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景色多變又有芒草及蝴蝶,鄰近市區更是一大優點。 九龍坑2025 九龍坑 如不是執意緊隨衛奕信徑,以交通及等車時間加上難度而言,在九龍坑山經鳳園離開較衛徑輕鬆快捷。 鳳凰山嘅天梯樓級出名高所謂「天梯」,就係指一啲好多樓梯,好險要嘅山路,而且高度要有番咁上下,好似登天一樣。
- 繼續上山,走過上斜泥路便來到一小山頂,有人於石上寫了「玉秀峰」字樣。
- 沿車路不斷落斜,大約需要40分鐘,就抵達九龍坑村的小巴站,可以搭25B小巴去大埔,途中會經太和港鐵站。
- 相對於新界其他原居民鄉村來說,九龍坑村的立村較遲,約在清朝咸豐同治年間,當時祖輩已落籍新界的村民,有李、陳、彭、徐、王等姓氏,先後遷到這裏。
- 之後面對全程最費體力的原始山徑,建議穿行山鞋。
- 在路線沿途會看到寫意的流水淙淙,看起來跟日本屋久島的小溪有幾分相似。
不一會兒,行到一處馬路路口,轉左入去,沿馬路天橋旁的行山路過河,行到塘坑村;仰望村後的高山,就是今次的目標龍山。 在A2出口落扶手電梯,沿粉嶺車站路旁的行人路繼續行,轉彎經過粉嶺站遊樂場,至新運路十字路口,不用過馬路,轉右沿新運路旁的行山路走。 約行5分鐘便至馬會道十字路口,轉右沿馬會道行。
九龍坑: > 香港好去處搜尋
中途石塊被寫上「玉秀峰」的288米山丘設三角測量站。 小休後又再步上天梯,是風景最開揚的一段,回望吐露港海景、船灣淡水湖、馬鞍山、八仙嶺等。 九龍坑山是香港行山著名天梯之一,由入口到休憩設施為1214級,玉秀峰至九龍坑山956級,未計算天然山徑及斜路已最少行2170級樓梯。 根據漁農自然護理署網頁,幻紫斑蛺蝶、藍鳳蝶、窄斑鳳尾蛺蝶、散紋盛蛺蝶、電蛺蝶和金斑蛺蝶等43種蝴蝶都在九龍坑山出沒。
-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多條路線配合科學園大型活動〉[新聞稿],2018年12月20日。
- 不用過水壩,跟住馬路行,出了閘口,沿鶴藪道續走,當你見到馬路右邊有個寫住「鶴藪圍」的涼亭時,不要停下來等車,你行左邊的馬路入鶴藪圍,在總站等小巴。
- 一坳之隔,對面更高的山頭是龍山的主脊,還能見到一會兒登頂的山路。
- 在此右轉,及後在分岔路口離開家樂徑右轉(循左方山徑可續走家樂徑返回鶴藪水塘)前往沙羅洞。
不過,當看到這古老住宅的照片或影片後,會否令人勾起一分熟悉感。 這座白色大宅住於大埔九龍坑,由於外型獨特,經常成為電視劇集甚至電影的取景場地,亦曾被列為三級古蹟。 電臺方面,香港三間主要電臺,都有喺九龍坑山起發射站,家下全部都係特高頻兼調頻(FM)廣播,但呢個站唔係乜臺都有。 商業電台嘅商業一台,山上以八十八點三兆赫廣播,而商業二台就九十點七兆赫。 香港電台嘅香港電台第一台,用九十三點二兆赫; 香港電台第二台,用九十五點三兆赫;香港電台第四台,用九十七點八兆赫。 新城電台嘅新城知訊台,用一百點零兆赫;新城財經台,用一百零四點七兆赫。
九龍坑: 衛奕信徑第九段標距柱:W106 – W125
2020年11月30日:往觀塘碼頭方向增設創新路「創新路」及科學園路「馬料水公眾碼頭」站,往九龍坑方向增設科學園路「馬料水公眾碼頭」站。 2018年12月21日至12月26日:為配合歌手何韻詩於香港科學園大廣場舉行《On The Pulse Of 我們正在》演唱會,活動結束後增設由科學園前往觀塘碼頭的特別服務。 此路線之北行終點雖然位處北區,但在路線籌劃的過程中並無諮詢北區區議會,路線牌亦顯示為「大埔(九龍坑)」。 由於此路線需要在北區範圍停泊,待至開車時間駛往九龍坑接載乘客,因此北區區議會曾提出此路線順道接載和興村與何家園乘客。
