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對於新發展區內改劃作非農業用途的常耕農地面積,若計及可作耕作用途的綠化地帶,發展局稱將涉及約48公頃,當中古洞北/粉嶺北新發展區佔最多,達28公頃,其次是洪水橋/厦村新發展區,佔約7公頃。 發展局又指,餘下的40幅用地尚未開展改劃,政府會因應技術研究或評估結果開展工作。 該40幅地位處12區,包括東區、南區、觀塘、黃大仙、葵青、西貢、屯門、元朗等,當中不少位處市區,例如鑽石山鳳德道、牛池灣豐盛街、正德街黃大仙社區中心、觀塘寶琳路等。
根據運輸署的估算,在有關改善工程完成後,該路口於二○二九年的估算預留容車量為0. 因此,即使計及有關用地及附近用地的擬議發展,上述路口的交通容量可應付至二○二九年的需求。 (六) 如前述,政府須繼續採取多管齊下的策略,增加短、中和長期的土地供應。
綠化地帶: 綠化學校
面對市民對房屋的殷切需求,我們必須透過不同的土地供應措施,全面增加整體房屋土地供應。 改劃延坪道用地作房屋發展、重建大坑西邨和發展空置校舍三者皆為獨立議題,並非互相排斥或互為替代。 大坑西邨是私營出租屋邨,其重建計劃並非香港房屋委員會轄下的重建計劃;檢討空置校舍則是當局持續進行的土地用途檢討工作的一部分。 綠化地帶2025 過往空置校舍改劃為房屋用途的例子包括古洞建德公立學校、坪洲志仁學校、屯門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培愛學校等。 (七) 有關部門於二○一四年三月四日、四月二十九日和五月十九日三度諮詢深水埗區議會,解釋改劃延坪道用地作房屋發展的建議,並已應議員要求提供更多技術評估的資料,臚列在有關的區議會文件。
(三) 地政總署已就該幅用地進行樹木調查,以確認樹木的數量(約680棵)及需保存的樹木。 政府會要求發展商根據既定的綠化指引及保護樹木機制,保留、移植或重新植樹,以盡量減少可能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 擬議發展的最高建築物高度為主水平基準上210米,其高度輪廓會與鄰近的帝景峰(劃為「住宅(丙類)5」地帶)發展的建築物高度(高度限制為主水平基準上194米)協調。 此外,該幅用地位於大窩坪山腰地區,背倚北面的尖山及畢架山(分別約為主水平基準上305米及436米),因此有關發展不會對城市設計和當區的視覺方面產生重大影響,不會與周圍環境格格不入。
綠化地帶: 綠化地帶建屋只是舊瓶舊酒
事實上,綠化的方式種類繁多,包括設置樹叢、園林公園、草地、灌木林、花園、盆栽、花架、植物棚和吊籃。 奇怪的是,近日個別政黨成員以至港府高官,不知為何總是將它當作以往未怎考慮過的一個選項來推銷,難免令人覺得是想轉移社會視線離開其他覓地建屋方案……
- 要提供足夠土地達到建屋目標,是政府和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一項艱鉅挑戰,在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便是區議會、地區及居民的支持和體諒,而整個社會亦有必要作出艱難的選擇和取捨,才能照顧香港市民迫切的住屋需要。
- 近年流行的回收環保物料升級再造(Upcycling),是不少以環保為主題的展覽最常見的元素。
- (四) 根據二○一一年人口普查,深水埗區約有380,900人。
- 我在施政報告提出,在原先承諾提供15,0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的基礎上,額外提供5,000個單位,令未來數年的整體供應增至20,000個,相關資助額也會由83億元增至116億元。
近年流行的回收環保物料升級再造(Upcycling),是不少以環保為主題的展覽最常見的元素。 綠化地帶 若果仔細留意的話,就會發現今次參與的環保創作團隊之中,許多都是採用塑膠廢物作為材料。 綠化地帶2025 綠化地帶 一來塑膠廢物可塑性高,二來亦反映了香港塑膠廢物浪費的嚴重程度,可謂兩者兼得。
綠化地帶: 施政報告|環團憂濕地建屋抵銷保育 綠化帶缺基建或擴破壞範圍
根據已計劃的住宅發展(包括改劃延坪道用地作住宅用地後),估計該區人口將增至約530,000人。 現時主要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和休憩用地的供應符合《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 當局會參考《香港規劃標準與準則》建議的設施水平,配合深水埗區的人口發展,為區內居民提供合適和足夠的政府、機構及社區設施和休憩用地。 (五) 現時南昌街及歌和老街交界路口的預留容車量為11%(上午)及28%(下午)。 運輸署計劃將南昌街北行由現時的兩線行車改為三線行車,以增加南昌街/歌和老街路口的設計流量。
