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認知治療角度看,負面情緒主要是從三方面產生出來:思想陷阱、背後的不良思想規條、以及根本的核心信念。 首先,「思想陷阱」是個人面對壓力情景時出現的即時負面想法,這些都是有習慣性的想法,像開關掣般,帶動家長的情緒、行為、甚至是身體反應,捲入一個沒完沒了的惡性循環。 在那些「思想陷阱」的背後,是個人從小透過經驗所學習的一些僵化或不理性的規條及假設。 思想陷阱2025 這些規條或假設並不單止應用到自己身上,還會應用在跟自己最親近的人。 很多時候,就是這個部份令到家長最困擾;因為他們對自己作為父母總會有一些期望,本來這些期望是沒問題的,但當與有特殊需要的子女糾纏時,這些期望就會很容易引致負面的情緒,亦使「思想陷阱」變得更大。
此階段程式內亦包括一系列提升用家體驗功能,包括常見思想陷阱簡易資料卡供用家參考、自行調教日記掛序方式令翻查更容易等。 要走入家長的世界,就是要先了解他們照顧有特殊需要的子女時的心路歷程故事。 家長面對的負面情緒和壓力並非短期,而是持續及終身的心理適應和負擔;因此他們要學懂怎樣去面對子女的殘疾或健康狀況,怎樣與這些負面情緒相處。
思想陷阱: 思想陷阱
雖然現在社會上的歧視眼光已經減少,但是我們有時仍然會以一種「可憐」的眼光去看有特殊需要孩童及他們的家長。 然而,家長真正的需要是社會「明白」他們,而絕非是「可憐」。 我們提供社會服務給家長時,「明白」家長的感受和情況是非常重要的一環,所以應該從「走入他們的世界」開始。 总的来说,信息茧房固然凶险无比而且危害巨大,但是仍然是可破解、可避免的。
這種情況,是關顧員聆聽到會友一些「諗多咗」、「諗大咗」的負面想法。 例如「我得了病連累家人照顧我,他們一定會嫌棄我」、「中風後活動能力不如以前,我沒有用了」、「看見另一會友病情持續差下去,我想很快我也會像他一樣衰退了,再做什麼也沒有幫助」…………。 思想陷阱 這些例子都反映出被關顧者的負面想法,當他們向關顧員傾訴時,我們除了明示明白他的感受,也想貫注一些正面的想法,何況這些想法也未必是事實的全部。
思想陷阱: 處理特別情況 (下)
整個遊戲程式發展分為三個階段,每個階段會設計出一款符合該階段主題的手機應用程式,以完善整套程式發展。 這三款手機應用程式的設計參考了認知行為治療模式的內容,希望遊戲使用者可以學習「情緒」、「行為」及「想法」的關係,再思考如何調適自己的想法,達致有效的情緒管理。 貝克 (Beck) 的認知治療理論,正好指出抑鬱症患者對自己、世界及未來的看法都十分負面。
這件事困擾阿進很久,他感到失望之餘,經常想著「我明明掌握致勝關鍵,若不是我射失了,球隊就不會輸掉這場比賽。我是一個沒能力的人!」他心中有很多自責。 足球比賽後,他對自己要求高了,期望自己做的事都達到「100分」。 當學業及運動成績發揮到水準的時候,他仍然覺得不滿意,並視自己的成功為僥倖。 同時,也放大自己不足的地方,他擔心自己的不完美會令其他同學及老師覺得他「唔叻」,然後離開他。
思想陷阱: 智情緒-7-踢走焦慮 — 辨識十大「思想陷阱」:「怨天尤人」&「猜度人意」
今次文章內容集中介紹「如何處理鑽牛角尖的思想」,亦即是思想陷阱的處理方法。 第二種是「大難臨頭」,即把事情想得很災難化,思想極端。 面對生活上很多事情,他都如大難臨頭,並且不斷鑽牛角尖,將負面的想法不斷地無限擴大。
- 當關顧者有負面想法,向關顧員傾訴時,我們除了明示明白他的感受,也想貫注一些正面的想法,何況這些想法也未必是事實的全部,看看如何為關顧者破解思想陷阱。
