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香港船會與香港科林斯帆船會合併成為香港皇家遊艇會後,該會就著手設立新總部。 1908年,香港皇家遊艇會總部落成及啟用,為一幢兩層高紅磚建築物。 為了配合1930年代在北角的填海工程,該會於1938年在奇力島設立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 为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以实现更多的想像,油街实现于2019年进行扩展计划,与毗连逾3,000平方米的户外空间连合。 新空间拥有一所两层高的建筑物作展览及活动用途,现已正式启用。 透过举办各类艺术展览及公众参与活动,油街实现进一步成为区内的艺术休憩空间及香港的文化地标。
多位本地藝術家為油街戶外空間加入了不同的設計元素,例如插畫藝術家吳嘉敏製作的戶外壁畫地圖「綠野油蹤」及建築工作室napp studio創作的藝術座椅「連里枝」等,可在恬靜中欣賞建築,感受處身自然中的一呼一吸。 油街2025 「油街星期天」邀請了客席策展人張蓉去帶領6位本港藝術家,以雕塑、聲音藝術、繪畫及 植物裝置等不同形式進行創作,並提供連串參與式的藝術體驗。 「數碼繆思」以數碼城市的意念變奏為主題,展覽邀請了媒體藝術家吳子昆擔任客席策展人,再聯同另外5位本地藝術家創作跨領域的影像作品。
油街: 【全新打卡位】北角「油街實現」新藝術空間 + 6大藝術作品|放假好去處
為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以實現更多的想像,油街實現於2019年進行擴展計劃,與毗連逾3,000平方米的戶外空間連合。 新空間擁有一所兩層高的建築物作展覽及活動用途,現已正式啟用。 透過舉辦各類藝術展覽及公眾參與活動,油街實現進一步成為區內的藝術休憩空間及香港的文化地標。 被評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的前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於2013年5月正式活化為藝術空間「油街實現」,場地由藝術推廣辦事處管理,定期舉辦各種藝術展覽及活動。 炮台山油街實現全新藝術設施開幕,推出10個藝術項目並開放予公眾免費參觀! 當中包括由外國團隊製作的3D立體藍鯨影像、以樹木為主題的動力裝置、戶外藝術作品等。
- 由即日至 9月的每個星期天,客席策展人張蓉會聯同 6位本地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和線上線下的互動,展現他們對油街實現的想像,分享6道不同的風景。
- 室內及戶外的設計著重植物、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繫,大家一邊漫步一邊可以細嚐花果飄香,享受寫意的感覺。
- • 如「极端情况」取消时,距离休馆时间尚有三小时或以上,而情况又许可的话,艺术空间会在两小时内重新开放。
- 它的英文名稱”Oi!”,是一個行動號召,邀請人們共同創造。
- 2012年1月,發展商向城市規劃委員會遞交規劃方案,表示興建6幢住宅及1幢酒店,總樓面面積約75.56萬平方呎。
油街實現提供多樣化的展示平台,以各種藝術形式連結不同人士,融和各類知識和經驗。 香港遊艇會的首棟總部於1908年建於油街,屬於美術工藝風格。 當時這座建築群坐落於維多利亞港邊——誠如遊艇會的性質。 油街2025 油街 然而,隨著香港海岸線不斷變化延伸,它現在離維港已有幾百米遠了,而遊艇會也早已遷至別處。
油街: 打卡位 「數碼繆思」幻像之旅
多款花果樹在這裡茁壯成長、香氣飄揚,讓我們與花草植物一同感受四時的變化、色彩的迭更,在鬧市一隅感受自然的流動,欣賞大地的盛禮。 想遠離日常紛擾、避開高溫驟雨,不妨到油街涼亭稍作歇息。 它好比高速列車的停靠站,讓你放慢腳步,坐下來細看城市定格的風景。
