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鼻咽癌主要見於亞洲的中年人,但非洲的大部分病例都出現在兒童身上。 下咽癌 鼻咽脱落细胞学诊断取材恰当,即时固定,染色和检查,可补充活检之不足。 以下情况较适合本检查:治疗过程中定期检查以动态观察疗效;对于隐性癌者,可在多个部位分别取材送检;用于群体性普查。 Pointreau等在GORTEC 试验中,在下咽癌中对比了不同诱导化疗方案的疗效差异,分为TPF组(顺铂+氟尿嘧啶+多西他赛)和PF组(顺铂+氟尿嘧啶),无论是在生存率还是在保喉率上TPF方案更具优势。 Posner等(TAX324试验)共纳入123例可手术的Ⅲ、Ⅳ期喉癌、下咽癌患者,比较了诱导化疗方案(PF和TPF方案),结果也提示TPF方案较PF方案在PFS和保喉方面更具优势。
- 另外,近年来PET-CT的应用日益广泛,是上述影像学检查手段的有益补充。
- 在临床上下咽被分为3个区域,即梨状窝区、环后区和咽后壁区。
- 除此以爲還有其他風險,但是主要原因還是因爲長期攝取酒精和吸煙。
- 治療方法有單純放療、單純手術、手術加放療、化療和免疫治療等。
- 但其发病考虑是由于过量饮酒、大量吸烟、营养物质缺乏等因素有关。
- (1)常规X线检查喉及颈侧位X线拍片可以观察喉内及椎前软组织情况。
- 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小,预后好,也是需要通过病理来最终区分。
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的运动支组成咽神经丛,支配下咽肌运动。 部分副神经和交感神经丛也参与支配下咽肌的运动。 下咽下部由喉返神经支配,其疼痛传导纤维与喉上神经内支伴行,通过迷走神经耳支(Arnold神经)分布于同侧耳部,可以引起外耳道上和后壁,以及耳后皮肤出现不能明确定位的钝痛。 大多數的喉癌都是鱗狀細胞癌,可見喉癌主要是於喉上皮的鱗狀上皮細胞上形成。 喉癌可以在喉的任何一個位置形成,而喉癌的康復率很受癌細胞位置的影響。 爲方便分類,喉癌主要可分爲三個基本類型:聲門形(聲帶)、聲門上型(聲襞)和聲門下型。
下咽癌: 下咽癌發生率越來越高
下咽癌最常见的症状是疼痛,即咽部疼痛、异物感,还有就是到了晚期,可以影响声音、吞咽功能,比如吞咽不畅、梗阻感,这是最常见的一些症状。 因为在早期可能就存在一个异物感,所以往往容易漏诊,不容易早期发现。 下咽癌早期症状不明显,部分患者可能出现咽部的疼痛(吞咽疼痛久治不愈)、异物感症状,往往不易发现而漏诊… 如果病人是晚期,没有手术机会了,最重要的一个护理就是呼吸道和食道的问题。 下咽癌2025 呼吸道,因为晚期下咽癌会累及到喉,引起呼吸困难、憋气,就要做相应的气管切开,保持气道的通畅,这是第一个。
- 喉嚨腫痛、吃東西卡卡的可要當心,很可能是身體健康亮紅燈的警訊!
- 喉咽又称下咽,下咽癌多发在梨状窝,其次为下咽后壁。
- 3.验证 放疗计划执行前需进行剂量验证,符合要求后方能执行。
- 呛咳或咳嗽 肿瘤刺激下咽黏膜可引起干咳,当饮水或食物误入气管可引起呛咳。
因下咽癌和食道癌的初期症狀不明顯,所以絕大部分發現、確診者都已是晚期。 下咽癌2025 下咽癌 對此,賴文森就提醒,若民眾出現感冒遲遲未好,有吞嚥困難、喉嚨卡卡的,聲音沙啞和摸到頸部腫塊等情形,應儘快就醫並聽從醫師的指示,把握黃金治療時間。 對部分早期患者而言,只接受放射治療已足夠消滅癌細胞;對部分晚期個案而言,放射治療只能作為其中一種紓援病情的方法,腫瘤難以完全被殲滅。 急性反应包括放射性黏膜反应和皮肤反应,味觉障碍、口干、喉水肿和全身乏力等,大部分急性反应在放疗结束后数周至数月内能够缓解,而口干会持续存在,因此需要在作放疗计划时注意保护腮腺、颌下腺和口底的小唾液腺。 部分患者在放疗过程中或放疗结束后的随访过程中出现喉水肿、咽喉黏膜充血,最后出现纤维化。
下咽癌: 需要協助處理索償?