- 透過認知治療,家長可以認清他們的思維模式,跳出思想陷阱,處理好日常生活情境中,因孩子弱能問題所引伸的情緒壓力;鼓勵他們放寬固有但不必要的思想規條,更能接納孩子的缺憾、接納自己的限制;以及能夠面對失落,調適期望。
- 慢慢地,你的心會充滿盼望,灰色地帶充滿陽光,所有發生的事情都是一種考驗,所有情緒的出現都是一種體驗,令你成長的經歷,當你越來越好地管理好你的情緒時,你就越活越輕鬆。
- 很多人都知道,在观看短视频时,如果你点赞了某个类型的视频,比如舞蹈类视频,那么你马上就会被推荐更多相似的舞蹈视频,然后当你继续看了推荐的舞蹈视频后,就会再次被推荐更多的舞蹈视频,从此陷入一种无限循环之中。
而事實上若你主動向人打招呼,基本上人人也會與你打招呼,用實證的態度去檢視自己的思考模式。 一些金石良言、名人雋語或人生金句,都是一些正面的提醒。 我們可以製作成聰明咭,可以張貼在自己容易看到的地方,或放在錢包之中,有需要時提醒自己,不要再鑽牛角尖了。 例如:「有生命,就有希望!」、「忘記背後、努力面前」。 诸多乱象让家长及学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也让不少家长望而却步。
思想陷阱: 破解思想陷阱 (上)
家長的感受和情緒會有不同階段和歷程,所以我們的工作就是在不同階段中照顧他們的需要及感受。 在「聞肺炎病毒色變」的緊張時刻,懂得適時放鬆心情、保持身心健康,對於維持強健抵抗力來應付病毒來襲很重要。 我們的情緒很多時受著想法所影響,面對一件事不同人有不同的想法,背後是我們如何解讀和思想事件。 推動關顧服務是自助組織內不可或缺的項目,它使會員間有互相支持及分享經驗的功效。 思想陷阱2025 思想陷阱2025 多年來我有機會為病人自助組織舉辦關顧員訓練課程,與一眾組織的關顧員分享及交流關顧技巧心得。 很多關顧員也表達進行關顧工作的過程,都曾遇到一種情況和局面,令關顧員不知如何應對。
思想陷阱: 破解思想陷阱 (下)
在這個時候,可以客觀地看清事實,若全體有超過八成的同學也沒有取得試卷一半分數,以客觀數據分析,或許是考卷較深,只有兩、三名較出色的同學考獲高分的成績,全班八成以上同學僅取得五成分數左右。 不要因一次失手就覺得自己很差,別人會笑我,甚至不尊重我,害怕無法升班。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最重要的是看到自己的情緒,察覺自己情緒越來越憂慮時,你要尋找出口,例如,打電話給你最親近的朋友或最信任的人,將你的憂慮,擔心,恐懼一一地,全盤托出。 當一個人的負面情緒開始升起時,例如憂慮,擔心,恐懼,害怕,等等充滿你的思想時,你整個人會失去方向,甚至會掉進思想陷阱里,左思右想,鑽牛角尖,好像春蠶吐絲,作繭自縛。
思想陷阱: 情緒詞語分類表
而你的各种网络账号是在互联网厂商手上的,所以,只要你使用各种账号,你就不可能对抗信息茧房。 在高度信息化的今天,要达到不使用账号的目标,其难度可想而知。 另一方面,网络内容的提供平台,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留住客户,必须要高效的投客户所好,以期望留住客户。 所以,平台就必须用十分功利短视的推荐算法来快速达到让客户感兴趣的目标。 因此,客户就会一直看到自己“偏好”的内容,从而落入信息茧房。
思想陷阱: 中庸之道 面對孩子
家長學懂在日常生活中重複運用這套方法去面對照顧子女的不同情況,使之取代思想陷阱成為習慣性的認知模式,自然可以減省不少親職衝突,也減輕自己作為照顧者的精神壓力。 除了以證據協助分析自己的想法,避免跌入負面的思考模式而引致負面情緒,我們也可以用「行為實驗法」檢視自己的思考模式。 例如,早上見到同學,對方不與自己打招呼時,「否定自己」及「妄下判斷」的朋友會認為對方看不起自己,她們一定是不喜歡我。 思想陷阱 我們面對孩子不聽指示,亂發脾氣時,也要避免以非黑即白的想法去看待他們的行為。
