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弘觀察,這是因為殯葬觀念的改變需要時間轉化,就像台灣早年土葬的比例高,推行火葬也不容易,但現在台灣火葬率高達96%,大家逐漸接受火葬,環保葬也相同,民眾對骨灰保存的改變也需要時間。 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副處長王文秀也表示,大家較能接受樹葬,台北市從推動至今,已有13237人進行樹葬、801人選海葬,但選海葬的人口也漸漸增加,她記得北市首年舉辦時只有6位,現在每年約有100多位。 綠色殯葬地點 海葬是將處理過的骨灰裝到無毒易分解的環保袋中,家屬在海葬日期時,乘船到能拋撒骨灰的海域後,替亡者祝福後,將環保袋拋向海中,灑花取代焚香和燒冥紙,目送骨灰沉入海中,讓亡者回歸自然。 器官捐贈除了讓器官衰竭病者獲延續生命的機會,亦令病者的家庭重燃希望,深具意義。
雖然在2016年至2020年間,本港綠色殯葬宗數佔整體死亡人數的比例由11.5%顯著上升至15.2%,但立法會議員認為尚有空間提高綠色殯葬的使用率,並促請政府改善綠色殯葬設施及加強宣傳工作。 3註釋符號代表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2020,2021c)及立法會秘書處。 香港政府主要提供了兩種環保殯葬的方法:海葬及紀念花園撒灰。 綠色殯葬地點 如要進行海葬需要向食環署申請,於指定的時間及日期進行。 食環署每月有四次的免費航程乘載家屬前往指定海域撒灰。
綠色殯葬地點: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的12個紀念花園位於以下的8個骨灰安置所:
請參閱食物安全及環境衞生事務委員會(2018,2020)及立法會秘書處。 花園撒灰 市民除可利用海上撒灰渡輪服務外,亦可選擇撒放在食物環境衛生署的紀念花園內。 辦妥手續後,申請人可安排將有關的先人骨灰撒放在紀念花園內,費用全免。 此外,申請人亦可繳付訂明費用,在紀念花園的牆壁上裝置牌匾以紀念先人。
花園撒灰則是把先人骨灰撒放於指定的紀念花園內,於公共墳場撒灰的可以在政府墳場的紀念花園裝設紀念牌匾。 華永會亦有提供花園撒灰及於花園紀念牆上立碑。 除了上述政府或私人提供的綠色殯葬方法外,還有不同的私人公司提供海外地區的環保殯葬:冰葬,水焚法或樹葬的方式。 近年,越來越多人重視環保,願意人生謝幕後,讓身體擁抱自然,減少耗費殯葬資源。
綠色殯葬地點: 綠色殯葬 經濟環保
此外,我們亦為每項產品設置不同的個人化選擇,務求令家屬用最貼身的方式向逝者表達心意。 我們的團隊專業地執行您所選擇的殯儀服務,以確保每一個細節準確無誤,以最後的告別來紀念您的摯愛,也向您與家人營造最刻骨銘心的時刻。 作為一間持牌殯儀殮葬商,我們都會為每一位服務過的逝者,提供一個既合法又舒適的骨灰暫存所,直至逝者的骨灰獲安放至合法的往生安息處所。
- 對綠色殯葬的抗拒,台北殯管處在每年為殯儀業從業員舉辦的研習班課程中,加入綠色殯葬的部分,讓他們更了解綠色殯葬及其對殯儀服務模式帶來的改變,以及在業務上應該並可以作出哪些相應調整。
- 骨灰鑽石的價格會根據鑽石大小和切割形狀而有所調整,Algodanza提供了不同的尺寸供不同需求的家庭選擇。
- 於2019年1月22日,食物環境衞生署推出「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Green Burial Central Register),讓登記人在生前及早表達及規劃回歸大自然的心願。
