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涌邨內設兩層高商場,名為葵涌商場,亦設有街市(已翻新)、停車場和公共交通交匯處,滿足鄰近市民基本需要[15];商場內設有港鐵特惠站,提供大窩口站兩元乘車折扣優惠。 葵涌邨重建後園林設計圍繞“城中綠洲”概念,重建時保留了逾百棵大樹,並種植了16萬棵植物,休憩面積由重建前4.8公頃,增至7.5公頃,全邨綠化面積高達30%,面積是全港公屋之冠。 葵涌邨居民權益關注組的街坊,可謂是葵涌邨的「開荒牛」,葵涌邨1960年開始興建,1964、1965年開始入伙。
總面積約0.5公頃的選址,現用作政府的臨時或永久用途,包括路政署高速鐵路的臨時工地、渠務署的維修站和臨時工地。 由於該地皮現屬「政府、機構或社區」和「鄉村式發展」用地,政府建議將一併改劃 為「住宅(甲類 )2」用地作公屋發展。 葵湧麗瑤邨2025 除渠務署的維修站外,路政署高速鐵路的臨時工地和渠務署的臨時工地將會停用及遷出。 根據葵青區議會的文件,擬議發展的公屋地盤位於葵涌路、大連排道和新葵街交界,毗鄰1976年入伙的公屋麗瑤邨,是運房局於2014年介紹的13幅房屋用地中的其中一幅。 丽瑶邨(英语:Lai Yiu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员会在葵青区的公共屋邨之一,位于新界葵青区下葵涌[2],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发展,并由雅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屋邨管理,占地逾6.05公顷[4]。
葵湧麗瑤邨: 大廈資料:華瑤樓 麗瑤邨
由於榮瑤樓附近有升降機塔及小徑(即新葵街)連接山腳的下葵涌村,居民為節省等車時間,選擇先沿這小徑(即新葵街)步行到葵芳,再在葵芳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如港鐵),因此步行漸變成居民出入的主要方法。 此外,本邨鄰近青山公路-葵涌段,有多條巴士線途經,分別前往觀塘42C線/藍田38線、深水埗31B 葵湧麗瑤邨 線及油尖旺32線、35A線、36B線、上環至銅鑼灣936線、936A線、青衣42C線及上葵涌35A線、36B線各地,因此亦有不少居民選擇步行往鄰近的華員邨巴士站乘搭巴士往來各區。 麗瑤邨位於葵涌第11C區,建在下葵涌一處陡峭的山坡上,部份地皮曾作為石礦場。 麗瑤邨鄰近青山公路-葵涌段,以附近的地名荔枝嶺和灰窰角命名。 麗瑤邨是按前香港屋宇建設委員會的規格與標準興建,是首個獲得煤氣供應的公共屋邨。
屋苑為單幢式建築,大部份單位景觀開揚,中層以上向南的單位更可遠晀中環一帶及維港海景。 葵涌建有多個公共屋邨,大多由1964年至1970年代中發展,部份在1991年至2008年重建。 1970年代香港工業發達,工廠區內設紗廠及其他工業提供大量工作機會。 隨著中國大陸實行改革開放政策,大量廠商將廠房北移至中國大陸,各類創意文化產業紛紛進駐空置的工廈單位,例如創意媒體集團毛記葵涌的工作室設於同珍工業大廈。 祖堯邨包括多款單位設計,由344平方呎的4人單位至766平方呎的10人單位均有提供,全部單位不設房間,讓住客按自己需要間房。
葵湧麗瑤邨: 巴士
