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資方面,聖彼得小學的教師共有74人,師生比例約1:2.06,超過7成教師擁有10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全部教師都有學士或以上的學歷。 11校網內幾間小學均設有相關的聯繫或直屬中學,例如區內兩間傳統名校嘉諾撒聖心學校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均設直屬中學,確保85%學位會預留給直屬小學,而聯繫中學則會預留25%學位。 新會商會學校更為一條龍學校,小學部的全部學生將會直接升讀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大大減低將來升中派位的煩惱。 雖以母語教學,但數理、英文科目等同樣採用頂尖英文教材,務求為學生升學及就業提供更有利條件。 該校設有50多個課外活動學會,分屬宗教活動、學術活動、興趣活動、音樂活動、體育活動、服務活動及學生會社等。 校內設有多媒體環球教室、多媒體圖書館、創意科技設計實驗室、數碼音樂實驗室、紅藍數研實驗室、校園電視台、健身室、雨天操場、全天候跑道、攀石牆、投擲場及室內體育館等設施。
- 中西區校網中有 7間官立中學,41間津貼中學,5間直資中學,共有53間中學。
- 此校網有一所小學令我刮目相看的,那便是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吸引我眼球的原因為從我2016年5月出第一本「小學選校一本通」開始,到今年2020年,此校連續5年在第11校網16所小學中排名第一。
- 區內只有一間「一條龍」學校:新會商會學校,與新會商會陳白沙紀念中學「結龍」。
- 學校喺成立初期係第五組別,後來經師生努力,喺2007年、2008年同2015年嘅會考同文憑試分別誕生咗三位狀元。
- 派位嘅原則就係,由 Band 1 嘅1號同學開始,盡量派第一志願嘅學校,如果第一志願嘅學校嘅學位派哂嘅話,就會將你派去第二志願嘅中學;如果第二志願嘅學校嘅學位都派哂嘅話,就會將你派去第三志願嘅中學,如此類推。
- 傳統名校除了小六畢業生可以有85%直升其中學,該些中學還名人輩出,如聖若瑟書院便出了個取了諾貝爾獎的光纖之父高錕了!
Oasis Kai Tak是區內的焦點樓盤之一,住宅由8棟高低座大廈組成,合共提供648夥,項目最大的賣點是鄰近剛開通的屯馬線啟德站以及其設施多元的豪華會所。 九龍城區雖為住宅區,卻擁有成熟的商業配套,聚集多個大型購物商場、多項文娛康體設施,包括高山劇場、九龍中央圖書館 、九龍仔公園及泳池、何文田康樂中心等,為居民提供多元化的休憩及活動場地。 灣仔是香港一個較有歷史的社區,有豐富的社會民生色彩,包括唐樓、當鋪、廟宇等富時代氣息的建築物,同時又兼具時尚摩登的商業大廈及住宅樓宇,可謂新舊交替。 此外,區內配套發展成熟,有港島最大規模的電腦及數碼商場、室內裝修材料集中地、潮流精品店、美食餐廳等數之不盡,加上位置鄰近金鐘及中環金融中心,起居便利,吸引不少金融區白領及家庭客租住。 寶翠園是中西區著名的學區房之一,兼具半山的靜謐及西環的便利,自設大型商場又有港鐵配套,加上鄰近世界頂級學府香港大學,學術氛圍濃厚。 中西區校網中學2025 寶翠園分為2期,共有6座住宅大樓,提供2,213個分層住宅,戶型多元化,設有2房至4房包括連雙套等選擇。
中西區校網中學: 香港潮商學校
在歷年DSE成績中累積得3位狀元,首名華裔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者崔琦、榮獲菲爾茲獎章的國際級數學家丘成桐都是該校校友。 趙Sir認為雖然14及16兩校網學校數目不算很多,但有不少高質素的地區名校。 不過,16校網學校雖然較14校網多,但網內除了個別熱門學校,如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培僑小學、聖公會柴灣聖米迦勒小學,其他學校相對不及14校網的次選小學。 參考2022學年政府公佈的班級資料,推斷般咸道官立小學每年派發約60個新生學額,2022學年統一派位學額就只剩24人。 英皇書院同學會小學第二校、聖安多尼學校等平均學額均不足100人,且都有超收現象,根據資料前者超收10人,爭取名校學額還是有一定難度。 家長不妨在自行分配學位「計分」部分爭取取錄機會,如該區兩間女校對女童都有取錄優勢,加上都屬於教會學校,同宗教就可獲5分宗教分。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附屬小學是11校網中的名牌女校,以基督教為背景,為學生提供全人教育,協助學生發展潛能,致力培養完美的品格。 學校的功課出名重質不重量,而且有直屬中學,當中85%的學生都可升讀,因此深受家長歡迎。 Jessica一家住西營盤,但當年長子卻跨區派到16網(東區)的小學,她便帶兒子來潮商叩門,而幼女雖獲私校取錄,惟最終也隨哥哥在潮商讀書。 Jessica形容,兒子4年來,都享受着「國際學校」的語境培育,孩子說得一口流利英語,「他初小時,跟我們去台灣旅行,最深刻是他在巴士上,全程跟外籍人士用英語交談,非常有自信」。 她補充,不少人對非華語生有誤解,但其實他們十分單純和主動,一對子女的校園生活很愉快。
