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也想强调一下,其实法轮功不是一个宗教,它自己也这样说,所以其实不涉及宗教自由的任何方面问题。 在立法会上,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说董建华抨击法轮功“毫无疑问是邪教”仅代表个人意见,有议员认为他的言论代表政府,不能视为他的个人意见[107]。 1999年1月29日,香港终审法院对吴嘉玲案的判决引起居港权争议。 这判决令香港人在中国内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居港权,包括私生子女在内。 根据终审法院对《基本法》第24条的理解,当时的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引用抽样调查数字指未来10年内会有167万人可从中国内地移居到香港,将会为香港社会带来沉重的人口压力[21]。
- 但曾為是董建華任特首時期班子一員的陳方安生反駁指民主派候選人區諾軒就是「可守護香港核心價值和法治的一人」,而且香港市民有智慧並懂得挑選一個守護到香港法治的人[80]。
- 2004年4月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香港基本法》附件一和附件二作出解释,当中涉及修改“行政长官及立法会产生办法和法案议案表决程序”的规定。
- 当中很多地方引起市民忧虑,担心出现以言入罪、因知情不报而被定罪等问题,影响到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保障,市民应有的权利被剥削。
- 2003年7月1日,很多参加者均穿着黑色衣服,带同标语、贴纸,高叫反对23条立法的口号及其他不同诉求,如要求董建华下台、财政司长梁锦松、保安局长叶刘淑仪辞职、加快民主步伐等。
- 他亦狠批香港一小撮“极端本土化人士”借本土之名,走香港独立和香港自决之路,是绝对错误的想法,将会把香港经济发展推上绝路,亦只会令香港失去国际地位,无法生存下去[72]。
2000年7月,鍾庭耀在報章撰文公開事件,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成立獨立調查小組查明事情屬實,鄭耀宗及黃紹倫並因此事辭職,路祥安則在董建華的力保下得以留任。 董建華雖然沒被證實事件和他有直接關連,但他及特區政府的聲譽亦因此受損。 董建華是香港已故航業巨頭董浩雲(董兆榮)長子,籍貫寧波府定海縣(今舟山市)[5],董浩雲曾祖母一代帶著三名兒子遷居浙江舟山定海[6][7]。
董建華近況: 集團發展
主權移交後,陳方安生過渡成為香港特區首任政務司司長,坊間傳言指董建華和陳方安生不和,又與北京政府在治港政策上不咬弦,結果她在2001年被時任副總理錢其琛「邀請」上北京述職,期間被要求好好支持行政長官。 很多人認為陳方安生是被錢其琛召見「問話」和「訓話」,當時陳方安生向錢其琛解釋公務員制度運作。 5月6日,行政長官董建華在立法會答問大會上說:「167萬人十年之內全部來港,後果是不堪設想的,社會顯然很難承受因終審法院的裁決而帶來的人口壓力」,表達了大量新移民來港極有可能會加重政府負擔、拖慢香港發展以知識型經濟為本的轉型和令香港的生活質素倒退[22]。 因此,葉劉淑儀聯同當時的律政司司長梁愛詩到北京尋求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香港基本法。 2014年12月17日,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表示,他對「佔中」結束感到鬆了一口氣,但強調是次「佔領行動」對香港造成很大傷害,損害復甦中的香港經濟,對大家不單得不到任何好處,最終更要香港人自己來「埋單」[71][72]。 他亦狠批香港一小撮「極端本土化人士」借本土之名,走香港獨立和香港自決之路,是絕對錯誤的想法,將會把香港經濟發展推上絕路,亦只會令香港失去國際地位,無法生存下去[72]。
- 84歲的董建華去年9月曾經進行心臟手術,未有出席其後的十一國慶慶祝活動,其發言人當時稱董建華身體不適,正在休養及覆檢;董建華去年缺席立法會選舉投票,今年他亦缺席全國兩會會議。
