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柚子桃子撞到頭,內心的愧疚無法避免,更重要的是,柚子桃子是否因而腦震盪的忐忑,深深烙印在阿爸心中。 居家動線不要有障礙物,家具有尖銳突出的部分,最好用布包起,或貼上防撞條,降低孩子碰撞,造成傷害的機會。 可以冰敷袋裹毛巾後,直接在受傷部位上冰敷,以間歇性方式每次敷約15~20分鐘(或以孩子可以接受的時間為主,可改為冰敷5分鐘,休息5分鐘),重複4~6次,避免冰敷太久,以免凍傷;一天可敷數次,可減少受傷部位腫脹的程度。 聽了很心疼耶,摔第一次就該去給醫生檢查了吧……
一、年齡1歲以下或體重未達10公斤之嬰兒,應放置於車輛後座之嬰兒用臥床或後向幼童用座椅,予以束縛或定位。 二、年齡1-4歲且體重在10-18公斤以下之幼童,應坐於車輛後座之幼童用座椅。 三、年齡4歲以下之幼童如因體型特殊顯無法依規定使用者,得選用適當之安全椅。 四、年齡4-12歲或體重18-36公斤以下之兒童,應坐於車輛後座並妥適使用安全帶。 ,最重要的是找到掉出來的牙齒,把掉出來牙齒使用生理食鹽水或自來水洗乾淨,泡在牛奶裡,沒牛奶就泡在生理食鹽水或清水裡,另一方面傷口上以紗布止血,然後盡快帶到牙醫診所,如果運氣夠好牙齒還是救得回去。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 孩子生長痛怎麼辦?兒科醫師5招緩解
如果孩子哭過以後沒有其他異常表現,也沒明顯外傷和不適,一般不需要去醫院。 以上這幾點對醫生來說都是重要的參考,如果都沒有上述情形,而只是放聲大哭的話,腦部受傷的機會比較少,可以先在附近診所就診。 但若有任一上述情形出現,建議到較大型的醫院就診,完成詳細的檢查。 大量嘔吐:寶寶撞到頭之後都會有輕微的嘔吐,可能是驚嚇或者害怕的緣故;但是如果寶寶越吐越嚴重,則小心可能是腦壓上升的跡象,要趕快就醫。 頭部受到撞擊後, 事後多半會在撞擊處腫起來,甚至會出現明顯的腫包以及疼痛感,若無明顯外傷,可以立即冰敷,請不要過度搓揉,也先不要熱敷,或擦一些來路不明的藥膏;疼痛的部分可以使用一些止痛藥物,例如:普拿疼類的藥物緩解。
- 會造成生命危險的顱內出血,則需要靠電腦斷層才有辦法診斷。
- 醫師建議,小小孩活動的地板應盡量鋪軟墊,當孩子一旦有頭部著地狀況時,軟墊能將傷害降低到最小。
- 但如果只是摸起來跟旁邊的皮膚「不太一樣」,黃季怡說,本來長好的新組織就會跟原來的組織不太一樣,一段時間之後才會慢慢平衡,就不需要太擔心。
- 「熱敷可以加速血液循環,軟化變成『硬硬的血塊』的瘀血,讓瘀血從硬的,變成軟軟、水水的血水,身體比較好吸收,加速消腫,所以這時候熱敷是很重要的。」黃季怡說。
- 神經外科醫師提醒,頭部傷後,一個月內出現頭痛、偏癱、反應遲緩、語言障礙,就要小心慢性硬腦膜下血腫,如不留意甚至可能喪命。