对有颈部淋巴结ECE者(特别是有病理学证实者),CTV1边缘需更靠近皮肤表面;而ECE 下咽癌 阴性者,CTV1应避开皮肤2~3mm,以减轻急性放射性皮肤损伤。 组织病理学检查不能提供具体ECE阳性的颈淋巴结区域时,建议参考术前CT和(或)MRI扫描,勾画时更贴近皮肤表面。 对于手术治疗后有不良预后因素、存在高危复发可能的下咽癌患者,建议接受术后放疗。 照射野应包括整个手术区域,设野时尽可能将全颈部及原发肿瘤区域放在同一照射范围内。
早期的下咽癌因症狀並不明顯,發現時往往都已較為晚期,不過若是仔細的詢問病患的病史,仍然可發現許多病患在早期有咽部疼痛、咽喉異物感及耳痛等症狀。 下咽癌2025 然而這些容易與一些常見的耳鼻喉科疾病(如上呼吸道感染、慢性咽喉炎等)產生混淆。 隨著腫瘤的逐漸長大,病患會產生頸部腫塊、吞嚥困難、聲音沙啞,呼吸喘鳴,體重減輕等症狀。 它的形狀是上寬下窄近乎環迴狀,兩側環抱著部分喉頭。
下咽癌: 下咽癌晚期该如何护理
甚至嚴重會壓迫呼吸道,造成呼吸道的阻塞,產生呼吸困難的現象。 羅醫生表示,罹患頭頸癌的病人主要是65歲以上人士;男性患者比女性多,比例約為2.3:1;每年新確診病人約有1000人,死亡率約30%,相比肺癌及肝癌等癌症為低。 在頭頸癌個案中,口腔癌病人佔最多,每1000宗約有三分之一屬口腔癌,其次是喉癌。 不少人會混淆咽喉癌和鼻咽癌,雖然兩者位置相近,但卻被歸類為不同的癌症。 咽喉指口腔後部的位置,包括軟顎 (口腔內後上方)、後舌、咽喉兩側(扁桃腺所在)以及咽喉的後側,於上述部份所發現的惡性腫瘤就是咽喉癌。 只要及早發現並接受適當治療,咽喉癌的治癒率很高,一般情況下,第一、二期的咽喉癌治癒率是90%。
下咽癌: 咽喉癌疾病护理
早期下咽癌患者通常有轻度非特异性咽痛或吞咽不适,临床上常按照感染或胃肠疾病治疗。 下咽癌2025 随看钟瘤的进展,可出现颈部肿块,吞咽困难和(或)吞咽痛,同时伴有流涎、颈部僵硬,喉和舌底受侵者可出现声音嘶哑和发音模糊。 治療包括外科手術,放療或化療,它們可能會單獨或組合使用。
下咽癌: 症狀
然而頸部腫塊的原因也相當多,從良性的淋巴結發炎至惡性的轉移言都有可能,所以有此症狀時也一定要找耳鼻喉科醫生做詳細的檢查,以排除惡性腫瘤的可能性。 下咽癌2025 下咽部是一個寬大的空腔,所以早期的癌症並不會影響吞嚥的機能,然而當腫瘤長大致某種程度的時候,就會引起吞嚥困難的症狀,這時通常都已經是癌症的晚期。 不過在其他上消化道的癌症,如食道癌及胃癌也都會有這種症狀,所以有此症狀時應迅速就醫,做一個詳細的內試鏡檢查。 聲門下喉癌的腫瘤位置,在聲門下方,所以容易出現聲帶受侵犯的嗄聲症狀及呼吸道受阻礙的呼吸困難症狀,但因聲門下區淋巴循環不多,發生淋巴轉移的機會遠比聲門上型喉癌少,也很少出現咽喉疼痛等咽部症狀。 下咽癌患者通常会出现吞咽梗阻或咽喉部疼痛症状,需前往医院耳鼻喉科就诊,行喉镜、食管镜、胃镜检查,通过…
下咽癌: 下咽癌鉴别诊断
当病人出现哽噎感时,不要强行吞咽,否则会刺激局部癌组织出血、扩散、转移和疼痛。 最重要是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喉癌第一、二期可接受放射治疗或雷射局部切除,术后仍可自然发声,第三、四期则需接受范围更大之手术或全喉切除,后者需藉人工发声器说话。 五年存活率从第一期至第四期分别为75%、60%、48%、40%左右。 1、声音顽固嘶哑:喉癌常会影响声带,即使体积再小,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的情况。
