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8年5月26日,由於大欖隧道啟用,68號線永久停駛,本線成為當時元朗市中心至西九龍的唯一專營巴士線;同一天,本線改經大欖隧道,不再駛經屯門,並改為全空調服務[5][6]。 北角去元朗2025 過海隧道巴士968線是香港的一條巴士路線,由九龍巴士獨自營運,來往元朗(西)至銅鑼灣(天后),主要為元朗市至港島區居民提供服務,途經元朗大馬路、大欖隧道及西區海底隧道來往港島區的上環、中環、金鐘、灣仔及銅鑼灣。 而九龍巴士268X線是68X的輔助路線,為特快路線,來往洪水橋(洪福邨)和佐敦(西九龍站),途經屏山、元朗市中心、旺角、油麻地等地,取道大欖隧道、荃灣路、葵涌道及西九龍走廊特快往返,不經深水埗及美孚,其起訖點雖與63X線相同,但此線途經元朗及取道大欖隧道而不途經屯門新市鎮。 2015年6月6日起,此線獲提升至全日服務,取代主線在油麻地和佐敦的地位。 鰂魚涌(英皇道)開經:英皇道、東區走廊、中環灣仔繞道、林士街天橋、干諾道西天橋、西區海底隧道、西九龍公路、青葵公路、長青隧道、長青公路、青衣西北交匯處、青朗公路(汀九橋、大欖隧道)、元朗公路、博愛交匯處、青山公路—元朗段、擊壤路、元朗(西)巴士總站、擊壤路、元朗安寧路、媽廟路、宏達路、朗業街、擴業街、朗屏站公共運輸交匯處、科業街、宏業西街及德業街。
- 2015年6月6日起,此線獲提升至全日服務,取代主線在油麻地和佐敦的地位。
- 由本路線於上車後兩小時內轉乘上述路線往九龍站方向(經博物館道),或由上述路線往尚德方向轉乘本路線,上述路線之車程為免費。
- 元朗區共有25個輕鐵站,其中天水圍站及元朗站可讓乘客轉乘港鐵。
- 因此,一般其他地區發生交通事故,元朗區的對外交通亦同時受到影響。
開辦初期,本線是途經元朗公路及屯門公路的,直至1998年大欖隧道通車,本線才改經大欖隧道,並降低全程收費(初時原本計劃車費仍為$21.4,但因城巴決定來往天水圍至港島的969號線收費由$21.4調低至$20.7,本路線便跟隨減價),搶走原本從元朗經荃灣站轉乘地鐵荃灣綫或使用368及369兩線往港島之乘客。 北角去元朗2025 由於968線改經大欖隧道後路線比368和369兩線更直接更快捷,因此兩線的乘客大量流失,最終於1998年9月21日起停駛。 九龍巴士68X線是香港一條來往元朗洪水橋(洪福邨)和旺角(柏景灣)的巴士路線,途經屏山、元朗市中心、長沙灣、深水埗等地,取道大欖隧道、荃灣路及葵涌道特快往返。 北角去元朗2025 北角去元朗 [1]為洪水橋、廈村及元朗市直達深水埗及旺角一帶的主要對外路線之一。
北角去元朗: 服務時間
元朗區內設有不少旅遊景點,其中南生圍的美景不僅吸引雀鳥,近年亦吸引不少市民,趁假日到來觀鳥拍照及野餐。 而大棠於10月中至11月期間紅葉茂盛,別有一番風味,成為港人熱門拍攝勝地。 后海灣沿岸一帶(流浮山、米埔)寧靜舒適,岸邊有一堆堆的蠔殼,海上有漁民出海捕魚,米埔更是觀賞候鳥的場地。 香港天文台在元朗公園[2]、香港濕地公園[3]和流浮山設立自動氣象站,但只有流浮山的數據同時公開月數據、年數據。 前往亚洲国际博览馆的乘客可在畅达路(一号客运大楼站)乘坐路线E11, E11A, E21, E21D, E22, E22A, E22P, 北角去元朗2025 E22X, E32 或 S1。
- 而九龍巴士268X線是68X的輔助路線,為特快路線,來往洪水橋(洪福邨)和佐敦(西九龍站),途經屏山、元朗市中心、旺角、油麻地等地,取道大欖隧道、荃灣路、葵涌道及西九龍走廊特快往返,不經深水埗及美孚,其起訖點雖與63X線相同,但此線途經元朗及取道大欖隧道而不途經屯門新市鎮。
- 1997年,西隧通車,同年5月1日有多條途經西隧的過海巴士路線開辦,其中1條路線為來往屯門的九巴960線。
- 本中心在農曆年前夥拍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北角樂Teens會在春秧街的街頭舉行「剪」望新春紙藝工作坊。
- 經:公園北路、公園南路、欖口村路、十八鄉路、十八鄉交匯處、元朗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西九龍公路、西區海底隧道、干諾道西、西消防街、干諾道西、干諾道中、民吉街、統一碼頭道、民吉街、干諾道中、夏慤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高士威道及興發街。