陳敬昌醫師呼籲,當回家服藥與休息過後,不舒服的症狀沒有改善或越來越劇烈,或者出現任何新變化,例如嘔吐、癲癇、一邊手腳無力、力量些微變差、走路歪斜或偏一邊,以及鼻子、耳朵流出如清水般的液體等症狀時,都必須盡快回診。 寶寶有沒有異常的舉止,例如沒辦法喝奶、嘔吐、睏睡、有全身或手腳抽搐如羊癲瘋等,如有上述任何一種症狀,必須立刻就醫。 有網民在Facebook群組「生仔要考牌系列」投稿,指有父母在社交媒體上載相片,並寫著「撞傷,有人見過這樣的情況嗎?」從相片可見,一位小朋友的額頭受傷腫脹,呈現一大片紫黑色淤血,相片上載後引起網民熱烈討論。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小朋友微絲血管比較脆弱,一撞到就很容易會腫成一個大雞蛋,這其實一點都不出奇。 問題是,如果小朋友的頭皮腫了,就立即用力搓揉,也許會進一步擠壓旁邊的血管,但問題愈來愈嚴重。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撞傷後腫起來的3部曲
網站《MedicalNote》指出可能形成顱內出血的成因及狀況,一旦發現自己、身邊的親友或喜愛玩樂的孩童面臨以下狀況,務必趕緊送醫。 撞到頭以後,孩子如果嘔吐了一次後就沒有任何異常了,情緒也很正常的話就不需要擔心。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如果持續嘔吐,而且身體越來越虛弱的話就要馬上去醫院看急診。 在沒有傷口的瘀傷部位可以使用冰敷,每間隔數小時就冰敷15分鐘(勿冰敷太久超過時間),初期冰敷可減少組織腫脹的程度。 另外小孩頭部外傷常會出現如雞蛋般大的腫塊,但軟組織的腫脹程度並不代表受傷的嚴重程度。 這種情況下,可以在家休息觀察,但建議持續觀察48至72小時看是否有任何惡化的情況發生,有疑問或需要立即就醫。
- 即使小孩子頭部剛撞到後,僅有輕微的症狀,仍須小心觀察48~72小時,以免忽略任何可能的嚴重合併症。
- 在這段時間內要讓小朋友多休息,不要讓他們做劇烈運動,也不要讓他們再次受傷,因為有研究顯示,短期內重複頭部受傷,可能會影響日後的認知或情緒功能。
- ,這時如果摸起來有「明顯腫塊」,最好還是去看一下醫生,可能血塊還沒消,或是有其他的腫瘤問題。
- 對於嬰兒期患者則應觀察其食欲與活力變化,此外其囟門張力可作為一重要參考。
統計報告指出在頭部外傷的病患中,1%~4%的病患有硬腦膜上出血,而這是非常危險的疾病! 因為這個傷害會引起「動脈破裂出血」,最常見的是中腦膜動脈破裂;因為是動脈出血,所以病人症狀可能會快速惡化,從下方電腦斷層影像可以看到紡錘狀的白色區塊。 若就診檢查發現並無嚴重傷害,回家後3天內仍應持續留意嬰兒作息與活動狀況,不僅須注意是否出現以上症狀,也應密切觀察孩子意識及精神狀態。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寶寶頭部撞傷的護理原則
而不同種類的出血可以是不同原因引發的,在影像表現上不同,處理方式不同。 腫起來的原因很多,嚴重者可能是骨頭骨折造成的出血,建議應先帶小朋友給外科醫師檢查。 除觀察白天孩子醒著的狀況,也應注意寶寶夜間睡眠時是否能被輕輕喚醒,建議每4小時喚醒嬰兒1次藉此觀察其活動力。 若嬰兒經過3天皆未不適,便表示沒有大礙,父母們可以放心。 騎機車務必戴安全帽,不小心跌倒務必先保護頭部,因為頭部是掌管生命機能、思考與記憶的重要部位。 若頭部受重擊,可能造成顱內出血,狀況有輕有重,對人體的影響不可大意。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寶寶摔下床撞到頭,需不需要看醫生?
