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往車牌顏色按不同車種有所規定,的士以住曾使用綠底白字[3],後期改為與貨車相同的黑底白字(與澳門車輛號牌相似)、巴士(包括小巴)使用紅底白字、以及私家車輛使用白底黑字(白牌車之名即由此而來)。 所有於1983年6月1日起新領牌車輛的車牌必須採用反光物料製作。 已領牌的車輛則獲2年寬限,於1985年6月1日或之前須全數更換反光車牌。 字牌上構成分為白底或黃底,須用反光物料製成,英文字母及數目字的任何部分均不得採用反光物料,長闊介乎8至11公分之間[1]。
- 假設路牌排板和字距太闊或太窄、資訊過多,亦會影響駕駛者閱讀。
- 實驗證明,駕駛者以時速 100 公里,在 100 至 150 米內的 6 秒能夠淸楚接收路牌資訊,反映「公團文字」不符合日本政府文部省的標準,不過其特點與 Transport 一樣,成功提高可讀性。
- 根據車輛登記資料,「28」車牌用於一輛2012年出廠的黑色勞斯萊斯Phantom EWB上。
- 巴士數目自1970年代開始增長迅速,大大減低預留車牌措施的實際成效,巴士與普通車輛開始一同分配車牌號碼,首輛巴士為中巴丹拿珍寶AX6001(RLX1,即後來的SF1)。
- 他在拍賣會後向傳媒批評自訂車輛登記號碼計劃的價高者得機制,對原創人不公平。
- 讓市民自行選擇非制訂排列英文字母及阿拉伯數字作為車輛登記號碼。
只需要載入合乎標準的PDF印刷檔案,所有工序將會以電子數據方式自動運作,包括CMYK 總墨量控制都再無需人手技術。 最早發行的登記號碼沒有字母,由1發行至9999,然後是”HK”字頭(HK1-HK9999),接著是”XX”字頭(XX1-XX9999)。 “XX”字頭的出現,是當年簽發車牌的警司發現”HK”字頭已用完,便順手打兩個交叉(”XX”),本來表示隨便用兩個字母,但負責發出車牌的卻以為是使用”XX”字頭。 及後”XX”字頭用盡後,當局便決定由”AA”字頭按英文字母順序發出車牌。 民用車輛的登記號碼多為兩個英文字母配以一組1至4位數字(1-9999)。 公共小巴方面,2003年至2016年時間,部分專綫小巴營辦商進智公交、捷輝汽車(部分由台灣北圜實業有限公司供應)、信威國際、中西區小巴服務及冠升投資旗下的部份車輛也採用了橙色字體電子牌。
香港車牌字體: 申請和拍賣
早年1至20號車牌本身是政府高官及議員持有,從21號開始才是公眾持有。 但現在除1號車牌由現任警務處處長專屬以外,其他數字已全部作公開拍賣。 特殊車牌號碼(一般稱為幸運車牌號碼,Special Vehicle Registration Mark)則只有數字,或由最多兩個英文字母及《道路交通 (車輛登記及領牌)規例》附表5載列的任何一組特別數字組成。 巴士數目自1970年代開始增長迅速,大大減低預留車牌措施的實際成效,巴士與普通車輛開始一同分配車牌號碼,首輛巴士為中巴丹拿珍寶AX6001(RLX1,即後來的SF1)。
其實監獄體在可讀性和美觀方面,不一定比全眞粗黑好;製作監獄體亦祇是單純從文化保育角度出發,所以香港更加應該設計一款可讀性高而又美觀的路牌中文字體。 九巴的例子則有利蘭奧林比安(AL27/ET1852及AL118/FF1819)及Enviro500 (ATEU1/MJ2927);嶼巴的例子則有五十鈴MT112K(ILS15/DV5110)。 但我們忽略了字體本身是一門藝術,而藝術不是冷冰冰的科學數據,需要通過視覺感應才可得出結果,通過微調字體高度位置,感覺就馬上變得不一樣。 方正字體 – 最早期是Charles Wright font,字體非常容易辨認,之後經過改良,Charles Wright 1935就是方正字體的初稿字型。 個人感覺修改後的版本少了字體的個性,B及D字型尾巴消失了,有點可惜。
