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845年5月1日, 港府輔政司卜魯斯(Bruce)发布公示,規定只有中國銀兩與墨西哥鷹洋、西班牙佛銀(查理銀元)、印度盧比為法定貨幣,並規定了銀元、盧比、銅錢的相互比值[5]。 1992年或之前發行的硬幣(面額分別有¢10、¢20、¢50、$1、$2、$5),正面是用漢字寫成的幣值,如「香港伍圓」,背面鑄有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或其他國王女王的頭像。 後來因應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中國,1993年起政府發行一套全新硬幣,正面印有幣值數字,背面改為香港市花洋紫荊。
- 硬币曾一度停止發行14年,直到2012年才重新發行2元及5元硬幣[24]。
- [4]1845年5月1日, 港府輔政司卜魯斯(Bruce)发布公示,規定只有中國銀兩與墨西哥鷹洋、西班牙佛銀(查理銀元)、印度盧比為法定貨幣,並規定了銀元、盧比、銅錢的相互比值[5]。
- 有郵票收藏家表示,罕有的女皇頭郵票可以超過一萬元。
- 2013年8月,微辣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成立[5]。
- 其一直以來,港幣單位主要是「圓」或者「元」,其次是「毫」、「仙」以及「文」。
- 2000年代初起,很多商戶包括傳統市場拒收「辰砂」,汽水機及港鐵售票機等亦不接受一、二毫硬幣,導致「辰砂」易收難用[27]。
香港硬幣(又稱香港輔幣)是港元的一種形式,由香港金融管理局代表政府發行,代理銀行負責儲存及向公眾分發。 [1]與商業銀行發行的鈔票一樣,香港政府發行的硬幣及十元鈔票均有十足的外匯儲備支持。 一毫硬幣,又稱一角硬幣,是一種現行流通的香港貨幣,面額為$0.1港元,是現時港幣最小面值額硬幣。
一毫子: 流通貨幣
1912年,港英政府公佈施行《禁止通用外國鈔券條例》,阻止中國發行的紙幣在香港通行。 一毫子2025 同年10月,又公佈《禁止通用外國紙幣、貨幣條例》,中國的銀元、銀毫、銅仙亦在被禁之列,從而使廣州等地流往香港的貨幣遭到禁止[5]。 例如於1912年,香港電車響應政府的宣佈而拒收中國銅錢,結果引發華人罷搭電車,使電車公司蒙受損失,後來實行了3天免費載客,事件才得以平息。
政府後來推出俗稱「金銀閏」的$10硬幣(1994年及1995年鑄造及發行相關年份的硬幣,2014年發行1996年鑄造的硬幣)。 1997年,曾推出一批以上述7種幣值組成的紀念幣,背面以特色圖案代替數字幣值(原有的數字放在最頂處)。 一毫子2025 一毫硬幣,又稱一角硬幣,是一種現行流通的香港貨幣,面額為$0.1港元。
一毫子: 香港硬幣
而一切留言之言論只代表留言者個人意 見,並非本網站之立場,讀者及用戶不應信賴內容,並應自行判斷內容之真實性。 於有關情形下,讀者及用戶應尋求專業意見(如涉及醫療、法律或投資等問題)。 由於本討論區受到「即時上載留言」運作方式所規限,故不能完全監察所有留言,若讀者及用戶發現有留言出現問題,請聯絡我們。 香港討論區有權刪除任何留言及拒絕任何人士上載留言 (刪除前或不會作事先警告及通知 ), 同時亦有不刪除留言的權利,如有任何爭議,管理員擁有最終的詮釋權 。
同一時間,香港從印度鑄幣廠訂鑄香港銀幣,以取代香港上海滙豐銀行的1元紙幣。 同年3月,香港正式制定法例,規定在英國政府批准下銀行才可發行紙幣。 其後,渣打銀行、香港上海滙豐銀行及有利銀行先後於1897年、1898年及1911年獲准發行在香港流通的紙幣。 1912年中華民國建立後初期,廣東境內銀行的紙幣信用由於政局動盪而極之低落,港幣仍然通行用於交易,去到1920年代尾,港幣重新取得在廣東金融市場的壟斷地位。 民國20年(1931年),香港發鈔額達約15,361萬元,其中約7,169萬流入廣東,比當年在香港流通額還多2,048萬元,為廣東第一通用貨幣。
一毫子: 港元
滙豐、中銀和渣打所發行的紙幣分別佔61.17%、28.3%和10.6%的流通金額。 滙豐及渣打早在90年代停止發行10元紙幣,中銀則沒有發行過10元紙幣。 [3]1842年3月29日,港督砵甸乍颁布命令,宣布中国的银两和其它外国贸易银元都可以在香港市面合法流通。