若以雞蛋比喻,就像用力敲擊雞蛋導致蛋膜破裂,使內部的蛋液流出蛋殼外的現象。 幾乎所有的成長性顱骨骨折案例,皆發生於三歲以下之嬰幼兒,其中三分之二是發生於未滿一歲之嬰兒。 若嬰幼兒在頭部外傷後滿兩個月時,頭皮持續出現軟性腫塊或頭顱外觀不平整,就必須懷疑是否為成長性顱骨骨折的患者,並由兒童神經外科醫師安排影像檢查得以確診。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若頭部曾遭遇搖晃或撞擊,患者本人及家屬有5件事情一定要記得,首先,觀察傷者的意識是否清楚,時間需持續3天到2周。 第五,腦創傷患者晚上睡覺時,家屬應每小時叫對方一下,以免腦出血,血水壓迫腦部,造成嗜睡、昏迷不醒。 「硬腦膜上出血」常見於車禍後發生,因為跌倒、頭部遭撞擊所造成,在急診室常常看到是一些病人是騎摩托車未帶安全帽引起頭部外傷造成。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寶貝來了解新世代父母親的焦慮與無助,我們期望能和新世代的父母一起用最剛好的溫度丶最適宜的態度,以及育兒專家丶醫護等專業建議,幫助您一同解開小小人兒的成長秘密。
陳敬昌醫師解釋,腦震盪一般經過休息和觀察便能好轉,要小心的是會造成生命危險的腦出血。 另外,也有部分傷者撞到頭時,未必立即出現異常反應,意識也算清楚,因此後續幾天都應保持高度警覺。 幾乎每個孩子都會經歷頭部撞擊意外,雖然這些頭部傷害會讓孩子覺得不舒服,但絕大部分是輕微的,不會造成嚴重的問題。 林志隆舉例,53歲趙先生一個月前,頭撞到桌角,但因沒有明顯外傷,便不以為意,直到最近覺得頭痛難耐,赴醫經電腦斷層檢查發現出血面積已達左腦三分之一,出血量約40C.C.,確診為「慢性硬腦膜下血腫」。 雖然爸爸媽媽都小心照顧寶寶,但是寶寶還是有可能會撞到頭,尤其在七八個月時,寶寶剛會坐的時候很容易向後倒,一歲開始會走了之後變成向前倒,坐椅子往前後翻等等。 送醫院後,醫師換根據狀況安排電腦斷層檢查,並分出不同的出血形式,例如蜘蛛網膜下腔出血、硬腦膜上腔出血、硬腦膜下腔出血、腦出血、腦室出血等。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小時候胖長大仍然胖!國中、國小肥胖率攀升達3成 3招做好體重管理
若要說我們與其他的哺乳類有什麼不同,很多人一定會想到「我們的大腦功能比較好,能做更多事」這一點。 沒錯,我們的腦部雖然只有1.3公斤左右,卻已含有數千億個神經細胞。 然而,這個負責我們思考、決策的腦組織,卻是軟嫩如豆腐,一經碰撞就撐不住。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健康網》嬰幼兒撞到頭要立刻送醫? 醫列7大「頭部外傷」QA
嘔吐且隨時間加劇:嬰兒撞到頭後,可能因驚嚇或害怕而出現輕微嘔吐,但若嘔吐症狀加劇或無法停止,則可能是腦壓上升的跡象。 簡單來說,受傷的地方就控制在「那一點」,身體才可以專心修復,而冰敷是叫旁邊的組織不要跟著一起湊熱鬧、加進來分散身體的注意力。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黃季怡說,如果讓周邊組織一起發炎,組織就會增生,很容易導致受傷的地方越來越腫,很像「皮膚底下的大疤痕」。 