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如,2017年3月,一篇名為「阿嬤這是Lv」的文章,敘述一位阿嬤收到孫子送的名牌包,拿來裝魚還稱讚包包防水的逗趣故事,連英國媒體BBC也轉載,成了另類的國際曝光。 王中嶽 dcard 而在更早之前,2015年Dcard上的熱門愛情故事「我吃了那男孩一整年的早餐」、「同學我不是故意看你學生證的」等系列文章更是一發表就獲得廣大迴響,甚至讓出版社、影音平台看上這些IP,接連推出改編漫畫與小說、網路劇集作品。 為了改善這個問題,我們希望打造一個讓大家安心發表言論、交流想法的環境,讓網路上的理性討論成為可能,藉由觀點的激盪碰撞,更加理解彼此的想法,同時也創造更有價值的公共討論,所以我們推出TNL網路沙龍這項服務。 Dcard創立初期,儘有開放臺大與政大的同學進行註冊與使用[12],並且會員須提供真實姓名、個人相片及學校信箱認證註冊[13][14]。 後來在用戶反應熱烈的情況下開始籌畫建立公司的事項,並且逐步開放更多學校學生進行註冊與使用[15]。 根據美國人力資源平台Resume Builde調查,超過七成的管理者認為Z世代(1995年後出生的世代)員工較其他年齡層的員工「更難相處」,當中更有12%受訪者表示,與Z世代工作第一個星期就想解僱他們。
警方因日前接獲民眾報案,為偵辦刑案調查Dcard用戶涉案情形,持臺北地院搜尋票前往Dcard公司執行,一切依法辦理。 2023年9月,YouTuber錫蘭在影片作品中指控三立新聞記者林偉帆多次惡意公審、抹黑、造謠、帶風向,引發Dcard網友熱烈發文討論,但是諸多關鍵字包含「錫蘭」、「三立」、「林偉帆」的文章卻遭Dcard官方刪除,引發網友強烈反彈。 王中嶽 dcard2025 據了解,簡勤佑在簡報中提出要「瓦解綠營價值觀」,受評審肯定而獲選。 簡勤佑受訪時指出,他認為要盡可能減少意識形態影響公共議題的討論,平衡藍綠網路聲量,聚焦公共議題本身的討論。 在 Dcard 發文後通常可以加入該版的熱門話題類別,就和 王中嶽 dcard2025 Hashtags 的功能很像,以美食版為例(到底多愛吃每次都用美食為例XD)在這裡,你可以看到相關話題有多少篇文章,代表他的熱門程度。 周教授提醒,雖然樂觀看待未來趨勢,但還是必須關注美國聯準會的「利率政策」和「以巴衝突」的後續情形。
王中嶽 dcard: 熱門新聞
林裕欽回憶,2015年Dcard要招收實習生時,他與一名有意參與實習的人約在一家咖啡廳,當討論到公司的話題,還在打趣問對方為什麼沒有把Dcard網站加入書籤列時,結果在一旁的咖啡廳老闆聽到,開玩笑的說自己有加入,能不能也來應徵實習職位? 當時讓他意識到,Dcard已經成長成一個具有影響力的社群平台。 林懷宇說明,Dcard整體的產品發展思維都是建立在匿名原則上,像是Dcard在去年底推出「卡稱」功能,讓用戶在發文時,作者名稱除了可以選擇匿名、或是顯示自己的學校之外,還多了一個自己設定的名稱,讓想被記住發文風格、卻又不希望被認出自己是誰的人,擁有自己專屬的標記。 國內就有一名21歲「少年董ㄟ」楊崇立,12歲開始進行代購從百元賺起,現在已經賺進了10桶金,去年開始自創潮牌服飾,一推出就成了年輕人喜愛的品牌,光是單月就能賣出萬件,現在他還進軍百貨公司設專櫃,就是要挑戰國內外知名品牌。 王中嶽 dcard2025 【Dcard 王中嶽 dcard2025 年度回顧】 2022 年最受關注的文章
