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在IR56表格擬備工具內透過於“選擇須填寫的僱主報税表/通知書"的“預設類別"的下拉式選單選擇“附加”便可把 “表格類別”預設為附加表格。 上述只是建議的解決方法,税務局不保證該等方法均適用於所有電腦,因為不同電腦的硬件和所安裝的軟件可能有所不同。 如你並非經驗豐富的電腦用戶,請在作出任何更改前向你的電腦技術顧問或程式編製員徵詢專業意見。 你只需於IR56表格擬備工具的「開始使用」頁面上輸入自選存檔碼、選擇「匯入資料以擬備資料檔案」並選取由税務局IR56B軟件所匯出的XML檔案,然後按便可匯入資料。 代通知金計算器 請參閱税務局IR56B軟件的《安裝及操作指南》或問題46以了解更多有關IR56B資料庫儲存的位置詳情。
而《僱傭條例》亦規定,僱主必須在收到僱員以書面發出申索遣散費的通知後的2個月內,向僱員支付遣散費。 此外,勞審處可命令僱主支付僱員由於被解僱或僱傭合約條款被更改而損失的薪金及其他根據《僱傭條例》可享有的法定權益。 另一方面,勞審處亦可命令僱員歸還僱主因解僱或更改僱傭合約條款而曾經付給他的任何款項。
代通知金計算器: 通知你的中介公司
第二種是月尾對月頭,意思是在今個月的最後一天辭職,就會在下個月的最後一天離職。 第三種所謂月中間辭職的情況最為常見,亦即在月份非第一或最後一天辭職,就會在下個月辭職日的前一日離職,例如在4月10日辭職,last day就是5月9日。 相反,如果僱主供款的累算權益比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更多時,抵銷過後的剩餘則會保留在僱員帳戶內,權益亦屬於僱員自身。 承上,僱主切忌讓現任家傭發現你有解僱她的準備,以免影響其工作表現及情緒。
- 僱主須在每個供款期(即使供款期短於一個月)完結後10日內作出供款。
- 因此,如有任何已離職僱員的紀錄仍然保留在最新的付款結算書上,你應儘快向我們匯報有關僱員之終止受僱的詳情以更新其紀錄。
- 大部分於香港產生或得自香港的入息,包括:因擔任任何職位、受僱工作或收取退休金;均須課繳薪俸税,但並非所有收入都屬於應課税入息。
- 受託人亦會明確告知僱主,假如未在預計日期前收到範本時應如何聯絡受託人,以及如何修改範本上的資料,再將其作為已填妥的付款結算書交回受託人。
- 僱主支付的代通知金或裁員補償是終止僱用僱員的賠償或依法必須支付的款項,而並非作為服務的代價,故此毋須納入為計算強制性供款的有關入息,僱主與僱員均不須為該項賠償款額作出強制性供款。
- 打工仔突然失去工作想必相當「頭痕」,不過,在這些情況下,一定要打醒十二分精神,了解終止僱傭合約相關的條文,否則分分鐘被人「呃」都不知何事。
- 在這種情況下,外傭可以簽署單獨的表格,雙方不必簽署同一張終止僱傭合約通知書。
如僱員離職時只受僱滿3個月、但未夠12個月,僱主亦須按比例計算年假薪酬給僱員。 若外傭已連續為僱主工作不少於 24 個月,因裁員理由而遭解僱或不獲續約,僱主須支付遣散費。 如果外傭犯下嚴重錯失,僱主有權不給予通知及代通知金補償,單方面即時終止合約。 Champ 代通知金計算器 Partners 能夠提供從人才搜尋到簽訂合同,再到一系列的員工管理服務,為客戶企業節省至少50%花費在人力資源行政工作上的時間,讓資源更靈活得集中在更有利於公司發展的地方上。
代通知金計算器: Q1.通知期與代通知金是什麼?
為協助僱主與僱員訂立書面僱傭合約,勞工處編印了一份僱傭合約樣本,主要涵蓋僱員在《僱傭條例》下可享有的法定權益及保障,供僱主及僱員參考。 僱 主 或 僱 員 在 終 止 僱 傭 合 約 時 , 須 給 予 對 方 適 當 的 通 知 期 或 代 通 知 金 。 如 果 沒 有 協 議 , 就 要 不 少 於 一 個 月 的 通 知 。 如 果 沒 有 協 定 , 就 要 不 少 於 一 個 月 通 知 。 在某些情況下,僱主或僱員可以毋須給予對方通知或代通知金而終止僱傭合約。
- 如僱員在酬金期期間 / 酬金期完結前辭職, 除非合約另有規定,否則僱員在酬金期完結前辭職,不可享有按比例計算的年終酬金。
- 但阿文若想趁新工作開始前好好休息,他決定提早一點離職。
- 因此,控股公司(或母公司)及附屬公司(或子公司)應各自填報其僱員的薪酬。
- 如果解僱後,外傭情緒低落,僱主可以承諾給予她一封較好的離職信,幫助她可以日後另覓新僱主。
- 如你因受僱工作而獲得任何人士給予的小費,應在報税表中申報有關款項。
本指南以淺白的文字,簡述香港法例第 57 章《僱傭條例》的主要條文。 任 何 一 方 如 無 按 照 協 議 預 早 通 知 對 方 終 止 僱 傭 合 約 , 就 須 要 付 一 筆 代 通 知 金 給 對 方 。 任 何 一 方 如 果 沒 有 按 照 協 議 預 早 通 知 對 方 而 終 止 僱 傭 合 約 , 就 須 要 付 給 對 方 一 筆 代 通 知 金 。 由你「遞信」一刻開始,你同公司嘅關係已經改變,特別喺計糧方式上,「尾糧」同過去每期糧嘅計法係不同嘅。 打工仔最關心嘅係,未放完嘅大假、同埋第13個月糧,到底可唔可以折現呢? 如果外傭真的拒絕離開,僱主可以報警求助,或致電領事館及僱傭中心要求協助調停。
代通知金計算器: 需要面對面交代辭職嗎?
