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柏金遜症亦會令患者動作開始變慢,包括出現書寫困難、臉部缺乏表情、起步及停步均有困難等等,初時病徵只會在一邊身體出現,慢慢發展至兩邊身體,甚至失去平衡力,容易跌倒。 暫時已知的柏金遜病理是腦內流失含有多巴胺的神經元,而至今仍未有有效的治療方法可以減慢或遏止多巴胺神經元的退化。 一個可模仿柏金遜病的理想動物模型仍然缺乏,令科學家未能找出能保護腦神經的治療。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因此,最理想的是柏金遜病能早在運動症狀出現前斷症;例如快速眼動睡眠行為障礙 (RBD) 已被視為柏金遜病的其中一個最早期病徵。 柏金遜症的診斷仰賴病史和神經學檢查(英語:neurological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examination),目前沒有檢驗方法能有效確認柏金遜症,但腦部造影有時能排除其他徵狀相似的疾病。
柏金遜症因退化而起,目前的治療方法只能治標,主要是透過藥物紓緩病徵,維持活動能力。 假如情況嚴重至無法用藥控制,可採用近年新引入的微創深層腦部刺激手術。 手術時,醫生會在患者頭頂鑽開幾個小洞,把電極植入預定的腦組織內,再透過電綫連接到植入肩膊或胸前的刺激器。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神經性精神疾患
2010的一項後設分析研究發現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除了阿士匹靈)使用者的柏金遜症發生率比一般人少15%,長期使用者降低的比率更多[107]。 然而,大約只有5-10%的L-多巴會穿透血腦障蔽,殘餘的藥物則會代謝為多巴胺,造成包含噁心、異動症(英語:dyskinesia)和關節僵硬等副作用。 現有藥廠生產複方藥劑將卡比多巴和L-多巴或芐絲肼和L-多巴(英語:benserazide)製成複方藥劑。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2025 L-多巴具成癮性,可能造成某些特有的重複行為(英語:punding),此類藥物性徵狀稱為多巴胺失調綜合症(英語:dopamine dysregulation syndrome)[51]。
- SNCA和LRRK2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柏金遜症相關基因,SNCA、LRRK2和葡糖腦苷脂(GBA)突變會增加罹患偶發性柏金遜症的風險;GBA突變則會造成高雪氏症[83]。
- 另外,乙醯膽鹼是協助腦部記憶的神經傳導物質,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部會較缺少此類物質。
- 因此,柏金遜症患者應在服藥後45分鐘至一個小時左右身體狀態最好的時候運動[114]。
- 尹醫生說這可能是由荷爾蒙變化而起,來經時子宮充血也會令重量增加,令女士出現如懷孕般腰間重墜的感覺,如腰痠背痛隨經期完結後消失則毋須過份擔心。
即使在這範圍以外也不代表一定不正常,若經檢查後沒有其他健康問題便不用太擔心。 然而,儘管腦小血管病十分普及,而且對人口老化社會帶來負面影響,有關此病的研究和公眾意識卻仍然不足,而一個理想的動物模型及針對腦小血管病病理的預防性治療更見缺乏。 其他文獻,如古埃及草紙文獻、中國最古老的醫書《黃帝內經》、《聖經》和蓋倫的著作都有描述類似的徵狀[140][141]。 L-多巴在體內容易由兒茶酚-O-甲基轉移酶(COMT)降解,因此本品可與COMT抑制劑托卡朋(英語:Tolcapone)合併使用以維持藥效。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相關文章
研究團隊將集中破解柏金遜病和腦小血管病的病發機制,並研發相關的早期檢測方法和治療,以減慢病程發展。 柏金遜症是一種影響神經系統的疾病,平均發病年齡在60至70歲之間。 柏金遜症形成是因為腦內部份神經系統功能受損,令腦部減少製造一種稱為「多巴胺」的物質,而多巴胺負責腦內部的信息傳遞至肌肉,當腦部減少多巴胺時,會影響人體協調肌肉活動。 不過,柏金遜症明確成因至今未明,遺傳基因可能是導致原發性柏金遜症的原因之一,另外,藥物引起的副作用、腦部損壞、腦炎、多次中風等等亦有機會導致透發性柏金遜症形成。 自1980年代初期,已經有多人嘗試將胎兒、豬、頸動脈或視網膜組織移植到黑質,以期修復黑質與大腦間的神經聯繫。 雖然有初步證據顯示移植中腦的多巴胺神經元可能有效,但雙盲試驗目前仍顯示無長期效益[90]。
- LRRK2基因突變是家族性及偶發性柏金遜症最常見的已知成因,佔了有家族遺傳史患者的5%和偶發性患者的3%[28][83],其突變的類型很多,但目前只有少數證實會致病[83]。
- 柏金遜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此症的特徵為身體動作異常,以及一些非運動功能問題,如抑鬱症、睡眠障礙、腦退化症和思覺失調。
- 1980年代,一批服用鴉片劑「MPPP」的藥癮者產生了柏金遜症候群的徵象,經追查發現後發現這些藥物受到另一種化學物質MPTP的污染,從此之後,MPTP成為了實驗室用來誘發實驗動物產生柏金遜症候群的藥物[163]。
- 據研究報道,在一些PD合併的RLS (PD-RLS)患者中運動徵狀和一些非運動徵狀常更嚴重,其原因可能與外周和中樞系統中的代謝功能障礙引起的缺鐵相關。
- 此類藥品最初應用於改善患者使用L-多巴後的副作用,現在則大多用於延緩初期運動性徵狀的治療[10][103],徵狀後期使用本品則能改善「斷電狀態」(”off” state)的徵狀[10]。