也應該先使用流動的水或者消毒棉簽等幫孩子沖掉污垢和異物, 在塗抹一些消毒藥物, 貼上創可貼後再進行冷敷。 要注意的是, 在孩子出現腫包的初期切忌揉搓和熱敷, 因為按摩和熱敷會導致局部的血液迴圈速度加快, 從而讓血腫增大。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小朋友撞到頭,該不該做電腦斷層?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傷與重症團隊在臉書粉專「瓦肯人的碎碎念」發文指出,首先要知道的是,會造成生命危險的主要是顱內出血,而不是沒有意識喪失的輕微腦震盪。 腦震盪是頭部受到搖晃、撞擊後,出現一系列症狀的集合名詞,病人會感到不舒服,但大部分沒有意識喪失的輕微腦震盪是不會有生命危險的。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2025 會造成生命危險的顱內出血,則需要靠電腦斷層才有辦法診斷。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健康網》降血脂「藥」吃一輩子? 醫:自行停藥恐增心梗風險
可是電腦斷層的輻射劑量比較高,而且過去有研究顯示,如果有1萬個小朋友接受頭部電腦斷層,10年後就可能會多增加一個腦瘤或白血病病患。 如果牙齒掉落、折斷或明顯鬆動,需要及時帶寶寶到口腔科就診。 脫落的牙齒要泡在生理鹽水、牛奶或直接含在口中,帶到醫院。 作息易於平常:意識逐漸不清,該休息時間燥動,沒辦法安撫;該正常作息時間昏睡叫不醒,表示可能有腦震盪之虞,需送至醫院。 撞到後 3 至 5 天內應多休息,幫助腦部的恢復,最好的方法就是放空,什麼都不要想,或者睡覺,應盡量避免過度用腦以及會讓腦部刺激的事情,例如看電視、玩線上游戲、擔心工作等,就沒有達到休息的效果。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健康網》又見嬰兒遭菸燙傷 醫爆:每月5起兒虐危重症
當然,有些寶寶因為剛剛摔倒、受到驚嚇,有一些異常舉止也是正常的。 除此之外,頭部撞傷後有些寶寶會有頭疼的症狀,但嬰兒不會表達,所以如果出現無法安撫的不停哭鬧,也應該帶寶寶去看醫生。 小朋友活潑好動,總愛跑來跑去,不小心撞到、跌倒乃「家常便飯」。 基本上只要小朋友能夠站起來並沒有明顯損傷,相信家長亦不會特別留意及跟進情況。 但若然小朋友撞到頭,即使當下意識清醒,爸媽也要每隔一段時間觀察孩子的情況。 加上小朋友不擅長表達身體反應,所以爸媽的細心觀察有助防止悲劇發生。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嚴重:
糖糖媽咪 節目主持人,熱情勇敢自信三寶媽,快樂的職業婦女,再婚育有兩子一女:小麵包… N.T.mom 我是媽媽,自從緹緹來到地球的每一天,日常分享,寶寶用品穿搭服飾分享,媽媽… 印度神童阿南德(Abhigya Anand)多次精準預言,日前再度預測2023年會發生6大災難,甚至點名台灣。 台灣T1職籃桃園永豐雲豹球星「魔獸」霍華德(Dwight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2025 Howard)自去年11月來台打球後,雖未能讓雲豹躍升冠軍級別的勁旅,但他仍用球技與親和力,在台灣掀起一起「魔獸旋風」,而台灣球迷的熱情,更讓他多次高喊「不想離開」。 不過,如今又有外媒透露,委內瑞拉職籃也有球隊看上了霍華德的魅力,很可能會極力爭取他加盟。