- 分區委員會始於1972年,主要目的是推動市民參與「清潔香港運動」及「撲滅暴力罪行運動」。
元朗區東北至落馬洲 、洲頭,與北區的馬草壟相鄰,西南至洪水橋,與屯門區的藍地相接。 乘搭往港島方向的本路線,於上車後三小時內轉乘電車(不論方向),或乘搭電車(不論方向)於上車後一小時內於港島區巴士站轉乘本路線往九龍/新界方向,可獲免除電車一程之收費。 由上述路線往尖沙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兩程總車資合共 $19.10。
北角去元朗: 巴士
當時政府最初期的建設包括屏山警署,及經過元朗的青山公路-元朗段。 北角去元朗 20世紀初期,隨著元朗日漸發展,元朗舊墟地方已不敷應用,所以元朗新墟於1915年建成。 元朗區由厦村鄉(包括洪水橋、白泥、流浮山等地)、屏山鄉(包括元朗市中心西部、橫洲、天水圍、尖鼻咀等地)、十八鄉(包括元朗市中心東部及南部、凹頭、大棠等地)、錦田鄉、八鄉(包括石崗等地)及新田鄉(包括落馬洲、米埔等地)所組成,是為元朗六鄉。
而落馬洲支線亦已於2007年8月15日啟用,其新建的過境車站落馬洲站及落馬洲支線管制站亦是位於元朗區,但與之連接的東鐵綫並不能到達本區市中心。 1958年,一班熱愛體育運動的元朗區人士合力成立「元朗區體育會」,旨在推動地區體育活動。 元朗區體育會成立初期,得到熱心的地區人士支持,建成元朗大球場,並於1973年籌建體育館大廈。 此外,元朗區設有的體育設施,還包括游泳池、體育館、壁球場及各類田徑設施。 元朗區議會負責就該區的社區設施、衞生環境、運輸及交通、房屋政策及居住環境改善等事宜,向政府反映意見。 北角去元朗2025 第六屆元朗區議會有39名民選議員及6位當然議員,現時元朗區議會主席是沈豪傑先生,副主席是鄧賀年先生。
北角去元朗: 八達通轉乘優惠
元朗為一沖積平原,也是香港唯一一個平原,大約形成於唐、宋年間。 元朗平原水土肥沃,過去盛產稻米,元朗絲苗曾是1950年代在華南一帶的著名米食,可與增城絲苗競爭。 居民沿岸建立基圍,養殖水產,包括:基圍蝦、淡水魚等,元朗出產的老婆餅及月餅也是馳名海外。 據2016年中期香港人口統計資料,元朗人口有614,178人[1];面積約138.56平方公里,是九龍的三倍,香港島的1.8倍,是香港第三大行政區,僅次於離島區及大埔。 註:由博物館道(M+博物館、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可步行約5-10分鐘抵達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乘搭本路線。
同為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營運的港鐵屯馬綫於2003年12月20日通車(前稱九廣西鐵及在2007年12月2日前由九廣鐵路公司營運),其車廠八鄉維修中心設於八鄉。 港鐵在元朗區共有4個站,增設1站,分別為洪水橋站、天水圍站、朗屏站、元朗站和錦上路站。 由於清政府與英國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元朗於1898年納入殖民地管治。
北角去元朗: 途經
佐敦(西九龍站)開經:海泓道、佐敦道、彌敦道、亞皆老街、櫻桃街、西九龍走廊西、西九龍走廊、葵涌道、荃灣路、屯門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元朗公路、博愛交匯處、青山公路(元朗、屏山段)、洪天路及洪水橋田心路。 洪水橋(洪福邨)開經:洪水橋田心路、洪水橋大街、青山公路(洪水橋、屏山、元朗段)、朗日路、形點交通交匯處、朗日路、青山公路—元朗段、博愛交匯處、元朗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青朗公路、屯門公路、荃灣路、葵涌道、荔枝角道、西九龍走廊、太子道西、荔枝角道、彌敦道、佐敦道及海泓道。 1946年,來往元朗及尖沙咀碼頭的3號線投入服務,每日固定班次7班。 16號線於1967年6月25日暫時停駛,直至同年7月25日重投服務,1970年2月15日配合元朗(東)巴士總站啟用,總站遷往元朗東。 1973年7月16日,九巴路線進行大規模重組,16號線於當天改稱50號線。 到了1978年5月16日,配合屯門公路通車,九巴開辦第一代68號線(經屯門公路),全程收費$1.5,50號線作為元朗的大線地位開始受到動搖,直至1982年,50號線縮短至葵芳站,並改編號為50M號線,1984年9月23日配合新界西部份巴士路線重組而停止服務。