- PD是一種慢性疾病,隨着疾病持續時間的延長,很大比例的患者發展為EDS,但一些危險因素是可以改變的,我們可以通過早期識別ESD,適當的對其進行監測干預,以期改善患者生活質量並降低傷害風險。
此外,移植組織可能會釋放過量的多巴胺,造成肌張力障礙[171]。 幹細胞移植為現今研究焦點,因為幹細胞方便操作,且在猴子與齧齒類身上的實驗顯示動物不但能成功存活,還能減少行為異常[90][172]。 然而,胚胎幹細胞的使用迄今仍有相當爭議(英語:Stem cell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controversy)存在,因此可能會朝向使用爭議較小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研究[90]。 其他藥物如金剛烷胺和抗膽鹼劑在治療運動徵狀方面可能有用,然而相關的研究證據品質不佳,因此不是治療的首選[10]。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相關專科
柏金遜症主要影響患者的活動能力,大部分患者即使手腳不協調,但思想及認知能力依然正常,思維清晰;而認知障礙症的症狀則主要體現在智力上,患者會日益健忘,思維能力減退,失去正常判斷力及邏輯,甚至性格大變,容易暴躁、退縮、粗魯、憂慮。 當病情發展至晚期,患者會出現較嚴重的活動障礙,部分人會出現認知障礙,如變得健忘等,可見及早治療是很重要。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此外,柏金遜症患者除活動能力受影響外,還可能出現情緒問題,希望透過本文讓大家對柏金遜症有更深入的認識。
黑質區負責釋放一種名為多巴胺的神經遞質,用以協調學習能力、注意力和動作。 若然該區的腦細胞退化,會令多巴胺變少,使人失去控制肌肉的能力,出現手震、動作緩慢、姿勢不正常等症狀。 隨著年齡的增大應適當定期地去做身體檢查,如發現手腳震動: 初期可能只是一隻手或腳的震動,後期就會蔓延至其他手腳都有,震動不會太快或太慢,平均一秒會震動五次。 僵硬: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患者會很難做到某些動作,因為手腳的肌肉都較為僵硬,甚至其他人常試拉開患者的手腳都會困難。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症狀
在腦幹中有一個黑質區,正常狀態下會因為黑色素而呈現棕黑色,所以又稱為「黑質核」。 莫仲棠教授表示,現時應對柏金遜綜合症的最大挑戰,是要研發嶄新及可改變病程的藥物,並於發病的最早階段用藥。 尹醫生稱,經血顏色受血量和速度影響,若經量多且流速快便會呈鮮紅色;若經量少及流速慢,血液氧化後便會呈深咖啡、棗紅或黑色。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至於血塊則是因為大量經血滯留子宮凝固而成,尤其是當且睡覺身體躺平時,血塊會更容易凝固在陰道內,當早上起床時便會呈現出血塊,但若血塊體積不大於5元硬幣,則毋須太擔心。 1990年時,柏金遜症造成約44,000名患者死亡;到了2013年,死亡人數則成長到103,000人,這段時間,死亡率由每十萬人1.5例增加到了1.8例[14]。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有片:認知障礙 vs 柏金遜】了解認知障礙症柏金遜症 透過治療延緩病情
另外,全球有很多研究集中在幹細胞及基因治療,用以恢復腦組織,初步亦具有功效。 其實,並非所有認知障礙症都不能治癒,約5%至10%患者可以治癒,主要是因其他疾病或身體狀況所引致的認知障礙症。 梁醫生解釋,可能是長者患有抑鬱症出現假癡呆;營養、甲狀腺分泌或維他命B12不足,甚至是腫瘤、腦部感染發炎及腦積水等原因造成,只要接受治療亦可痊癒。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治療柏金遜症的藥物及副作用
RBD可作為神經退行性疾病的早期標誌物已被證實,約18%~52%的患者在PD發病之前可出現RBD,因此常被認為是PD的前驅徵狀之一。 Jozwiak研究報道,與沒有RBD的柏金遜症患者對比,患有RBD的柏金遜症患者的輕度認知障礙(MCI)診斷頻率幾乎高出三倍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63]。 目前來說,治療RBD公認有效藥物包括氯硝西泮、褪黑素、普拉克索,其中氯硝西泮被認為是柏金遜症(PD)中快速眼動睡眠相關行為障礙(RBD)的一線治療方法 [64]。 目前對於RBD患者診斷存在爭議,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討論為RBD制定更統一的診斷標準,以幫助臨床工作者更好地對RBD進行診斷。 由於現在的治療已經大幅改善運動問題,目前疾病造成的障礙大多顯現在運動以外的徵狀[90]。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 徵狀
書中還提到可用刺毛黧豆治療,後續研究發現其植物體內含有L-多巴的成分[131]。 柏金遜症醫生介紹2025 L-多巴和蛋白質使用同一套運輸系統穿越腸壁和血腦障壁,因此會彼此競爭,當兩者同時出現時,便會減少藥物的效用。 因此,服用L-多巴的患者不應該攝取高蛋白飲食,較推薦的飲食種類則是地中海飲食。 在疾病較為嚴重的時候,基於相同的原因,也會建議患者攝取低蛋白飲食。 為了減少蛋白質造成的交互作用,患者必須在餐前30分鐘服用L-多巴。 同時,給柏金遜症患者的處方也會限制患者早餐和午餐的蛋白質攝取,讓蛋白質盡量在晚上吸收[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