- 參與這次寵物樹葬的飼主鄭小姐表示,這個寵物樹葬活動,是她能為寵物盡的最後一份心力。
- 市民可瀏覽綠色殯葬專題網站(),了解綠色殯葬中央登記名冊詳情。
例如,葬區內會劃為不同區域,每區以特定品種的樹木或花卉為特色,四季輪流盛開。 每逢聖誕節等重大節日,葬區內更會特別粉飾一番,以營造舒適氣氛。 31註釋符號代表請參閱台北市殯葬管理處及台灣殯葬資訊入口網。 葬區公園化的設計有助創造綠色殯葬的正面形象,據報樹/花葬區已成為民眾的休閒好去處;32註釋符號代表請參閱中央通訊社。 本港的火葬及公共殯葬服務,由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提供。
綠色殯葬地點: 火葬
屯門曾咀紀念花園啟用後,食環署轄下的紀念花園已增至十三個,它們分別位於九個靈灰安置所,包括歌連臣角、鑽石山、和合石、富山、葵涌、曾咀、長洲、坪洲及南丫島。 2004年,Algordanza公司在瑞士成立。 無論是技術還是服務層面,Algordanza都成為了骨灰鑽石服務行業的領航者。 綠色殯葬地點 綠色殯葬地點2025 綠色殯葬地點2025 Algordanza的科研人員和化學家通過廣泛的研究,開發了鑽石的合成程序。 Algordanza不僅是全球唯一一個經過認證的紀念鑽石生產商,亦是瑞士殯儀服務協會的成員,Algordanza鑽石葬已通過ISO認證,在世界各地獲得顧客的信賴及支持。 骨灰鑽石製成後亦可送往公認權威鑽石認證機構GEM LAB進行認證。
綠色殯葬地點: 綠色殯葬定義
在2010年至2020年間,每年進行的寵物骨灰灑葬宗數由487宗增加1.5倍至1 195宗。 海上撒灰:市民可在本港3個指定海域撒放先人骨灰,包括東龍洲以東、西博寮海峽以南及塔門以東。 食環署每月提供數班渡輪,於每周六早上提供免費渡船服務,讓市民將先人骨灰撒海,渡輪上亦有禮儀師協助市民舉行簡單悼念儀式,每位申請人可帶同最多10名家屬及親友出席儀式。 隨着城市不斷發展,本港土地供應日趨緊張,墓地及龕位出現供不應求的情況。 近年處理先人遺體雖以火葬為主,相對較少佔用土地空間,但龕位不足的情況仍然存在,而每年輪候龕位的數字亦達數以萬計。 這些情況說明,近年政府大力推廣綠色殯葬是有其必要性的。
綠色殯葬地點: 申請安裝紀念牌匾
為使公眾知道更多關於綠色殯葬的實際安排,食環署特別安排市民參觀其海上撒灰渡輪服務,18註釋符號代表因應2019冠狀病毒病疫情,當局已暫停公眾人士參觀海上撒灰渡輪服務的活動,直至另行通知。 19註釋符號代表導賞團服務屬試行性質,現時只提供曾咀紀念花園的導賞團,相關服務將會陸續擴展至其他紀念花園。 最近,食環署更與非政府組織合作,舉辦以綠色殯葬為主題的虛擬跑活動。 參加者需自行規劃跑步路線,沿途經過最少5個食環署轄下的紀念花園,從而使他們對綠色殯葬服務和設施有更深入的了解。 20註釋符號代表請參閱食物環境衞生署及心繫心生命教育基金有限公司。 火葬是香港的主流殮葬方式,逾90%的遺體均以此方法處理。
綠色殯葬地點: 綠色殯葬|5種台灣環保葬方式,回歸自然,珍愛地球
紀念花園葬與海葬相似,只不過紀念花園葬是將火化後的骨灰拋撒在指定的紀念花園中,而海葬是將骨灰撒在海面上,區別在於一個拋撒在地上,一個拋撒在海上。 海葬的渡輪服務每月提供數次,市民獲得批准後在指定海域拋撒灰燼。 船帆每週六早上開一次(公共假期除外),更多服務詳情可瀏覽食品環境衛生署官網。
綠色殯葬地點: 土葬服務
