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府二千歲會駐駕慈安宮,有一說法為當時三寮灣民眾公事多,僅有一尊李府王爺無法應付,因此,民眾討論後雕奉第二尊李王來協助開基李王處理信眾大小事。 金身雕好後,開光當天儀式完成後,降駕的卻為東港東隆宮的溫府二千歲,據溫府二千歲降駕說明,為慈安宮開光新神尊之時,溫府二千歲路過此地,並預留下協助李府千歲,因此就降靈在新的李府千歲金身,也成為三寮灣東隆宮之溫府千歲金身為李府千歲之樣貌的現狀。 三寮灣東隆宮 位在北門的三寮灣小漁村東隆宮,創建於清康熙四年(西元1665年),距今已經有三百多年的歷史。
- (一)「禮俗文物館」:本館是「王爺信仰文物館」的延伸副館,蒐集、展示數百種與祭祀、禮俗相關之文物,舉凡金銀紙類、祭器、法器、祭品及祝壽排場等,逐一做詳盡說明與用途之介紹,為一研究與保存民俗文物之主題文物館。
- 廟內同時供祀二艘永遠駐廟的王船,一木一銅,啟建於西元1976年間;銅製王船為全台唯一的泉州式古帆船,水手、船舍雕工精細,人物造型神態活現,深具民俗藝術價值。
- 北門區之「東隆宮」創始於當時三寮灣先民跟隨鄭成功渡海來台,特地請來千歲神像以期保佑航行時平安順遂,之後為了感謝千歲神冥冥之中的保佑人民,因而建立了「東隆宮」,同時維持每三年舉行刈香醮典與王船祭等活動,如此的信仰也因此傳承下來。
- 〔記者楊金城/台南報導〕因應全國防疫,台南市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今天(15日)宣布因為疫情嚴峻,取消下週的進香、遶境活動。
- 來台後落腳於此,初搭建三間草寮安身,因三間草寮之間,道路彎曲,因而有「三寮灣」之稱而沿用至今。
- 這個故事亦有續集,大家耳熟能詳的「吳王斬私佛」,就是發生在三寮灣地區。
- 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廟宇重建,經八年後,於民國六十七年(1978年)竣工,成為現時廟宇樣貌。
4樓還有「禮俗文物館」及「水滸英雄館」,尤其是水滸英雄館好厲害,裡面展示了根據四大奇書中的「水滸傳」小說所創作的108條好漢塑像,這些塑像經由匠師的巧手,每個人物的身形、表情、動作都生動而獨特,也都很有可看性。 現在所見到的廟貌是民國67年(1978)所重建,為傳統閩南式廟宇建築。 三寮灣東隆宮 從建築結構到裝飾藝術,廟方遴聘的匠師皆是一時之選,大木作是泉州溪底派王錦木所設計,是他自言「一生中最滿意的作品」;門神和樑枋彩繪為潘麗水和李漢卿作品;石雕為大稻埕的陳氏家族與張木成、聶祥生的對場作品;木雕則是蘇水欽負責,皆是曾獲薪傳獎或名重一時的藝師。 至東港東隆宮、學甲慈濟宮、南鯤鯓代天府進香,回庄云庄繞境、安五營。 Copyright © 2023 微廟網-專業廟會微電影紀錄影片拍攝與討論.宗教廟宇文創雜誌與商品發行! 東隆宮的保生大帝,則是在1895年,三寮灣在行政區上編列進入學甲庄後,由庄民發起前往 學甲慈濟宮 分靈保生大帝。
三寮灣東隆宮: 北門潟湖