兩車截至2015年9月進行了12.3萬宗交易,收集了共1.07億枚硬幣,總面值1.12億元。 (中國是在香港通過以港元為貨幣前的5天,即11月4日宣佈放棄銀本位,改發法幣。)1937年8月1日,終止了各種銀元的流通,正式以港元作為法定貨幣。 二次大戰日本佔領香港時,強行以日本軍用手票代替港元。 廣州光复后到被1949年10月中共占据前,國民中央政府發行的金元券等因金融崩潰,幾同廢紙,港幣維繫著粵境市場交易流通[5]。
一毫子: 一毫子[ yī háo zǐ ]
2000年代初起,很多商戶包括傳統市場拒收「辰砂」,汽水機及港鐵售票機等亦不接受一、二毫硬幣,導致「辰砂」易收難用[27]。 根據香港《硬幣條例》,五角、兩角及一角面額的輔幣,每次只可使用兩元。 香港金融管理局表示,商戶是否接受硬幣支付交易,是其商業決定,法例無賦予權力迫使商戶接受硬幣。 一毫子2025 而銀行在兌換硬幣時所收取的費用亦是銀行的商業決定。 這種種原因下,將會產生一、二角在民間積聚的問題[28]。 金管局2014年9月引入2輛流動硬幣收集車,巡迴全港18區,讓市民將積存硬幣兌換成紙幣或增值至八達通卡。
一毫子: 鑄幣和貨幣法定化
提高回贈金額固然可以吸引市民更積極參與回收膠樽,但屆時生產者就每個膠樽須支付的循環再造徵費便可能是9毫至1元不等。 政府應研究將膠樽回贈提升至5毫水平同時,再附以徵費減免政策,鼓勵生產者透過參與收集、回收膠樽換取部分減免,避免出現轉嫁行為。 不少澳門人都會持有港元,現時澳門幣佔澳門流通貨幣總額的22%,而港元佔澳門流通貨幣總額45%;在廣義流通貨幣方面,澳門元佔澳門流通貨幣總額的28%,而港元則佔54%。 而澳門的賭博、房地產、進出口貿易、大額交易等多是以港元為結算貨幣。 (星島日報報道)英女皇逝世後,其收藏品亦備受關注,其中市面上的「女皇頭」硬幣有價有市。
一毫子: 微辣文化
從數據上看,雖然膠樽生產者責任制可說是重要一步,但要減慢本港塑膠消耗,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仍不足以扭轉局面。 政府今次向生產者或進口商徵收循環再造徵費,雖然細節仍須社會進一步討論,但其生產者自付的原則本身已值得肯定。 政府應以此為基礎,逐步將徵費計劃擴展至其餘塑膠製品,而非局限於對塑膠飲料容器徵費。 1997年9月,電子收費系統八達通面世,並迅速普及,使硬幣需求量大減。 因此,自1999年至2011年間,香港再沒有新硬幣發行,相隔14年後,直至2012年才重新推出2元及5元硬幣,目前最新版本的硬幣為2019年的版本。 重要聲明:本討論區是以即時上載留言的方式運作,香港討論區對所有留言的真實性、完整性及立場等,不負任何法律責任。
一毫子: 一毫子的意思
2019年8月,首次在香港舉辦實體舞台劇演出《可能好笑》[10]。 微辣文化集團有限公司是澳門的一家自媒體娛樂公司,前身為微辣Manner創作室,於2013年8月由陸志豪與李偉麟共同創立[1][2]。 總部設於澳門,香港分公司於2018年8月投入營運,目前旗下擁有31位藝人[3],業務範圍包括影視製作、藝人管理、廣告企劃、劇場、電商及產品、活動策劃等[4]。 一毫子2025 本港塑膠回收率長期低迷,2019年度只有8%塑膠得到回收,PET膠樽回收率更不足1%。 政府推動「塑膠飲料容器生產者責任計劃」,是正確的方向。
一毫子: 流通紙幣
市民所獲回贈理論上是由製造商或進口商支付,問題是但企業亦可能把產品定價上調,將部分轉嫁至消費者身上。 1950年2月1日,中共華南分局召集廣東省有關高層開會,討論「禁用港幣、調整牌價」,是廣東省准備全面禁用港幣的決策會議[14]。 1950年4月份,人民銀行廣東省分行成立金融管理科,負責督導全省金管工作,並佈置於全省更新貨幣市場。 4月至5月,粵境有興梅區、粵中區 、珠江區、西江區、潮汕區、南路區、東江區、北江區等幾十個市縣重申禁用港幣,並大量設立收兌站。 5月至6月,人民幣據報大體佔領廣州地方買賣市場。 據計1950年全年,粵境共收兌港幣及其他外幣折合美元3,034萬元,直至年尾,廣東市場貿易流通基本被人民幣控制[15]。
一毫子: 匯率
時廣東進口貿易幾乎完全以港幣結算;出口貿易貨物就有70%以港幣結算,英鎊和其他幣結算為21.4%,粵幣只占8.6%[10]。 在出口貨物中,僅爆竹、木材、土紙及一部分紗綢、蔬菜是按港幣價折合成毫洋。 在除廣州以外的粤境其他口岸,如汕頭、三水等多按港幣行情以國幣及毫券支付[11]。 為迎接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自1993年1月1日起,「港圓」改為現行名稱「港元」,但部分新發行的港幣紙幣與所有硬幣仍舊保留「圓」的用法[註 一毫子 2]。 按照《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和《中英聯合聲明》,香港的自治權包括自行發行貨幣的權力。