2019年,林裕欽獲選台灣雜誌《經理人》月刊百大MVP經理人[6]。 2020年,因Dcard創下的成績入選世界商業雜誌《富比士》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消費科技類[11]。 王中嶽 dcard2025 2021年,獲《天下》雜誌選入一共十組人馬的「《天下》未來領袖」[12]。 Dcard嘅「D」代表「Destiny」,即係宿命嘅意思。 据了解,简勤佑在演示稿中提出要“瓦解绿营价值观”,受评审肯定而获选。 王中嶽 dcard2025 简勤佑受访时指出,他认为要尽可能减少意识形态影响公共议题的讨论,平衡蓝绿网络声量,聚焦公共议题本身的讨论。
王中嶽 dcard: 澳門
2023年11月3日,疑因其會員匿名發文涉及詐騙、兒少、妨害名譽等上百案件,檢警十多名幹員大陣仗突襲位於臺北市大安區的Dcard總部,公司員工見狀一度傻眼,後由公關出面與檢警溝通,前後搜尋4小時才結束。 王中嶽 dcard 簡勤佑受訪時指出,他認為要盡可能減少意識形態影響公共議題的討論,平衡藍綠網絡聲量,聚焦公共議題本身的討論。 搜集完後,分類一下熱門程度,到 IG 搜尋一下這些 Hashtags 是否同樣多人使用,再看看 related 的地方是不是有相同的,就代表自己做的功課是對的。 當新人進入組織時,團隊不強迫其依循既定的模板與框架,而是讓擅長的人坐他擅長的事。 在進入Dcard之前,他有3、4份不足半年的工作,甚至其中有只做7天就選擇離職的例子;如今因為同事間的信任與感情,儘管在旁人眼裡看來Rio已是IG擁有14萬粉絲的成熟自媒體經營者,也樂意留在組織中與企業一起成長。 王中嶽 dcard2025 當大多數的管理者都在煩惱如何跟年輕世代相處時,身為Y世代(1980~1990年代中期出生)的Dcard創辦人暨執行長林裕欽卻少有此困擾。
#Dcard這檔事 想要知道現在學生在想什麼,所以時不時會瀏覽Dcard的貼文。 這個行為本身就是「接受事實」,承認Dcard等網路媒體是學生溝通的主要管道。 瀏覽Dcrad版面,不論事業、感情還是學業等,每天都有非常多網友分享各種疑難雜症。 為了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包正豪時不時就會上Dcard爬文,也從中發現不得不正視的問題。 知情者透露,警方獲報與Dcard相關的詐騙案達上百件,其它還有恐嚇、妨害名譽、違反兒少案件的色情圖文等等。 王中嶽 dcard 但檢警透露,Dcard比境外公司還難搞,即使已出具搜尋票,Dcard公司曾以大法官釋憲等理由回絕提供調閱會員資料,讓檢警碰釘子,承辦員警痛批Dcard「以私隱權保護不法」。
王中嶽 dcard: 生活與休閒
不管是債市還是股市,只要利率政策有點風吹草動,就會對市場產生巨大影響;此外他也提到,雖然從過去歷史看來,地緣政治事件對市場影響短暫,但仍建議投資人要多加注意,才能及時調整自己的投資組合。 王中嶽 dcard2025 當Dcard推出周邊商品,影音團隊成員就是最佳代言人,可以協助宣傳、擔任一日店長,也是Dcard企業文化的展現,畢業季將至,成員進入校園演講對徵才更是一大助力。 王中嶽 dcard2025 Dcard Video能被百萬粉絲追蹤的關鍵,原自成員間在主持時自然互動而產生的火花;久而久之,他們既是開拓Dcard影音市場的員工,也同時自成網路KOL。
- Denny 分享每種語言都有擅長的地方,會取決於 User 數量與目前服務的功能而有不同的取捨,例如寫 Python 用 Django 架構在資料庫管理上能夠快速的執行,但當產品有上千人甚至上萬人時則需要再經考量。
- 志祺在頒發「年度活動王」、「年度超新星」與「年度創作寶藏王」時分享:「我自己也是從文字起家,創作的原動力是跟大家分享對事物的好奇心。」而在被提問如果遇到粉絲成長停滯該怎麼辦時,也幽默地說「可以學阿滴,找到一個妹妹來拍片。」引起現場一陣大笑。