無強制性質,申請者也可隨時改變心意撤回或變更。 綠色殯葬地點 臺灣地狹人稠,如果繼續按照喪葬傳統,以大量磚塊、水泥、大理石等堅固材料來建造墓園,現存的公墓用地將很快耗盡。 綠色殯葬地點 反之如果採用環保葬,如:樹葬、花葬地點都可以更好的利用空間,為環境盡一份力。 草木扶疏,綠意盎然,就像是一座嶄新的公園,你絕對想像不到,它竟然是環保葬專區。 這裏是台南市仁德區的生命紀念園區,占地約0.7公頃,為首座位在都會區內的環保葬專區,從空中俯瞰,植栽排列是葉片造型,將親人的骨灰埋在這裏,象徵落葉歸根,回歸大自然的懷抱。 有殯葬業者質疑,環保葬的骨灰即使經研磨後埋入土中,也無法真的分解,而政府為了解決此問題,會重新整土、挖土,並把挖起來的土壤直接丟棄,民眾到環保葬區恐無法追思先人。
綠色殯葬地點: 申請辦法及費用
藉著堅持不懈的努力,我們對能夠逐步移風易俗感到樂觀。 食物環境衞生署(食環署)推出全新「綠色殯葬」專題網站(greenburial.gov.hk),方便市民瀏覽有關綠色殯葬服務的資訊。 申請人亦可先傳真或郵寄申請表格往上述任何一個辦事處,食環署在接獲表格後將聯絡申請人,安排申請人遞交「領取骨灰許可證」正本。 Q6.為方便申請人辦理先人之殮葬手續,政府特別安排以下三個有關部門,分別在香港區及九龍區設聯合辦事處,在同一地點為申請人辦理死亡登記、簽發「死亡證」、核准火葬申請、繳交火葬費及預訂火葬爐期。 申請在指定地區將先人骨灰撒海及免費渡輪服務的申請,食環署一般可於收到已填妥申請表格日期起計五個工作天內批核。
綠色殯葬地點: 全港16個綠色殯葬地點:紀念花園 & 指定海域 政府提供免費撒灰服務
如欲為先人在撒灰後設置紀念牌匾,需繳交行政費用$90,未包括購買及安裝牌匾的費用。 據2020年1月立法會秘書處擬定的文件,部分議員認為政府支援及推廣綠色殯葬不足。 綠色殯葬地點2025 政府則稱推行此措施的條件尚未成熟,可能引起反對聲音。 文件亦列出有議員認為應在更便捷易達的地點設立紀念花園,或探討現有紀念花園與政府設施如郊野公園結合的可能,亦應增加免費海上追思活動次數等,以增加綠色殯葬吸引力。 同樣是一個輪著一個,但他們領的不是紙紮品,而是放著先人骨灰的撒灰器。
綠色殯葬地點: 【綠色殯儀】死後撒灰歸塵土 家屬:去殯儀館反教人不安
截至2021年8月,超過7 000名市民已登記其選擇綠色殯葬的心願。 根據食環署的資料,署方曾聯絡名冊上243位已故登記人的家屬,並得知當中62%的已故登記人最終採用綠色殯葬。 火葬日期起計之第七天至兩個月內,領灰人(須為「遺體火葬費用收據」內所示的申請人)可向食物環境衞生署墳場及火葬場組(九龍區或香港區辦事處)或火葬場領回先人之骨灰及一份【領取骨灰許可證】 (俗稱灰紙)。 之後,親友可把先人之骨灰安放於骨灰龕位,或撒灰於香港指定紀念花園或指定海域。
綠色殯葬地點: 土葬
綠色殯葬的需求日益增加,這種與摯愛道別的方式已成為全球趨勢。 綠色殯葬地點 仁智laGreen殯儀可說是香港執行綠色殯葬的先驅者,並具有處理近一萬宗綠色殯葬服務的經驗。 香港是一個生活節奏急速的國際大都會,我們深切體會到當遇上有親人離世時,您未必能抽空親身前往辦理身後事。
綠色殯葬地點: 環保自然葬近十年興起成趨勢
陳肇始稱,去年為親友進行火葬的人只有9%將骨灰做了撒置處理。 她表示,要克服撒骨灰對死者不敬的觀念一直比較困難,很多人認為綠色殯葬是西方的發明。 香港是世界上人口最稠密的地方之一,有720萬人生活在400平方英里的多山地區,而且其中很多地方建成了公園和自然保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