左邊有一條小徑可返回主徑,也開始了衛奕信徑9段。 前面分叉路口,一邊是往沙螺洞,而另一邊是往流水響水塘,指示十分清晰。 九龍坑 山徑極之平坦,而且是石屎路,基本上是一條馬路,修理發射站的工人都是駕車上來的。 行大約十分鐘左右,右手邊會見到一個大涼亭,涼亭後便是前往流水響的山徑。 後半程全都是落山,少許上斜也沒有,路況平坦易走。 373、673/673P:不設「方法2」之$4.2轉乘優惠。
九龍坑: 路線資料
(潘曉彤攝)【明報專訊】大埔九龍坑被綿延的山巒環抱,或因而得名。 上山當日是復活節長假期的最後一天,驕陽似火,下午一時冒著三十度高溫,跑上一座沒有大樹的小山,也不是說笑。 龍山雖不高,但是上山的路也頗為陡峭,基本上沒有平坦的位置可供休息回氣,也沒有一棵高大樹木讓你乘涼遮陰。 上行到約500米高的山脊,路段變得平坦易走。 再向黃嶺進發,站在600米的山麓上,可欣賞大埔、船灣海、吐露港等一帶的景色。
九龍坑: 天梯一:孖崗山(海拔386米)
這段路上得幾急,有些位置幾大級,可能需要雙手輔助行上去。 途中有個分岔路口,轉右上斜往電塔方向行,那兒的樹上有大量絲帶。 在電塔下有樹叢,是路上少有的樹蔭位置,適合遊人休息一會。 九龍坑 路上樹根交錯,形成一級級上山路,沙泥路面上滿佈落葉,時而大石橫路。 經過一座電線杆,路徑逐漸出林,愈來愈少樹蔭,間中回頭一瞥,可見粉嶺,還能遠眺深圳的高樓大廈。 行多10分鐘馬路上斜,行至塘坑配水庫的鐵閘口,不用入去,行鐵閘左邊繼續上,沿鐵絲網外的小路行,十分狹窄,之後還要跨欄到石屎小徑,行到盡頭就接上龍山的天然山徑。
九龍坑: 查看
靠右行便可返回主徑,一直走便來到一處有幾張長椅的位置,景觀非常開揚,可眺望整個大埔。 好快又來到另一個較大的休憩處,這樣還有鞦韆。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73X, 74D, 74P, 82D, 271B, 272A, 272P, 274P 新增巴士站〉[乘客通告],2020年11月。 」個人八達通卡繳付車資,均可享有每程劃一$2.0的票價優惠。 這段山路崎嶇,落得幾急,十分狹窄,兩旁草叢茂密,但路胚還算清晰,只要望住水塘落山就沒有錯。 路況方面,大多是乾泥面,亦有些大石,部分位置有點滑,有點難行,建議大家穿行山鞋。
九龍坑: 九龍坑山 (大埔頭 – 鳯園)
如果還想一口氣逆走八仙嶺,從一開始登九龍坑山,已經是一條無盡天梯,感覺是無盡的絕望,之後再經過屏風山、黃嶺、犁壁山等等。 走個半天,體力消耗得所餘無幾,才終於踏上純陽峰,路線難度絕對提升了N倍。 當然,如果想減低難度,純粹想挑戰一下九龍坑山,也可以早早選擇經流水響水塘,以流水響村為終點離開。
九龍坑: 西貢東洋山
第一個是在大埔頭村附近,沿衛奕信徑第八段上山。 路線2:於太和火車站乘火車離開,或巴士路線64K、71K、72、73、73A、74A、E41。 龍山之下就是流水響水塘流水響水塘已不再為市民供水,轉為向附近農地供水作灌溉之用。 到訪當日不少遊人前來野餐、拍照、放狗、跑步,大家都珍惜長假期最後的溫暖陽光。 不過,流水響水塘交通不太方便,因為只有一線綠色小巴來往粉嶺市中心、流水響及鶴藪水塘。
九龍坑: 巴士路線數目
走至越高處,可180度橫瞰林村至大埔海濱公園一帶,甚至遠眺至對岸大埔滘。 新界東北,係山脈諸地帶,而九龍坑山,就喺山脈嘅東南角。 九龍坑山,西同南都係平原,喺大埔、林村、大窩到粉嶺、上水嘅平原中,一支獨秀,同大窩另一邊北大刀岃,相對而侍。