北角去元朗: 社區環境
由上述路線往尖沙咀方向於上車後兩小時半內於西區海底隧道收費廣場轉乘本路線往港島方向,兩程總車資合共 $26.60。 經:公園北路、公園南路、欖口村路、十八鄉路、十八鄉交匯處、元朗公路、青朗公路(大欖隧道、汀九橋)、青衣西北交匯處、長青公路、長青隧道、青葵公路、西九龍公路、西區海底隧道、干諾道西、西消防街、干諾道西、干諾道中、民吉街、統一碼頭道、民吉街、干諾道中、夏慤道、紅棉路支路、金鐘道、軒尼詩道、怡和街、高士威道及興發街。 過海隧道巴士968A線是968線的特別班次;上午繁忙時間由元朗(西)單向往銅鑼灣(天后),走線除了途經朗屏邨及東頭工業區,不駛經元朗大馬路外,與968線大致相同。 *:由九巴B1線往天慈方向轉乘龍運巴士A43P線往機場方向,次程可獲回贈第一程實際繳付之車資,惟B1線的一程不可曾經享用轉乘優惠,否則只可享用一般(即最多$6.0)轉乘優惠;由龍運巴士A43P線往聯和墟方向轉乘九巴B1線往落馬洲方向,次程可獲免費轉乘優惠,惟A43P線的一程不可曾經享用轉乘優惠,其後亦不可享用B1線的其他轉乘優惠。
北角去元朗: 公共設施
一名青年不滿坐在前排的中年男子電話交談聲量過大,輕拍對方肩膀,勸他降低聲量,但中年漢反應激烈,高聲斥罵少年。 上述列表內容為截至2023年6月的掛牌車資料,轉載自hk2007.buscess網站。 如要查詢路線的掛牌車輛調動,請參考hk2007.buscess網站中的詳細資料。 此路線由68M及968線抽調雙層空調巴士行走,車型主要為Enviro500 MMC(12米之ATENU、12.8米之3ATENU/E6X)。 香港巴士大典現正進行實驗性測試,部分頁面顯示效果有所不同,敬請留意。 由於只有在深海撈取的蠔才可以生吃,而流浮山蠔是在淺水處放置蠔排去養植的,水質始終不太清潔,所以,在流浮山一帶海鮮酒家吃到的蠔,全部均會煮熟才上菜的,名為生蠔,是因為它有別於曬乾的蠔豉。
北角去元朗: 元朗至西九龍的交通歷史
惟由於經過市區的繁忙地帶,所以繁忙時間偶爾會出現脫班的情況[28]。 香港政府曾於1999年討論於洪水橋建具環保概念的新市鎮,不過由於收地的進度緩慢,加上當時樓市瞬息萬變,對住宅需求明顯減低,所以在2003年時原則上已擱置有關研究。 直至2007年於施政報告再被提起,但實際能供應土地發展的時間已推遲到2024年之後,預期提供約6萬個單位,並增設屯馬綫洪水橋站服務當區。 其他配套設施,包括香港濕地公園已於2006年開幕,預留區已經有數間學校落成。 政府亦因應社區以至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需求,該處的康樂設施已逐步落成。 區內的服務主要由香港鐵路有限公司的接駁巴士提供,連接區外的巴士線則由九龍巴士、城巴和新大嶼山巴士營運。
北角去元朗: 元朗區
元朗區議會是香港十八個區議會之一,負責協助處理元朗區的事務,共有45名議員,本屆元朗區議會也是香港歷史上第一個及目前為止唯一一個所有現任區議員均為建制派的區議會,目前在任的10名議員全數為建制派人士。 康熙八年,朝廷放寬遷海令,原居民遷回之餘,錦田進士鄧文蔚獲封地設墟;遂將原來的大橋墩墟,遷到西邊圍與南邊圍之間的地方,今稱元朗舊墟。 存於廟內,刻於1856年(清代咸豐六年)的「重修天后古廟碑」中亦清楚紀錄:「清康熙八年(即1669年)大橋墩市場改遷元朗(即元朗舊墟)」,元朗舊墟之擁有者(稱爲「墟主」)是錦田泰康村鄧氏家族。 登车前请准备现金、八达通卡或以电子支付缴付车资,车内不设找续。 北角去元朗 至于机场巴士「A」路线,乘客可前往巴士顾客服务及售票处购买车票。
北角去元朗: 服務時間及班次
首個元朗區的居屋屋苑是位於天水圍新市鎮的天祐苑,於1993年入伙;而首個及唯一一個位於元朗新市鎮的居屋屋苑,是拆卸元朗工廠大廈後及原址重建為住宅的鳳庭苑。 北角去元朗 至於原先規劃為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屋苑俊宏軒,以及多個位於天水圍北的居屋屋苑,因八萬五建屋計劃失衡後停售居屋而變成公屋,以致現時元朗區內只有9個居屋屋苑,並沒有私人參建居屋屋苑。 北角去元朗2025 北角去元朗 朗邊中轉房屋曾是元朗區唯一的中轉房屋,位於元朗新市鎮以西,近屏山,鄰近朗天路,在元朗市中心的邊緣,已於2016年開始封閉準備清拆,2017年完成拆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