中西區校網中學: 家長心聲﹕「國際學校」語境 提升英語能力
古有孟母三遷只為望子成龍,今有廿四孝父母為求子女贏在起跑線,不惜耗資千萬搬到「名校區」,爭取入讀知名小學及Band 1中學。 港島區是傳統名校集中地,共分5個小學校網,分別是東區的第16校網、南區的第18校網、西灣河至北角區的第14校網、灣仔至大坑的第12校網,以及是次介紹,其中一個擁有最多名校的第11校網。 中西區11校網一共有16所小學,是傳統名校網之一,一直備受望子成龍的家長歡迎。 千居整理了報讀11校網前需知的資訊,整合11校網選校出懶人包,助您成功擠身這個每位家長都夢寐以求的精選校網。 青衣商會小學便將課堂搬到香港迪士尼樂園內,讓學生體驗「迪士尼STEAM課程」,透過新的體驗和現有的知識連繫起來,豐富他們的創意和設計能力。
- 住宅設施:住宅設有面積達65,000平方呎雙會所,提供25米半露天游泳池、健身室、火車兒童王國、戶外燒烤場、瑜伽練習室、緩跑徑、桑拿及蒸氣浴室等。
- 區內教育資源一點也不比港島區遜色,九龍城區的幼稚園及中小學合共超過200間,是全港最多學校的地區,擁有四大小學名校網中的兩個41和34校網;且中學隸屬九龍城校區,共有16所Band 1中學,屬全港18區中最多。
- 住宅設施:住宅於5、6樓設有面積約9,153平方呎住客會所,提供包括戶外泳池、按摩池、健身室、水療中心、池央閒逸雅座、賞酒廳、酒窖、宴會廳等設施。
- 一般喺統一派位階段,直屬中學會為佢嘅直屬小學保留餘額 85% 嘅學位,而聯繫中學就為佢嘅聯繫小學保留餘額 25% 嘅學位。
- 升讀中學是子女人生其中一個十分重要的里程碑,皆因 12-18歲是小朋友個人身心發展的黃金時間,而學習環境對個人成長的影響實在不可忽視。
因為區內的日本百貨公司及超市林立,亦有日本學校,附近的西灣河設有韓國國際學校,因此康怡花園吸引不少日本及韓國駐港工作的家庭居住,與太古城形成一片日韓社區。 港島東區的商業配套、民生設施、休閒娛樂場地、食肆及熟食中心等均一應俱全。 中西區校網中學2025 如果你喜歡美食,東大街及Soho東是區內有名的潮飲美食集中地,吃喝玩樂、生活品味,包羅萬有。 如果你想逛街購物,可前往大型商場太古城、康怡花園組成的商圈,匯聚國際名牌店、超級市場、各國料理,居民週末放鬆休閒,完全滿足需要。
中西區校網中學: 教育局分區學校名冊
但不催谷不代表學生成績不行,近年該校都穩定地有升中的學生被派往英皇書院、聖若瑟書院、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英華女學校等傳統名校。 他也答得坦白,「我們一級得一班,收盡27人,競爭對手就是這麼多,只要孩子考到前幾名,去到band 1中學的機會便很大」。 石禮仁透露,該校每年都有小六學生派往喇沙書院、九龍真光中學、何明華會督銀禧中學、東華三院黃笏南中學等受歡迎的中學,打破只有一線小學才可與一線中學結連的迷思。 位處港島中心的灣仔區匯聚了眾多的教育資源,由13個社區組成,包括渣甸山、大坑、天后、維園、銅鑼灣、樂活、跑馬地、鵝頸、愛群、軒尼詩、修頓、大佛口及司徒拔道。 灣仔區擁有6所名列前茅的幼稚園,全港最優質的小學校網12校網以及8所Band1中學,名校資源非常豐富。 香港名校主要集中在港島的中西區、灣仔區、東區及九龍城區一帶。
中西區校網中學: 中西區中學Band1|5. 聖嘉勒女書院
在教學方面,學校的功課以多元化及具啟發性的角度設計,致力提供富趣味和具挑戰性的課業,同時減少機械式的重覆練習,以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 學校亦提供很多教學用的特別室,如:多媒體電腦室、視覺藝術室、音樂室、活動室、宗教室、英語室、視聽創作室、舞蹈室等,發展學生不同能力。 東區升中校網由本區及他區,如灣仔區、中西區、南區、觀塘區、沙田區、西貢區、油尖旺區和元朗區等部分中學所組成。 港島區以灣仔區及中西區傳統名校集中,而東區則有不少地區名校,相對灣仔區及中西區學校可說較「貼地」,所以依然吸引一眾家長遷入該區校網。 東區共有30所中學,官津英中佔7所,除了庇理羅士女子中學和嘉諾撒書院為女校外,其餘英中均為男女校,故該區成績優異的女生較男生有更多選擇。 此外,東區亦有不少辦學出色的中文中學,深受家長歡迎,入學競爭不遜英中,如中華傳道會劉永生中學、金文泰中學。