本官為提昇地方文化水平,加強社區文化建設,經全體董監事共識下,於八十四年十一月一日,恭請國家文藝基金會董事長陳奇祿博士,台灣省文獻會簡榮聰主委,前歷史博物館何浩天館長,北門鄉洪登科鄉長及本宮侯萬蟾董事長等主持動土大典,興建「三寮灣東隆宮文化中心」,硬體建設於八十五年全部完成。 東隆文化中心位於本宮南側,佔地二九二坪,建築地下一樓及地上七樓,計建坪一○六四坪。 建築基礎、樑、柱、樓板等,採永久性銅筋結構,外觀採我國北方宮殿造形設計,並配龍鳳草木彩繪,朱紅圓柱,浮雕欄杆,雲頭雕塑,上覆金黃色琉璃瓦,莊嚴雅觀,氣派非凡。 一樓:設「展覽櫥窗」六個,大廳、展覽廳、辦公服務台,經常舉辦書法、陶藝、相片等展覽。 三寮灣東隆宮2025 二樓:演藝廳,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輔導、補助、設立演藝廳,有高級音響、燈光、舞台等設備,經常舉辦交誼、表演、唱歌、跳舞、開會、講道等,於89年1月9日舉辦揭幕典禮後開放啟用。
三寮灣東隆宮的中壇元帥並非我們熟悉的李哪吒,其姓氏為林,背後則流傳著一段感人故事。 (圖/翻攝自玉敕代天府三寮灣東隆宮臉書專頁)根據當地傳說,三寮灣的李府千歲是唐朝時玉帝冊封的三十六為進士之一,當年從將軍溪上岸後原本選擇要去南鯤鯓,但經過三寮灣時延遲了一下,南鯤鯓的神位已讓吳三王坐去。 三寮灣東隆宮 吳三王向李府千歲表示,三寮灣的地理很好,如果三寮灣遇到困難,南鯤鯓一定會出手相助。
三寮灣東隆宮: 北門蚵嗲
某次李府千歲交代要處理庄內邪靈,林姓乩身就先架起油鍋並加熱,準備稍後李府千歲降駕時就能以滾油處理邪靈。 不過時辰未到,李府千歲未降駕,林姓乩身天性至孝,想起家中的老母親還沒吃飯,急著想回家侍奉母親,遂自行以滾油處理邪靈,未料邪靈力量過強,反而將林姓乩身壓入滾燙的油鍋內,林姓乩身因公殉職。 經過多次重修,即今日所見之【高雄東隆宮】,主祀【溫府三千歲】,又號【高雄 第三東隆宮】。 所以現在參拜高雄東隆宮時,在鎮殿的溫府千歲正下方有一口井,只是在建築物下所以無法窺得,另一口井在廟旁左邊住家的騎樓,現安全考量井口有網罩保護,但仍可探得井水,並引此井水入廟內之後龍壁,從龍口流出。 提醒您,我們非宮廟代表,我們只是一個希望能建立廟宇數位生態的小團隊,如果您願意以小額方式支持(比如說贊助一杯咖啡,讓工程師熬夜有精神一點)。 可搭乘飛機、火車大眾運輸,從台南市火車站前圓環旁搭乘興南客運前至佳里站,轉往《佳里至蘆竹溝》線路, 往南鯤鯓於北門鄉公所站下車步行約 1分鐘即可到達。
四樓另一側則為禮俗文物館,在這此展區中,因為時間關係,她主要介紹了因男方入贅而立的雙姓神主牌,以及難得一見的泥塑土地公。 導覽員張麗珠讓大家一同走上木棧道,近距離觀賞王船的精湛工藝與內部結構在王爺信仰文物館的導覽告一段落後,學生提問當初文物館建立之緣由,張麗珠說明原先預計興建香客大樓,與此同時,當時台南縣縣政府有一地方文化館之補助計畫,因此便以王爺信仰為主題,建設此文化中心。 另外也有學生也提到文化中心的文物來源為何,張麗珠說明有部分為信徒捐贈,而另一部份則為東隆宮自行收購。 張麗珠特別分享東隆宮的名稱緣由,她說明在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李府千歲為信徒消災解厄,東奔西走,奉迎神尊者常有向隅之情況,為了解決此問題,廟方主事者決定為李府千歲分身。 三寮灣東隆宮2025 而在此過程中之關鍵儀式在於「開光」,此時降駕於乩童之神明自稱為東港東隆宮溫府千歲,奉玉旨派來協助李府千歲,從此,兩位神尊大展神威,信徒也快速增加。 三寮灣東隆宮 而慈安宮為了答謝溫府千歲,便改名為「東隆宮」,成為臺灣第二間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 建築特色 :
