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威智醫師呼籲,無論是習慣乾式衛生紙速戰速決,還是堅持最後一定要用濕式衛生紙重新擦一次的人,都可以依照這個原則。 即使最後留有一點淡黃色也沒關係,只要等洗澡時再清洗乾淨即可。 現在最流行的益生菌,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且很好購買,像是優酪乳、優格,就含有益生菌,但記得要選擇無糖的,以免攝取過多糖分。
- 當談到大便和腸道健康的關聯時,大多數人都會直接想到便秘和腹瀉;事實上,大便的形狀和大小,也能揭示許多消化系統健康的信息!
- 這種情況大部分是腸胃道有感染,從中醫角度,大便非常軟散是表示腸胃非常虛寒,排便前或會出現下腹痛的問題。
- 此外,腹瀉時應避免亞州人常見過敏原,例如:牛奶、乳糖、麩質、油膩、辛辣食物等,讓腸胃休息,不要再刺激腸胃;同時也暫時低纖飲食,可先吃白米飯、白麵包、粥等清淡食物,等腹瀉症狀好一點後,再慢慢增加蔬菜和水果攝取。
- 而我們的小便尿液顏色,其實亦是充滿啟示和學問,大便跟小便都可告訴我們身體健康情況。
- 便便如果夠長,排便時沒有斷掉,能直直地垂入馬桶,就是最理想的形狀!
一般可將糞便型態分為七類,從最硬、最難排的羊糞狀,到很難忍住的水狀。 你吃的食物會影響糞便的型態,例如當纖維質過少或是食量太少,會造成糞便量不足,糞便就會稀軟量少,甚至黏馬桶。 黑色大便的健康狀況請看;綠色大便有7大原因或有腸易激肝膽病;黃色大便8個原因或有肝硬化膽結石;灰色大便或患胰臟癌。
大便形狀: 美營養師:天天吃蘋果 醫生真的遠離我?
中醫教分清喉嚨痛原因,並推薦10款紓緩喉嚨痛中藥。 如果以上方法都沒有見效,或者你可以試試民間偏方舒緩喉嚨痛。 大便形狀 在《素問.靈蘭秘典》中提到「大腸者,傳導之管,變化出焉」,當中「變化出焉」指的是甚麼? 古人用詞避諱,其實就是指人類的糞便,也說明了大便的形成與大腸有著最直接關係。 另外正常健康的便便,應該要是漂亮的黃褐色或金黃色! 也不太會沾黏在馬桶或屁屁肛門口、不需要用太多的衛生紙擦,就可以擦乾淨。
先前漫威人氣電影《黑豹》男主角查德威克鮑斯曼近日大腸癌病世,享年43歲,驟逝消息震驚全球,英年早逝,令人不捨。 腸癌發生率第一名,且有越趨年輕化趨勢,已有高達10~15%的腸癌罹患者發生在50歲之前,因此腸道健檢年齡勢必要提早。
大便形狀: 大便形狀1. 香蕉狀
有研究顯示,長期大量進食動物蛋白質和油脂的人會較易形成結石。 另一例子是一名男患者,候診時劇烈嘔吐、臉色發白,於是緊急送院,原來是腎結石掉到輸尿管中! 上次生結石是兩年前,一般不會這麼快便復發,一問才知道吃偏好很鹹、很辣的食物,長時間食用下使物質濃縮,導致很快便復發。
因此建議從30歲起,就應安排第一次完整腸胃道篩檢,包含糞便潛血檢驗、腫瘤標記(CEA)、大腸鏡檢查、胃鏡檢查,並視報告結果定期做篩檢,養成健檢的習慣。 大便如水般稀,呈淺黃色,即俗稱的「水屎」,代表你有肚瀉問題,原因有可能是食物中毒、太緊張引致大腸過敏等等,應盡快看醫生。 腸癌以糞便的方式做為表現,最典型的症狀也包括血便,不過這個症狀卻也和常見的痔瘡非常相似。 鍾雲霓醫師指出,兩者不易分辨,雖說多數顏色較暗、混在糞便中,但腸癌可位於前、中、後段,前述暗色即處於前段,若為處於後段直腸處的直腸癌,距離肛門口都不遠,表現方式和痔瘡差不多,容易混淆。