且食物與飲水量應減少或避免具刺激性食物(如汽水、可樂等),以免引起反射性嘔吐。 小孩子不擅長表達身體反應,撞到後需要大人從日常活動的變化來觀察,像是撞擊太強影響到平衡系統時,食欲會受影響,但醫護人員就不會清楚孩子平常的食量,很難比較異狀。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2025 硬腦膜是腦膜最外層,與頭骨相連,所以硬腦膜上出血等於是出血在腦膜以外,界於腦膜與顱骨之間的空間。 醫師建議,小小孩活動的地板應盡量鋪軟墊,當孩子一旦有頭部著地狀況時,軟墊能將傷害降低到最小。
大腦是人體最重要的器官,掌管各種生理機能運作,如果是車禍或從高樓墜下等明顯、嚴重的撞擊傷勢,大多數的人多半知道要立刻送急診;但有的時候,撞擊並沒有造成嚴重的外傷,傷者本身也意識清醒,就很難判斷是否該送醫院檢查了。 硬腦膜下出血會聚積在腦的旁邊,在電腦斷層檢查時呈現半月形的樣貌。 陳敬昌醫師說明,如果是白天,在頭撞到的3、4小時內,可透過持續與他對話或保持聯絡加以注意;若在晚上跌倒,最好讓病人保持清醒約2~3小時觀察看看,頭兩天可每隔4~6小時喚醒一次,確保狀況無礙且能正常應對,再讓他們繼續睡眠。 要注意的是,原本有吃安眠藥的人,建議暫時停用,以免無法分辨久睡是藥物或撞到頭引起。 陳敬昌醫師指出,患者一開始若有點不舒服,在意識清楚時適度使用止痛藥、止暈藥幫助舒緩,大致上沒有問題;但若腦部血塊持續變大,這時服用止痛或止暈藥物就不會有作用了,症狀只會越來越嚴重。 超過65歲的長輩若跌倒撞到頭,最好也盡速到醫院接受檢查,主要是此族群有較大比例因慢性疾病而服用心血管疾病藥物,若平時有服用預防中風、血栓發生的抗血小板藥物或抗凝血劑,這些藥物會使撞擊產生的腦出血速度變快,容易導致顱內大量出血。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健康網》蛋的營養素能替代? 營養師:吃「這些」就對了
夜間要叫醒孩童兩次,建議一次可在半夜十二點,另一次在凌晨四點左右。 將孩子自睡夢中喚醒到他能清醒地講話、檢查四肢活動是否正常。 順道一提,很多家長愛子心切,孩子受傷了,不加思索地用最快的速度,帶著孩子到急診就醫,甚至會百般要求醫師一定要幫孩子做頭部電腦斷層。
一般頭部外傷,如皮膚或頭裂傷、擦傷,甚至腫一個包等,這些跟腦部傷害沒有一定關係。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許多家長會擔心小孩在滿1歲並開始慢慢學會走路之後,會因為走路不穩因而跌倒受傷,或是抱小孩時過度搖晃,影響腦部發育。 硬腦膜下出血代表靜脈滲出的血液聚積到硬腦膜與蜘蛛網膜之間的空間。 這是外傷後最容易發生的顱內出血類型,患者頭部受到撞擊後,腦部在顱內這有限空間裡加速又減速,扯斷了腦膜的血管。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跌倒撞到頭,過兩天竟腦出血死亡!當下怎麼判斷要不要叫救護車?