- 在進入Dcard之前,他有3、4份不足半年的工作,甚至其中有只做7天就選擇離職的例子;如今因為同事間的信任與感情,儘管在旁人眼裡看來Rio已是IG擁有14萬粉絲的成熟自媒體經營者,也樂意留在組織中與企業一起成長。
- ▌工作環境
- 警方因日前接獲民眾報案,為偵辦刑案調查Dcard用戶涉案情形,持臺北地院搜尋票前往Dcard公司執行,一切依法辦理。
- 同樣是搶用戶的時間,意味著Dcard在其他社群平台的行銷策略也要跟著謹慎。
▌彈性氛圍 彈性的 Remote Work,夥伴可以自主安排工作的時間與地點,更多的彈性,創造不同的可能性! ▌團隊保險 全面性團體保險及完整健康檢查,每一項都為了更體貼夥伴的健康需求。 ▌團隊慶祝 節慶派對、午餐日、尾牙、每週夥伴分享等團隊活動,我們重視每個相聚的機會!
王中嶽 dcard: 澳門達人旅遊攻略
不過Dcard團隊在Facebook上發文澄清,表示簡勤佑三年前就已經退出了,此舉也讓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神速切割」、「切割得不錯,不然粉絲會少一大半」。 2020年4月,國民黨徵選「數位諸葛亮」引起社會大眾熱議,國民黨也宣布Dcard創辦人之一簡勤佑出任國民黨「數位行銷科技長」一職,黨主席江啟臣也期許簡勤佑能為國民黨帶來新氣象。 不過Dcard團隊在臉書上發文澄清,表示簡勤佑三年前就已經退出了,此舉也讓不少網友紛紛留言:「神速切割」、「切割得不錯,不然粉絲會少一大半」。 有些非常受歡迎的單一文章,作者也會加入相關的話題標籤,這些標籤通常代表最近大家很關注的類別,我會把這些標籤首要的搜集他們。 面對首購族的聽眾,李奕農認為可以跟著政策走,例如現在提供利率補貼、寬限期延長、貸款年限延長的「新青年安心成家房貸」就是不錯的機會;但如果是投資人,李奕農則建議要等到政府把限貸政策移除的時候,才比較是進場投資的時機。
王中嶽 dcard: 網路行銷
產品質地是水凝露狀,使用感受上清爽不黏膩,在肌膚上的吸收度與延展力也很棒。 加上產品帶有淡淡宜人香氣,使用起來相當療癒,整體使用感受上可以感覺到肌膚保濕度提升,並且讓後續上妝的底妝服貼度提升不少。 推薦心得:使用過後原本很多痘痘的雙頰都漸漸消了,只要勤勞使用可以達到縮小毛孔的功用,同時也可以有效減少閉鎖粉刺,可以讓肌膚看起來更加光滑。 因為裡頭加了很多保養油,所以卸完之後皮膚完全不會乾澀,皮膚反而會變得很好! 卸除力中上,局部眼妝或純妝可能要用眼唇卸妝液多卸一次會更乾淨。 在學校學的知識跟業界所需的技能一定會有所落差,若在畢業前把握能夠多方嘗試的機會累積軟硬實力,找一些已經在業界的前輩多聊聊,會讓你在畢業時更有信心。
王中嶽 dcard: ‧ 台灣「最高評價」農場!打敗清境、觀音蓮花園 大票遊客推爆
女卡友分享自己協助不認識的單親爸爸教導他女兒使用衛生棉,被多位卡友譽為今年最暖的文章之一。 很多人進站,會優先看全站最熱門的文章,這就像是上了Line 王中嶽 dcard Today新聞或者是Yahoo! 「每個成員都對我而言就像行動電源,今天我沒電了可以被團隊充電;我充飽電了也可以去救援別人,」Rio生動形容成員間的互信。 「聊什麼就拍什麼」這樣自由的創作環境,對身為Z世代的Rio而言,是願意與Dcard保持聯盟關係超過3年的最大原因。 此外,在Dcard辦公室,人才隨時都可以跟執行長林裕欽表達意見,沒有越級報告的恐懼,同時建立意見落實追蹤平台,讓同仁可以看見公司回應。 在《Cheers》與Dcard合作發布的「00世代職場大調查」也發現,有6成的00世代(2000年後出生的世代)根本不想進入組織。
王中嶽 dcard: Dcard《2023年末購物季洞察報告》八大洞察:「社群電商」蔚為風潮,年輕消費者準備投入多少預算?