大便形狀: 健康小幫手
另外要注意,如果長時間大便都是黑色的,要小心是否有腸胃疾病,例如: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建議盡早就醫治療。 如果長時間因為便秘,讓大便一直在腸內停留太久,糞便的顏色會變比較黑,或也有可能是服用一些藥物、補給品、食物,像是:次水楊酸鉍、鐵劑、黑甘草、藍莓…等,吃多了,大便的顏色有可能會是黑色的。 黃色與咖啡色有些相近,但如果大便是不是土黃色,而是看起來有點油油的金黃色大便,加上有惡臭,那代表你身體消化功能不是很好,可能是胰臟或膽道疾病,小腸內和其他養分吸收不良所造成。 梅約診所(Mayo Clinic)指出,克隆氏症的患者不僅大便會出現黏液,還會有腹瀉、營養不良、大便有血絲以及腹痛等症狀。 除此之外,塔利卜醫師表示,出現黏液狀大便,也可能是因為遭到沙門氏菌或志賀氏菌等細菌感染所致。 最後一種型態的大便是黏液狀,當中可能會帶有白色或黃色的條紋。
- 兩者均衡攝取便可讓糞便呈現不軟也不硬,形體正常的漂亮大便。
- 便便的顏色主要分成正常(黃色到深褐色)、黑色、紅色、白色。
- 近日香港中文大學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在一個健康訪問中透露了原因。
- 他們將人類的大便分為 7 類,因為大便的形狀與其逗留在大腸內的時間有關,所以可以用它來判斷食物經過大腸所需的時間。
- 七、時間不固定
- 消委會指出,人體的腸臟會不停蠕動,把腸道內的食物慢慢向前推進到不同的器官,進行消化和吸收。
- 燕麥含豐富膳食纖維,能幫助排除宿便及清除腸內毒素,具有延緩老化與預防大腸癌的作用。
另外,慢性便祕也可能會引發「大腸憩室症」,也就是在用力排出糞便時,大腸內壓升高,使得腸壁較弱的部分因擠壓而局部凸出,腸內出現了有如口袋狀的小凹洞。 很多人只關心大便次數,卻甚少理會大便是形狀與硬度。 有些人餐後(尤其早餐後)約 30 分鐘會有便意,但其實這很因人而異,只要大便軟硬適中及容易排出都可以,一日 1 至 3 次或一星期 3 次均屬正常。
大便形狀: 減少進食動物脂肪和蛋白質
當然,如果在50歲前就發現不對勁,或有所疑慮,自然就別等健保給付了,盡早檢查為佳。 大便形狀2025 大便形狀2025 大便形狀2025 鍾雲霓醫師指出,不論是排便型態不佳,或是出現前述4大排便危險警訊,都可以透過糞便潛血檢查及大腸鏡做詳細的檢查。 每日攝取1000毫克鈣質有助減少結石出現,常見高鈣食物有黑芝麻、海藻類、蝦殼、莧菜、小魚乾、芥蘭等。
大便形狀: 便便10大特徵,可能是身體出狀況
假如你的便便呈現(3)~(5)的形狀,表示健康情況大致正常。 大便形狀2025 不過,因為糞便的形狀每天不同,所以即使排出(1)或(2),也不一定是罹患了什麼特殊疾病。 消委會指出,人體的腸臟會不停蠕動,把腸道內的食物慢慢向前推進到不同的器官,進行消化和吸收。 按飲食習慣和健康狀況,一般人正常排便的次數,大約為每日3次至每周3次之間。
大便形狀: 大便顏色1. 咖啡色