香港車牌字體: 部分已知擁有自訂車輛登記號碼的名人
若車主身故或放棄該車牌,政府將收回車牌,並重新拍賣供公眾競投。 市民可自行申請一個已棄用的車輛登記號碼(俗稱「勾牌」),在經過公眾競投程序投得後,便可使用[24]。 惟自訂車牌及以拍賣方式出售的特別車牌號碼[20]均不可以任何方式轉讓予他人[23]。 香港電單車的登記號碼最初是與一般車輛分開發行,也是從無字母的號碼開始,當無字母號碼發行完畢後,發行者使用了單字母配數字(如圖中的「E259」(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互联网档案馆)),有別於一般的雙字母。 時至今日,仍有少量的電單車使用舊有的專用車牌,因此香港便會有兩輛車使用相同的登記號碼[5]。
寶馬字體 (Helvetica) – 誕生在二次世界大戰後的瑞士,是當代最被廣泛使用的字體,平面設計有一個廣為流傳的笑話:《如果你不知道該用什麼字體的時候,就用Helvetica吧》雖是玩笑,但也可以看出,這款字體有多優秀及普及。 Helvetica幾乎是一部完整的60年代的平面設計史。 它莊重,緊緻而通俗,不會帶有文化及地域所產生的衝突;它簡潔,清晰,不張揚的個性,非常適合應用各種設計上。 發行者也抽起一些”FU”及”FV”牌,供需穿梭中港兩地的內地車輛使用。 隨著香港主權移交,運輸署也於2003年中開放”BA”及”BF”牌予公眾競投。
香港車牌字體: 英國車牌字體下載
牌面由反光物料製成,字體為黑色,長闊介乎8至11公分之間。 為免與數字”1″及”0″混淆,字母不會使用”I”、”O”及”Q”。 現在的標準於1983年5月31日起使用,在之前是使用紅底白字(巴士、小巴)、白底黑字(私家車輛)及黑底白字(的士、貨車)。 可是,細心觀察路面上不少車輛展示的車牌,對比香港法例第374章《道路交通條例》下的《道路交通(車輛登記及領牌)規例》第8條及附表4,香港車輛展示的車牌號碼形式、顏色、構造、裝配及照明方面均有一套規定。 除了反光車牌規格要符合編號B.S.AU 145a 的英國標準規格,車頭的是白底黑色英文字母及數目字;車尾的,則為黃底黑色英文字母及數目字。
「自由香港楷書」因承蒙各位有心的義工、團體及顧問團體的支持協助,才得以順利完成首四千小學生常用字。 1951年,1至9999的一萬個車牌都發完,就開始在車牌的數字前加上「HK」字頭(HK1-HK9999),接着是「XX」字頭(XX1-XX9999)。 我們有多種款式的車牌款式供選擇,由一般的平面車牌,到閃亮搶鏡的水晶車牌,再到現時最流行的尖字車牌,我們都一應俱全。 部份巴士迷更自行製作模擬車牌或小車牌,但不加上標準指示,以便與真實車牌區別出來。 而有巴士迷亦創立了製造迷你車牌鎖匙扣及飾物的商號,讓巴士迷訂購。
香港車牌字體: 展示方式
到2008年有傳媒質疑方角車牌字體車牌違反相關法例後[4][3],車牌生產商Over 香港車牌字體2025 Target和興利已於翌年逐步以合乎法例描述的尖角字體車牌取代方角字體車牌。 反光車牌依照1972年9月11日公布編號B.S.AU 145a的英國標準規格製作,前端車牌為白底黑字,後端車牌為黃底黑字,反光車牌的編號須與車輛牌照登記編號相同。 [3]車行或車牌代理商獲運輸署書面批准後,獲授權依照上述標準自行製作反光車牌,並在車牌底部標示「B.S.AU 145a」及生產商名稱。
香港車牌字體: 車牌字體下載,有幾款台灣車牌應該可以使用
