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過直到2021年2月6日,港鐵宣布採用9節編組的新列車投入服務後,有乘客表示原本在平日早上非繁忙時間不須等車,現在卻要等一至兩班,擔心疫情過後情況會更差[74]。 港鐵曾於2008年在羅湖站試驗加裝月台伸縮踏板,但試驗效果不理想並在月台加固工程時拆除,現已改為與加建月台閘門工程一并進行。 東鐵綫(英語:East Rail Line),前稱九廣東鐵(英語:KCR East Rail),香港人坊間俗稱東鐵、火車,是港鐵一條營運中的鐵路路綫。 其路綫色為淺藍色,連接位於北區的羅湖站、元朗區的落馬洲站及中西區的金鐘站,並大致呈南北走向,路綫全長約47.5公里,共設有16個車站[4],是香港第二長的本地重型鐵路客運綫,由九廣鐵路公司擁有,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5],是香港最早通車的重型鐵路。 東鐵綫16個車站中有4個為轉車站,分別為大圍站、九龍塘站、紅磡站、金鐘站,可以轉乘屯馬綫、觀塘綫、荃灣綫、港島綫及南港島綫5條路綫。
- 2021年6月28日(即屯馬綫全綫通車後第二天) ,位於紅磡站與何文田站之間的架空電纜故障,屯馬綫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 答:是屋宇署引用《建築物條例》(第123章)第28條所賦予的權力,向業主送達:要求他們在一段時間內進行修葺工程的命令。
- 港鐵安排特別頭班車於凌晨約5時25分會展站開出,吸引了逾2,000名市民及鐵路迷通宵於會展站等候搶先乘搭,場面一度混亂[35]。
- 2016年1月2日,西鐵綫為配合未來東西走廊運行,開始更換運行車隊編組,將原有7卡編組逐漸更換為8卡編組行駛,期間採取混合運行模式,7卡及8卡編組同時用於運作中。
- 港鐵車務總監金澤培對事件深表致歉,他指兩次事故損壞的絕緣體,與大學站電纜故障的絕緣體屬同一批次,經調查證實有關絕緣體質素欠佳,令絕緣功能減弱,增加內部短路機會,港鐵會於十天內為所有問題絕緣體,進行全面更換。
- 東鐵綫繁忙時間最密可每約2.7-3.3分鐘一班車[61];而非繁忙時間以及深夜時段則維持約5-10分鐘一班[62]。
- 九廣鐵路-英段原先在大埔墟設有旗站(即早期之訊號站),後於1913年改為正式車站,是為大埔墟車站。
當中高濃度的硫酸由於具有強烈的脫水性,在分解碳水化合物時,有更加明顯的效果,可以更為迅速進行腐蝕。 港鐵公司分別於柯士甸站以及前九廣西鐵沿線的屯門站、朗屏站、元朗站、錦上路站、八鄉車廠、荃灣西站及南昌站已發展物業(除柯士甸站外,原九廣西鐵沿線的物業的發展權及擁有權不屬於港鐵公司)。 由於本綫全綫串連了過去四個原有的重鐵項目,2021年6月27日通車後,成為全港最長和站數最多的重鐵路綫。 然而,即使全線貫通後,民間仍有不少人用通車前的網絡(分成西鐵、馬鐵及沙中線三段)稱呼本路線的不同部分。 屯馬綫由沙田至中環綫大圍至紅磡的新建路段與原有的西鐵綫以及馬鞍山綫連接而成,在規劃及建築時稱為東西走廊(East West Corridor)或東西綫(East West Line)[4]。 2020年1月17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宣布屯馬綫一期於同年2月14日通車,取代原有馬鞍山綫,並由大圍延長至啟德[5]。
通渠鐵線: 通渠鐵線用法
2022年5月14日,東鐵綫過海段通車儀式在會展站舉行,時任香港行政長官林鄭月娥、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許正宇、港鐵主席歐陽伯權及行政總裁金澤培等皆有出席[34]。 1956年9月24日,馬料水車站啟用,並於1967年1月1日起配合香港中文大學逐步落成而改名大學車站。 除大學車站外,1960年代亦有另外兩個車站曾經改名:大埔車站改名為大埔滘車站,而油蔴地車站則改名為旺角車站。
- 2016年10月15日,港鐵開放快將啟用的何文田新車站予公眾參觀,有網民發現一機房當時被冠以「環境控制系統房(東西綫)」,但在該站正式啓用後已移除東西綫之名。