如果是因為胰液分泌不足或小腸吸收障礙所導致的大便浮油,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補充一些消化酵素或益生菌,以增加脂肪的分解和吸收,並改善腸道菌群平衡,恢復腸道黏膜功能。 大便形狀 台灣胸腔暨重症醫師黃軒表示,大便浮油,也稱為脂肪便,是指大便中含有過多的未消化脂肪,使得糞便看起來鬆散、泡沫狀而充滿黏液,並在水面形成一層油膜。 大便形狀2025 大便浮油,可能會散發出特別難聞的臭味,並伴隨著腹痛、腹脹、下痢等不適症狀。 秋葵含有果膠、牛乳聚糖等,具有幫助消化、治療胃炎和胃潰瘍、護腸胃之功效,同時含有維他命A、B、C、K及抗氧化劑,包括多酚、類黃酮和異槲皮素等,而每100克秋葵含有3.7克膳食纖維。 秋葵含的膳食纖維,大多屬於水溶性膳食纖維,有刺激腸道蠕動及促進消化的作用,對預防大腸癌也有幫助。 另外,所含的維他命A及β胡蘿蔔素成分,也有利抑制壞細胞的生成,有助預防癌症。
大便形狀: 正常大便
可能缺乏水份或膳食纖維,腸道蠕動能力較差,或是情緒一直在緊張、興奮的狀態,也可能拉出羊咩咩般的便便。 要懷疑上消化道出血,血液在腸胃道中被酵素分解,會產生特殊氣味;而分解的血,顏色是深黑色的,加上血塊綜合起來就變成黑乎乎的大便。 腺瘤型息肉是比較易惡化成為癌症的息肉,且現在平均每5人中就有1人有高度癌化的腺瘤型息肉。 鄭乃源指出,腸癌篩檢目前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直接做大腸鏡檢查,透過大腸鏡偵測出異常的息肉,在息肉可能癌化前就將其移除,即能達到預防醫學的功效,因此若能定期做腸鏡,掌握偵測到小息肉的時機,就能降低罹患腸癌風險。 平時多吃蔬果,當中含微量元素,如鉀、鈣、鎂離子,蔬果多屬鹼性食物,適當食用可使尿液偏鹼性,減少尿中沉積鹽類,避免出現結石。
大便形狀: 排便順暢五招
益生菌則可從多多、優酪乳等攝取,有助養出好菌,改善腸道環境。 大便形狀2025 兩者均衡攝取便可讓糞便呈現不軟也不硬,形體正常的漂亮大便。 減少食用高脂肪、高纖維或高草酸鉀的食物,選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細麵條、瘦肉、雞蛋、蔬菜等。
大便形狀: 沒有息肉≠沒有腸癌危機 定期腸鏡把關不可少
实际排便动作所需时间极短,每一个排便动作仅需12秒,二到三个排便动作的时间加起来也不过1分钟左右;若是坐便姿势的话约需要2分钟。 但请注意,便意是一种稍纵即逝的感觉,通常只有1-3分钟。 如果没有利用好这一宝贵时机,致使便意流逝,排便就会变得没有那么自然。 而且出现炎症的结肠,很难彻底地回收大便里的水分,于是原本会被压缩成20ml的大便,现在只能被压缩成50ml。 大便太大,肠子也会一直处于“我想拉”的状态,让人反复跑厕所。
大便形狀: 「大便形狀」2.凹凹凸凸的腸狀
教授指突然變臭有3成因,包括濕熱、吃肉過多以及細菌感染3因素,如果同時還有肚痛、腫瀉,就記得看醫生了。 不過,也曾有因為出血、併發憩室炎而住院的罕見案例,所以大家不可太過忽視便祕情形。 雖然不是羊大便這麼又乾又硬,但是還是需要用力才排的出來,也代表說你有一點便秘,糞便的表面有些凹凸不平、呈現腸狀。 粥狀的大便和水瀉有區別,被認為是一種溫和的腹瀉形式,塔利卜醫師將這種形式的大便歸因於身體對食物的不耐受性、焦慮,或是在飲食中攝取過量的鎂所致。
大便形狀: 飲食營養