不過,由于麗瑤邨有較多長者居住,所以他們都會刻意等候巴士,因為可以享有半價優惠。 由于榮瑤樓附近有升降機塔及小徑連線山腳的下葵涌村,居民為節省等車時間,選擇先沿這小徑步行到葵芳,再在葵芳轉乘其他交通工具(港鐵),因此步行漸變成居民出入的主要方法。 此外,本邨鄰近青山公路葵涌段,多條巴士線途經青山公路,前往九龍、青衣及葵涌各地。 葵湧麗瑤邨 身兼葵青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的黃耀聰指,擬議發展用地30年前曾擬興建社會會堂,因政策有別而騰空多年,現時種了不少樹。
- 由於祖堯邨早在19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落成,當時地鐵荃灣綫尚未通車,故當時葵涌往來市區的交通並不方便,所以房協在其中4座商鋪上層,設置26個居住單位,連下層商鋪一起出租,藉此吸引更多商戶在此創業。
- 丽瑶邨(英语:Lai Yiu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员会在葵青区的公共屋邨之一,位于新界葵青区下葵涌[2],由香港房屋委员会发展,并由雅居物业管理有限公司负责屋邨管理,占地逾6.05公顷[4]。
- 房協方面鑑於祖堯邨商場等設施老化,故由2006年年中起,分期為祖堯邨商場作大型翻新。
- 此外,本邨鄰近青山公路-葵涌段,有多條巴士線途經,分別前往觀塘42C線/藍田38線、深水埗31B 線及油尖旺32線、35A線、36B線、上環至銅鑼灣936線、936A線、青衣42C線及上葵涌35A線、36B線各地,因此亦有不少居民選擇步行往鄰近的華員邨巴士站乘搭巴士往來各區。
- 交通、环境、空气流通、排水、排污及供水各方面,都不会有重大影响,拟议公屋为社区带来规划增益,且可于短期内落实,有助纾缓短期公营房屋需求。
- 身兼葵青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的黃耀聰指,擬議發展用地30年前曾擬興建社會會堂,因政策有別而騰空多年,現時種了不少樹。
由於祖堯邨早在1970年代中至80年代初落成,當時地鐵荃灣綫尚未通車,故當時葵涌往來市區的交通並不方便,所以房協在其中4座商鋪上層,設置26個居住單位,連下層商鋪一起出租,藉此吸引更多商戶在此創業。 但隨著交通網絡改善,居民外出購物消遣更方便,使邨內多個商鋪及居住單位長期空置,但近年該等單位已改為一般單位出租[4]。 由於祖堯邨地勢崎嶇,各座大樓位處不同高度平臺之上,部份平臺更相差10至15層樓高,故特設有蓋行人道系統,沿南北軸線連接不同高度的平臺,貫通各座住宅大樓及商業設施之餘,亦使行人道與車道分隔開,好讓居民出入更加快捷、安全、方便。 同時,行人道系統也連接大型升降機,很容易地把住客從一個平臺運載至另一個高度平臺,使居民出入時免受徒步上山之苦。 而住於徙置區東北面的工廠大廈,當初稱為「葵涌徙置工廠大廈」,屬樓高七層的第二型徙置工廠大廈,1964年5月展開興建工程,1966年9月先啟用第三至四座,1973年4月第一至二座落成,提供256平方呎的工廠單位[5][6]。 該工廠大廈在1973年前跟徙置區均由徙置事務處管理,後交由房委會管理。
葵湧麗瑤邨: 政府再建「牙籤公屋」 葵涌0.5公頃建650伙 料2023年入伙
