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又聞鬼唱於門曰:「千不誆,萬不誆,徐家舉人,直做到都堂。」鳳竹官終兩浙巡撫。 易曰:「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昔顏氏將以女妻叔梁紇,而歷敍其祖宗積德之長,逆知其子孫必有興者。 文昌帝君陰騭文 孔子稱舜之大孝曰:「宗廟饗之,子孫保之。」皆至論也。 大抵最上者治心,當下清淨;纔動即覺,覺之即無;苟未能然,須明理以遣之;又未能然,須隨事以禁之;以上事而兼行下功,未為失策。
- 徐八大恨,於是父子不睦,憤悶而死。
- 自天子以至庶人,未有不以親賢遠奸,為第一要務。
- 然後開函,見是三十二頭,由斷愛欲,不生銜恨。
- 一日至大萬村,有田遺生者,家徒壁立,四女衣不蔽形。
佛言:從饑饉刀兵死者,皆入惡道;從疾疫死者,多生天上。 文昌帝君陰騭文 以有疾病時,但相慰問,無有毒害屠殺,及相爭相奪之心故。 頃之,抬出一豬,呼聲動地,劉遂贖之。 唐并州文水縣李信,為隆政府衛士。
文昌帝君陰騭文: 鬼神默佑
不然,怨怨相報,正無已時。 所以菩薩苟欲救度眾生,必得先乘般若之船,而後可入生死之海也。 〔按〕予初讀佛書,見怨親平等,及怨從親起之說,心竊訝之。 文昌帝君陰騭文2025 迨靜觀事理循環,乃知此種議論,非出世聖人不能道也。 就戚夫人言,未有不以呂後為仇,高祖為恩者。 然呂後之恨戚姬,皆由高祖之寵眷。
〈韋馱菩薩不能感化此洲,故僅曰三洲感應。 〉吾是以讀「人其人、火其書」之句,而不勝憐憫云。 帝釋、天王,將至善法堂上,諸天圍繞恭敬。
文昌帝君陰騭文: 「不可口是心非」
其夜,韋妻夢亡女,著青裙白衫,頭簪雙玉釵,泣告曰:「兒在生日,嘗私用父母錢財,今作羊身來償父母。明旦當殺,願垂哀救!」母驚寤,自往觀羊。 見羊半體皆青,項膊獨白,頭上有白毛兩點,宛如釵狀。 即止家人勿殺,而慶植未知也。
- 孔顏雖聖,然欲藉以卻鬼驅妖,則迂;佛道雖尊,然欲用以開科取士,則誕;此三教所以有不得不分之勢也。
- 〔答〕二天唯凡夫住,五天唯聖人住,其餘二十一天,則凡聖同居矣。
- 世俗不知,往往輕視佛典,豈知二三千年後,欲求片紙隻字,而不可得乎!
- 凡一切有濟於人,有利於物者,不論事之巨細,身之忙閑,人之知不知,力之繼不繼,皆歡喜行持,委曲成就而後止。
- 身若侏儒,而反譏防風氏為短小,亦已過矣。
難至而救,救之有形者也,孔子所謂「聽訟吾猶人」也。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陰騭文2025 復有一法,使人自然無難,其功更有倍焉,則孔子所謂「使民無訟」矣。 人之患難,皆前業所致,今世不種苦因,來生自無苦果。 若能勸人不造殺盜淫妄之業,則救人之難亦多矣。
文昌帝君陰騭文: 出家報父
適幻余禪師自五台來,余以夢告之,且問此事宜信否? 師曰:「此心真切,即一行可當萬善,況合縣減糧,萬民受福乎?」吾即捐俸銀,令其就五臺山齋僧一萬而回向之。 崑山徐在川,諱汝龍,為刑部公諱申之子,長於文學。 虞山嚴文靖公訥,延為西賓。
此乃迂腐不知世務之談,何足掛齒。 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名之為佛。 文昌帝君陰騭文2025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陰騭文2025 自心中人人有覺,則自心中人人有佛矣。 若云泥塑木雕,方名為佛,則是愚夫愚婦之佛也;若云降禍降福,斯名為佛,是又唐宋諸儒之佛矣。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供品推薦
如曾子以梨蒸不熟出妻,見《孔子家語》。 孟子見妻踞,即欲出之,而以白母,母責孟子失禮,孟子自責,遂止。 觀此可知,此文為後儒方便說法,為孔氏三代夫人雪不白之冤,其用意至美,用心良苦。 但讀者諸賢,慎勿以辭害意,誤認孔氏三代即開納妾醜風。 〔按〕知《國策》中有毒,秦漢以後之書,亦皆不免於毒可知,但其毒不同,存乎明眼人之靜觀耳。 即如先生著述,發明書理固多,其中蹈常襲故,附和於俗見者,亦或間有。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於是訓於人曰」
