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於粉嶺西南部亦有住宅發展,包括公共屋邨嘉福邨於1994年落成入伙;而邨內的居屋屋苑嘉盛苑則於1995年入伙。 另外較低密度的私人屋苑亦集中在這區發展,包括百福花園等私人住宅也位於這區,住宅帶沿百和路一直伸延至上水蔚翠花園、維也納花園附近。 此外新市鎮早期以上水石湖墟為發展中心,而石湖墟東南方被規劃為新市鎮的市中心,即包括現在上水廣場、新都廣場、上水中心、上水名都、龍豐花園及石湖墟綜合大樓在內的地帶。 1990年代初期,市中心內逐漸有住宅屋苑及社區設施的落成,當中上水廣場於1995年落成,為新界北唯一一幢甲級寫字樓大廈。
- 此外新市鎮早期以上水石湖墟為發展中心,而石湖墟東南方被規劃為新市鎮的市中心,即包括現在上水廣場、新都廣場、上水中心、上水名都、龍豐花園及石湖墟綜合大樓在內的地帶。
- 萊蒙國際就粉嶺馬適路一幅鄉村式發展用地,早前向城規會申建1638個住宅單位,最新獲規劃署原則上不反對,今天城規會將舉行會議審議有關申請,料可獲該會「開綠燈」通過。
- 2015年,位於花都廣場附近的粉嶺南政府綜合大樓開幕,為北區居民提供更多社區服務設施,亦減輕現有社區設施的需求壓力。
- 該地原為菜園村的土地,後來先被政府收回及平整,並於1978年開始興建,1981年落成陸續入伙。
- 新市鎮大致可分為上水市中心及石湖墟、粉嶺市中心、聯和墟、粉嶺南和上水第36區(上水南)各部分。
- 萊蒙國際(3688)公布,集團旗下粉嶺馬適路項目,上周五(10日)獲城規會批准,把地點由「鄉村式發展」改劃為「住宅(甲類)12」地帶。
- 居屋屋苑榮福中心和榮輝中心分別於1993及1996年落成入伙;私人住宅方面,海聯廣場為較早期的發展,於1994年入伙。
北區的上水@中原樓市片區,區內共7,023個私人住宅單位,涉及人口共90,157人。 主要街道包括上水蕉徑村、馬會道(上水段)、上水唐公嶺、上水麒麟村、上水蓮塘尾、上水虎地坳村、上水紅橋新村。 另外,區內主要屋苑包括 彩蒲苑,天平邨,翠麗花園,上水中心,皇府山。
馬適路公屋: 附近的道路
「入伙年份」以房委會和房協官方網站所提供的年份為準,但部份屋邨內個別樓宇的入伙年份可能會與官方資料有出入,詳見相關條目。 「樓宇座數」、「單位數目」、「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會計算用作出租的公共屋邨、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不包括在房委會租置計劃或房協住宅發售計劃中已出售的單位,「住戶數目」及「認可人口」只適用於房委會公共屋邨。 「單位面積」指的是單位室內實用面積,以平方米(m²)計算,同時附上換算成平方呎(ft²)後的數字;平民屋宇公司則沒有提供資料。 此列表包括由上述三間組織轄下的公共屋邨,包括已落成、興建中、重建中、待建中或建議中,以及已拆卸並改作其他用途的公共屋邨。 粉嶺南為現時市鎮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帶,各個公共屋邨、居屋和私人屋苑於90年代中期開始相繼落成,使這地帶成為粉嶺的主要住宅區。
此外因應人口持續增加,醫管局落實擴建北區醫院,將附近一片政府用地作為醫院二期之用而應付需求。 馬適路公屋 主要發展為清曉路一帶,名為「粉嶺/上水第36區」[2]的發展區。 該區首期的發展為2003年開課之三座新建校舍,包括曾梅千禧學校、佛教正慧小學及風采中學三所學校。 至於舊墟方面,2000年代初舊街市被拆卸,並搬到新建成、位於御庭軒的政府綜合大樓。