思想陷阱: 遠離焦慮症 避免3大思想陷阱
最後,希望家長們能夠重整對自我的評價,建立新經驗,享受親職的樂趣,重塑人生意義。 這些思想陷阱並不是偶然或單獨的出現,大多數是種重覆的模式和習慣,影響了對自己、別人和環境的判斷。 當關顧員遇到被關顧者有上述的情況出現時,並不需要直斥其非,而是多一份明白及體諒對方的困擾,更重要是尊重對方所思所想。 在良好的關係基礎下,可嘗試與對方利用破解的提示,共同探索其他角度,更客觀及理想分析情況,以減低負面情緒。
思想陷阱: 行為實驗 檢視思考
本文轉載自《共融角度多面體研討會2012 講者文集暨傷健共融活動教材》,版權屬香港教育學院特殊學習需要與融合教育中心所有,未經書面許可,不得轉載或翻印。 很多人都知道,在观看短视频时,如果你点赞了某个类型的视频,比如舞蹈类视频,那么你马上就会被推荐更多相似的舞蹈视频,然后当你继续看了推荐的舞蹈视频后,就会再次被推荐更多的舞蹈视频,从此陷入一种无限循环之中。 如果你找不到一個信任的人來傾訴,你也可以用反問法來問自己,這件事是真的嗎? 在你自問自答中,你越來越清晰地看清事實的真相并不是像你腦子裡想象中那麼壞。 在找到答案之前,相信大部分人也會覺得有危險,急步走開,對嗎? 這正可用作解釋什麼是「思考陷阱」,一般而言是指跳過根據和理由,直接作結論。
思想陷阱: 信息茧房:凶险无比的思想陷阱
大家要留意的是,青年人要到了12至13歲才發展推想及邏輯思維、抽象思維,中學階段才有推斷,反省及檢視自己的思考模式。 一方面,是绝大部分人本身有惰性,懒于思考,随意的找自己最熟悉、最省事的信息来源,于是便自然的落入信息茧房之中。 你會將腦海裏浮現出來的問題,將一些壞情緒加以演譯,使自己相信它的真實性和存在性。 左思右想,好像已經發生了一樣,事實上并未發生,或者根本就不會發生。 註解: 把事情「絕對化」,認為事情只有一個絕對的結果,不可能存在其他可能性,對事情的看法只有是或不是,錯或對。
停下來後,亦需要運用「五常法」其他方法配合,使自己走出思想陷阱。 大人們若習慣性地以負面的思想、態度處理或面對問題,把一切看在眼內的孩子,正因為未發展出完整的思維能力,更容易被耳濡目染,變得容易以負面心態看待事情,那就更影響到他們日後的待人處事了。 由記錄事件、想法、行為、身體訊號及可能包括的「思想陷阱」,了解自己的思考模式,亦更容易覺察常影響自己的思想陷阱模式。 當我們情緒開始波動時,身體會出現不同的警告訊號,例如:心跳加速、呼吸不暢順、口乾、面紅耳熱、肌肉繃緊、背痛、頸梗膊痛、頭痛、頭暈、手震、手心冒汗、胃部不適、食慾不振、失眠、注意力不集中……等。 這些警告訊號是提醒我們已到了警戒線,我們需要避免跌入思想陷阱或鑽牛角尖之中。
思想陷阱: 分析評論
若你是容易有思想陷阱的人,當你有壓力時,你就要提醒自己要用邏輯思維,要用證據以協助自己思考。 要避免跌入其中,除了要喚停負面的思想,更要幫自己分散對負面的注意力,去做一些對自己情緒有益的行動,例如:外出逛街、購物、洗澡、看書、聽音樂、看電視、找人傾訴等。 「五常法」-是協助我們建立正面思維及走出思想陷阱的方法。
思想陷阱: 處理特別情況 (上)