三寮灣東隆宮是先民隨著鄭成功渡海來台開墾,迎請李府千歲神像護佑,創廟甚早,主祀李、溫、吳、池府千歲及保生大帝,並以王船醮典聞名。 台南市北門區三寮灣東隆宮「新春嘉年華」,其中大年初一、初二舉辦「擲筊PK」大賽已進入第6年頭,冠軍得主將獲得125CC機車,總共錄取10名優勝者將獲頒優厚獎金及獎杯,更設置特別獎一名(連續笑杯最多者),比賽中並穿插摸彩助興,每年均吸引2千人熱烈報名。 (圖/翻攝自慈濟仙官府臉書專頁)林姓中壇元帥的母親往生後,李府千歲賜其林媽娘娘的聖號,並建一小祠,讓林媽娘娘享有人間香火,三寮灣東隆宮早晚都派人到林媽娘娘小祠上香。 高雄前金東隆宮源自台南三寮灣慈安宮李府千歲黑令旗,迄今已有60年歷史。 當年選定廟址時有段神奇傳說,千歲爺欲在此興跡駐蹕,於是藉由乩生起駕立竿擇定地點,諭選之地為一小土丘頂,事畢後眾生於是擇日開始整地興建廟宇,當推開土丘時赫然發現下方為一湧泉,泉井之水不斷湧出,眾生於是驚駭不已,不知所措。 當下便立即設壇起駕請示所以,千歲爺於是神諭指示,此乃地理之穴,源頭通往高雄港,眾生興建時只需以鐵板加以覆蓋不可將之填封即可,爾後廟之大門朝向高雄港,千歲爺之金身立於此井之正上方,便可國泰民安,財源廣進,鄉梓安寧,財子壽全。
三寮灣東隆宮: 點選前往 三寮灣東隆宮 官方網站
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輔導、補助、設立演藝廳,有高級音響、燈光、舞台等設備,經常舉辦交誼、表演、歌唱、舞蹈、開會、講道等,於八十九年一月九日舉辦揭幕典禮後開放啟用。 建築基礎、樑、柱、樓板等,採永久性銅筋結構 ,外觀採我國北方宮殿造形設計,並配龍鳳草木彩繪,朱紅圓柱,浮雕欄杆,雲頭雕塑,上覆金黃色琉璃瓦,莊嚴雅觀,氣派非凡。 室內採中 三寮灣東隆宮2025 央系統冷氣設備及電梯,為一現代化、古色古香的標準大樓。
三寮灣東隆宮: 高雄人不哭了!家樂福宣布 高雄愛河店將續約繼續營業
說到這大家一定覺得很奇怪,為什麼一開始是李府千歲來,但現在主位卻是溫府三千歲呢? 這就要說到當時從北門移民至前金的曾、林、洪、朱、黃,五姓人士說起,當時李府千歲的黑令旗來此發揮時,威靈顯赫,信眾漸多,後來要雕塑李府千歲金身入靈時,前來的神靈表示其為溫府三千歲,信眾於是又在另雕金身給溫千歲,而溫千歲也幫助地方與信眾甚多,李府千歲為了感謝溫府三千歲,便把主位讓給祂。 後殿是一座設計新穎,風格別具的二層樓建築,禽前設有新型天井,頂鑲圓玻璃無數,乃採自大輪船窗材,採光極佳,為廟宇創作傑作。 精美神龕分上下兩層,上為「凌霄寶殿」,崇祀 玉皇上帝、南斗星君、北斗星君、配祀四大天王及八仙女等。 下層為「海山寺」,奉祀 觀音菩薩、韋陀尊者、文衡聖帝、註生娘娘、夫人媽等。 本宮新建廟宇莊嚴宏偉,金碧輝煌,廟前兩根參天大旗竿,遠遠可見,氣勢萬千。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