一毫子: 硬幣收集計劃
香港未來應以今次計劃的推行經驗為基礎,將污染者自付的原則擴展飲料以外的塑料包裝,例如今次計劃所不包括的的膠杯,以及用層壓鋁箔等複合物料製作的袋裝飲品等,鼓勵製造商改用其他物料。 生產者責任計劃一方面迫使生產商、進口商要為其環境影響負上責任,一方面也從經濟上提供誘因,鼓勵市民參與回收,若再造徵費制度能早日擴展至其他產品,相信也是社會未來之福。 在過程方面,生產者責任計劃從生產者或進口商收取的循環再造徵費由「回收費」(收集和處理膠樽的費用)與「回贈」(在大眾交還膠樽時的所獲金額)兩者組成。 根據政府委聘的顧問估算,如市民每交還一個膠樽可獲1毫回贈,循環再造徵費便會是5毫至6.5毫不等。
一毫子: 香港一毫硬幣
發钞行在發行任何數量的港幣時,必须在按7.80港元兑1美圓的匯率下向金管局交出美圓,登記或錄入外匯基金賬目,同時領取負債證明書後才可以開始印鈔。 這樣一來,外匯基金所持的美圓就为港元紙幣的穩定提供了支持。 港元(英語:Hong Kong Dollar;單位:元),原稱「港圓」(單位:圓),亦稱為「港幣」或「港紙」,廣東省俗稱咸龍,是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法定流通貨幣。 陳榮輝向本報表示,殖民地年代錢幣的收藏價值視乎年份、是否已經於市面流通、以及錢幣的質素等。
一毫子: 紀念硬幣
惟諮詢文件沒有提及回收目標,例如在計劃推行三年後要增加回收率至五成,沒有回收目標就難以評估計劃成效。 在金管局的年報中,由政府發行的紙幣和硬幣是一同統計的。 截至2017年底,政府發行的流通紙幣及硬幣總值120億元,當中紙幣佔43億。 一毫子(1980年12月4日—),中文原名黄国梁,英文名Carter Wong。 作品有讽刺“非典型废柴”与讽刺董太董赵洪娉的“懵太主题曲”等时事改编歌曲。
一毫子: 微辣產品
香港一毫硬幣是首批發行的港元之一,由1863年起發行,當時以銀鑄造。 1935年,因應港元取消銀本位制度,硬幣改以鎳鑄造,1948年則改由黃銅-鎳合金鑄造。 1982年,硬幣體積縮小,而背面的中間亦鑄了「10」字,原本中間的「香港一毫」的中英文字樣移到硬幣的邊緣。 1984年,被新一批1毫硬幣取代[1],一直流通至今。 一毫子2025 香港政府歷年來曾為某些特別事件發行紀念金幣或紀念鈔票,面值一般為一千港元。 另外,中銀香港亦曾於2008年年面值二十港元的北京奧運會紀念鈔票及於2012年發行面值一百港元的中國銀行百年華誕紀念鈔票。
2009年,渣打銀行為慶祝成立150周年,亦於10月1日發行一百萬張港幣150元鈔票。 同時,滙豐為慶祝成立150週年,亦於2015年發行港幣150元鈔票。 一毫子 一毫子 根据香港金融管理局发布的《2015年年报》,截至2015年底,所有流通銀行紙幣總值3,602億港元(包括150元紀念鈔票)。
一毫子: 一毫子
有收藏店表示,昨日凌晨英女皇離世後,隨即有約二十人查詢相關的收藏品,有不少客人下定決心購買。 不過,說到收藏價值最高,不少專家均指是一九六四年的五仙,由於十分罕有,市面的炒價達二萬元起。 有郵票收藏家表示,罕有的女皇頭郵票可以超過一萬元。 他表示,預期女皇頭產品會繼續升值,但難以預測幅度,要視乎國際市場及香港經濟。 政府發行紙幣及硬幣流通金額112億元(不包括套裝硬幣及紀念金幣),硬币总值72亿元[25]。 自1983年起,香港建立了港元發行與美元挂钩的聯繫匯率制度。
一毫子: 港元
其一直以來,港幣單位主要是「圓」或者「元」,其次是「毫」、「仙」以及「文」。 自1867年開始,由政府發行的一文硬幣停止鑄造。 自1995年10月1日開始,由政府發行的1仙紙幣也停止發行。
他表示,七八年的全新「十角形」五元,可達八百元起。 至於一九六四年的全新五仙,據指當年鑄幣廠只鑄造數萬個,因此每枚現價值高達二萬元。 至於紙幣方面,已流通的的紙幣約為幾元至二百元不等,未流通的的「女皇頭」紙幣則可高達三百元。 一毫子2025 陳榮輝相信,過去十年由於有部分收藏家因英女皇年邁,一直也有收藏,即使英女皇於前日離世,「而家都好鍾意」,相信收藏品「一路都會好」。 環保署指考慮到其他自願性計劃的經驗及可回收物的市價後,建議以每個膠樽回贈1毫作為計劃起步點。 但1毫能否吸引市民回收膠樽,在社會上引起不少討論,其中有環保團體便認為回贈金額太低,應提高至每個膠樽5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