強積金法例規定僱主須於供款日或之前全數支付強制性供款,如你未能在供款日期限前作出全數強制性供款,我們必須根據法例要求向強制性公積金計劃管理局(積金局)報告有關拖欠或遲交供款個案。 請確保你的指定銀行戶口有足夠金額兌現支票或直接付款,以避免被徵收附加費及/或罰款。 (而該公司僱傭合約無指定辭職通知期):根據《僱傭條例》的最基本規定,需要 1 個月通知,若該員工在4月4日遞辭職信,最後工作天就是5月3日。 沒有離職通知期的規定):根據《僱傭條例》的最基本規定,需要最少7日通知,若該員工在4月10日遞辭職信,最後工作天就是4月16日。
代通知金計算器: 辭職後,可否年假以年假代替通知期?
所有體力勞動僱員及在 1990 年 6 月 8 日前12個月平均月薪不超過$15,000的非體力勞動僱員,如終止僱傭合約的有關日期是在 2004 年 10 月 1 日或以後,可追溯全部的服務年資。 若僱主在合約期滿之前不少於 7 天,以書面要求僱員續約或以新合約重新聘用,而僱員不合理地拒絕該項要求,則僱員無權獲得長期服務金。 若僱主在合約終止日或合約期限屆滿日之前不少於 7 代通知金計算器2025 天,以書面要求僱員續訂合約或以新合約重新聘用,而僱員不合理地拒絕該項要求,則僱員無權獲得遣散費。 除非該合約有所規定,根據《僱傭條例》,定期僱傭合約的任何一方如果無意於約滿後續訂新約,不需要預先通知對方。 或之後遭不合理及不合法解僱,以及尋求復職或再次聘用,勞資審裁處如認為作出復職或再次聘用的命令屬恰當及切實可行的話,可無須先取得僱主的同意,便可作出該命令。 如僱主最終沒有履行有關命令將僱員復職或再次聘用僱員,須向僱員支付一筆額外款項,款額為有關僱員平均月薪的三倍,上限為72,500元。
代通知金計算器: 最後受僱日Last day如何計算?
包括:任何工資、薪金、假期津貼、費用、佣金、花紅、獎金、合約酬金、賞錢或津貼。 代通知金計算器 不包括:《僱傭條例》下的遣散費或長期服務金、代通知金。 在個別情況下,公司可能會要求某位同事即時離職,並根據合約規定,向他支付一筆代通知金。 這筆代通知金是僱主或僱員因未有按所需的通知期通知對方終止僱傭合約而須給予對方的款項,因此並不屬於「有關入息」,不用計算強積金供款。 如你未能向僱員支付長期服務金/遣散費,你的僱員可以直接向受託人提交書面申請,以提取在他們的帳戶內由僱主供款所產生的累算權益。 在此情況下,受託人將要求僱員提供證據,以證明他們有權獲發長期服務金/遣散費,而你並未向他們發放有關款項。
代通知金計算器: 終止受僱需通知強積金(MPF)受託人
當局又對美國公民宗教工作者任意執行當地法律,並對從事宗教活動的美國公民展開可疑的刑事調查。 俄羅斯聯邦安全局上月表示,已對一名涉嫌從事間諜活動的美國公民提出刑事訴訟。 代通知金計算器2025 美國一再警告公民離開俄羅斯,對上一次公開警告是在去年9月俄羅斯總統普京下令局部動員之後。
代通知金計算器: 1 試用期內的首個月:
應課税的約滿酬金$100,000可扺銷的約滿酬金款額包括在計算遣散費的有關服務年期內僱員所享有的全部約滿酬金總數。 在2012/13課税年度以前,僱員在離職時根據僱傭合約的條款或《僱傭條例》的規定從僱主處收取的代通知金,無須被評定薪俸税。 基於終審庭及原訟庭的最近判決,釐清了有關税例條文,合約上議定的代通知金須課薪俸税。 僱主供款部分的強積金,包括由僱主為僱員作出的強制性供款及自願性供款,均可用作抵銷長期服務金/遣散費。
代通知金計算器: 作出供款
如果解僱後,外傭情緒低落,僱主可以承諾給予她一封較好的離職信,幫助她可以日後另覓新僱主。 僱主需要外傭提供由當日起計十四日內離港的日期,為她購買返回原居地的單程機票。 代通知金計算器2025 代通知金計算器 雖然外傭未必能夠即時提供確切日期,但僱主最好讓外傭承諾在某個確切日期離開,並要求她於「確認離港日期機票信」簽名作實,以免其日後反口。
代通知金計算器: 終止合約
每一日有薪年假嘅價值,就等於打工仔過去1年內嘅平均日薪。 而長期服務金則需要僱員滿足相應條件,據連續性合約受僱不少於5年,但不能因裁員或遭即時解僱而離職。 因此在第一部分我們說過,解僱員工的方式會影響員工最終可獲得的長期服務金,若員工被僱主單方面即時解僱,則很有可能會失去長期服務金。 特別是對於在公司工作有一段時間的員工,代通知金不僅僅是員工的底薪,亦包括佣金、津貼、勤工花紅、年終或約滿酬金等;解僱員工的方式亦會影響員工最終可獲得的強積金、長期服務金等。 而薪金和警告程序都要視乎該公司的政策及僱傭合約或員工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