中西區校網中學: 自行分配學位
般咸道官立小學般咸道官立小學是一所官立男女小學,校舍為中西區文物徑及孫中山史蹟徑景點。 學校秉承「敬業樂群」校訓,致力啟發學生潛能,提升自學能力,為終身學習奠下穩固基礎。 在教學方面,學校採用循環日制,上午以核心課程為主,下午安排主題式聯課活動,為學生提供均衡課程。 中西區校網中學 而師資方面,般咸道官立小學的教師共有 26 人,超過6成教師擁有10年以上的教學經驗,全部教師都有學士或以上的學歷。
中西區校網中學: 中西區中學排名
揀中學首先最重要就喺要知道心儀中學嘅所屬banding。 若小學預測子女嘅成績喺屬於band 1 尾,家長可能喺自行收生階段就要留意心儀嘅中學喺唔喺屬於band 中西區校網中學 1 中或band 1 尾。 如果心儀嘅中學屬於band 1 頭,家長就要考慮清楚博唔博得咁高,風險比較大之餘仲可能浪費咗一個機會。 聖保羅男女中學唔會參加教育局嘅「中學學位分配辦法」,通常喺每年九月到十二月接受下學年中一入學申請,詳情查閱學校網站。 他又認為,東涌家長依從小一派位的「遊戲規則」,在自行分配階段和統一派位中不受校網限制的選項中選報心儀學校,做法並無不妥。 藉此一提家長,由於選中學階段孩子已具有一定認知性及個人想法,這是一點是有別於幼稚園及小學時期的孩子。
中西區校網中學: 中西區中學Band1|9. 聖類斯中學
太古小學2017學年有100個小一學額,在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取錄了67人,即世襲生人數比預留的50個學額多出17個,令統一派位的學額減至33個。 另一大熱小學香港嘉諾撒學校提供180個小一學額,為兩校網中提供最多小一學額的小學,不過新學年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取錄了102人, 蠶食了統一派位12個學額至78個。 此外,滬江小學、丹拿山循道學校、北角衞理小學(上午)及北角循道學校分別世襲超收4至8人。 16校網的學校雖多過14校網,但世襲超收學校不多,以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愛蝶灣)自行分配學位階段取錄了72人,動用了統一派位12個學額最多,其統一派位學額將由60個減至48個。 另外,中華基督教會基灣小學及培僑小學分別有5個及3個世襲超收。
中西區校網中學: 香港島
曾廣豪指中西區多年來為重視學術的校網,中西區唯一一所開辦六班小一的聖公會聖彼得小學學額較多,而且學術要求高,對傳統家長而言是信心保證,所以十分受家長歡迎,報讀人數非常多。 由於中上環一帶為核心商業區,而區內住宅多數是樓齡較高的舊樓或單幢式物業,而區內新供應較少,樓價亦相對較高;此外,中半山和山頂亦向來是豪宅區,故家長想要遷往中西區,多會選擇周邊地區。 近年西營盤、堅尼地城及西半山有不少重建項目及新盤陸續落城,配合區內的傳統大屋苑,提供更多適合一般中產或較富裕家庭的換樓選擇。 靠近港鐵西營盤站,亦有另一大盤均益大廈,分 3 期發展,3 座大廈提供逾 2,500 伙單位,距離西營盤站僅 2 分鐘步程,附近有中山紀念公園,社區環境舒適,惟樓齡舊,早於 1974 年入伙,放盤亦不多。 旁邊的高樂花園,位置上更近中山紀念公園,提供 3 座物業約 720 伙,於 1985 年入伙,呎價較均益大廈貴。 著名傳統官立男校,最大特色便是那一身紅棕色的百年歷史教學樓,已被香港古物古蹟辦事處評為法定古蹟。
中西區校網中學: 香港潮商學校 Chiu Sheung School, Hong Kong 資助
當中本區(中西區)的中學,包括 1間官立中學,8間津貼中學,2間直資中學,共11間。 他區的中學,包括 6間官立中學,33間津貼中學,3間直資中學,共42間。 中西區校網中學 由於《2013 年區議會條例(修訂附表1及3)令》(2014年第12號法律公告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東區天后選區的北角協同中學和東華三院李潤田紀念中學,由2016年起轉屬灣仔區。 只限收錄開辦香港中一至中六課程,曾經遷校者按照現時的位置處理,曾經更名者以最近的校名為準。 不設筆試,合資格學生將被即時安排進入首輪面試,成功通過首輪面試者,將獲電話通知及安排於當日下午二時至四時進行次輪面試。 【直播節目】升小大作戰 入11校網超實用貼士|特別嘉賓:曾廣豪…
中西區校網中學: 香港學區房攻略!名校都在這個區!