以Dcard影音團隊成員為例,公司開放身兼網紅的個別成員對外進行商業活動,組織的角色在「經紀人」與「企業夥伴」間動態轉換,讓個人在不脫離組織的情況下能發揮所長。 這正是LinkedIn創辦人所著《聯盟世代》一書中提到的新管理概念,企業與人才以聯盟形式合作,企業鼓勵員工發展個人職涯、品牌,企業成長的同時人才也獲利,建立雙向投資的模式。 此概念在「Dcard Video Team」發揮得淋漓盡致。 21人的團隊中有過半的成員為Z世代,讓Dcard從論壇延伸出百萬訂閱YouTube頻道,在影音紅海中持續擴散影響。
王中嶽 dcard: 大學時期
《Fortune》雜誌指出,超過70%的Z世代員工表示在工作中感到孤獨、90%的Z世代員工不會告訴主管自己在工作中碰到的困難。 施又寧表示,從YouTube節目製作的經驗,人們要喜歡角色,第一要對角色能夠投射,而能不能一眼看到就喜歡,更是關鍵。 「做內容、文化,會凝聚一個國家人的自信心,大家會非常驕傲,我希望把這件事做好。」林裕欽口中的「這件事」就是IP(智慧財產權)經營,而他心中學習和對標的模範,就是打造出米老鼠等知名角色,全球最會經營角色IP的迪士尼。 但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王琬昀指出,以電商巨擘亞馬遜為例,它已躋身美國前三大數位廣告商,可見電商已逐漸成為品牌投放廣告的選擇,而不只是如臉書這類社群平台業者。 王中嶽 dcard2025 王中嶽 dcard2025 推薦心得:使用後肌膚不乾燥也不油膩,對肌膚很溫和的全肌齡適用產品! 卸完後肌膚不會悶,肌膚卸完後也不會有乾燥發癢的感受,混合肌非常適用。
王中嶽 dcard: 廣告業務、會員持續成長,執行長林裕欽卻焦慮布局新戰線
另外將資料結構、作業系統和網路運作等基本功練扎實,在後續的學習也有加速的效果,剩下的就是在遇到問題時去尋找資源來解決,畢竟工作不可能是有準備好的一天。 另外,有人提問在學習或是寫程式過程中難免都會遇到無法突破的瓶頸,這時候會怎麼辦? YC 遇到瓶頸時會先正確的定義問題,反問自己期待的產出樣貌是什麼。 有參與者提問「在學期間是否適合獨立接案?」Denny 認為接案的工程師除了技術能力外,更看重的是溝通能力、時程安排與專案管理的能力,有時候要釐清業主的需求更會花上許多時間成本,所以較不建議學生時期就接觸這麼深的坑。
王中嶽 dcard: 工作內容
YC 和 Denny 早在還沒畢業就非常確信畢業後的發展方向,在大學選擇能真正對自己技術成長有幫助的課程。 這樣的風格,或許也是為什麼Dcard上的男女比例,會從2012年的6:4,轉變成2016年的4:6,熱門看板也多是女生感興趣的美妝、穿搭等類別,這對於一個以交友起家的社群平台來說頗為特殊。 正如同Dcard上線以來一向神秘低調,Dcard產品經理林懷宇認為,就是這樣的「隱私」與「匿名」特性,成為Dcard能一路成長茁壯的核心關鍵。 林裕欽(英語:Kytu Lin[1],1991年—),台灣社交網站Dcard共同擬辦人暨執行長,大學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2020年時因Dcard創下的成績入選美國商業雜誌《富比士》30位30歲以下精英榜消費科技類。 Dcard创立初期,尽有开放台大与政大的同学进行注册与使用[12],并且会员须提供真实姓名、个人照片及学校信箱认证注册[13][14]。