- 1999年1月,行政长官办公室高级特别助理路祥安,会晤当时香港大学校长郑耀宗传达不满民调的讯息,郑耀宗透过副校长黄绍伦再向民意调查研究计划主任锺庭耀施压,要求对方停止发表对特首施政不利的消息,否则会逐渐收紧民意研究计划的发展(即黄绍伦向锺庭耀说的“阴干”)。
- 今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開幕,會議結束後,眾人陸續離場,期間董建華意外跌倒,需要由數人攙扶才能站起,事後特首林鄭月娥、前特首梁振英也有上前慰問,董建華其後慢慢步出會場,料無大礙。
- 這次述職後,陳方安生宣布以「私人理由」,提早在2001年4月30日退休,結束長達三十八年又七個月公職生涯。
陳方安生在1993年11月29日獲港督彭定康任命為布政司,成為香港公務員之首,地位僅次於總督。 在主權移交前,中英雙方在政制發展等問題上出現重大分歧,彭定康被中方指責為「千古罪人」,政府高層華人官員在主權移交後被左派視為「港英餘孽」,陳方安生首當其衝[50]。 1999年1月29日,香港終審法院對吳嘉玲案的判決引起居港權爭議。 這判決令香港人在中國內地所生的非婚生子女都享有居港權,包括私生子女在內。 根據終審法院對《基本法》第24條的理解,當時的保安局局長葉劉淑儀引用抽樣調查數字指未來10年內會有167萬人可從中國內地移居到香港,將會為香港社會帶來沉重的人口壓力[21]。 【Now新聞台】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近一年無公開露面,他的辦公室回覆查詢,說不回應是否出席七一慶回歸活動。
董建華近況: 董建華入院|梁振英:祝董生早日康復 譚耀宗稱已一段時間沒見面
首個合作項目為麗閣商場,於2019年翻新,並於同年11月開業。 其他合作項目包括兆禧苑商場、愛定商場、石籬商場、鴨脷洲邨商場、山景商場、秦石商場、景林商場、大窩口商場、錦泰商場、雍盛商場、葵盛東商場、長亨商場、啟業商場、順天商場、華明商場、華心商場、明德商場、宏暉中心、利安商場及利東商場。 2005年初審計署發表《審計報告》,指70年代的殖民地政府將愉景灣違規轉變成為地產項目,引來人們對數碼港事件中「官商勾結」的猜測。 為了讓音樂會順利舉行,政府為活動資助最多1億港元(只限活動虧損時),並由美商會及美商會主席詹康信的私人公司承辦,投資推廣署協辦。 董建華近況 然而,政府和美商會監管不力,導致活動舉辦期間出現混亂,負面新聞不斷,政府付出1億元,但活動未能達到預期效果。
原以為休養一會兒,董建華就會出山熊抱李家超,風騷帶領香港再出發,誰知道等了3個月又3個月,一直音訊杳然。 特首「選舉」咁大件事,董建華既未提名,亦沒投票,甚至甚麼「七一」或「國慶」,俱不見人影,情況極不尋常。 近年,除領展街市外,建華亦與基匯資本合作,將大部份基匯資本旗下的民坊商場及/或街市翻新,並推出會員制度。
董建華近況: 政府委任陳智思為廉署審查貪污舉報諮詢委員會主席
董建華,GBM(粵拼:dung2 gin3 waa4,1937年7月7號—)係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屆全國委員會副主席,亦係第一、二任(第二任任期未完就請辭)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亦即係香港主權移交畀中華人民共和國之後嘅第一位行政首長。 明天便是香港回歸25周年,香港特別行政區首任行政長官、全國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近一年未有公開露面,引起外界對董建華健康狀況的關注。 董建華辦公室今日回覆有關董建華會否出席七一回歸活動的查詢,表示不會回應。 而中央電視台(央視)周二(28日)播出董建華的訪問,約兩分鐘的片段中,董建華精神不俗,說話清晰,但未知訪問是何時拍攝。
董建華近況: 董建華因病缺席十一儀式 兩會時台上摔倒(組圖)
留意從前中國人並非討論「以國家名義殺人犯不犯法」,而是問:「奉法殺人有沒有罪?」前者是禽獸才講的東西,後者則是人會思考的問題——其實王韶也不算太壞。 董建華信奉佛教,喜愛閱讀,尤愛讀傳記、歷史、經濟與國際時事書刊;也喜愛遠足、太極和游泳等運動。 他早年居於英美兩地,加深對足球、籃球和美式足球的認識,亦培養起濃厚興趣,亦是英格蘭老牌足球勁旅利物浦的球迷。 他也是香港舟山同鄉會第十二屆理事會成員及永遠榮譽會長[102]。 這次述職後,陳方安生宣佈以「私人理由」,提早在2001年4月30日退休,結束長達三十八年又七個月公職生涯。 鴻海創辦人郭台銘昨在臉書發文,表態想見美國在台協會(AIT)處長孫曉雅談和平宣言,被解讀想比照3黨總統參選人待遇。