位於北角的「油街實現」,前身為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這所擁有紅磚瓦頂的二級歷史建築,於2013年活化成藝術空間後,現在更開放超過3,000平方米的新藝術空間,包括兩層高的「油街玻璃屋」,為區內提供更多藝術休憩空間。 油街2025 室內及戶外的設計著重植物、人與環境之間的連繫,大家一邊漫步一邊可以細嚐花果飄香,享受寫意的感覺。 油街實現以藝術連結社群,透過社會創意及共同策劃建立可持續將來,項目媒介包括設計、建築、當代藝術及其他創意形式;並從不同面向策劃項目,四個面向分別為油街焦點、油街日常、油街在地和油街著綠。
油街: 油街全新藝術空間明開放
「新域混影」屬立體數碼藝術展覽,大型屏幕呈現翻騰巨浪和藍鯨暢泳,乍看似是鯨魚在高樓大廈之間遊走,帶來視覺震撼。 油街2025 前身为香港游艇会的修船工场,与其说是展览厅,不如说是个让我们体验艺术、开阔思想的空间? 油街 昔日的草地滚球场蛻变成高楼丛林中难得的绿悠之地。 在此或看书、或散步、或放空,一呼一吸青草味,放下日常的重量,体会生活的温度,置身艺术绿洲中感知当下。
油街: 油街星期天參與式藝術體驗
油街政府物料供應處倉庫於1999年至2000年曾出租予本地藝術團體,成為油街藝術村;關閉後租戶大多遷往牛棚藝術村。 遇有超强台风引致公共交通服务严重受阻、广泛地区水浸、严重山泥倾泻或大规模停电情况,政府会发出「极端情况」公布。 想远离日常纷扰、避开高温骤雨,不妨到油街凉亭稍作歇息。 它好比高速列车的停靠站,让你放慢脚步,坐下来细看城市定格的风景。 油街书房蒐集灵感,累积新知,让创作者以不同呈现的方式,与你探讨生活上的千百种可能。
油街: 炮台山油街實現回歸!免費入場打卡+10大藝術展覽推介 即睇開放詳情
在大廈林立的城市中,植物其實無處不在,而藝術裝置《賞森.悅木》就重新挑戰大家對樹木的既定形象。 多棵龍柏樹種植在油街花園,其中3棵以傾斜 10度種植在轉盤上,當其轉動時陰影、光線和圖案交錯,讓大家沉浸在「非自然的自然」裡,享受寧靜時刻。 「貳零貳貳同學會」由12個創意單位及藝術家向公眾進行6個月的生活體驗交流,最後再以將活動成果展示於油街玻璃屋。
油街: 油街
展覽以數碼城市的意念變奏為題,集結了6位藝術家風格迥異的創作,大家恍如進入了一場嶄新的幻像之旅。 下圖為客席策展人及藝術家吳子昆的作品《不溫暖的溫室》。 維港海濱近年設置了不少文化和休憩熱點,特別是港島沿岸,沿岸漫步可以經過添馬公園、灣仔臨時海濱花園、東岸公園主題區、北角海濱花園等等,而當中油街實現藝術空間更是市民最愛的打卡熱點。 油街實現新藝術空間已於2022年5月24日開放予公眾。 新增設施包括油街玻璃屋、油街花園、油街涼亭及油街陽台。 油街 為提供更廣闊的空間以展現藝術創意,油街實現於2019年進行擴展計劃,與毗連逾3,000平方米的戶外空間連合,進一步成為區內的藝術休憩空間及文化場地。
油街: 慢針黹牧民 @ 油街實現
及后在艺术推广办事处筹划下,将这所拥有红砖瓦顶的二级历史建筑活化修复,并於2013年改名为「油街实现」,作为艺术空间开放予公众。 除了上述的藝術作品,油街實現還推出節目「油街星期天」。 由即日至 9月的每個星期天,客席策展人張蓉會聯同 6位本地藝術家,透過藝術創作和線上線下的互動,展現他們對油街實現的想像,分享6道不同的風景。 油街 由即日至 6月12日,聲音藝術家黃福權會率先帶來第一景,邀請大家走進油街花園,置身藝術家的聲音裝置中。 展覽「數碼繆思」也展示了結合藝術與科技的作品,但帶給人的感受就完全不同。
油街: 發展
它的英文名称”Oi!”,是一个行动号召,邀请人们共同创造。 名字亦能联想到 “Oil”及「油街」,与中文名称相连。 维港海滨近年设置了不少文化和休憩热点,特別是港岛沿岸,沿岸漫步可以经过添马公园、湾仔临时海滨花园、东岸公园主题区、北角海滨花园等等,而当中油街实现艺术空间更是市民最爱的打卡热点。 展覽「三假山」就以中國園林的虛實山石為設計概念,3個園林讓觀眾以多感官欣賞作品,由常見的水、植物和岩石等元素,到具備聲音及震動的互動裝置,再到數碼化園林,為「園林」附上不一樣的意義。 「XCHANGE」將會舉辦一連串公眾參與活動, 為生活問題提供創造力十足的解決渠道,例如課題「揀得精」及「慶得宜」探討不同的食物選擇、飲食文化與「惜食」的宴會食物,鼓勵負責任的生活方式等。