- 大部分通渠報價需要實地考察後才能確實,所以有任何維修項目改動,記得要求通渠公司在單據上再次列清楚各項服務詳情。
- 直至2012年7月24日早上7時半,經搶修後,東鐵綫全綫恢復通車。
- 由於本綫全綫串連了過去四個原有的重鐵項目,2021年6月27日通車後,成為全港最長和站數最多的重鐵路綫。
- 哥士的和通渠水的使用方法類近,通渠之前同樣要做好防護措施,戴好防護眼鏡、口罩、膠手套,以防哥士的和水產生過於猛烈的化學反應,發生濺射,傷害皮膚。
- 然而,即使全綫貫通後,民間仍有不少人用通車前的網絡(分成西鐵、馬鐵及沙中綫三段)稱呼本路綫的不同部分。
2022年5月15日,東鐵綫正式延伸至金鐘站,成為香港第四條過海鐵路。 港鐵安排特別頭班車於凌晨約5時25分會展站開出,吸引了逾2,000名市民及鐵路迷通宵於會展站等候搶先乘搭,場面一度混亂[35]。 而港鐵為慶祝「百年鐵路」跨越維港,亦將送出10萬張免費單程車票,市民可於同年5月31日下午2時起以智能手機登入「MTR Mobile」應用程式領取[36]。 1949年,因中國國民黨在第二次國共內戰中失利,當年10月1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解放軍成功佔領廣州,隨後國民政府遷往台灣。
通渠鐵線: 分類 通渠鐵線用法
但在早上10點過後,8號風球除下,大批市民出門上班,港鐵觀塘綫九龍塘站往油麻地方向的月台上,非常擠迫,一般要等3班車才上到車。 其為准移動閉塞制式,使用直流軌道電路定位列車,部分區間疊加計軸(英語:axle counter)將軌道電路的細分為更小的軌道區段,由感應子點式傳輸ATP資訊,實現目標-距離式(英語:distance to go)控車;軌旁設置色燈訊號機。 所有聯鎖皆為SSI微電腦聯鎖,設於火炭鐵路大樓內;列車停站時通過接收環路(英語:return loop)向聯鎖運送資訊,實現進路自動排列。 乘搭東鐵綫頭等的乘客(往羅湖/落馬洲方向設於第4卡車廂;往金鐘方向則為第6卡)必須支付頭等額外費用[註 3](於出閘時自動扣除),否則須一律繳交附加費港幣500元。 通渠鐵線2025 而上述安排於同年2月6日起取消,而同日羅湖站亦恢復過境服務[40]。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香港賽馬會於2020年1月26日至10月18日期間暫停於賽馬日開放沙田馬場公眾席,故此馬場站亦暫停開放。 通渠鐵線2025 另因香港特區政府於2月4日起暫時關閉羅湖及落馬洲管制站,東鐵綫於當日起只維持紅磡站至上水站之本地綫一般列車服務,另設穿梭列車往來上水站與羅湖站以接載持有羅湖特價證之羅湖居民,但不設過境前往中國內地以及城際直通車之服務。 自2021年起,東鐵綫訊號系統升級為西門子Trainguard MT通訊式列車控制系統。 該系統使用歐標感應子(英語:eurobalise)校正列車位置,通過Wi-Fi連續地傳送ATP資訊,實現移動閉塞。 同時採用西門子Trackguard Sicas 通渠鐵線2025 ECC電子聯鎖系統和Clearguard TCM 100音頻無絕緣軌道電路代替既有設備,保留訊號機等軌旁設備。 新系統測試及新舊系統接合作業原定於2019年內完成,然而受反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的影響,部分軌旁通訊綫遭破壞需要修復,新系統啟用的日期被推遲至2020年[1][65][66][67][68]。
通渠鐵線: 沙田通渠保證成功浴缸去水緩慢個案
選擇好通渠公司後,會有專員致電溝通你需求的服務,明確並登記好個人服務需求及基本資訊後,預付定金並預約確認上門時間。 通渠師傅會為你清理徹底疏通,如有需要會出動視像通渠(CCTV)、監察儀器、高壓通渠 通渠鐵線 、吸糞車、水車、高壓槍、鋼線機及其他專業通渠儀器。 同樣情況但不同通渠技術的收費也存差異,人手及一般工具進行家居坐厠通渠收費約 $500;解決高樓層單位的小型水機高壓通渠工程收費為 $ 1,500 起;解決地下沙井渠道淤塞問題的大型高壓水車通渠工程同樣為 $ 1,500 起。 頂尖渠務工程公司提供專業優質之通渠及渠道維修服務,公司設備優良齊全,各師傳專業年輕,擁多年渠務經驗,及勇於面對挑戰及解決難題。 本司秉承傳統以專業、有良心及以客為本之獅子山精神服務香港市民,絕不花言巧話,賣弄專業。 1989年,九廣鐵路公司曾有興建過海鐵路的計劃,計劃提及將九廣鐵路-英段由旺角車站延長,以地底隧道方式跨越維多利亞港海底連接位於香港島的炮台山站,再連接維多利亞公園及中環至灣仔填海區,為當時的「第三條過海鐵路」計劃[149],預計在1998年前落成。