自訂車牌政策於2006年實施,車主可運用絕大部分英文字母及數字編輯車牌號碼,惟不能超過八個字符(包括空格在內,因一個空格亦會當作一個字符)。 顧名思義,自訂車輛登記號碼(Personalized Vehicle Registration Mark)旨在讓車主自行編輯車牌號碼,申請經過運輸署審批及公眾競投後,便可使用。 車牌可以被警方車牌辨識系統、偵速攝影機、衝紅燈攝影機及雷達測速辨識。 香港車牌字體 任何車輛的車速超過路面車速限制、衝紅燈、車主已被停牌及違反《道路交通條例》,有關裝置便會開始拍攝。 另外,車牌亦可以用於法律證據,所以有人會掛假牌逃避法律責任,等於使用虛假文書並誘使另一人接受該文書為真文書。 除了早期轉用反光車牌時期外,一直以來大部分車輛(包括巴士)所使用的車牌字體均呈方角狀。
香港車牌字體: 車牌字體
警方在執法時可否在這方面若不太過份保留一點彈性,給予時間更正。 不少網民指摘政府放棄Transport路牌,不過以筆者理解,有關決定並非政治原因。 在靑嶼幹線通車時,路牌開始轉用綠色路牌標準;正當路牌由人手製造轉為電腦製作,則採用電腦字體 Arial 或 Helvetica。 採用 Arial 和 Helvetica 不特止,間距和行距卻是十分「是是旦旦」,令人慘不忍睹。 其實自從2010年, Transport路牌重新「復活」,例如在屯門公路擴闊工程出現的路牌,已經轉回有關字體。 重新使用 Transport 固然是好事,但當局更應該考慮,目前採用的路牌中文字體(全眞粗黑)的可讀性問題。
香港車牌字體: 巴士迷文化
「XX」字頭的出現,據說是當年簽發車牌的警司發現「HK」字頭已用完,便順手打兩個交叉(「XX」),本來表示隨便用兩個字母,但負責發出車牌的卻以為是使用「XX」字頭。 英文字型聯盟推薦的這套汽車車牌字型,版權為”可商業用途使用也可以個人使用” ,但是如果有很特殊的用途或是做成LOGO或是商標字的話請通知作者 Raymond Larabie。 不少巴士迷以車牌號碼(通常為其愛車的車牌)作為交通迷討論區(或其他網站)的稱呼,部份巴士迷更是當中的活躍會員。
香港車牌字體: 香港車牌是如何組成的?
相信不少人聽過,香港路牌的字體是來自英國的 Transport,也是我最感到親切的字體。 假設路牌排板和字距太闊或太窄、資訊過多,亦會影響駕駛者閱讀。 Transport 可讀性非常高,當駕駛者高速駛過的時候,可以瞬間看到路牌帶出的資訊。 但不說不知, Transport 本來是拉丁字體,用在英文字體可謂相當完美,用在中文字體上卻是反效果。 不少人或者發現香港的「前白後黃」車牌(BS AU145a 標準)承傳自英國,「前白後黃」用處是因應駕駛者在大霧天氣情況下,透過照射車牌而得知前面的是對頭車還是同一方向。 市民自行選擇的車牌,以底價港幣5000元為拍賣起點,車牌拍賣收入會用作扶貧用途。
香港車牌字體: 香港車輛登記號碼
根據現行法例,以個人名義登記的車牌在登記人離世後均需交出;以公司名義登記的車牌則可變相永久擁有,故部份人在投得心儀車牌後會透過公司持有。 一些字頭也被抽起,供特別車輛使用,「AM」是供政府車輛使用,「LC」是供立法會車輛使用。 2000年前,「RC」及「UC」分別供區域市政局(Regional Council)及市政局(Urban Council)使用。 還有一些特定地區專用的字頭:長洲的機動三輪車的登記號碼是”VV”(Village Vehicle)牌。 香港車牌字體2025 部份巴士迷有收集巴士布牌的習慣,部份不良巴士迷為取得該等珍貴物品,不惜盜取車廂配件,九巴布牌是其中之一。
香港車牌字體: 電子牌
布牌是巴士最早期使用的路線牌,各間專營巴士公司均有採用。 巴士公司將路線編號或/及目的地以油墨印製在黑色布上,然後裝配在車廂前端、後端和上客車門前的路線牌箱內,使用滾軸裝上,車長如欲更改路線時需攪動滾軸,俗稱「攪牌」。 當你從汽車代理購買一輛全新車,一般都由汽車代理代辦車輛登記並把由運輸署批准的登記號碼做前後反光車牌一對,安裝於車輛上。