太傅張衍曰:「卿今既無一驗,宜從佛剃發矣。」褚善信等,慚不能答。 佛之舍利,放五色光,上空如蓋,覆日映眾,得未曾有。 摩騰禪師踴身高飛,神化自在。 法蘭師為眾說法,開化未聞。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有保庇
盧至有口難辯,遂借絹一端,將獻之王,而訴其冤。 閽人不納,盧至大呼曰:「吾欲進貢,吾欲進貢。」王呼之來前。 盧至將獻絹,兩腋忽自夾緊,乃盡平生力拔之,方能出諸肘間。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適合學生與文人公僕拜
趙以現成寫好《法華經》一部,付劉裝潢,蓋此經本范姓者出錢所寫,而劉實未知也。 未幾,陳氏復夢其母索經,女言已寫,母泣曰:「吾正為此經轉受其苦,此經乃范氏所修之福,何得攘之以為功?」覺而詢之,范氏果曾出錢二百,於是別寫一部,以用供養云。 吾力所不能及者,但當存矜恤之念;吾力所苟能及者,務當盡矜恤之實。 矜恤不必定費錢財,且如示以所不知,教以所不能,戒其所不可,甚至為其排難解紛,申冤雪枉皆矜恤也。 苻堅既敗,長安百姓有千餘家,將南走歸晉,為鎮戍所獲,欲盡殺男子而虜其女人。 吾輩有志學孔孟,當學其大本領處,如學無常師,吾道一貫,無意必固我,是孔子之大本領也。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陰騭文功效
唐並州文水縣李信,為隆政府衛士。 顯慶某年冬,乘赤驥馬,並帶驥駒一匹,隨例往朔州赴蕃。 時風雪嚴凝,行十余里,馬不能進。 信兄弟乃別作廠室養飼,有同事母。 文昌帝君陰騭文2025 常為其齋僧禮懺,合門精進修持。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
斗為西門第五宿,屬斗宿者,當以粳米花和蜜祭之。 婦人之賢者雖有,而不肖者甚多,惟其見小不見大,知己不知人,故爭端易起。 無如世間男子,偏信婦人,兄弟雖萬語千言,安能及妻妾之一訴乎?
文昌帝君陰騭文: 三十二頭
是故救難於已然,所救有限;救難於未然,其救無窮。 救難於已然,凡夫之善行;救難於未然,菩薩之修持,二者並行不悖。 學佛者之言曰:肉軀雖有敗壞,眞性原無生死。 女人臨產,每有苦痛不堪,數日不生或致殞命者,又有生後血崩,種種危險,及兒子有慢急驚風,種種危險者。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介紹
夫以善良而辱之,罪也;且復倚人之權勢而辱之,罪之罪也。 富人有徐池者,與徐八居址相近,見其房屋壯麗,百計圖之。 八初無售意,池乃設計,誘其子以賭博,遂至廢家,卒賣其屋於池。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陰騭文2025 徐八大恨,於是父子不睦,憤悶而死。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陰騭文
七、經文上有灰塵當以淨布擦拭,不可用口吹,經文損壞應當修補,不可在經文所在地做種種污穢行為。 八、若自己不用可轉贈他人,須告知對方要十分尊重恭敬,輾轉流通,功德無量,不可任意燒毀或丟棄經文。 文昌帝君陰騭文2025 帝君曰:吾一十七世為士大夫身。 救人之難,濟人之急,憫人之孤,容人之過。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司命
且如婚姻喪葬,治病扶危,以及濟人利物之事,皆賴資財,以為經理。 無論吾之獨任其事,或半任其事,或少分之中任其事;更或吾倡之於前,眾人相助以任其事;甚至有人創始,吾復讚歎隨喜以任其事。 捐貲不同,要其成人之美則一也。 舍衛城中,有一長者,其最小婦,名毗舍離,才智無兩,波斯匿王以妹待之。