通渠鐵線: 紅磡以西(前九廣西鐵)
廚房通渠方法:扭開樽型隔氣進行初步清理及嘗試用通渠泵進行疏通。 2021年10月6日,時任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在《施政報告》中提及東鐵綫擬伸延至深圳羅湖口岸,並於現有的羅湖站和上水站之間增設羅湖南站,連接北環綫東延段,主要用於服務在羅湖及文錦渡的商住用途[148]。 而在擁有權方面,擬建的屯門南延綫預計以「地下鐵路地段」形式批予港鐵公司,而非由九鐵公司持有[52]。 通渠鐵線2025 因此,當該延綫完工以後,屯馬綫將成為自2008年東區海底隧道鐵路專營權完結以來,第一條由多於一間公司持有業權的港鐵路綫。
通渠鐵線: 高壓通渠保證成功
事發後個半小時,東鐵亦安排了6輛接駁巴士,往羅湖站疏導乘客,但為避免乘客爭相上巴士,引起場面混亂,故最後東鐵只安排一列無載客的列車,往羅湖一次過接載乘客往市區,故接駁巴士並未派用場。 通渠鐵線2025 而自從屯馬綫全綫通車後,東鐵綫最繁忙路段由大圍站至九龍塘站改為沙田站至大圍站。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2年統計數字[78],2021年疫情較為緩和月份的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站立密度計算為綫58%。 東鐵綫全綫在2022年5月全採用9卡車廂的列車後,單向每小時載客量減少近兩萬人次,較舊信號系統少約18%[79]。 通常直通車會全程使用本綫的正線(羅湖-火炭-紅磡),並在整段九廣鐵路(廣深鐵路及東鐵綫)上以指定十輛韶山8型電力機車(廣鐵)或Lok 2000型電力機車(港鐵)牽引。 同樣沙頭角支線因應沙頭角公路於1927年落成啟用,其客量大幅減少,終於1928年4月1日停辦,沿線大部分鐵路建築均完全拆卸,僅留下洪嶺車站。
通渠鐵線: 使用車輛
但根據同年發表的《香港運輸政策綠皮書》,政府原意將觀塘綫延伸至炮台山站作為第三條過海鐵路,後來演變為觀塘綫延綫[150]。 隨着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政府於翌年決定以機場鐵路作為第三條過海鐵路,九廣鐵路-英段過海的計劃便取消,現由沙田至中環綫過海段取代。 2022年3月1日,時值香港發生第5波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港鐵表示屯馬綫因為多名車長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或被列作密切接觸者而需要隔離,未能執勤,令早上及黃昏繁忙時段的列車班次需要輕微調整,較正常多10多秒至半分鐘不等。 根據港鐵向立法會提交的2021年統計數字[39],2019年上半年屯門至紅磡段以每平方米六人站立密度計算的最高可載客量為5.6萬人次,而最繁忙的路段為錦上路站至荃灣西站,載客率以每平方米四人及六人站立密度計算分別為99%及84%,載客率為所有港鐵重鐵路綫中次高。 因為2007年12月2日兩鐵合併,路綫最終由香港政府興建,將原屬兩鐵的網絡整合,並以綜合車站規劃轉綫車站以更妥善安排不同路綫的轉乘,建成後以服務經營權方式授予港鐵公司營運。 隨著香港機場核心計劃落實,政府於翌年決定以機場鐵路作為第三條過海鐵路,九廣鐵路-英段過海的計劃便取消,現由沙田至中環綫過海段取代。
通渠鐵線: 工程合約