領有香港車牌的車輛可申領「粵ZXXXX港」號牌,俗稱「中港車牌」,掛有這類號牌之車輛可經各個口岸來往香港和廣東省。 「粵Z」號牌的申請門檻較高,例如:需要在廣東省有實際投資最少320萬港幣、擔任全國、廣東省市及部分地區人大代表或政協委员、以及對廣東省公益事業累計捐款1,000萬人民币或以上等等。 自2018年11月起,已取得经由其他口岸通行指标的车辆可直接经港珠澳大桥口岸穿梭中港两地。 最早發行的登記號碼沒有字母,由1發行至9999,然後是「HK」字頭(HK1-HK9999),接著是「XX」字頭(XX1-XX9999)。
香港車牌字體: Dealerplate Font 汽車車牌字型下載
膠牌是一種以膠物料製成的路線顯示牌,比起布牌更為耐用,字體印刷相對清晰,當需要增加新路線時亦更為靈活。 現役巴士路線牌種類計有布牌、膠牌和電子路線牌,巴士設有空間安放車廂路線牌,通常以箱盒方式擺放,故展示及存放路線牌的空間稱為「牌箱」。 路線牌(Headsign或目的地指示器、Destination 香港車牌字體2025 indicator)是巴士及公共小巴的設備之一,通常設於巴士前後兩端和上車門旁邊及小巴車頭,供乘客識別巴士所行走的路線編號與目的地。 從汽車代理購買一輛全原裝汽車,不再加添任何改裝,當你以為便不會因車輛設備而招致警方抄牌時,那只是一廂情願的想法吧!
香港車牌字體: 車牌演變
當時巴士車牌仍有連續編號,尤其在九巴丹拿系列最為明顯。 在《2020年香港施政報告》中,行政長官林鄭月娥表示,粵港兩地政府正構思推出「港車北上」計劃,初步構思為香港私家車司機只要備齊文件,以及已申領內地車輛牌照、執照和保險後,毋須申請配額,就可以經港珠澳大橋進出自駕往返中國內地(只限廣東省)。 而合資格者自駕入境後,每次可連續停留不超過30日,每年累計停留不超過180日。
香港車牌字體: 香港地铁、路牌等公共场所用的是什么中英文字体?
圓字體 – San Serif系列,用在車牌上超過20年,有方正圓角及字寬不一圓角字體,中性而帶有親切感,簡潔,清晰。 Jeffrey受訪時笑指筆試第二次就合格,又指首次考試的時候因工作到凌晨,但不是藉口,更透露會在下年2月考路試,自己到時會學得頻密點,準備得更充足。 香港車牌字體2025 至於身旁的Louise一次就考到車牌,問Jeffrey是否有壓力? 他表示不會:「今次都係考自動波,個腦暫時未function到棍波車。」而Louise亦給予貼士,叫Jeffrey在路試前2個月要不斷學車,最少要上20堂。
早前我接受報章訪問時,提到Arial及Helvetica兩種字體的線條,比較合適使用在文書上,使用路牌上會讓駕駛者看得比較吃力,建議運輸署盡快全面用回「Transport」字體。 據我哥哥所說,他一位在運輸署工作的朋友表示運輸署看到報導後,該署已立即派人手跟進有關問題,反映該署反應快速。 在回歸前,香港一向重視英文而輕視中文,在路牌上亦能淸楚看出「英文在上,中文在下」。 以前香港政府純粹跟隨宗主國決定,採用 Transport,並無考慮過中文的可讀性。 幸好當時路牌上的中文採用無襯線體(如黑體),並非帶有襯線(如宋體);帶有襯線當然不適合高速駛過的駕駛者閱讀了。
香港車牌字體: 部分已知擁有特殊傳統車輛登記號碼的名人
自訂車牌可使用包括英文字母、數字及空格最多共8位登記號碼,若申請的號碼組合中包含英文字母「I」、「O」及「Q」者,運輸署均會視作數字 1 及 0 處理,以符合法例要求;且不能與政府制訂的登記號碼相同。 九巴保留了一些古董半駕駛艙巴士,或是巴士迷私人保留的古董巴士,配上復古設計的舊式車牌,只作裝飾用途。 有關巴士早已除牌,如有需要在道路上行駛,須掛上俗稱T字牌的「試車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前,汽車車牌只有數目字,部份更只得3個數字(例如30年代投入服務的九巴Thornycroft巴士)。 巴士的車牌,另外寫上「Public Vehicle」字樣,直至70年代左右取消有關字眼,但仍保留紅底白字的設計,以跟私家車輛的白底黑字及的士的黑底白字作區分。 城巴部分車輛投入服務時已裝有路線編號電子牌,並於1996年試用一體式電子牌,後來大部分新購巴士均裝有一體式電子牌,並為部分較早期出牌的車輛改裝。