若大便呈現這種型態,可能是罹患腸炎,主要是克隆氏症(Crohn’s disease)的症狀,這種病症會引起消化道任何部位,包括食道到肛門的的發炎。 大便形狀 六、覺得排不乾淨 每次排便都只能排出少許、常覺得不太乾淨,其實同樣是便秘的一種。 一、顏色很深 如果大便的顏色較深,代表身體腸道裡的壞菌過多。
大便形狀: 大便型態知多少,中醫教你來判斷
依照外觀的不同,大致可分為7種類型,大家可以對照圖表,了解你最近的便便情況是便秘、正常還是腹瀉。 因此鍾雲霓醫師建議,若發現血便,最好的方式就是先看個醫生確認為佳,以避免自己誤認為痔瘡或肛裂,結果反而是腸癌延誤就醫。 也建議最好定期做檢查,因為也有一種情況並不罕見,那就是痔瘡的患者因自知有痔瘡,這點反倒忽略了腸癌的血便,將其誤認為自己痔瘡的血便而延誤就醫。 大便形狀2025 其次是長期處於腹瀉的情況,時間長達三個月,此情況往往代表著腸道有慢性發炎的情況,又或是可能飲食中常吃下讓自己出現輕微過敏反應的食物,但因為不嚴重而不自知,反應在腸道上。
翁梓華表示,綜合以上三種便便判定方式,搭配身體檢查、抽血報告,急診醫師就可以對病人的腸胃道問題有初步診斷,並給予治療,他也提醒有以下3種便便情況,應盡快就醫。 便便的形狀主要分成正常(條狀)、細條狀、顆粒狀、黏液狀、糊狀。 細條狀通常代表下消化道有狹窄問題、顆粒狀代表的是病患長期便祕、黏液狀則代表腸胃道可能有感染問題、黏糊糊狀可能代表腸胃道出血。 如果是因為某些嚴重的消化系統疾病所引起的大便浮油,應及時就醫診斷和治療,以防止病情惡化或併發症。 例如,胰臟癌是一種致命的癌症,早期徵兆之一就是大便浮油,如果能夠及早發現和治療,可以提高存活率和生活品質。
大便形狀: 大便浮油就是脂肪便 可能散發難聞臭味
燕麥的維他命E有助穩定細胞膜,避免膜上的多元不飽和脂肪酸成分被氧化,能抗衰老及預防大腸癌症。 這是最理想的大便形狀,長條狀、平滑、很容易就大的出來! 第 1 型和第 2 型表示有便秘;第 3 型和第 5 型屬於正常的便形,尤其第 4 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狀;第 6 及第 7 型則是腹瀉。 攝入過多膳食纖維,如全穀類食物、莓果類、麥片、胡蘿蔔、芹菜或奇亞籽等高纖食物,都可能會讓糞便漂浮;此外,若發生腸道細菌感染,或本身患有麩質或乳糖不耐症,也可能會使糞便充滿氣體。 健康正常的便便帶點微臭味,那是身體代謝胺基酸類食物後的殘餘,不至於太重到令人尷尬。
排便狀況是診斷腸道健康的重要指標,不論是糞便的形狀、色澤和次數,都會忠實反映身體的狀況。 便便的顏色主要分成正常(黃色到深褐色)、黑色、紅色、白色。 大便形狀2025 黑色偏向上消化道出血、紅色代表的是下消化道出血、白色則代表膽道系統出問題。 最重要的是,日常飲食習慣的調整,平日應攝取足夠的膳食纖維,喝1500cc以上的水,肉類以魚肉、雞肉等白肉為主;多吃堅果、豆類及水溶性纖維,有助於軟化並帶出腸道死角的糞便,維持腸道健康。
大便形狀: 正常(第三、四型)
長期便秘會對健康帶來嚴重影響,不能排便會令體內積聚毒素,代謝變差,精神和體力亦然。 若情況持續,或會引發其他嚴重疾病,例如直腸癌、結腸癌等。 大便可反映身體的狀況,消委會在新一期《選擇月刊》教市民,從大便的形態去了解自己腸道的健康狀況。 四、一顆一顆 大便形狀2025 大便出現一顆一顆的形狀,而且很硬很難排,代表體內水份及纖維不足,應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和穀物等。