董建華近況: 董建華
董建華,大紫荊勳賢(英語:Tung Chee-hwa,1937年7月7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治人物,已卸任的副國級領導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及第二屆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 而林鄭月娥致辭時,形容一國兩制是特區成立20年以來,最重要的政策,也是成功的關鍵。 她又指,香港的有成功,有賴一直以來對法治的擁護,回顧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去年在港出席一帶一路論壇時,讚揚香港具備的獨特優勢中,也包括專業法律服務,並支持香港為亞洲區內的國際仲裁中心。 同年12月20日,董建華在澳門出席澳門回歸五週年活動,向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述職,被胡錦濤當著香港高官以及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之面訓話,希望各人「認真回顧香港回歸七年來走過的歷程,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管治水平」。
董建華近況: 美國
2002年3月,財政司司長梁錦松發表任內首份財政預算案,當中建議公務員減薪,最高減4.75%,以紓緩政府赤字[55]。 同年7月7日,董建華65歲壽辰當天,數萬名公務員上街示威,抗議立法減薪[56]。 在2000年,政府在未經公開招標下,把鋼綫灣臨海優質地皮免地價批與李澤楷的盈科拓展,意圖發展成類似美國矽谷的高科技中心,引起官商勾結指控,當時各大地產商強烈不滿,指政府偏袒李嘉誠家族,數十名在商政界有一定地位的地產商人到政府總部與董建華會面抗議。
董建華近況: 特區半.途| 董建華近一年沒露面惹缺席「七一」懷疑 公關仍舊宣稱正休假不回應(影片)
董建華1937年7月7日(農曆1937年5月29日)、蘆溝橋事變同日生於上海徐匯區[8],12歲時隨父來到香港,曾就讀左派中華中學,與梁愛詩為校友。 此前於上海市南洋模範中學(小學部)就學[9],在1949至1952年入讀中華中學中一至中三年級[10]。 1960年,他畢業於英國利物浦大學,取得海事工程理學士學位[4]。
董建華近況: 董建華:理解年輕人不滿 但暴力必須停下來
在立法会上,时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說董建华抨击法轮功「毫无疑问是邪教」仅代表个人意见,有议员认为他的言论代表政府,不能视为他的个人意见[107]。 董建華亦在訪問中提到於1997年7月1日,看着英國國旗緩緩落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五星紅旗升上,是他最難忘和永遠不會忘記的的時刻。 董建華強調「國家好了,香港會更好」,香港人要努力思考如何「做好這個工作」。 前特首董建華接受媒體訪問指,理解本港年輕人不滿面對貧富懸殊嚴重,以及樓價高企等問題,但他認為解決問題的唯一方法,就是坐下一起討論,又指暴力示威並不必要。 特首李家超新班子已開工近5個月,唯獨其御用智庫「特首政策組」,組長人選尚未公布。 據知,曾任李家超競選辦副主任,現為團結香港基金高級副總裁的黃元山,是李家超的心水人選。
董建華近況: 全國政協副主席
2003年及2004年,香港前後兩次約有五十萬人走上街頭遊行。 2003年7月1日,很多參加者均穿著黑色衣服,帶同標語、貼紙,高叫反對23條立法的口號及其他不同訴求,如要求董建華下台、財政司長梁錦松、保安局長葉劉淑儀辭職、加快民主步伐等。 2003年七一大遊行後,因自由黨改變立場反對立法,最終迫使《基本法第二十三條》的立法擱置。 2004年7月1日的遊行,示威主題為爭取2007年普選特首、2008年立法會全面直選。 董建華近況 2003年香港七一遊行約50萬人上街反對23條立法,最終在自由黨改变立场後,草案被迫撤回,推廣草案的保安局長葉劉淑儀下台。 雖然中央多次表明支持董建華為首的特區政府,但一年後的7月1日,53萬人(民陣數據)再舉行反政府遊行,此後的2004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民主派議席有所增加,董建華民望進一步下降。