香港車牌字體: 香港車輛號牌
第二,JPG圖案像數低,字體放大到80mm高,只有幾個字可不經修改下可以使用,其他字體邊界齒輪狀嚴重,對自身產品有一定要求的人基本上是用不了。 最後,都是要我們的字體設計師從新勾劃字體,做成書寫文檔才能用得上。 字體 – San Serif系列,1972年後統一用上Ministry font,大寫字體莊嚴而帶有古典的結構,充滿英式味道。 字體清晰,容易辨認,但有某些字型輪廓太深,整組車牌字母放在一起欠缺美感。 香港電單車的登記號碼最初是與一般車輛分開發行,也是從無字母的號碼開始,當無字母號碼發行完畢後,發行者使用了單字母配數字,有別於一般的雙字母。 及後電單車的發牌也與一般車輛合併,原有已發出的的登記號碼繼續沿用,直至車主取消登記。
香港車牌字體: 保留及轉讓車牌
[44]不過車牌通常被螺絲固定在車身,因此通常他們進行撬開拆除的動作時,車牌會被損毀,除非他們使用螺絲起子拆除。 根據《規例》,如登記車輛在一段超逾2年的期間沒有獲發/續領車輛牌照,該車輛登記會被取消。 有些巴士涉及嚴重交通意外需留廠待修(如九巴ATR101、3ASV378、AA31)或離港檢驗(如AVD1),若持續逾兩年,車輛須重新領牌才可在路上行駛。 巴士公司會以新的車牌號碼取代意頭不吉的號碼,或騰出原有意頭較佳的車牌轉讓予其他車輛或第三方人士,當中以中巴及新巴最為明顯,後來城巴也於巴士退役後保留個別車牌,以作日後轉讓。 該等巴士需獲發一個新的車牌號碼,以便辦理車輛拆毀手續。 專營巴士公司有時把吉祥寓意的車牌轉讓予管理層,如城巴454、565、635、831。
由於發行時把4字頭的四位數字(4000至4999,但首個車牌是4101)登記號碼預留給巴士和的士使用;5字頭的四位數字(5000至5999)登記號碼則預留給貨車使用,因此一些車牌被抽起。 香港車牌字體2025 而早年8字頭的四位數字(8000至8999)登記號碼預留給政府車輛,其後才改用「AM」字頭。 印刷技術日新月異,已導致傳統手作技術接近尾聲,數碼印刷控墨技術、對位、拉版、分色、水墨平衡、水鬥液調配等工作。
《道路交通(車輛登記及領牌)規例》(第374E章)第16條規定,汽車的車輛登記號碼,只可轉移至擁有或以前曾擁有其登記號碼被移轉的汽車的人所擁有的汽車。 車輛的登記車主可保留登記號碼為期不超過12個月,將車輛登記號碼與車輛一併轉移,此過程俗稱「留牌」及「套牌」。 1983年,政府修訂法例,規定所有車牌都必須採用反光物料製作,生產過程也須依照英國B.S. [2]所有於1983年6月1日起新領牌的車輛必須符合有關規定,而全港首批安裝反光車牌的專營巴士為九巴的兩軸都城嘉慕威曼都城(M1-M4)。 已領牌的車輛則獲兩年寬限,於1985年6月1日或之前須全數更換反光車牌。
中巴早於1977年已於旗下巴士試用電牌,九巴亦在1984年試用,後來全數車輛均改用舊有顯示設備[3]。 至1997年,九巴再次試驗電牌,後來購買新車時均配置一體式電子牌。 電子牌(Electronic Destination Sign)是「電子路線顯示屏」或「電子路線牌」的簡稱,是現今香港巴士的配備之一,以黃綠色、橙色或白色在顯示屏上顯示。 部份九鐵/港鐵巴士的都城嘉慕威曼都城9.7米巴士和利蘭奧林比安11米巴士的前端,都被改裝為類似九巴款式的膠牌,而舊款單層巴士(三菱MK117J、富豪B10M、丹尼士飛鏢)的左側及後端均採用膠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