九龍坑: 香港山野天梯
大帽山就在大埔市鎮南方遠處,其頂峰剛埋在矮雲中。 九龍坑山東面山谷,就是「觀蝶天堂」沙螺洞,我在回程之際,見大蝴蝶站在矮叢上撲撲翅膀打招呼,其黃翅黑紋我從未見過,不知蝴蝶是否從沙螺洞飛過來。 曾聽山友說帶同小朋友登針山時遇上跑山比賽,在陡峭又狹窄的山路上讓路予跑手造成一定危險。
九龍坑: 路線數目
玉秀峰過後是一段比較崎嶇的風化路段,惟小心走的話問題不大。 大約 20 分鐘後便會重新接上水泥路(和梯級),這裡大概是附近居民的晨運路線,沿途設有數個涼亭。 餘下的路段也再沒有什麼需要特別注意的地方,只需專心把樓梯走完便會到達終點…接上水泥路後再走約 1.9 公里便抵達大埔頭徑,完成八仙嶺及九龍坑山連走。 由鳳園路起步,在鳳園蝴蝶保育區辦公室後的分支右轉,循水泥梯級一直上走至車道。 沿車道左行,轉接泥徑,橫過小溪後直走(左方山徑可通往九龍坑山 )。 走過沙羅洞張屋,在分支右轉(左方山徑可通往鶴藪水塘 )。
燒烤場下是流水響水塘的打卡熱點,翠木夾道,湖光山色。 我從流水響水塘出發,經郊遊徑,邁步登上九龍坑山頂。 流水響未改建成水塘前,是一處水潭,有文獻說,此潭於春夏有飛瀑聲,於秋冬則有琤琮水響,四季皆聞水聲,故有流水響一名。
九龍坑: 衛奕信徑在1996年啟用,今年是她的25周年,以下有其他衛徑路線介紹:
沿山徑繼續上走,輕降淺谷後,沿較急斜的山徑東行登上龍山。 由此往東北方向行走(右方小徑可下降至九龍坑老圍附近)。 跨過東北方的山頭 ,及後循較急斜茂密的東面山徑下降至流水響水塘。 流水響水塘的落羽杉是行山打卡的熱點,每年冬季12月到1月開始轉紅。 流水響位於北區,行山徑四通八達,遊人觀賞過湖光山色後,不一定要沿流水響道的馬路行回去搭小巴或者行出皇后山邨搭車,附近有不同難度的行山路線供遊人選擇。
九龍坑山是鄰近市區行山路線,太和站A出口入太和廣場,左轉再右轉落電梯。 九龍坑 巴士總站左轉沿寶雅路到十字路口,過左邊紅綠燈後,越右邊紅綠燈順大埔公路大窩段前行。 經公廁後左轉,紅磚屋前為登九龍坑山天梯的入口。 大埔頭到九龍坑山頂,中途經過最少5個涼亭,不用急於登頂。
雖然香港嘅山唔算高,但過千級嘅「天梯」亦有好多,所以大家計劃行山路線前,亦不妨了解一下,萬一要行都有心理準備。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運輸署,〈九巴第272A號線加強服務及於大埔創新路及沙田科學園路增設巴士站〉[交通通告],2020年11月20日。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開辦全新路線72C、74D、74P 九龍坑2025 九龍坑 強化大埔巴士網絡〉[新聞稿],2014年12月24日。
經過大埔區議會「跟進大埔區公共巴士服務工作小組」於2014年6月27日的會議討論後,當局於同年八月提交經修改的新路線方案,往九龍坑方向改由龍翔道直往大老山隧道,不經新蒲崗及鑽石山。 因應白石角人口增長與香港科學園持續發展,當局建議開辦每天全日服務路線74D,來往九龍坑及觀塘碼頭,途經白石角,以及繞經新蒲崗及鑽石山,以彌補當年70X線停辦後,來往大窩西支路及九龍東巴士服務的不足。 這段路也是流水響郊遊徑,平坦易行,跟之前上落龍山的路可說天淵之別。 輕鬆行了20分鐘,就由水塘行到桔仔山坳,接上軍車路。 桔仔山坳是個主要分岔口,選右路的大馬路落山。
九龍坑: 方向