下咽癌: 下咽癌-放疗视角
若患者面色青紫烦躁不安 , 提示有脱管的可能 , 及时报告医生。 如发生脱管 下咽癌2025 , 立即用事先准备在床旁的持物钳插入气管造漏口 , 保持呼吸道通畅 , 然后配合医生行气管套管置换术 。 2、淋巴转移:转移部位多见于颈深上组的颈总动脉分叉处之淋巴结,然后再沿颈内静脉向上、下部之淋巴结发展。
下咽癌: 咽喉癌饮食调理
下咽癌晚期患者的护理注意事项包括:1.如果晚期下咽癌累及到喉部,可能会引起呼吸困难、憋气症状,需做相… 下咽癌 下咽癌一般分四期,腫瘤2公分以下是第一期;腫瘤2到4公分為第二期;頸部有硬塊是第三期以上,4公分以上也是第三期了。 下咽癌是長在聲帶旁邊,如果還沒侵犯到聲帶,早期(第一、二期)可以雷射手術切除病灶,如果已經影響到聲帶,多半採用器官保留法,即利用先導式的化療讓腫瘤縮小,再同步放射線及化療。
下咽癌: 放射治療
下咽癌侵犯喉咽腔或侵犯食管入口時常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合併頸段食管癌時更明顯。 咽部疼痛:一般的上呼吸到感染經常會有咽喉疼痛的情形發生,不過通常會在一週內痊癒,所以如果疼痛症狀超過兩週,且持續疼痛甚至加遽,就應該至耳鼻喉科醫生處做進一步的檢查。 有時疼痛也會傳至耳朵,產生所謂的「輻射性耳痛」。 下咽癌在組織病理診斷上,文獻記載95%以上為扁平細胞癌,偶可見腺癌 、淋巴癌、腺樣囊狀癌等。
下咽癌: 下咽癌病因
声门下型癌向下蔓延至气管、亦可穿破环甲膜至颈前肌层,向两侧发展,侵及甲状腺;向后累及食管前壁。 3、咳嗽痰中带血:由于肿瘤刺激可产生刺激性干咳,痰中带血,患者常有粘液粘着感。 肿瘤增大后还会阻塞气道,使气管分泌物排出不畅,引起呼吸道感染、喘鸣甚至呼吸困难,中晚期则表现为持续咳嗽、发音改变等。 下咽又叫喉咽,包括鼻咽部、口咽部和喉咽部三部分。 下咽癌是发生于喉咽部的恶性肿瘤,又叫喉咽癌,恶性程度…
下咽癌: 下咽癌症狀
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在香港亦日趨向上,因此癌症絕對是不容忽視的公共衛生議題。 根據醫院管理局香港癌症資料統計中心2018年的數據,口腔及咽喉癌的發病人數為1774人,涉及部位包括口腔,扁桃體、口咽,下咽和喉,當中死亡人數為595人,而發病率以男士較高。 下咽癌並不一定會出現上述全部症狀,不過只需半年時間,下咽癌會迅速地急轉直下,發展到頸部腫塊、聲音沙啞、吞嚥困難及呼吸困難等後期症狀,甚致擴散轉移。 如果你親友有上述病徵,請盡快聯絡香港耳鼻喉專科檢查清楚。 “一文,我們簡略介紹過下咽癌的一些情況,由於下咽癌的症狀跟其他流行性疾病相似,而確診多數已是末期癌症,所以今次會詳細談談它各個症狀及其影響。 如单纯放疗,5年生存率一般为10%~20%,而手术加放疗的综合治疗的生存率可达40%~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