董建華近況: 美國和前蘇聯用最前沿科學 研究和實驗東方的特異功能(視頻)
同年10月中共十九大後董建華在團結香港基金成立三周年晚宴致辭,呼籲香港人要多了解中共,多了解國家和香港未來的發展道路,寄語港人不要故步自封,指國家取得空前成功,是基於中國的政治體制和共產黨領導[77]。 故於第二屆任期開始前,宣佈在7月1日開始,推行仿照美國部長制度的「高官問責制」,將原來由公務員體系政務官出任的司長和局長職位改為由行政長官直接委任。 1998年,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公佈的民調顯示董建華的民望以及政府支持度不斷下滑。 董建華近況2025 1999年1月,行政長官辦公室高級特別助理路祥安,會晤當時香港大學校長鄭耀宗傳達不滿民調的訊息,鄭耀宗透過副校長黃紹倫再向民意調查研究計劃主任鍾庭耀施壓,要求對方停止發表對特首施政不利的消息,否則會逐漸收緊民意研究計劃的發展(即黃紹倫向鍾庭耀說的「陰乾」)。 此舉乃嚴重干預了香港的學術自由,在《基本法》下可能已屬違法。
董建華近況: 爭議
在主权移交前,中英双方在政制发展等问题上出现重大分歧,彭定康被中方指责为“千古罪人”,政府高层华人官员在主权移交后被左派视为“港英余孽”,陈方安生首当其冲[50]。 在2000年,政府在未经公开招标下,把钢线湾临海优质地皮免地价批与李泽楷的盈科拓展,意图发展成类似美国硅谷的高科技中心,引起官商勾结指控,当时各大地产商强烈不满,指政府偏袒李嘉诚家族,数十名在商政界有一定地位的地产商人到政府总部与董建华会面抗议。 她表示,香港多年來,吸引多個國際知名仲裁機構在港設立辦事處,將有助香港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仲裁服務,扮演積極角色。 2023年3月10日,85岁的董建华在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后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退休,结束了其在全国政协十八年的副主席生涯。 董建華透過發言人指,他上月於瑪麗醫院順利完成手術,正在康復休養,由於手術後需定期檢查,他現在醫院覆檢,他在聲明中感謝各位關心。
董建華近況: 香港行政長官
同年12月20日,董建華在澳門出席澳門回歸五週年活動,向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胡錦濤述職,被胡錦濤當着香港高官以及澳門行政長官何厚鏵之面訓話,希望各人「認真回顧香港回歸七年來走過的歷程,總結經驗、查找不足、不斷提高施政能力和管治水平」。 董建華早期推出多項長遠計劃,涵蓋經濟、教育、醫療、房屋、公務員體制等領域,但成效不明顯,更挑動各個層面不滿,加上隨後的政治失誤及對政治改革的保守及不積極態度,使董建華支持度進一步滑落。 董建华辞职带来新一波政治争论,《香港基本法》没有明确写出若行政长官中途出缺,经选举产生的继任人任期长度,法律界根据普通法制度,指出新产生的行政长官任期应为5年。 董建華,大紫荊勳賢(英語:Tung Chee-hwa,1937年7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治人物,已卸任的副国级领导人,香港特別行政區第一及第二屆行政長官(1997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於第二屆任期期間辭職)。 董建華稱,港人能從「一國兩制」當中受惠良多,同時享有高度自由,而過去20年香港經歷了4次特首選舉及6次立法會選舉,全部順利舉行,社會一步步取得進展。
董建華近況: 【政情網上行】董建華無提名李家超參選 董建華:不回應 譚耀宗:無謂打擾
已接近一年無公開露面,就董建華會否出席七一慶回歸活動,董建華辦公室回覆傳媒查詢表示不回應。 董建華辦公室透過公關回覆,指董建華目前正在休假,不會回應是否獲邀或是否出席周五的七一慶回歸活動。 董建華近況2025 被問到「一國兩制」是否成功,董建華認為是巨大的成功,他引述一項民調,指支持2047年後繼續實施「一國兩制」的受訪市民佔63%,而支持香港獨立的只有2%。 董建華近況2025 董建華續稱,現時全球多國都有類似的遊行示威,因為其他城市都像香港一樣,面對貧富懸殊的問題。