最後,根本的核心信念所指的,就是家長怎樣評價自己,這是個人對自己及別人作出的一些整體負面評價。 即使有豐富照顧子女的知識和技巧,親子間仍然會因為家長的負面情緒而引起衝突,唯獨處理好自己的情緒,才能達致良好的親職表現和親子關係,讓子女健康成長。 認知治療其中一個很重要的信念是,傳授有關的認知技巧後,家長能夠幫助自己去管理情緒。 總結而言,認知治療教授家長的,是管理自己情緒的技巧,填補單純掌握育兒技巧和理論的不足。 透過認知治療,家長可以認清他們的思維模式,跳出思想陷阱,處理好日常生活情境中,因孩子弱能問題所引伸的情緒壓力;鼓勵他們放寬固有但不必要的思想規條,更能接納孩子的缺憾、接納自己的限制;以及能夠面對失落,調適期望。
思想陷阱: 行為實驗 檢視思考
這五種方法並不一定要跟次序運用,你更可以為自己度身訂造合適你的「五常法」。 第三種是「非黑即白」,即思考十分絕對化,事情必須是這樣,而且對很多事情都有既定的標準。 所以,親愛的朋友,別把憂慮太當一回事,別把壞情緒如臨大敵。 是的,當憂慮和恐懼產生時,我們總是把它們形象化,具體化,甚至真實化。 思想陷阱 然後將自己困在情緒的漩渦裏不斷掙扎,在里面受煎熬,受折磨,痛不欲生,好像只有痛苦地活著才能體現自己還有生命。 捨不得抽身離開,任由自己沉淪,讓負面情緒來主導,來控制自己的行為。
思想陷阱: 破解思想陷阱 (上)
除了上述破解之法,也可參考另一篇文章「五招掃走負能量」—關顧員精讀班,當中的「五常法」也是很好的傾談秘笈,有助關顧員實踐關顧工作。 用家從使用第一及二階段程式中掌握了認識情緒、行為及身體訊號的關連。 思想陷阱 在第三階段程式,用家可建立「諗法」日記,記錄影響自己情緒的引發事件、其關聯的想法、身體訊號、行為表徵及可能包括的「思想陷阱」。 提升覺察常影響自己的思想陷阱模式,用家可以更專注思考針對由該思想陷阱而影響自己情緒的應對方法,達致有效的情緒管理。
思想陷阱: 處理特別情況 (上)
作為關顧員,在關顧會友同時,自己也少不免有壞心情的時候。 要贏人先要贏自己,關顧員穩定的情緒和正面的思想也是非常重要,上述技巧幫助會友之餘,亦可用作開解自己,反問自己,與自己談話。 當這些技巧能實踐在自己身上時,運用於被關顧者上亦會更有信心和得心應手。
就我个人而言,因为我有阅读习惯,所以我通常会通过RSS(信息聚合)阅读完当天所有新闻(甚至包括娱乐新闻)。 许多平台默认的推荐内容是根据当前“热度”而不是“价值”推荐出来的内容。 但是,如果下定决心,付出一点代价,克服这种困难也并非不可能。 在多年的阅读习惯下,我虽然没有找到对抗信息茧房的最佳方法,但是经过长时间积累,也总结了一套最大程度避开信息茧房的个人经验,可供读者参考。 因为互联网厂商有做广告的需求,所以必须要收集和使用你的个人信息推测你的偏好,用来向你展现广告。
思想陷阱: 思想陷阱
每每想到自己不完美,身邊的同學和老師會不喜歡自己的時候,他便感到十分焦慮及不安,然後拼命溫習和練習足球,身心壓力日漸增加。 焦慮其實是人類普遍都有的情緒,但過度地焦慮從而構成焦慮症的話,則必然會出現一些生理症狀,如肌肉緊張、渾身打顫、出汗及心悸等。 同時,思想上亦陷入鑽牛角尖的狀態中,「會比較多負面的想法,會對自己和對事情有好高的期望和要求,甚至可能對周遭的事物感到危險,例如有人會害怕觸碰洗手間的門柄。」黃富强說。 面對生活中各種麻煩事,人人都會擔憂,感到焦慮,這是很自然的事。 但若過度地焦慮到令生活受阻、社交有障礙,甚至害怕擔憂得躲在家中不上班、上學,那麼便可能不能自拔地陷入了思想陷阱,不能掙脫。
我們每一個人對事情的看法都受著個人的經歷所影響,而形成了個人的思想模式。 如果這種情況長此下去,我們可能會形成追求完美的思想模式。 例如:每年會考都有非常多會考生零分,這也可能是考不得好成績,不如放棄的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