因此,就算多不滿意獲派的小學,家長應先完成註冊,最少有學位在手! 註冊後仍可向心儀小學叩門,如成功獲取錄,只需到已註冊小學取回「註冊證」,同時取消學位,再到成功叩門學校重新註冊便可。 遍地豪宅的中西區,買了這裡的學區筍盤,亦是決定了小朋友所在的社交圈為香港頂級交際圈,有機會結識名人子女,所以,很多家長瞄準中西區的學區筍盤,為的不單是區內的優質學位。 古有「孟母三遷」,現今也有不少香港家長為讓子女入讀心儀學校而遷居至所屬校網。 另外,順帶一提,愉景灣的小學生,中學派位亦會被派往中西區的中學,雖然出入交通費時,但亦可作為家長的另類選擇。
派位嘅原則就係,由 Band 1 嘅1號同學開始,盡量派第一志願嘅學校,如果第一志願嘅學校嘅學位派哂嘅話,就會將你派去第二志願嘅中學;如果第二志願嘅學校嘅學位都派哂嘅話,就會將你派去第三志願嘅中學,如此類推。 還有另一個要考慮問題, 轉咗升中網為住址網, 因一般小學老師只對本區中學有認識, 其它區既中學或者派位可以咁安排, 未必能提供有用意見. 至於轉網會否跌Banding, 個人認為要睇就讀小學本身是否學術較強. 如果係, 轉網後維持同一Banding, 中西區校網中學 甚至升Banding機會會較高, 不過其實都係要搏.
中西區校網中學: 中學選校錦囊
學校籃球隊、樂團等都有傑出表現,過往也曾栽培出2位DSE狀元。 收費方面,普通學生全年收費$50,000,而中五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收費$102,000, 中六國際文憑大學預科課程則收費$102,000。 嘉諾撒聖瑪利書院的直屬小學為嘉諾撒聖瑪利學校及天神嘉諾撒學校,校內設施完善,建有禮堂、體育館、大球場、雨天操場、電腦室3間、圖書館、地理室、美術室2間、音樂室、縫紉室等等設施。 該校在今年的DSE中誕生了一位超級狀元,過去也累積5位狀元。 學校按學術、興趣與體藝、社會服務及宗教四大類設立了26個學會及興趣小組,亦積極鼓勵學生參加校際比賽。 該校設有800多個學業成績獎、35個由舊生捐贈獎學金提供給不同領域表現優異的學生申請。
中西區校網中學: 中西區中學9大Band1學校|傳統名校、Band1A中學集中地 成績、體藝同發展
留意這區沒有直資小學,喜歡直資辦學模式的家長,就要跨區揀校了。 「世界學堂計劃」是惠僑課外活動計劃的重點,早於2001年,惠僑配合教育改革建議開展該計劃,冀盼學生超越學科課程和考試的局限,擴闊眼界,體驗與別不同的學習經歷。 其中 16 所是官立/資助小學(官津小學),7 所是直資/私立小學。
較早前,美國在星期五出動戰機,在阿拉斯加高空擊落一個不明飛行物,被擊落物件的體積有如小型汽車般大。 美國北方司令部表示,礙於惡劣的北極天氣條件及有限的日照等,限制搜索,將於安全情況下恢復,現階段未能提供更多細節,包括不明飛行物的能力、目的或來源。 想找樓齡不太舊的千伙大盤,要數 2003 年入伙的帝后華庭,位於上環皇后街 1 號,由市建局、新世界及長實合作發展,3 座大廈提供逾 1,100 伙,包括 1 – 3 房戶型,面積約 320 – 630 呎,以樓景為主。 該校網伙數較多的豪宅屋苑,要數薄扶林道的寶翠園,由信德、新世界、新鴻基及廖創興聯合發展,6 座物業提供逾 2,200 伙,主打大單位,實用面積 660 呎起,於 2000 年入伙。
中西區校網中學: 男女