這些活動包括舉巡迴展覽和學校講座,以及為業內人士、私人業主和物業管理公司舉辦研討會等。 從整體社會來說,在現時土地供應緊絀,各項開發土地工作需時,而短中期可供發展房屋特別是公營房屋的用地有限的情況下,將這百分之一較低保留價值的「綠化地帶」改劃作住宅用途,是合理的土地規劃、在發展和保育之間取得適當平衡的做法。 本文介紹香港政府的綠化政策、綠化的好處、政府綠化工作、樹木管理,以及你可以如何參與綠化香港。
綠化地帶: 改劃「綠化地帶」 公開透明合理
在推動過渡性房屋的工作中,令我們最感欣慰和鼓舞的是租戶的歡樂與笑容。 我10月時曾跟彭主席到過宋皇臺探訪,租戶都表示離開劏房到過渡性房屋後,他們生活有即時的改善,財政負擔即時減少,生活空間即時增加。 宋皇臺項目有棵大榕樹,旁邊有很寬敞的公共空間,讓大朋友、小朋友談天、玩耍,那日我在那裏派糖給小朋友時,其他住戶的孩子就一呼百應出來。 這種鄰舍交流、互助亦是在提供住屋硬件同時,讓租戶累積社會資本的體現。 九龍樂善堂一直積極參與政府過渡性房屋的發展,現時營運的項目包括翻新九龍城唐樓、改建樂善堂小學、在宋皇臺的政府土地興建組合屋,以至租用酒店作過渡性房屋,合共提供約400個過渡性房屋單位,全數都在九龍區。
綠化地帶: 樹木管理辦事處的工作重點
第一階段綠化地帶檢討主要檢視一些已平整、荒廢或沒有植被,但具潛力作住宅發展的綠化地帶土地。 第二階段的綠化地帶檢討則主要檢視位於已建設地區邊緣、鄰近現時市區和新市鎮、有植被但緩衝作用和保育價值相對較低的綠化地帶。 其後,我於去年11月24日在「隨筆」中,亦指出正在進行第二階段「綠化地帶」檢討。
綠化地帶: 綠化香港
規劃署在二○一四年九月二日就修訂項目再次諮詢深水埗區議會。 城規會已按《條例》規定,就改劃用途地帶建議邀請公眾提交申述和意見,並安排有關人士出席城規會會議作陳述。 綠化地帶 政府明白區議會和地區人士可能會對改劃土地作住宅用途以增加房屋供應的建議有不同意見。 一直以來,政府在修訂法定圖則前會與各區議會磋商,盡量做好解說的工作,亦會聆聽地區的意見。 要提供足夠土地達到建屋目標,是政府和社會需要共同面對的一項艱鉅挑戰,在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環,便是區議會、地區及居民的支持和體諒,而整個社會亦有必要作出艱難的選擇和取捨,才能照顧香港市民迫切的住屋需要。
綠化地帶: 政府評論
兩個辦事處各有本身的工作重點和須優先處理的職務,而同時會緊密合作,推動全面的綠化方針,包括上游的綠化工作例如給新種植物足夠的生長空間、適當選擇種植的樹種、優質園境設計和種植方法等,以及下游的妥善植物護養工作,並會以保障公眾安全為首要考慮因素。 綠化地帶 綠化地帶2025 最近有個別團體指政府在進行「綠化地帶」檢討時未有向公眾清楚交代檢討工作,甚至指控政府刻意隱瞞,指「綠化地帶」檢討只限於沒有植被、荒廢或已平整的「綠化地帶」,但現時不少政府建議改劃的「綠化地帶」均有植被。 凌嘉勤認為政府應集中資源,優先探討發展「綠化地帶」建屋,形容「要集中優勢兵力,打有把握的仗」,並強調本港現時最重要是執行已落實的覓地政策,政府應破難而進。
綠化地帶: 政府綠化工作及栽種植物記錄
為達到上述政策目標,政府已制訂策略,一方面改善現有綠化計劃的協調工作和成效,另一方面則把綠化計劃納入日後的公共工程,作為其中的一個重要環節。 此外,為進一步推廣綠化,我們會鼓勵私營機構和公眾參與其中。 目前推行的主要措施包括:大量種植及綠化計劃、增加優質綠化機會、私營機構的參與及市民的支持、以及保育樹木計劃。 行政長官李家超早前到訪深水埗區後會見傳媒,提到今屆政府主力在既有土地來源盡量增加供應量,其中一個主要考慮的是綠化地帶,並且希望現階段相關討論可以聚焦在這個「首要」土地供應選項。 綠化地帶2025 整合城市規劃委員會提供的數碼規劃資料,全港截至今年7月22日約有16,779公頃土地在法定圖則上劃為綠化地帶,比較2013年底的15,273公頃有接近一成增長。
綠化地帶: 施政報告|檢視「綠化地帶」 釋放新界祖堂地
這些土地發展項目均需要一定時間,才能供應可供發展的土地。 例如,「棕地」的發展要有全面的規劃和工程研究配合,填海造地以至其他大型開發計劃亦須按需要進行工程可行性研究及環境影響評估等。 綠化地帶2025 然而,香港現時正面對土地供應緊張的情況,政府在短期內須以最迅速和有效的方法增加和加快土地供應。 為此,我們有必要盡量善用現有市區和新市鎮的已建設土地和周邊鄰近基建設施的地帶。 有系統地推進善用這些土地的具體方法,是就這些地方進行各項土地用途檢討,物色適合改作住宅用途的土地。 正如政府在不同場合指出,規劃署二○一二年完成的第一階段「綠化地帶」檢討,主要檢視沒有植被、荒廢或已平整的「綠化地帶」用地,建議改劃13幅共57公頃用地作住宅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