董建華近況: 回歸25|被問會否出席慶典 公關:董建華正休假不回應
政策推行不足三個月,即發生仙股事件,事緣當時的財金官員提議把港交所中股價過低的股份除牌,引發不足一元(俗稱「毫股」和「仙股」)股災,不少投資者損失慘重。 有意見認為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馬時亨應下台以示當責(接受問責而承擔責任),但馬時亨在董建華力保下留任。 董建華近況2025 董建華近況 同日,他獲政協全國委員會推薦並當選第10屆全國政協副主席,連任三屆至2023年3月10日。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曾先后三次对《香港基本法》作出解释,其中发生在董建华任内1999年的第一次释法由特区政府主动提请。
同年10月中共十九大后董建华在团结香港基金成立三周年晚宴致辞,呼吁香港人要多了解中共,多了解国家和香港未来的发展道路,寄语港人不要故步自封,指国家取得空前成功,是基于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共产党领导[77]。 2002年,董建华鉴于第一届任期中,公务员系统对管治起了很大阻力。 故于第二届任期开始前,宣布在7月1日开始,推行仿照美国部长制度的“高官问责制”,将原来由公务员体系政务官出任的司长和局长职位改为由行政长官直接委任。 政务司司长统领所有公务员的角色被削,由行政长官统揽大权,问责政策局长直接向董建华负责。 前中央政策组顾问练乙铮认为董建华是因为与陈方安生不和,以至中央人民政府不希望政务司司长有太大权力有关[53]。 政策推行至今,政务司司长统领各局职能消失,局长间各自为政为人诟病,部分政策局权力划分未如理想,出现权责过重或过轻[54]。
当中很多地方引起市民忧虑,担心出现以言入罪、因知情不报而被定罪等问题,影响到言论自由、新闻自由的保障,市民应有的权利被剥削。 当中由于保安局局长叶刘淑仪的态度问题,引起市民强烈反感,最后更引起市民自主权移交以来对政府的最大不满情绪,导致2003年七一大游行有超过50万人上街示威。 最终自由党在自身政治利益的考虑下,决定改变立场反对立法,使法案无法得到足够票数通过,政府被逼在7月7日宣布押后提交表决。 在9月5日,董建华宣布撤回《国家安全(立法条文)条例草案》。
全國人大政協兩會即將在3月舉行,人大常委譚耀宗昨日早上突然在電台節目表示,希望香港維持有兩位全國政協副主席;他更說很多港區政協德高望重,有足夠分量媲美卸任的政協副主席董建華。 綜合港媒報導,董建華同樣缺席了今年七一主權移交的升旗及酒會。 他最後一次公開露面是在今年7月5日,他出席建黨一百周年電影《1921》首映,當時未有政辭,只在台上列席,離開時需旁人攙扶站起。 董建華創立的團結香港基金和官媒央視8月曾播放他的預錄發言片段和訪問。 而9月19日,中央「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後首場選委會選舉,作為首任特首的董建華未有見傳媒,僅發書面聲明祝賀。 2021年3月5日人大會議上,香港特區政府前行政長官董建華在離場時突然在台上跌倒。
2008年立法會選舉,甚至有候選人以「取消強積金」為政綱[28]。 亦有部份僱主為減少支出,強迫僱員轉為「自僱人士」;亦有僱主拖欠供款,使僱員得不到應有保障。 僱員不能自由選擇投資信託機構,以至僱主可以用強積金的僱主供款部份來抵銷長期服務金或遣散費[29],一直為人詬病。 董建華近況 香港「七一」大會在即,中共領導人習近平盛傳來港,過往一眾前特首均盛裝赴會。 不過,前特首兼中共政協副主席董建華自從上年7月後,已近一年沒有公開露面,外界對於他的身體狀況感到關注。 對此,董建華仍舊再透過公關宣稱,自己目前「正在休假」,至於明日會否出席大會,發言人則「不作回應」。
香港人忍無可忍,終於響2003年7月1號發動咗1989年之後香港最大型嘅街頭遊行七一大遊行,有大約50萬嘅香港人着黑衫,要求董建華落台,同響2007年、2008年進行雙普選(行政長官、香港立法會)。 喺得到江澤民嘅支持之後,四百人推選委員會選咗佢做特區嘅首任特首。 但係响佢第一屆特首嘅五年任期(1997年至2002年)內,香港出現經濟(例如1997年亞洲金融風暴、2000年科網股泡沫爆破)、公共衛生(禽流感)同政治危機,搞到民怨沸騰。 董建華近況 而佢更被人話用人唯親(好似任用路祥安,搞出香港大學民調風波),亂出政策(好似八萬五房屋政策)。