各單元並由每3層的露臺式走廊連接每3層才有1個的升降機大堂及大廈公用設施(如垃圾房等)。 此設計目的是為了加強鄰里守望相助的精神以減低罪案的發生,而開放式大堂也加強了自然通風和採光,各座各翼不同高度令立面更具特色,可以有助減省大廈建築成本及日後大廈設施運作成本。 而其缺點就是由每3層才設一個升降機大堂,要途經由九曲十三彎的走廊和樓梯,才能抵達家門,對於弱勢社群人士十分不便。 最頂層1條的露臺式走廊,是不設任何上蓋,每逢打風或下雨,住客返家時可謂十分狼狽。
葵湧麗瑤邨: 樓宇
葵涌商場旁(近街市入口外)設有葵涌邨公共交通交匯處,而鄰近的上角街、大窩口道、禾塘咀街亦有多綫巴士、小巴途經。 作為新機場配套基建之一的青嶼幹線,途經葵涌、青衣一帶,改變葵青區面貌。 人口結構方面,大批自1960年代至1970年代遷入的市民續漸老化,出現人口老化問題。
葵湧麗瑤邨: 落成年份
而位處大窩口道與禾塘咀街交界、第三期對出的第二期部份為公園、命名為「葵涌新區公園」。 大公網7月12日訊(記者曾敏捷)政府為增加房屋供應寸土必爭。 葵涌麗瑤邨旁山坡地將興建樓高39層公屋大廈,提供約800個單位,最快2022年落成。 葵湧麗瑤邨 不過,地盤一半面積是斜坡,加上位處葵涌道則,房署料需削平部分山坡增建屋苑設施,而擬建樓宇亦要採用建築鰭片、減音以窗或減音露台,才能夠符合噪音準則及法例要求。 本邨榮瑤樓旁邊設有燒烤場,只供本邨居民租用,屬於全港唯一一個設有燒烤場的公共屋邨。
葵湧麗瑤邨: 公共屋邨
工程到2022年4月6日完成,居民上山或落山只需1分鐘[10]。 葵馥苑(英語:Kwai Fuk Court)共有兩座新十字型樓宇,名為安葵閣及樂葵閣,位於葵涌大窩口道88號[2]。 原為居屋屋苑,後來因為政府決定停售居屋,於2004年售予政府並被改為政府宿舍,由警務處宿舍組及消防處分別支配兩幢樓宇。 顧問公司已就擬建公屋發展進行空氣流通評估和微氣候研究,結果顯示發展計劃對周邊,例如麗瑤邨、葵芳閣、下葵涌村等環境影響輕微,但為減低屋苑的噪音影響,擬建公屋發展項目建議適度混合採用建築鰭片、減音窗、減音露台等,以達至有關的準則及法例要求。 而中心內更提供了店鋪、街市檔位、酒樓、青少年中心及診所等設施,而園林廣場則環繞該商場中心。 在興建的時候,工程曾為地盤開拓,地基沉箱及上蓋工程進展緩慢等問題而受到延誤,後來房協更建議如承建商能於指定日期前完成工序,即可撤銷以往因承辦此工程因延誤而引致的賠償。
葵湧麗瑤邨: 大廈資料:榮瑤樓 麗瑤邨
雖然這類設計能大幅節省建築及維修成本,但可惜此類設計要用家上落一至兩層樓梯才能到達目的地,這樣的設計對傷殘人士構成不便,更不符合今日的傷殘人士通道的設計要求,所以時至今日這樣的設計已漸漸淡出全球的公營房屋設計的舞台了。 第1期樓宇採用傳統香港公屋的中央走廊式及露臺式走廊設計,單位面積分3款:約37平方米、58平方米、71.2平方米,而啟光樓翼尾的19室,更是兩個洗手間的71.2平方米大型單位。 在建築規劃上,祖堯邨的設計概念是在不同層次中,創造出更多的開放空間,所以地盤覆蓋率只有25%。 而最大的開放空間是運用於社區設施方面,並藉此提升居住環境質素及讓住客生活於寬敞和舒適的環境之中。 立法會於2017年通過撥款2.5億元興建光輝圍的斜道式升降機工程,該系統全長約40米,設有兩部升降機,每部可接載24人。
葵湧麗瑤邨: 單位設計