哥士的為Caustic Soda的音譯,即氫氧化鈉(NaOH、燒鹼、火鹼),是具有強烈腐蝕性的鹼性物質。 如果是購買通渠用的哥士的,一般是白色粉末狀,另外還有片狀哥士的和顆粒狀哥士的。 哥士的需要溶解於水的時候,才具有腐蝕性,大部分鹼性通渠水其實就是高濃度哥士的(氫氧化鈉)溶液。 通渠鐵線2025 需要留意的是,哥士的具有強烈的吸濕性,開封使用後需要進行密封處理,否則會變潮,一不小心還會造成腐蝕性溶液洩露。 說到化學通渠方法,你一定聽過鏹水、硫酸、強鹼、水管疏通劑等名字,其實它們都可以統稱為通渠水! 以通渠水成分進行區別的話,可以分成強酸(硫酸)和強鹼(氫氧化鈉)兩類,兩者均有強烈腐蝕性,能夠和蛋白質和油脂發生水解作用,破壞原本物質的分子結構,分解淤塞在渠道內的物質,例如頭髮、纖維、有機物、紙巾。
通渠鐵線: 香港大型通渠公司及各式渠務服務—史偉莎.商業及家居通渠.全面衛生方案
2021年9月12日 ,位於沙田圍站至烏溪沙站發生訊號故障,屯馬綫列車班次大受影響。 為維持列車服務,屯馬綫服務斷開為二部分,分別是每10分鐘一班的屯門站至大圍站,而大圍站至烏溪沙站暫停服務。 然而由於東鐵綫本身歷史悠久,月台無法承受五百公斤閘門帶來的額外重量,故此需要加固月台,如以鋼製強化支架支撐[131]。 在立法會鐵路事宜小組委員會上港鐵概括指出加裝月台閘門的困難包括月台結構的限制、現有信號系統和列車的限制以及月台空隙較闊帶來的安全風險,綜合各個因素後港鐵公司認為同步進行沙中綫計劃及在東鐵綫加裝自動月台閘門的工程是較理想的方案[132]。 隨著廣深港高速鐵路香港段投入服務,城際直通車乘客量減少 ,由2019年7月10日起,東鐵綫下午繁忙時間北行直通車將減少一班,或可讓下午繁忙時間北行班次略為增加,可望稍為舒緩九龍塘站的人潮[123][124]
通渠鐵線: 車站列表
2018年,香港大學最新研究發現,東鐵綫扶手細菌抗藥性基因最高,透過深圳過境乘客不斷轉乘而散播社區抗藥菌至全港。 馬鞍山綫(現為屯馬綫)檢測出的耐藥性細菌含量亦幾乎與東鐵綫相同。 其後有一名男乘客阻止該兩名阻礙列車開出的乘客其行為,雙方更推撞並爆發罵戰。 而網民對事件評價兩極,有人質疑行李尺寸合共175厘米,超過規定的170厘米。 亦有人質疑港鐵職員為何不事先將該行李帶離車廂,讓該兩名乘客繼續阻礙列車開出[107]。
通渠鐵線: 政府註冊大公司
同年12月21日,沙頭角支綫局部通車,粉嶺至石涌凹段啟用;支綫亦於翌年4月1日全綫通車。 為協助屯馬綫的乘客更便捷地使用鐵路服務,港鐵公司於在大圍站3號月台通道入口增設乘客資訊顯示屏,讓乘客得悉屯馬綫未來四班往屯門方向列車的抵站時間;此外,港鐵公司亦於美孚站轉車通道增設乘客資訊顯示屏,讓乘客得悉屯馬綫及荃灣綫各方向未來兩班列車的抵站時間。 通渠鐵線 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香港疫情關係,會加強車卡及月台清潔,也有機會調整班次[20]。 1970年,顧問公司完成對興建地下鐵路系統的進一步研究,發表《集體運輸計劃總報告書》,其中原有沙田綫被「東九龍綫」取代,沙田段被取消,北端終站改為鑽石山;南端終站則由尖沙咀(此報告書中稱「馬連拿站」,接近現尖東站)延伸至香港島上環的林士站。 在興建修正早期系統鑽石山站及港島綫上環站之時,地鐵公司亦同時興建了預留位置供未來發展東九龍綫使用。 唯最後,在政府決定興建「車鐵兩用」的東區海底隧道以紓緩當時的過海交通問題的同時,決定暫緩東九龍綫計劃。
通渠鐵線: 上水站及羅湖站乘客衝閘問題
原立法會議員鄭家富批評港鐵應變手法差劣,過去立法會曾多次討論港鐵在緊急事故提供接駁巴士的安排,但今次事件反映港鐵仍然準備不足。 他敦促港鐵檢討事件,並加快在東鐵綫沿綫加裝屏障,防止因塌樹損毀電力系統。 [90] 通渠鐵線 不過鄭家富的言論令港鐵工會不滿,指港鐵員工通宵加班照顧乘客。
兩鐵合併後,港鐵公司沿用九鐵公司2004年的方案,沙中綫項目於2012年6月22日動工。 項目中曾稱為南北走廊(North South Corridor)或南北綫(North South Line),但最終未有使用此名,並且於東鐵綫過海延伸後仍繼續維持原稱。 東鐵綫過海段原本可望於2021年12月底通車,但沙中綫工程因爆出偷工減料醜聞,通車日期而被延遲。 測試最後比原定時間提早完成,西鐵綫及屯馬綫一期因此分别於早上約7時10分及早上6時40分回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