馬適路公屋: 主要連接道路
截至2022年6月底,在過去12個月獲安置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6.0年,當中長者一人申請者的平均輪候時間為4.1年。 專綫小巴方面,雖在運輸署官方行車路線上,馬適路一直沒專綫小巴途經,但55K線獲營辦商安排往上水站方向由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駛往和泰街及聯和墟(和滿街)總站時,會途經馬適路,而不途經運輸署官方指定的聯安街。 直至503線於2021年8月30日投入服務,途經天平路至沙頭角公路一段馬適路,亦為官方行車路線上首條途經聯捷街以東一段馬適路的公共交通。 1996年,第一代九巴270P線開辦,為首條途經馬適路的公共交通,由聯和墟取道馬適路前往上水。 該路線於1999年取消後,十多年來都沒有專營巴士路線使用馬適路。 馬適路建於1990年代初期,並於1995年1月13日刊憲命名[1],自此成為上水來往沙頭角及聯和墟一帶最直接的途徑。
- 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楊明里與楊江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0,324人與1,248人[1]。
- 首先一般申請者的平均公屋輪候的時間較上一季(即2022年3月底)微跌0.1年。
- (星島日報報道)恒基旗下粉嶺北馬適路8號項目有望月內推出,恒基物業代理營業(一)部總經理林達民表示,項目由5幢住宅組成,分作3期發展,總單位數約1600伙。
- 南區現有9個公共屋邨,大部分位於香港仔一帶,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
- 粉嶺南為現時市鎮內人口密度最高的地帶,各個公共屋邨、居屋和私人屋苑於90年代中期開始相繼落成,使這地帶成為粉嶺的主要住宅區。
- 另外,同一季度獲編配的配額及計分制下的非長者一人申請約為580宗。
座落門牌38號的私人屋苑「皇府山」,矗立於北區天平山,由7幢樓高16至18層物業組成,提供764個單位,坐擁廣闊梧桐河、華山及杉山開揚景致。 截至2023年6月,香港共有258個公共屋邨,單位總計超過85萬個。 此列表以地區劃分,排名不分先後(「一邨」、「二邨」等有細分的屋邨視作不同屋邨,以及由原址分拆而成的,表中放在一起方便比較)。 不少人對公屋申請、公屋輪候至派樓的程度有疑惑,以下將逐點講解整個公屋制度。 首先一般申請者的平均公屋輪候的時間較上一季(即2022年3月底)微跌0.1年。
馬適路公屋: 上水名都3房 638萬元獲同區分支家庭承接
新市鎮由上水和粉嶺兩個分區組成,範圍東至粉嶺聯和墟馬適路,南至粉嶺塘坑馬會道、和興村、畫眉山交界,西至上水工業區、石上河一帶,北至馬會道與文錦渡路,梧桐河交界。 新市鎮被麻芴河、畫眉山、石上河和梧桐河所圍繞,總發展面積為7.8平方公里。 粉嶺/上水新市鎮一帶屬粉嶺低地,以平地、丘陵為主,与元朗及天水圍是香港少數不涉及填海建設的新市鎮。 馬適路公屋 新市鎮大致可分為上水市中心及石湖墟、粉嶺市中心、聯和墟、粉嶺南和上水第36區(上水南)各部分。 項目亦設巨型會所,獨立於住宅大樓,屬新嘗試,滿足住戶生活需要。
馬適路公屋: 公共自行車