YC 則是提早將專業課程修完後,結合自己在 Dcard 的實戰經驗,認為自己的似乎不需要剩餘的學分,就離開學校了。 Dcard有点象是ptt但是又有许多的不同,也许是在使用族群上,Dcard很明确就是定位在大学生族群上。 有时候看看Dcard这些内容,会到很灰心,不免让我忧心,台湾的学生怎么了? 王中嶽 dcard ……但又觉得这样的忧心是多余的,本来就不能奢望在树上找到一条鱼,充其量找到的是鸟群。 既然Dcard的定位在于社群娱乐,聚集的当然是这样的话题,它不能够代表全体大学生,只能是台湾大学生很鲜明的某部分而已。 它展现了社会的多元性,有这个缺口在,所以这个网站才会窜红得很快。
王中嶽 dcard: 相關新聞
在後端領域,你可以參與 open source project,累積與其他領域工程師 co-work 王中嶽 dcard 經驗,幫自己在職涯上加分。 另外 Denny 認為問別人問題也是一門藝術,要完整地列下出現什麼錯誤訊息、查過的資料、做了哪些嘗試,並且有條理地陳述給其他人。 雷亞早期產品的後端語言就是 Python,但後來使用者人數攀升伺服器的維運成本也跟著提高,所以逐漸轉往 Golang。 T客邦由台灣最大的出版集團「城邦媒體控股集團 / PChome電腦家庭集團」所經營,致力提供好懂、容易理解的科技資訊,幫助讀者掌握複雜的科技動向。 「我喜歡隱私,所以才會做Dcard。」Dcard共同創辦人暨執行長林裕欽鮮少接受媒體採訪,更不習慣侃侃而述自己的創業經歷,因為對他來說,作風保持低調,其實也是對用戶的一種交代,「一方面是我自己的緣故,一方面也覺得這樣比較容易讓用戶有信賴感。」他說。 2.内容多没有进行过滤/过度暴露:有许多人喜欢在「西斯版(sex)」分享自己的床事/性经验,甚至是不露点的裸露照,个人认为是不妥的,虽然大学生都已经满18岁了,但我还是希望作为学生可以单纯一点。
王中嶽 dcard: 現在就準備出發!澳門私房景點、機票資訊這裡看
若說1995年誕生的批踢踢實業坊(PTT),讓現在大約25到40多歲的人們能說著共通的網路語言;那對於目前台灣的高中生、大學生等年輕世代來說,共同的社群記憶,或許正逐漸從PTT轉移到「Dcard」上。 此網站的用戶在每個午夜12時,會收到一張系統配對的匿名邀請卡(也就是Dcard),若有興趣與對方認識的話就可以送出交友邀請,收到交友邀請的人在當天午夜之前必須同意邀請,雙方才能成為朋友,一旦錯過之後,這兩位用戶便不會再收到或是抽到彼此的Dcard[6]。 王中嶽 dcard2025 Dcard 年齡層幾乎都是大學生,也與目前 王中嶽 dcard IG 使用者年齡較相近,若是不曉得時下年輕人關注什麼樣的話題、對什麼話題比較敏感,都可以滑滑 Dcard 找尋,對 王中嶽 dcard2025 Hashtags 的邏輯也是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