發展用地還會提供綠化休憩設施、兒童及長者康樂設施、停車位等,最快2017年動工,2022年落成,此大廈亦令本邨樓宇增加至6座。 擬議發展用地位於麗祖路和麗瑤街交界,位於富瑤樓以北,現為空置政府土地,面積約0.6公頃。 身兼葵青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主席的黃耀聰指,擬議發展用地30年前曾擬興建社區會堂,因政策有別而騰空多年,現時種了不少樹。 他引述房署在早前舉行的地區咨詢會上透露,當局會考慮研究興建行人天橋,連接擬議項目一帶屋邨至葵芳地鐵站。 葵湧麗瑤邨2025 他引述房署在早前舉行的地區咨詢會上透露,當局會考慮研究興建行人天橋,連接擬議項目一帶屋邨至葵芳地鐵站[10]。 2016年,政府為增加房屋供應,遂委託Design 2公司所於麗瑤邨旁山坡地皮將興建樓高40層公屋大廈,提供819個單位,當時項目名稱為「葵涌麗祖路公共房屋發展項目」,預計可住人口約2020人。
葵湧麗瑤邨: 葵涌麗祖路擬建公屋 800單位2022年落成
葵青區議會議員梁志成認為,清潔工友掛上畫作和時鐘只作觀賞用途,在沒有影響到自身的工作表現下,完全是「無傷大雅」的行為。 而附近街坊平日難以進入垃圾房內參觀,大多數只在場外拍照留念,不會阻礙他們工作。 值得一提的是,第五期曾擬興建居屋,及後因樓市下跌而於2000年3月改為興建公屋;其後,房委會於同月曾一度將該等樓宇列入可租可買計劃[4],但最後放棄並重新設計。 2022年12月8日,房委會確立新建樓宇名為「喜瑤樓」(英語:Hei Yiu House)[11]。
葵湧麗瑤邨: 香港大廈搜尋
身兼葵青区议会房屋事务委员会主席的黄耀聪指,拟议发展用地30年前曾拟兴建社区会堂,因政策有别而腾空多年,现时种了不少树。 他引述房署在早前举行的地区咨询会上透露,当局会考虑研究兴建行人天桥,连接拟议项目一带屋邨至葵芳地铁站[10]。 丽瑶邨位于葵涌第11C区,建在下葵涌一处陡峭的山坡上,部份地皮曾作为石矿场。
屋苑還會提供綠化休憩設施、兒童及長者康樂設施、停車位等,最快2017年動工,2022年落成。 為配合發展需要,房署計劃向城規會申請略為放寬有關用地發展密度,將住宅地積比率由現時的5倍增至6倍,高限則放寬5米至165米。 葵湧麗瑤邨 政府向葵青區議會提交文件,講述未來的新公屋發展計劃,擬議將總面積約0.5公頃的政府土地,興建650個公屋單位,預計人口約1,600人,將於2023年落成。 由於祖堯邨(包括由荔景、麗瑤及瑪嘉烈醫院一帶),過往未取消電話地區字頭時是跟隨九龍區的「3」字區域,居民早已根深柢固,在寫地址時常常把荔景、葵芳等寫成九龍荔景、九龍華景山莊、華員邨等並不罕見,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電話公司只是商業機構。
葵湧麗瑤邨: 交通
麗瑤邨(英語:Lai Yiu Estate)是香港房屋委員會在葵青區的公共屋邨之一,位於新界葵青區下葵涌[2],由香港房屋委員會發展,並由雅居物業管理有限公司負責屋邨管理,佔地逾6.05公頃[4]。 葵涌由於原來屬於荃灣區,亦是荃灣新市鎮的一部份,本身並無像其他新市鎮般有稱為市中心的地帶。 葵湧麗瑤邨 但隨著葵涌脫離荃灣區,區內亦多了屬於自己的公共設施,例如以「葵青」為名的葵青劇院。 而港鐵葵芳站一帶,連同附近葵盛游泳池、葵涌運動場、南葵涌賽馬會診所,當中包括兩個人流量極高購物中心:新都會廣場和葵涌廣場,亦儼如成為了葵涌市中心。 发展用地还会提供绿化休憩设施、儿童及长者康乐设施、停车位等,最快2017年动工,2022年落成,此大厦亦令本邨楼宇增加至6座。 拟议发展用地位于丽祖路和丽瑶街交界,位于富瑶楼以北,现为空置政府土地,面积约0.6公顷。