大便形狀: 大便很臭怎麼辦?如何改善?從粗細、排便頻率看健康
此外,避免食用辛辣刺激、生冷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煙酒、油炸或烤的食物等,並注意充分咀嚼,增加唾液分泌,幫助消化。 黑豆含豐富蛋白質、維他命A、鐵、錳、鈣等其他維他命及礦物質。 每100克黑豆含有21.5克膳食纖維,而膳食纖維每日的建議攝取量為25至35克。 大便形狀 黑豆中的纖維,會在結腸中發酵並產生丁酸,有助強化結腸細胞的運作,減少細胞癌變的機率。
結腸內有多種細菌、大腸桿菌、厭氧桿菌、鏈球菌、變形桿菌、葡萄球菌、乳桿菌、芽胞和酵母等等。 腸菌的重要作用是能產生生理需要的物質,如食物缺乏維生素時可在腸內合成維生素K、維生素B1、B2、維生素H、維生素B12、B6、蔚酸,葉酸和消旋泛酸。 如長期使用抗生素,破壞腸道菌叢,則不易合成維生素而不能吸收,引起維生素缺乏症。 食糜主要在升結腸及橫結腸前段吸收,主要吸收水和鈉(甚至在大腸後半段的直腸也能吸收水、少量葡萄糖、氨基酸、牛奶和藥物)。 而影響健康,如果腸道運作正常,最後則在乙狀結腸內形成糞便,等待排出。
而我們的小便尿液顏色,其實亦是充滿啟示和學問,大便跟小便都可告訴我們身體健康情況。 若大出毛毛蟲形狀的大便,意味著身體呈現脫水狀態,或是正遭受便秘的困擾,這種糞便看起來像塊狀原木,且很難被排出。 大便形狀2025 當糞便經過大腸和結腸時,水分會被吸收,以維持身體保水的狀態;如果糞便沒有足夠水分可以讓腸道吸收,大便會呈現結塊的毛毛蟲狀,而多喝水可以軟化這種大便,建議每天設定一個喝水量目標,並在日後逐漸增加每日喝水量。
如果此时硬拉,便意便会更加频繁,脆弱的菊花也会雪上加霜。 大便形狀2025 因为长时间蹲厕所,会让菊花周围血液循环不畅、血液淤积,直肠静脉充血,造成直肠静脉曲张,从而加重了痔疮的情况。 这个时候,即使直肠内的大便排完了,可直肠末端有痔疮(内疮)长在那,不断磨蹭着直肠的内壁,就会让直肠产生一种“我还要拉”的错觉。 所以这个排便感受器在我们排便过程中,可是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大便形狀: 腹瀉型態便 補充電解質
通常到了這種程度,因為患者的屁股會很痛,一到了要去上廁所時就會感到憂鬱緊張,然後陷入便祕越來越嚴重的惡性循環當中。 看到大便漂浮在水中,通常不是什麼嚴重的跡象,可能只是因為身體含有太多氣體,這種情況在突然改變飲食種類,如在飲食中添加青花椰菜、豆類等產氣食物時有可能發生。 人體糞便潛藏身體健康訊息,所以上完大號先別急著沖掉,記得多看一眼,了解自己大便型態。 醫師表示,臨床上使用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把大便分成7類,第1類一顆顆小球狀和第2類凹凸不平的大便都屬於便祕型態,可喝梅子汁、黑棗汁、蘆薈汁改善。 二、很軟或腹瀉 這種情況大部分是腸胃道有感染,從中醫角度,大便非常軟散是表示腸胃非常虛寒,排便前或會出現下腹痛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