油街: 油街戶外
其他項目包括藝術展覽「未竟之園」,以不同角度演繹城市發展與自然環境之間複雜的共生關係;以中國園林概念設計虛實山石裝置的「三假山」等。 隨著油街實現新藝術空間開幕,油街實現邀請了多位本地和國際藝術家進行藝術創作,當中6件藝術作品各有特色,例如會旋轉的樹木裝置《賞森.悅木》,以及立體數碼藝術作品《海浪》和《鯨魚》,大家打卡的同時亦可以了解一下藝術家的創作理念及故事。 • 油街2025 如黑色暴雨警告信號取消時,距離休館時間尚有兩小時或以上,而情況又許可的話,藝術空間會在兩小時內重新開放。 • 如黑色暴雨警告信号取消时,距离休馆时间尚有两小时或以上,而情况又许可的话,艺术空间会在两小时内重新开放。 油街实现的前身为香港游艇会会所,於1908年落成启用,曾经位处海边。 1930年代北角填海工程后,先后被改划为香港政府物料供应处员工宿舍,及古物古蹟办事处的考古贮存仓库。
油街: 項目與活動
油街实现以艺术链接社群,透过社会创意及共同策划建立可持续将来,项目媒介包括设计、建筑、当代艺术及其他创意形式;并从不同面向策划项目,四个面向分別为油街焦点、油街日常、油街在地和油街著绿。 油街实现提供多样化的展示平台,以各种艺术形式链接不同人士,融和各类知识和经验。 其後,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被香港政府收回,更改作為職員宿舍用途;又於其旁邊興建了政府物料供應處倉庫。 後來宿舍空置,建築物被更改興建為臨時文物倉庫。 油街實現(英文:Oi!)為香港一座推廣視覺藝術的展覽及活動中心,位於香港島炮台山油街12號近電氣道交界,被列為香港二級歷史建築。
油街: 歷史
油街書房蒐集靈感,累積新知,讓創作者以不同呈現的方式,與你探討生活上的千百種可能。 昔日的草地滾球場蛻變成高樓叢林中難得的綠悠之地。 在此或看書、或散步、或放空,一呼一吸青草味,放下日常的重量,體會生活的溫度,置身藝術綠洲中感知當下。 未划线价格:指商品的实时标价,具体成交价格根据商品参加活动,或使用优惠券,积分等发生变化,最终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
2010年,有關香港政府部門宣佈活化該建築物為一座推廣視覺藝術的公共藝術空間,設施包括兩座分別面積達190平方米及92平方米的展覽廳及一座面積達300平方米的戶外花園。 2012年3月,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投資1,890萬港元,將前香港皇家遊艇會會所活化為油街實現,於2013年5月22日正式開放,並且率先舉辦以水或者海為主題的「起動!油街實現」展覽。 其後,油街實現陸續舉辦藝術會議、舊物循環再生藝術活動及草坪環境裝置藝術展覽等。
大家可以免費進場參觀,惟每個時段都有人數限制,入場時亦須用手機掃描「安心出行」,以及符合「疫苗通行證」實施的相關要求。 善融商务服务平台为第三方交易平台及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善融商务所展示的商品/服务的标题、价格、详情等信息由店铺经营者自行提供,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发布店铺经营者负责。 油街地皮發展規劃在1997年後已經給鎖定為香港政治化議題,香港政府原意將其發展為郵輪碼頭,並且出售地皮以興建大型商場;不過,民間利益團體積極爭取要求地皮作為非商業用途,鬥爭10年仍然未有結果,故此原地空置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