房協方面鑑於祖堯邨商場等設施老化,故由2006年年中起,分期為祖堯邨商場作大型翻新。 第一期的翻新工程,已於2008年年中完成,並且命名為「祖堯坊」。 2023年3月初,有網民分享邨內一座垃圾房牆上掛着近50幅鑲有框架的人像畫、風景畫和掛有多個古董時鐘,不過事件曝光後,牆上的藝術畫幾乎被拆光,只有兩個時鐘保留。
2016年,政府為增加房屋供應,遂委托Design 2公司所於麗瑤邨旁山坡地皮將興建樓高40層公屋大廈,提供819個單位[7][8],當時項目名稱為「葵涌麗祖路公共房屋發展項目」,預計可住人口約2020人。 而擬議放寛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幅度,實屬輕微,葵青區議會對此並無原則性反對[9]。 2016年,政府為增加房屋供應,遂委託Design 2公司所於麗瑤邨旁山坡地皮將興建樓高40層公屋大廈,提供819個單位[7][8],當時項目名稱為「葵涌麗祖路公共房屋發展項目」,預計可住人口約2020人。 屋邨的位置隔涉,交通頗為不便,巴士總站雖有4條巴士線,但除前往天恆邨的路線265M(15-20分鐘一班車)外,其餘三條路線(30循環線往長沙灣/荃灣、45線往九龍城碼頭/土瓜灣、46線往佐敦道)的班次都是非常疏落(25-30分鐘一班車),而且這些路線也是葵青區班次疏落巴士路線之一。 不過,由於本邨有較多長者居住,所以他們都會刻意等候巴士,因為可以享有2元乘車優惠。
葵湧麗瑤邨: 葵涌商場
而拟议放寛地积比率及建筑物高度限制幅度,实属轻微,葵青区议会对此并无原则性反对[9]。 葵湧麗瑤邨2025 房屋署提交葵青區議會房屋事務委員會文件顯示,擬議發展用地位於麗祖路和麗瑤街交界,毗鄰麗瑤邨,現為空置政府土地,面積約0.6公頃,當中一半面積為山坡。 葵涌於1960年代前甚少發展,直到荃灣衛星城市逐漸開發,住宅群擴展至葵涌一帶。 加上政府亦於1970年代初興建葵涌貨櫃碼頭,使葵涌得以發展迅速。
與此同時,葵涌邨亦是全港擁有最多新和諧一型大廈的屋邨,共設12座。 麗瑤邨在立法會地區直選當中,屬於新界西(LC4)選區範圍之內[15],而地方行政則為葵青區。 與鄰近的華景山莊、海峰花園、華員邨、翠瑤苑以及嘉翠園組成葵青區議會下轄的華麗選區[16][17]。 葵青區南面以呈祥道為界,一些人視為九龍的地區,如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等位於荔園原址的住宅以及九華徑及鐘山臺一帶,都是全屬於新界葵青區。
房屋署向城市規劃委員會申請略為放寬地積比率限制,由5倍變至6倍,以及建築物高度限制由160米增至165米。 房屋署提交城規會的申請理據為,放寬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作公營房屋發展,與政府增加房屋土地供應的政策相符,亦與附近的發展密度相約,與周邊環境互相協調,不會為附近居民帶來不良視覺影響。 葵湧麗瑤邨 交通、環境、空氣流通、排水、排污及供水各方面,都不會有重大影響,擬議公屋為社區帶來規劃增益,且可於短期內落實,有助紓緩短期公營房屋需求。 而擬議放寛地積比率及建築物高度限制幅度,實屬輕微,葵青區議會對此並無原則性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