如果以鶴藪水塘作為目的地不方便的話,就可以繞九龍坑山一圏,到達山頂後向右面支路走,可經鳳園回到大埔站,此路線長度約為8-9km。 這次龍山、流水響的行山路線全長7.7公里,行了約4個半小時,若果打算在龍山或水塘留耐一點打卡的話,預算5小時為佳。 在九龍坑村,有間士多,大家落山後可以馬上買汽水飲。
九龍坑: 流水響補給情況:
九龍巴士(一九三三)有限公司,〈九巴多條路線配合科學園大型活動〉[新聞稿],2018年12月20日。 此路線方便從香港科學園下班前往東九龍的上班族,亦補充了自從70X線停辦後,大窩西支路沿線居民全日前往東九龍的空缺。 惟此路線班次非常疏落,又需繞經白石角,儘管北行不須繞經鑽石山,南行於大埔區亦設有相當於74X線全程收費的分段收費,但北行仍收取較高車資,故乘客大多不會刻意等候,非繁忙時段客量較低。 乘客須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信用卡或同一流動支付工具帳戶(九巴/龍運「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享用上述轉乘優惠。 T277:與373、673線之間不設互相轉乘優惠;T277線轉乘其他路線使用「方法1」計算方法,由277A線轉乘T277線亦使用「方法1」計算,其他路線轉乘T277線則使用「方法2」計算,不論何種方法車資較低。 乘客需使用同一張八達通卡/信用卡或同一流動支付工具帳戶(九巴/龍運「e度嘟」電子支付系統)享用轉乘優惠。
九龍坑: 路線全長
我們由粉嶺火車站出發,走到塘坑村,之後沿著村口的馬路一直走到約百米高的配水庫。 配水庫旁邊有一條明顯版行山人士開闢出來的小徑,小徑沿著配水庫的外邊伸延出去。 穿過配水庫後就是上山路徑,龍山不是熱門行山路徑,本來沒有遠足路線,只是有前人行過時留下絮帶用作指路。 即使是絲帶路線,也不用怕會迷路,因為路線也算明顯易找。 九龍坑2025 八仙嶺自然教育徑起點位於大埔大美督,終點在新娘潭自然教育徑附近。 全長4.4公里,從仙姑峰可逆走這段教育徑前往大美督,需時約30分鐘。
前面山頂有發射站的地方就是九龍坑山,還有少許路程便到。 很快便到頂,最頂那級寫著「956級」,不知從哪裡開始計算呢? 面前有一條分叉路,右邊是往山頂發射站,同時這裡也進入了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 完成梯級,八仙嶺郊野公園範圍向右走,可到九龍坑山頂的發射站(沿軍路左走為衛奕信徑)。
不用過水壩,跟住馬路行,出了閘口,沿鶴藪道續走,當你見到馬路右邊有個寫住「鶴藪圍」的涼亭時,不要停下來等車,你行左邊的馬路入鶴藪圍,在總站等小巴。 鶴藪圍通常很多人等小巴,如果你在鶴藪道等,很可能上不到車。 九龍坑2025 最簡單的方法是原路折返,沿馬路行出去,約行15分鐘回到鶴藪道及流水響道的迴旋處,在那裏等待52B小巴。
由太和港鐵站起步,走過大埔運動場、三育中學和太湖山莊後,便右轉上衛奕信徑8段上山,未幾已是連着幾條樓梯的路。 上山時可俯瞰康樂園,及沿途經過「傻人樂園」,即由市民自建的晨運園地,內有避雨亭、椅子等供人晨操,但其合法性仍存有灰色地帶。 終點:續走第十段,或接走八仙嶺自然教育徑至大美督,乘搭九巴75K號或專線小巴20C號至大埔墟港鐵站離開。 一條路走到底便是流水響水塘,可先轉左走「流水響水塘」一轉。 左面的盡頭是流水橋及龍山橋,橫過流水橋後可欣賞到一片落羽松,天氣漸冷了,落羽松也開始換上紅衣。 返回入口處的水塘邊,可看到百花魚藤,非常粗壯,除了這裏之外,只有「荔枝窩」才能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