因為鄰近和合石墳場及地處偏遠,所以早期出租情況並不理想,後來政府推出優惠政策吸引租戶入住。 而華心邨於1995年落成,其後於2000年,公共屋苑雍盛苑入伙;私人住宅方面,花都廣場、碧湖花園及牽晴間於90年代中期至後期陸續入伙;居屋方面,欣盛苑於1993年落成入伙,景盛苑於1995年開始陸續入伙,昌盛苑於2000年入伙。 新市鎮發展之初,第一個發展項目為上水鐵路站以南的公共屋邨彩園邨。 該地原為菜園村的土地,後來先被政府收回及平整,並於1978年開始興建,1981年落成陸續入伙。 當時市鎮中心內的商場和社區並未開始興建,居民日常消費都在火車站北面的石湖墟進行。
馬適路公屋: 政府收回粉嶺及元朗30幅私人地 料建1660個住宅單位
而住宅發展方面,發展區首個公共屋邨清河邨第三期於2006年開始陸續落成入伙,而第一、二期(包括屋邨商場)則因承建商資不抵債而一度爛尾,最後延至2008年7月落成,[3]同時附近一帶的私人屋苑御皇庭、顯峰及御景峰相繼落成。 港英政府於1970年代後期開始發展上水和粉嶺一帶為現代化新市鎮。 馬適路公屋 其中首先發展上水市中心及石湖墟一帶;其後陸續發展粉嶺鐵路站以北一帶;到了90年代初發展聯和墟和粉嶺南一帶為現代化社區;並在2000年代開始發展上水第36區。
馬適路公屋: 主要公園
馬適路(英文:Ma Sik Road)係香港北區一條馬路,係一條河套式馬路,連接上水同埋粉嶺聯和墟,西面上水嗰邊連住掃管埔路同雞嶺圓環,東面粉嶺嗰邊連住安居街同埋沙頭角公路—龍躍頭段。 粉嶺/上水新市鎮除了與深圳有近在咫尺的優勢外,距離其他市區地方均極遠,車程往往超過一小時,令人卻步。 而在2017年,政府決定在清河邨加建多一座樓宇,其後於2021年中獲選為綠表置居計劃屋苑,同年年尾命名為清濤苑,並預計於2024年完工。 亦即是說正常只有公屋申請人只有「3派」,3次機會都不適合的話,只能等一年後再重新申請。 合資格的申請人共有三個(每次一個)配屋建議,未具「可被接納」理由而拒絕所有三個配屋建議將引致有關申請被取消,申請人可於取消申請通知信發出日期起計15天內提出書面上訴。 在2022年第二季獲編配入住公屋的一般申請約5 300宗,當中獲編配的長者一人申請約730宗。
馬適路公屋: 楊梅區
包括街市、圖書館連自修室、體育館、社區會堂、環境資源中心等,為聯和墟一帶的居民提供服務。 規劃署早前亦就上述申請發表意見,認為上址位於粉嶺與上水新市鎮,周邊一帶屬高密度住宅發展區域,適合作為市區發展伸延,申請人擬議的地積比率5倍可配合周邊環境,因此不反對有關申請。 馬適路公屋 項目位於馬適路、上水港鐵站以及粉嶺港鐵站步行範圍內,佔地約15.87萬平方呎,當中政府土地佔3.68萬平方呎。 項目計劃開發為住宅樓宇,住用建築面積約71.2萬平方呎,非住用建築面積則約2.55萬平方呎,將提供1,638個住宅單位,以及120個安老院舍床位。
馬適路公屋: 主要巴士路線
根據桃園市政府民政局及桃園市楊梅區戶政事務所統計,2022年底楊梅區戶數約6.6萬戶,人口約17.8萬人,並主要集中於楊梅區的東南區域(即楊梅地區與埔心地區),約佔全區六成三的人口[1][2]。 區內人口最多與最少的里分別是楊明里與楊江里,2022年底兩里人口分別為10,324人與1,248人[1]。 馬適路公屋 2015年開始,聯和墟新發展大型私人住宅瓏山一號和逸峯,其中位於逸峯的大型商場更設有戲院,將成為北區另一個大型商業中心。 2015年,位於花都廣場附近的粉嶺南政府綜合大樓開幕,為北區居民提供更多社區服務設施,亦減輕現有社區設施的需求壓力。
馬適路公屋: 香港巴士大典