出院兩個月後,家長發現女嬰頭皮有一塊軟軟的腫塊慢慢地變大,尤其在睡覺時最明顯,腫塊甚至會隨著脈搏跳動。 醫師安排磁振掃描後,發現女嬰的腫塊來自頭部外傷後罕見的「成長性顱骨骨折」。 經過神經外科施行硬腦膜的手術修補之後,頭皮腫塊便不再出現。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經過兩年的追蹤及復健治療,女嬰的生長發育情況與其他孩童已無太大差異。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神經外科許皓淳醫師表示,兒童頭部外傷的年發生率,據世界各國統計,約在每十萬兒童中有50-250位左右(澳洲發生率最高,北歐國家最低),其中嚴重腦傷之兒童大約佔百分之五。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2025 臺灣在文獻上雖未統計兒童頭部外傷之發生率,但若參考其他國家發生率來計算,每年國內可能有高達五萬名青少年或嬰幼兒發生頭部外傷。
小朋友撞到頭腫起來: 撞傷之後48小時要熱敷
因為輕微的出血,不會馬上產生症狀,這時候照X光或是做電腦斷層掃描(CT)也不一定能發現問題,而且即使現在沒問題,也代表以後也沒問題,所以不一定急著要照X光或是電腦斷層掃描。 不小心頭撞到櫃子或開玩笑打鬧,導致頭部受傷,很多人容易忽略忘記,常事後3周至3個月察覺不舒服就醫,檢查才發現腦外傷病史。 臨床上曾分析200多例腦外傷患者發現,有一半的人完全不知道有頭部外傷經驗。 另外,腦創傷患者約有2%到7%的人可能出現癲癇症狀,尤其是中重度腦受傷者發生癲癇的機率愈高,此時需觀察腦波是否有不正常波形,若嚴重癲癇需服藥控制。 患者是否有當場昏過去、受傷後的反應(是哭鬧、喊叫、還是發呆)、撞傷的位置、撞到的東西是什麼、是從多高的地方摔下來、嘔吐的症狀是否為噴射吐出、患者本身是否有凝血功能異常的問題。 而有些患者被家人發現突然表現出失智,走路不穩,應答不順,結果檢查起來是慢性硬腦膜下出血壓迫腦部而導致症狀的。
在兒童頭部外傷併發顱骨骨折的患者中,僅有不到百分之一的兒童,會出現「成長性顱骨骨折」的併發症。 我們這次對顱內出血做了個比較詳細的介紹,希望大家能夠了解,顱內出血不僅根據出血位置不同,會分成不同類型,患者的出血量、意識狀況、受傷機轉、與原本身體狀況,都會影響到醫師的處置選擇和患者的預後。 有人車禍後是硬腦膜上出血,一開刀後就醒過來,隔幾天就出院回家。 有人則是腦動脈瘤破裂,導致嚴重的蜘蛛網膜下出血,馬上意識不清,一天後動脈瘤又再度破裂,變成腦死狀態。 最後,多運動,健康飲食,保持血管健康,並留意行車安全,是預防顱內出血的最好方法。
鼻部出血注意冷敷鼻梁及頸部兩側大血管處,家長用拇指和食指緊緊按壓寶寶兩側鼻翼部,壓向鼻中隔部5-10分鐘。 寶寶摔到頭后,家長應細心觀察寶寶,根據寶寶的情況變化及時做出應對措施。 媽媽應在寶寶頭部受傷后的第一個24小時內,每小時觀察1次,接著在第二個24小時內,每2小時觀察一次,到第三個24小時內,每3小時觀察一次。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外傷與重症團隊說明,在考慮小朋友頭部外傷後要不要做電腦斷層時,會考量3個方向:受傷機轉、過去病史和臨床症狀。 撞到頭以後孩子哭了就說明孩子還有意識,最起碼不會有太大的問題。
一般來說,桌角因為有可能是較尖銳的地方,所以頭部撞到桌角,有可能外部的傷害會較明顯,例如:頭皮外傷、出血、或皮下血腫;另外撞擊處疼痛的情形也可能較明顯。 暴力、惡意的搖晃頭部才會導致腦出血,正常嬰幼兒搖抱、置於兒童搖籃中、背帶背著出去慢跑等行為,一般並不會造成傷害。 沒有傷口的瘀青,可擦除瘀藥膏,並立即冰敷消腫,勿推揉腫塊,間歇式敷20分鐘,觀察3到6小時沒嘔吐後再進食,前3天夜間睡眠,需起來至少兩次觀察小孩呼吸、四肢活動。 此外,失智的老年人或過去曾有中風病史的族群,因一般人較難以判斷其症狀是跌倒或本身疾病導致;或是病人有飲酒習慣,或使用鎮靜劑、安眠藥等會影響意識的藥物,無法得知神智不清與何種因素相關時,建議都可立即送醫。 林志隆呼籲,頭部受到撞擊後,如突然出現步態障礙、跌倒頻率增加、反應遲緩、偏癱,和語言障礙等症狀,務必盡早就醫,才能把握治療黃金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