人廟宇委員會轉交東華三院管理。 每年度之「觀音開庫」寶誕,吸引大批善信前往參拜。 該觀音廟,在淪陷時期(一九四一年十二月八日凌晨)先後經歷日軍兩次大轟炸,附近的屋宇被炸毀了不少,而它則始終屹立不動,片瓦無損,絲毫無損,真正神奇。 慈雲山觀音佛堂 觀音佛堂初期並未安奉觀音,衹作為四環更練的總部,後來取消了打更巡更制度,才將更練館改成觀音佛堂。
慈雲山觀音佛堂: 廟宇服務
這二間廟,同在榕樹頭天后廟的範圍內,故此,在這範圍內就有兩間觀音廟。 一間是近北面的,稱「觀音古廟」;一間近南面的,叫「社壇觀音樓」。 兩位觀音菩薩,一南一北,保佑南北坊眾。 觀音廟的名稱,往往各有不同,有稱觀音廟,或稱觀音堂,亦有稱觀音樓,但廟街的觀音樓則稱之「社壇觀音樓」,相當特別,而社壇就是一社團的社廟。 現在廟內以觀音為主,土地為副,有後來居上之意。 按照中國神學的觀念,觀音的地位是高過土地的,觀音大士駕到,土地公公自然要恭迎他上座。
慈雲山觀音佛堂: 慈雲山觀音佛堂骨灰龕
由於地藏王出現在釋迦牟尼入滅後至佛彌勒降世期間,其地位祟高,因而被列為佛教四大菩薩之一。 每逢觀音誕,均有眾多善信前往慈雲山觀音佛堂參拜。 至於每年農曆正月二十六日的「觀音開庫」,即觀音菩薩開金庫,借錢於民,更有不少善信慕名前來向觀音借庫,祈求財運亨通。 依循梯級直上可登慈雲山觀音廟、大雄寶殿,又叫慈雲山觀音佛堂,沿路會見到唔少歷史痕跡,竹林處處,遍佈樹蔭,環境清幽,但部份角落破落不堪,彷彿曾經係寮屋區之類居住地方。 請穿著莊重的服裝, 例如有袖上衣、長褲、七分裙或七分褲。
在社學側建一間社廟,就是這座福德祠。 後來,該處的福德祠,請了一位觀音來坐鎮,將觀音菩薩安在福德祠內,這便是已介紹過的「觀音古廟」。 於是原本屬於土地廟的福德祠,就成了觀音大士的古廟了。 經過第二大殿普門和洛伽池後,就會抵達高達76米的觀音像前。 觀音聖像造型參考宋式,頭頂髮髻中現阿彌陀佛像,其右手持智慧摩尼寶珠,左手持淨瓶,施灑淨水,讓信眾獲得清淨。 翻新後街市於6月23日重開,改名為「慈雲山市場FRESHIN」,大部分為建華的新商舖,只有少量舊商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