至日據時期,日本人嚴禁人民奉祀神佛而毀壞神像,然而見證李府千歲神蹟後,日本人產生尊敬之意,因此李府千歲金身得以保存至今。 而目前宮內主寺除了李府千歲,更包括吳府千歲、溫府千歲、池府千歲四尊王爺,以及保生大帝,統稱「四王一帝」。 一進三樓的「王爺信仰文物館」,張麗珠便帶領師生觀看展區中獨具特色的樟木雕刻模型,她說明此模型為王爺遶境的陣頭隊伍,包括了蜈蚣陣、鬥牛陣、車鼓陣、布馬陣、北管陣、南管陣、高蹺陣、牛犁陣、龍陣、獅陣、十二婆者陣等,種類非常繁多,陣頭越多也代表信徒越多。 而她聚焦於其中36節的「蜈蚣陣」,由於此陣頭為龍頭鳳尾,又稱「百足真人陣」,此陣頭由36位適齡孩童扮為歷史人物,以人力扛抬,非常壯觀。 民國卅四年初,東港束隆宮 溫府二千歲,奉旨鎮駐本宮濟世,從此,李、溫二府千歲,相輔相成,大展神威,南巡北狩,受惠善信遍及全省各地,廟譽日隆,香火更盛,外地善信感恩之餘,又為方便就近奉祀參拜、庇佑,乃先後分靈建宮、設壇者有,台北、中和、板橋、高雄、五甲、鳳山等地。
三寮灣東隆宮: 【台南北門景點】東隆宮看王船 x 王爺信仰文化館 x 水滸傳英雄館,順道欣賞北門潟湖蚵棚景色
本作品出自銅雕師傅秦華,為信徒集資捐獻的永祀王船,形制為王船工藝中較為少見的泉州式古帆船,水手、船舍、船身、船帆比例協調,人物具動態,船身綴以淺浮雕之龍身,飛騰而上,展現律動美感,更增添此作品的工藝之美。 成神後被皇帝追封「代天巡狩」,頒旨全國建廟奉祀,春秋致祭,永享人間香火。 東隆宮的城隍殿門神,潘麗水藝師畫的是「四大元帥」的高元帥、殷元帥。 四大元帥相傳是鎮守玉皇大帝凌霄寶殿的鎮殿武士,為楊、李、高、殷四元帥(亦有說法是溫、康、馬、趙四元帥)。 四大元帥中,最容易辨識的應是「高元帥」,原因是他常被繪以持劍、舉嬰的形象。
三寮灣東隆宮: 水滸英雄館、禮俗文物館
李府千歲神威顯赫,保佑當地民眾,1902年為感念王爺的照顧,集資興建公厝「慈安宮」,奉祀李府千歲,為東隆宮的前身。 三寮灣東隆宮2025 三寮灣東隆宮2025 據調查慈安宮之命名,係因三寮灣屬學甲堡,當時堡內廟宇大部份冠以「慈濟宮」的「慈」字為首,以示對 保生大帝的敬意,因而有慈安宮之廟名。 侯正仁說,東隆宮以傳統閩式建築設計,內主祀神明有李、溫、吳、池府千歲及保生大帝。
三寮灣東隆宮: 三寮灣東隆宮 ⭐⭐⭐⭐
東隆宮文化中心過年期間全面開放免費參觀,是全國唯一以「王爺信仰」為主題知名地方文物館,春節期間配合舉辦宗教裝飾藝術的「宗教傳藝」藝術創作聯展,邀請劉進文雕刻家「府城、虎城、福城」老虎木雕,劉進文12年前曾雕刻老虎60公分,今年的老虎90公分,象徵虎年生豐。 開基李府千歲最早可追溯至清康熙四年,明永曆十九年(1665年),先民自中國渡海來臺時,為保佑航海平安,特奉請故鄉神明李府千歲金身隨船。 明治三十五年(1902年),庄民集資興建公厝型廟宇,並將廟名取為「慈安宮」。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廟宇重建,同時東港東隆宮溫府二千歲奉旨鎮駐,為答謝溫府二千歲前往輔助,遂將廟名「慈安宮」改為「東隆宮」,成為全臺第二開基東隆宮。 自此李、溫二千歲相輔相成,廟宇香火鼎盛,也先後在臺灣各地分靈建宮、設壇。 民國五十四年(1965年),因建築有部分毀損,因此將廟宇整修,完工後於民國五十五年(1966年)啟建三朝清醮。
三寮灣東隆宮: 信眾搶頭香撞倒天公爐 他神解「媽祖的困惑」!
接著,張麗珠與總幹事吳崑源帶領我們到並未對外開放的六樓,此處放置了許多玻璃剪黏。 吳崑源說明這些玻璃剪黏相較於交趾陶剪黏,保存年限較短,而且當初師傅必須直接在廟頂製作,相當費工。 他指出因為廟頂的玻璃剪黏裝飾褪色,便將其拆下以進行修復工作,進而能成為新的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