文昌帝君陰騭文: 「未嘗虐民酷吏」
發明克復忠恕之理,是顏、曾之大本領也。 仲尼之學,專務治己,故曰:「默而識之」,「夫我不暇」,「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垂訓不一。 孟子之時,雖有楊、墨,孟子辭而辟之,是猶揖讓之變為征誅,非可人人效顰也。 無如後人於仲尼躬行之道,畏難苟安;一聞能距楊、墨,即是聖人之徒,便踴躍鼓掌,捨難趨易,反恨當今之世,無楊、墨可辟;構求稍可牽合者,即以楊、墨例之。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阴骘文
識得此篇開端語,亦思過半矣。 淫殺二業,乃一切眾生生死根本。 最難斷者唯淫,最易犯者唯殺。 二者之中,淫則稍知自愛者猶能制而不犯。 然欲其意地清淨,了無絲毫蒂芥者,唯斷惑證真之阿羅漢方能之耳。 餘則愛染習氣,雖有厚薄不同,要皆纏綿固結於心識之中,從劫至劫,莫能解脫。
文昌帝君陰騭文: 鬼神默佑
乙未年,復各生一子,劉名兆祥,何名應元,仍延汝弼訓之。 後二子同登紹興癸丑進士,位至通顯。 〔發明〕與人言後世,蓋信者半,疑者半;與人言後嗣,則無論智愚,要皆深信而不惑。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
「天」字,有就形體言者;有就主宰言者。 就主宰言,則所謂天者,即皇皇上帝也。 後儒諱言上帝,輒以「理」字代之,其言未始不是。 文昌帝君陰騭文2025 然世人說著上帝,猶有畏懼之心,若止說一「理」字,誰人畏之。 且如密室之中,有一美女在焉,入其室者,淫心勃發,忽有人曰:「室中已供玉皇聖像,彼女正在燒香」。 故知「天」字就主宰言,足以勸化學者,有功於儒教。
即刻有燎原之勢,因並力救之而熄。 文昌帝君陰騭文2025 蓋亡嫗之初來也,已六旬矣,袁以彼無子,慰留之。 居數年,其夫亦來就養,袁又畜之,夫婦甚感其恩。
或以他書俱載,後世咸知,故略之耳。 然未曾博覽者,不得而知,實為一大憾事。 因按《陰騭文註證》,錄而補之於此,則事實明晰,而原文了不更動也。 《易》言:「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書》言:「作善,降之百祥。」左氏言:「禍福無門,惟人所召。」故知福善禍淫,乃宇宙中必然之理。 二、念誦經文之時,意念集中,端身正坐不靠背不翹腳,不宜妄動,口勿雜言,書宜端正擺放在潔淨桌面上,不可將經文置於腿上翻閱,亦不可躺臥閱讀。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帝君有保庇
於是梓潼神張亞子遂被稱為文昌帝君。 隨著宋代道教尊梓潼神爲梓潼帝君,各地宮觀紛紛設立梓潼帝君神殿,供奉梓潼帝君神像,以作爲祭祀梓潼神的活動場所。 南宋以後的梓潼祠、梓潼殿、文昌祠、文昌閣,在全國各州縣道觀中多有設立。 據南宋道經《太上無極總真文昌大洞仙經》所列文昌神系,梓潼神家族共有五代,大小有十四位神仙。 宋朝有兩兄弟宋郊、宋祁,在讀書的時候,有個僧人替他們看相,說弟弟會考中狀元,大哥也會榜上有名。 原來宋郊在十多天前,在廳堂下見到螞蟻穴被大雨沖毀,於是編了竹片,使螞蟻渡水而活。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於是訓於人曰」
於是遂謂天道無知,絕不信福善禍淫之理矣。 文昌帝君陰騭文 其子名明廷,中順治己丑進士。 不數載,因赴任,中途遇亂兵,全家被害,無一存者。
文昌帝君陰騭文: 文昌司命
前三種雖明修行世善,而亦具了生死法。 後一種雖明了生死法,而亦須修行世善。 至於惠吉逆凶,縷析條陳;決疑辨難,理圓詞妙。 其震聾發聵之情,有更切於拯溺救焚之勢。 誠可以建天地,質鬼神,羽翼六經,扶持名教。 允為善世第一奇書,與尋常善書不可同日而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