DSE五星星榜首名校,累積最多DSE「狀元」,達15人。 佔地雖不算大,但也提供完善的設施,包括禮堂、小聖堂、游泳池、體育館、演講廳、操場及籃球場等。 該校還是少數提供宿舍服務的中學,約有80個床位開放申請。 為配合學生不同志向及學習需要,提供DSE及IBDP課程,也會為學生提供個人化的學習計劃。 由於是直資中學,不參與中一統一派位,全年學費約為$64,500。 拔萃女書院,簡稱女拔,在DSE成績表現中名列前茅,已累積14人取得「狀元」佳績,2021年更誕生一位「超級狀元」。
屬Band 1B的英皇書院是中西區的官立英文中學之一,於1926年創校,位於般咸道的校舍以紅磚建成,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官立書院校舍。 此校以英文作為主要教學語言,其辦學宗旨是推廣全人教育,德、智、體、群、美五育,學校曾孕育出不少社會精英,例如前特首梁振英、前天文台台長林超英等等。 教育局發言人回覆指,明白個別家長有其屬意的學校,小一派位的安排已盡量平衡及照顧不同持份者的關注及需要,又指小一派位按既定程序,公平、公正地進行。 如在同一校網,若家長選擇的學校求過於供,有學生會獲派其他學校,局方已向尋求協助的家長或人士解釋並提供適當協助。 獲派學位的家長,必須於指定日期前往學校註冊,如未有於限期前註冊,學位將會取消學位,該學位會留給叩門學生。
全校開36班,除咗傳統科目,學校另有開辦茗藝、以及法文、西班牙文等外語課程。 有別於其他學校,聖保祿學校學生於中三及中四修讀IGCSE課程,然後於中五及中六修讀DSE或英國A-Levels課程。 中西區校網中學2025 港島區名校多,學校質素亦高,所以一直是家長心儀的搵樓區域。 但大家知不知道,港島一共有五個小學校網,分別是11、12、14、16及18,其中以…
嘉諾撒聖心學校同樣是區內的著名女校,直屬中學為嘉諾撒聖心書院,當中85%的學生都可直升。 嘉諾撒聖心學校著重雙語教學,分下午校和全日制,曾培養出不少明星校友,好像郭藹明 、朱千雪及何超蓮等。 中西區校網中學 位於港島區一共有5個小學校網,分別是灣仔區的12校網、東區的14及16校網、南區的18校網以及中西區的11校網。 每個校網涵蓋不同地區,當中以中西區的11校網涵蓋多間傳統名校,連前喇沙書院副校長趙榮德也聲稱此校網是「最具價值的校網」。
對就讀在有聯繫/直屬中學既小學學生嚟講, 考慮轉網要還有一點要考慮. 就係轉網後, 就不再享有小學的聯繫/直屬學位, 因為相關學位必需根小學所屬既中學校網. 中西區既英中, 其中一間男校聖類斯, 成績早已下跌至只有B2水平, 加上中西區有過半數既英中, 如聖若瑟, 高主教, 聖士提反女子, 聖嘉勒, 其實全部都有直屬小學, 大部份學位其實都已預留. 排名較高的中學或許比其他學校更好,但入讀前亦要考慮子女的成績和能力,否則即使入讀「名校」也會讀得辛苦、很大壓力。 每年的升小遊戲,總有「孟母三遷」的故事,家長為幫子女鋪路入名校,可以搏到盡。 銀彈充裕的父母,固然可輕鬆進駐名校網,但基層家庭就無望?
中西區校網中學: 中學校網 – 中西區
今年到校第六年的潘紹慈,指他上任的初期,外校生申請約一千五百至一千六百人,之後幾年的數字均上升,直至去年就有約一千八百人,學位競爭情況比前年更激烈。 但係無論如何,只要覺得自己可以應付 Band 1 競爭嘅同學,記住要排哂 Band 中西區校網中學 1 嘅學校,先開始排 Band 2 嘅學校,費事無咗入讀 Band 1 中學嘅機會。 然而,即使在小一時把孩子送入名校,又是否代表他已經坐上「直通車」呢? 石禮仁指出,因抵受不住學業壓力而中途「跳車」的,大有人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