發展商於2018年1月與政府就馬適路8號項目達成補地價協議,補地價金額約25.32億,樓面地價每方呎約4151元。 林氏認為,北部都會區發展事在必行,其中將以河套區為領頭區域,發展創科行業,而周邊區域就需要陸續提供配套協助發展,例如新田提供一些基礎設施、古洞提供鐵路站等。 馬適路公屋 預期未來有近5萬創科專才進駐當區工作,其中料近3萬人擁有高學歷,屬相關行業頂尖人才,將帶來強大住屋需求。 馬適路公屋2025 楊梅區原為農業鄉鎮,後隨著1978年中山高速公路完工通車,並在境內設有兩處交流道,因此在1980年代後工業發展迅速,境內有幼獅工業區、楊梅工業區、秀才科技園區、民富工業區。
馬適路公屋: 主要公園及休憩用地
根據2014年審計署第62號報告,房署為此發展項目共損失超過400萬元。 上水北部一帶主要是工業和倉庫中心,不但為新市鎮居民提供工作機會,更是為中港貨運貿易運作提供一大場地。 近年該區因自由行政策漏洞,成為水貨倉庫集中地,大量中港水貨客聚集和隨地散貨,製造大量垃圾,使當地衛生環境惡劣,亦引起區內居民對水貨客所造成的滋擾而不滿。
林達民指,公司於粉嶺北區共擁有6幅地皮,樓面面積逾400萬方呎,涉及逾1萬伙供應。 其中馬適路8號為首個推出的項目,亦屬本港東北邊於提倡北部都會區後,首個推出的大型項目。
萊蒙國際目前正銷售何文田窩打老道豪宅新盤128 WATERLOO,未來將與嘉里建設(0683)合作發展元朗十八鄉及大棠路項目。 馬適路公屋 萊蒙國際(3688)公布,集團旗下粉嶺馬適路項目,上周五(10日)獲城規會批准,把地點由「鄉村式發展」改劃為「住宅(甲類)12」地帶。 逸峯(英語:Green Code)位處於香港新界粉嶺馬適路1號,是香港小輪與恒基兆業合作發展的住宅項目。 項目最新的預計關鍵日期由今年11月推遲至2023年3月底,若於8月內推出,樓花期約7個月,屬短期樓花項目。
馬適路公屋: 住宅
今期計劃包括11個凶宅,分別位於葵涌大窩口邨、葵涌葵盛東邨、屯門龍逸邨、屯門安定邨、香港仔華富二邨、深水埗元州邨、石硤尾南山邨、黃大仙竹園南邨、觀塘順天邨、將軍澳寶林邨、沙田沙角邨。 馬適路公屋2025 今年特快公屋編配計劃錄得6.27萬宗申請,當中約3.44萬宗為1人申請者,約2.83萬宗為2人或以上家庭申請者。 日前房署公布首批供2人或以上家庭揀選的單位名單,今期有11個曾發生兇殺事件的單位,屬近年最多。 今早8時許,位於樂富的房委會客戶服務中心大堂已有逾20人等候揀選單位,眾人須保持社交距離,揀樓中心亦每次只能兩人入內。 粉嶺/上水新市鎮(英語:Fanling-Sheung Shui New Town),是香港新界北區一個綜合發展的新市鎮,範圍包括粉嶺及上水[1]。 若公屋申請人有特別的編配要求(例如希望入住其選擇地區內某指定區域或某類別的公屋單位),須經審核具備家庭及/或健康理由,並獲得有關政府部門或機構(如社會福利署或醫院管理局)就該等要求作出的推薦。
馬適路公屋: 上水旭埔苑2房 居二市場價235萬元沽出
香港平民屋宇有限公司有意將唯一出租屋邨大坑西邨分3期重建,首兩期仍會作為租住房屋,第三期則會作為住宅出售,以抵銷興建廉租屋的虧蝕[400]。 重建後將有5,000個單位[401],較重建前的1,600伙大幅增加,首兩期重建會讓所有居民原邨重置,第三期則撥作青年自置居所,預計每個單位面積約300平方呎,售價約100多萬港元[402]。 深水埗區現有20個公共屋邨,其中有2個是租置計劃屋邨,以及有1個綠表置居計劃與公屋混合發展屋苑,只包括仍供租住的單位、住戶及認可人口數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